買房路上,多少人還禁錮在「刻舟求劍」的故事當中

2020-09-05 羅志剛看樓市

寓言故事「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裡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是我的劍從這兒掉下去的。」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

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拘泥而不知變通。

雖然這個寓言故事指的是古代的事情,但是事隔幾千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在看待事情上依舊被這種思想固化,而有些行業也藉此思路來給自己的消費者進行價值渲染,比如說房地產。

要說過去幾十年投資什麼最賺錢,房地產無疑是最佳的答案。我們從過去20年的房價走勢來看,總體行情是一路上漲,漲幅達到423%,雖然中途有個別時間段出現過回調,但依然無法阻擋長期上漲的勢頭。

過去幾十年我國房地產的走勢就像一個「廠」字,一段時間弧度上升,上升到某個階段就是調控政策的出臺,接著就是橫盤整理。整理結束,再次弧度上升,調控跟進,再度橫盤整理。反反覆覆這樣輪迴,房價就走到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地步。

刻舟求劍之買房就賺

過去的樓市發展,給人們一種感覺就是「買房就賺」,只要不是在那種嚴重依賴非可再生資源開發的城市買房,都會實現價值倍增,小到翻倍,大到用一套房賺幾套房,相比其它的投資產品,房地產帶來的不僅僅是高回報,更重要的一點是穩妥,就像厲害的股民常說的一樣,投資要想賺錢,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本。

最近,地產界流傳一句話:買房,升值了你是贏家,沒升值還是你家!這句話咋看是有道理,但是這僅僅只適用於剛需自住的群體,對於投資來講,就不恰當,畢竟如今的房價,隨隨便便一套房也不是小數目,如果這套房子長時間內不升值,或者升值幅度很小,那麼你的這筆投資就宣告失敗了。

很多人一直在用過去的理論或者過去的數據告訴大家,買房就能賺,過去沒有因為哪個人是買房而傾家蕩產的,因此投資選擇買房就沒錯了,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過去的樓市和未來的樓市已經是兩回事,性質也發生了重大改變。以前我國是處於城市化的上半場階段,人口的流入模式是從農村流向城鎮或者城市,絕大多數城市的高速公路、鐵路的發展,也是在那個時期得到快速發展。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給這些城市人口的流入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人口的增加帶來的是人口發展紅利,城市的產業以及生活相關的各種服務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而再次形成吸引農村人口流入城鎮或者城市的因素。

人口的增加,必然導致住房需求的增加,需求得到刺激,房價上漲就是必然產物。

房價上漲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物價全面持續的上漲,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因此通貨膨脹時,銀行存款實際利率在減小,甚至是負的,這就意味著你手中持有的貨幣在持續貶值,為了保值,很多人會把閒散資金投入到相對穩妥,收益又很樂觀的房地產市場,這就刺激了需求的增加,而需求的增加就勢必引發價格上漲。

房地產的價格,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價格過高,會直接或者間接的拉高城市各方面的生活成本,從而又在一定程度或者範圍內影響通貨膨脹走高,高昂的成本,開始將城市原有的一些資源擠兌外流。

當一個地區的房價過高,透支當地購買力,房產的輪換交易就會轉為實質性的疲軟;城市資源的不斷外流,牽動相關人口出逃;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接近成熟,利好提前消化;教育的不斷普及,接受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年輕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也越來越多,他們開始逃離原有城市,向超大城市或者城市群尋求相對口的高薪職業。

種種因素的疊加,形成的就是另一種人口的遷移和特定區域的樓市泡沫!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已經進入到下半場的階段,人口流入不再是單純的由農村流入城鎮或者城市,而是城鎮或者小城市的人口開始向超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群流入,到了下半場,不再是以發展某個城市為目的,而是發展城市群或者都市圈,讓城市與城市之間協調互補、共融發展。在這裡,匯聚了最好的科技創新企業、最強大的金融和最開放的政策,無論你是就業還是創業,這些地方都是目前我國最好的發展平臺,各種資源也會隨著人口,特別是年輕人的增加而不斷在這些地方匯聚,形成強者恆強的局面。

此輪房價上漲周期,全國樓市一篇飄紅,最大的功臣就是「棚改」。大多數城市房價的上漲幅度,讓擁有房產的人欣喜若狂,讓沒有房產的人焦慮不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此次的「棚改」,將是很多三四五線城市房價上漲的最後殘喘,伴隨棚改的結束,人口的流失,房價必將回歸理性!

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會呈現兩極分化,那些超大城市群或者都市圈因為有強大的人口吸附能力,房價長期看漲,而沒有核心城市依附的三四五線,房價上漲恐將終結,這兩年買入的就是高位接盤。

買房就賺的口號已成為過去式,未來的房產投資道路,不再是你買了幾套房,而是你有沒有選對一個好的區域買房。

刻舟求劍之規劃振興

房地產投資,很多時候像投資股市一樣,都是消化預期的利好消息,然而也正是這一點,讓很多地產商抓著規划進行炒作。

當一個地方規劃建設高鐵站的時候,毫無疑問,這個片區又會被當地ZF做出類似「高鐵新城」之類的規劃藍圖,地產商們也會緊隨跟進,抓著這波熱點進行炒作,同時,作為營銷團隊的策劃隊伍,又會拿出因為高鐵修建而房價大漲的案例來作為教材,向購房群體進行教科書式的洗腦。

在陸地運輸上,高鐵的誕生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提升了運輸效率。但是針對某一個城市,要把它看做是一個參與區域競爭與合作的微觀主體,那麼通常認為高鐵的意義是改變了這個城市在區域中的時空關係,從而影響了它的經濟區位,甚至功能等等。這是高鐵站意義的前提。

看待高鐵對於一個城市房價的影響,更多的要看看周邊有沒有核心城市可輻射這邊,如果有核心城市,由於高鐵的開通,必然會加速與核心城市的人才、資金、產業等元素的輪換交流,對於自己的城市發展會起到加速促進的作用,同時也能承接一部份核心城市的外溢置業,這對於樓市的發展是利好的。

如果自己本身是一個大型城市,更多高鐵的規劃與開通,能夠吸附周邊更多小城市人口向自己流入,增加城市人口,從而刺激住房需求,拉動房價上漲。

但是,如果這個城市既不是大範圍內的大型城市,周邊又沒有核心城市可以依附,那麼高鐵的規劃與建設,就很有可能會加速人口向其它城市流失,若人口常年出現淨流出的狀況,那麼這個城市的房價回調就是必然!

未來的高鐵,就像現在的綠皮車一樣,會全國普及,高鐵對於城市房價的影響,關鍵是看你這個城市會不會因為高鐵的修建而提升自己的區位條件和城市功能。照搬其它城市因為高鐵而拉動房價大幅上漲的例子來看待自己城市的相關規劃,是一個嚴重錯誤的考量標準!

還有很多城市,經常會藉助開發新區的理念來渲染,比如常見的新行政中心區、新商務中心區、高新產業園區······

往往這些新區,在規劃提出來的時候藍圖是畫的很漂亮的,可是幾年之後,發現除了房子還是房子,並沒有其它太多的亮點!最後,所謂的新區多數成了房地產商的盛宴,ZF和開發商賺的盆滿缽滿,而購房者,作為自住能選擇一個城市面貌相對較好的環境,但是作為投資,很多就成了高位接盤俠!

世界上最現實的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經濟!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不是ZF一個「振興」的口號就能起來的,而是要看城市自身的地位和周邊環境。就像東北,雖然國家一直在喊「振興東北、振興老工業城市」,但是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觀。

在改革開放初期劃定的六大經濟特區,為什麼只有深圳才成為了國內一流城市,乃至在世界上都是響噹噹的,除了國家的扶持之外,更多的是它的旁邊有個香港在帶動發展,加上它特有的優質區位條件,才成就了如今的深圳。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是光有「口號」就行,關鍵還得看城市自身的地位和區位條件,照搬其它城市的成功案例來描繪自身城市未來規劃的藍圖,這是一個極其片面的說法,在面對各城市提出的規劃時,作為購房者,還得審時度勢,客觀分析!

歷史,只能作為研究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未來的發展並不會和之前的歷史如出一轍;發展規劃,只是經濟發展的一片土壤,能否種出一顆參天大樹,還得看這片土壤和氣候條件適不適合這顆大樹成長。

一味的盲目參考歷史、崇信發展規劃,不免會像刻舟求劍故事的主人公一樣,最後落得一場空!

惠州臨深樓市投資,如何看待過去的行情走勢、如何來分析當下ZF的發展規劃,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更加深入細緻的惠州臨深樓市投資秘訣,請關注公眾號:羅志剛看樓市,我是羅志剛,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

相關焦點

  • 郵票上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劍
    T59《寓言--刻舟求劍》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從不懂得要變通。1、T59《寓言--刻舟求劍》(5-2)楚人涉江T59《寓言--刻舟求劍》(5-2)楚人涉江這位楚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
  • 從源頭學成語07:刻舟求劍
    父母們可以講給孩子聽,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促進親子交流。今天講的成語是「刻舟求劍」。>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刻舟求劍,出自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此成語多含貶義。 原文:《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劍來》:刻舟求劍,淺析
    最新章「刻舟求劍」,結尾已經開始讓人熱血沸騰,時至今日,終於要開始問劍正陽山,搬山大聖是繼續封閉六識,兩耳不聞窗外事,還是要恢復萬年前頂尖戰力,橫掃五座天下,獨坐舊天庭遺址,結束《劍來》?(圖片來源於網絡)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
  • 劍來817章 刻舟求劍 簡析
    刻舟求劍的寓言人人都知道!在這一章作為章名可能指大驪太后和搬山猿只知道根據固有的對陳平安舊有印象(舟上的刻痕)判斷陳平安的實力,而不知動態地統合信息,然後邏輯判斷當前形勢!——船在動,陳平安的自身實力和人脈勢力一直在飛漲!1,白日飛升的梗要被玩一段時間了,陳平安的企圖遭拒,但沒挨揍,說明寧姚不是真拒絕,羞而不惱。
  • 一部《白鹿原》,多少女性被禁錮扭曲,多少人性的複雜與反思
    而在接下來的故事中,這種意味越來越明顯,而其中最令作者痛惜,也最令讀者憤慨的,莫過於冷秋月、田小娥這兩個女性代表人物的經歷! 從一而終的舊式思想,牢牢禁錮著秋月。一個單純而賢良的女子,一個一心一意想守婦德的女子,終究無法禁錮自己的欲望,可在別人眼中,這欲望是多麼「骯髒」呵!她終於崩潰了,徹底瘋了!害怕這瘋狂的婆娘把醜事抖出去,冷先生親自開了藥方,讓秋月的公公把她給毒啞了!
  • 電視劇《安家》| 買房戳痛人心,現實讓人無奈
    這段故事有一幕特別令我心酸:宮蓓蓓跟丈夫一家六口人住在一個六十二平米的擁擠房子裡,她挺著孕肚加班到深夜才回家,打開門,兩個老人帶著孩子擠在一張床上,丈夫睡在客廳的地板上,自己還要躲進衛生間在馬桶上辦公。想想都有點細思極恐,宮蓓蓓夫妻二人都是高知識分子,名校出身,連他們都買不起房子,那普通人呢?
  • 「我不嫌你貸款買房了」剩女打電話給前男友,前男友回復讓她震驚
    ,不過高昂的房價讓無數人望而卻步,貸款買房就成了現下最流行的一種方式。可有些女孩子看了許多夫妻離婚案例後,就想著讓男友全款買房。又有多少人能一次性拿出幾百萬的錢呢?我的工資是我的,難道你沒有看那些離婚案例,都是老公的錢還房貸,老婆的錢養家餬口,等到離婚的時候老婆一分錢都沒有,多可憐。」我說:「那你要求房產證上寫你的名字,或者你可以在婚後再買房,反正都是貸款買,婚後買房對你有好處。」「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後,都是貸款買,他的工資還房貸,我的工資養家養孩子,憑什麼?
  • 柬漂故事 |「都50多歲了還來柬埔寨掙錢給兒子買房!」
    「聽我一句勸,現在做什麼都不如買房,2010年我嫌海寧3千的房價貴,想著兒子讀大學娶媳婦要花錢就沒捨得買房,結果現在呢,錢沒變多,房價卻漲到了一萬多,就算最後買了房子,可是身上背著的債呀......」註:講述者老曾,浙江省嘉興市海寧縣人,現年53歲,某建築承包公司水電工人,公司信息隱去,圖片源自網絡。
  • 故事:「老公,20萬怎麼還沒轉,我弟等著買房呢」對不起,我不娶了
    但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原因,湊不足婚房的首付,還差20萬,女方表示,沒婚房,是不會嫁的。於是林月的父母一致決定,把對趙暉的彩禮提高至20萬。當趙暉聽到這個消息後,愣了許久說:「20萬,這麼多,哪有用彩禮給弟弟買房的道理。」林月聽到這不高興的說道:「老公,我家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
  • 老馬買房與賣房的故事!
    皮裡洋秋:老馬賣房和買房的故事2006-05-25 15:39來自pc11012210「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一、老馬其人老馬,老蔡的同學,性情中人,副處級幹部。而在上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也套用政府機關的行政級別,在單位當處長,相當於政府機關的副處級。
  • 故事:存了30萬,老公全部拿去給他親弟買房,為這婆婆還戲精上身
    陳璐回家找出銀行卡,想看看首付最多能付多少錢。平時存錢取錢都是宋遷操作,卡裡具體多少錢她還真沒數。為什麼我弟弟借錢買房的時候你說打算買房,只給了他1千?你弟弟要買房,我們的房子就泡湯了?」 宋遷抬頭,理直氣壯:「能一樣嗎?你弟那1千是給的,說了是幫他的,不用還了。我弟這30萬,那是借,是要還的。」
  • 「老婆,給兒子買房的錢,去哪了?」「給我弟弟買房去了」真是「吸血鬼」般的娘家
    其實兩人在婚姻當中早就產生矛盾了,雖說同處屋簷下這麼多年,可早已形同陌路,各過各的,只不過為了給當時沒成年的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兒子很敏感,又很脆弱,總是擔心我們會離婚,睡覺都在喊著「爸爸媽媽不要離婚,不要丟下我一個人。」然後就開始哭泣,看到當年還不到10歲的兒子,我們猶豫了。
  • 故事:結婚2年我和妻子租房生活,剛攢十萬,她卻拿給小舅子買房
    本故事已由作者:覃俊佳,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談客」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第一,趙剛自己經濟條件也有限,大學畢業後在一家金融公司做理財工作,收入雖然還可以,但大城市生活開銷大,也沒多少閒錢。第二,張寶什麼人,他心裡清楚,雖然接觸不多,但從平時跟他的交流當中,他就知道,他這個小舅子就是個想的多做的少,凡是三分鐘熱度的不上進青年。可是沒辦法,畢竟是自己小舅子。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婚姻不幸的背後,是自我禁錮的摧毀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講述了男爵克利福德·查泰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傷致下半身癱瘓,給夫妻生活帶來了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夫人康妮最終忍受不了如此壓抑的日子,與其莊園守林人梅勒斯撞出愛的火花,並決定在一起的故事。
  • 《歡樂頌》:王柏川買房不加樊勝美名字,給所有女性上了一課
    而那個時候,王柏川的經濟也出了問題,靠自己買房,顯然是不現實的,最後在父母的幫助之下,他湊足了房子的首付。樊勝美滿心歡喜地跟著王柏川去買房,希望王柏川能夠在房子上加自己的名字,沉浸在喜悅當中。但去了售樓部之後,王柏川卻以身份證沒帶為理由,不願意加樊勝美的名字,之後還說,樊勝美那樣的原生家庭,難免日後不會成為他們生活的累贅。
  • 買房故事1——蘭蘭如何在上海買房變億萬富婆的
    蘭蘭簡介蘭蘭,1968年出生,江西人,初中畢業文化,相貌中等偏下,比較壯胖,說話風趣,老公挺帥,脾氣好,說話真誠,對老婆真好。他們夫妻倆,我很喜歡聽他們說話,風趣真誠。白手起家蘭蘭和老公1997年(跟我們同年),赤手空拳來到上海,擺過地攤,我和老公是本科學歷調到上海工作的。
  • 故事:我買房公婆一分不出,大姑姐買房公婆讓我出首付
    我突然冒出一句:「陳翔,我們買房吧!」這時,陳翔還在組裝他的電腦,聽了我冒出的話愣住了。沒等他說話,我就坐了起來,蹲在他跟前問:「陳翔,你卡裡還有多少錢?」買房前,我還特地做了功課,請教同事李姐他們。他們告訴我買房最好選南北通透的戶型,還要了解房東家的一些情況,避免買到兇宅或者不太正氣的房子。
  • 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咱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話,說在一條非常非常狹窄的山路上,有一貨車司機正在開著車爬坡,快到這坡頂的時候呢,迎面來了一輛大卡車,這卡車司機啊判處個腦袋伸手指了,指對這貨車。司機大喊了一聲豬。這貨車司機一聽氣壞了,哎呦,我暈,我馬上伸出頭對著這車的背影大聲罵道,說,你他媽才是豬,你全家都是豬。結果呢,等著貨車司機回過頭定睛一看,前邊的下坡路上有一大群豬。
  • 《在路上》:在路上未必是前進,也可能是垮掉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的代表作《在路上》,乍一看容易讓人聯想起「身體或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然而,與這句受人追捧的雞湯不同,《在路上》描述的是身體在路上,靈魂不知在何方的故事。故事內容來源於凱魯亞克的個人經歷。1943年後的某個時間,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呂西安·卡爾、威廉·巴勒斯四人先後結識,並一見如故,形成了「垮掉的一代」最初的核心群體。
  • 故事:我找我媽借八萬買車,2年後弟買房我給三萬,如今弟妹讓我還八萬
    我找我媽借八萬買車,2年後弟弟買房我給三萬,如今弟妹讓我還八萬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兄弟姐妹之間,不管感情再好,倘若牽扯到錢財來往,務必講究公平。不能打著親情的幌子,趁機佔便宜。倘若女兒確實有困難,還不上這筆錢,父母可能不會太計較,兒子會計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