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弘揚中國文化杯弓蛇影,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複句式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義·怪神》,《晉書·樂廣傳》又有類似故事記載。杯弓蛇影原義是將映在酒杯裡的弓影誤認為蛇,後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成語故事晉朝有一個叫樂廣的人,非常喜歡結交朋友,並經常請朋友到家裡喝酒聊天。一天,樂廣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請賓客,大廳中觥籌交錯,異常熱鬧,大家猜拳行令,飲酒作樂。
-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紙醉金迷》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有一個高明的醫生叫孟斧。當時他住在國都長安,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和妃子們治病。因為經常出入皇宮,所以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宮裡的人們總是過著荒淫奢侈的華麗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後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叛變攻打長安,他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為想念皇宮中的生活,就根據記憶,模仿皇宮的裝飾布置自己的家。
-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一飯千金》
成語故事韓信是幫助漢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將,在他還未得志時,生活也是窮困潦倒。那個時候,韓信經常會去河邊釣魚,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釣到魚,勉強維持當天的生活。但是,他的運氣似乎不是那麼好,於是就得經常餓肚子了。但是,韓信也是幸運的,在河邊有很多洗衣服的老婆婆,其中一位老婆婆就很同情他,也會時常接濟他。
-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疑鄰盜斧》
成語故事: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找了許久都找不到。於是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鄰居兒子的一言一行。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盜斧的賊;看那人的面部表情,像是盜斧的賊;再聽那人的言談說話,更像是盜斧的賊。他越看越像,就覺得那人無論幹什麼,都像盜斧的賊。後來,這個人上山砍柴,斧子找到了。他才想起原來前幾天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就把斧子失落在山谷裡了。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現存的石橋建於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閒娛樂廣場,把學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後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著邯鄲的歷史,還有一個不規則雕塑上面刻了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條目,寓教於樂,很有意思。
-
「成語大講堂」——歧路亡羊
有個學生把這件事告訴了一位名叫心都子的學者,心都子就跟那位學生說:「鄰居因為岔路太多而丟失了羊,你的老師就想到了求學的人,他們也會因為方法太多而喪失正確的方向,最終一無所成。可能大家開始學的時候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所有人都是在同一起跑線的,但是因為學習方法的不同,結果卻有這樣大的差異。
-
停電了還能讀書學習嗎?鑿壁偷光
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習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勤奮好學,很想讀書,但是買不起書,只好四處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會輕易借書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大戶人家幹活,主動不要工錢,只求主人讓他看家中的全部書籍。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白天在地裡幹活,只能利用中午短暫的休息時間看會書,到了晚上,雖然有時間看書了,但家裡窮買不起蠟燭,看不了書。
-
從源頭學成語07:刻舟求劍
孕兒健長推出從源頭學成語,每周跟讀者們分享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今天講的成語是「刻舟求劍」。具體信息如下: 成語:刻舟求劍此成語多含貶義。 原文:《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成語故事之旅 | 兵不血刃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侃既至,默將宗侯縛默父子五人及默將張醜詣侃降,侃斬默等。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聞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晉書·陶侃傳》陶侃是東晉名將,為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有一次,後將軍郭默偽造詔書,羅織罪名,殺了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劉胤,然後進駐江州。當時東晉執政的宰相王導,忌憚郭默的實力,竟然直接任命他為江州刺史。
-
醜父,像深山裡一塊乾巴的黃泥巴
種烤菸有很多特別麻煩的工序,最後一個環節是把菸葉晾到特殊的烤房裡烤。對溫度的要求特別嚴格。一天24小時,父親需要每隔一個小時去烤房裡添柴火。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就有連續四到五個月的時間沒辦法睡個囫圇覺。從哥上小學到我大學畢業,父親啥都沒幹,就種了20年的烤菸。我大學畢業以後,他還要繼續種。我們威脅要把他的烤房炸掉,他才算安分下來。
-
成語故事:是誰導致了「洛陽紙貴」?
成語:洛陽紙貴《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 左思小的時候長得醜,不但其貌不揚,身材矮小,而且看上去腦子還有點呆呆的,實在是沒有人相信他會在文學上或者其他任何事情上會有所成就,連他的做御史的父親自己都一直非常不看好他,而且還經常在朋友面前抱怨後悔生了他這個兒子。關於旁人及自己父親對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左思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是心裡卻很是不服氣,故私底下暗暗的發憤。
-
成語小故事——唾面自乾
該成語源自唐朝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掌管天下大事的宰相婁師德。 婁師德,唐鄭州原武(今河南省原陽西)人。上元初,任監察御使。後任同鳳閣鸞臺章事,掌管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僅憑這麼一個成語把婁師德當成一個膽小怕事,無所建樹的官場混混那就大錯特錯了。婁師德是唐初十二名相之一,文滔武略樣樣不差。且不說婁師德在武皇當政時能位居宰相的才能,單就這些謙虛謹慎低調該值得後世多少學習。
-
成語故事:杏林春滿
// 成語故事 //據《三國志·士燮(xiè)傳》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惡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製藥丸一粒塞入士燮口中並灌入少許水,捧其頭搖消之,食頃,昏死的士燮便神奇般地睜開眼睛,手腳也能動彈了,「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語,遂復常」。類似的記載詳見於《神仙傳》中,由此可見董奉醫術的高明。
-
小學語文|一日一成語:東窗事發
成語典故北宋末年逐漸衰落。道士恨秦檜殺死了忠良,就裝模作樣做了一會兒法事,然後對王氏說:「我看見了秦檜,他正在地獄裡受苦,閻王小鬼正在拷問他。」道士接著說:「秦大人對我說,『麻煩你告訴我的夫人,東窗事發了。』」
-
該不該拿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鼓勵小學生刻苦學習?
記得當年上小學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總喜歡用「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成語典故來激勵我們要刻苦學習。可以說,千百年來中國的學子們一直都是喝著這幾碗勵志雞湯長大的。但是它們都是營養雞湯嗎?其中有沒有毒雞湯呢?下面我們就把這幾碗雞湯端出來品嘗一下吧。
-
俺們村兒那個男孩叫「醜兒」
然後起了一個好養活的名字叫「醜兒」,成了我們小時候的玩伴。不過「醜兒」的命確實比我們好,除了前面有幾個姐姐護著從沒挨過欺負,還有就是人家有個吃商品糧的爹,從一出生就給下了定論,等兒子長大可以去接父親班兒,到工廠工作。幾個姐姐輪不到這好事兒只等著嫁人了!在農村一出生能有這麼個好前途,真是幸福死了,當然我們一眾小夥伴也能接父母的班兒,就是回村裡種地---,哈哈!家裡話叫土裡刨食兒!
-
成語故事——一曝十寒
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出處:「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
-
那些唯美成語裡藏著的暖心故事你知道幾個
暮雲春樹這個成語,我覺得是對思念和春天最唯美的描寫。黃昏的雲朵,春天剛發芽的樹木,想想就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其實這個成語語出自於杜甫的《春日憶李白》裡面的一句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一個深宮裡的宮女無意間撿起一片紅葉,將滿腔的孤苦與哀怨寫在了葉片上。寄懷幽情的紅葉,隨著宮中流水飄出了深宮大院。一位書生無意中撿起了這片紅葉,他讀懂了紅葉上的情思,他記住了紅葉上的名字,你將葉片藏了起來。後來那批宮女出宮了,說先拿著紅葉找到了紅葉題詩上的女孩。就像童話故事一樣,他們幸福的在一起了。
-
成語新體驗
有個成語叫「令人髮指」,我過去一直以為這個成語僅僅是指令人感到恐懼和憤怒的意思。有了這次經歷,我有了切身的體驗,才知道,這個成語裡的「發」就是頭髮,「發指」就是頭髮豎起來。原來人在極度驚恐的瞬間,頭髮是真的會豎起來的。這個成語表達的非常形象。還有個詞叫「怒髮衝冠」,是說發怒的時候,頭髮直豎,把帽子都能頂起來。過去也一直以為是誇張的說法,無非表達一種極度憤怒的心情。
-
成語故事:一身是膽
【成語】:一身是膽【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成語故事】:曹軍以為營裡有伏兵,只好退去。劉備知道這件事後,稱讚說:趙雲一身是膽。這個成語形容那些身臨險境而從容不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