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疑鄰盜斧》

2020-09-10 無悔人生之博愛

疑鄰盜斧

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行動、顏色、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也。

成語故事: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找了許久都找不到。於是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鄰居兒子的一言一行。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盜斧的賊;看那人的面部表情,像是盜斧的賊;再聽那人的言談說話,更像是盜斧的賊。他越看越像,就覺得那人無論幹什麼,都像盜斧的賊。後來,這個人上山砍柴,斧子找到了。他才想起原來前幾天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就把斧子失落在山谷裡了。找到斧子的第二天,他又碰見鄰居家的兒子。再留心看看,就覺得那人走路的樣子、面部的表情、說話的聲音等,一舉一動,完全不像是偷斧子的賊了。

疑鄰盜斧的成語故事就講完了,喜歡的朋友請持續關注小編的作品,大家悟出了什麼道理,可以在評論區我們一起討論學習。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弘揚中國文化杯弓蛇影,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複句式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義·怪神》,《晉書·樂廣傳》又有類似故事記載。杯弓蛇影原義是將映在酒杯裡的弓影誤認為蛇,後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成語故事晉朝有一個叫樂廣的人,非常喜歡結交朋友,並經常請朋友到家裡喝酒聊天。一天,樂廣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請賓客,大廳中觥籌交錯,異常熱鬧,大家猜拳行令,飲酒作樂。
  •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紙醉金迷》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有一個高明的醫生叫孟斧。當時他住在國都長安,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和妃子們治病。因為經常出入皇宮,所以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宮裡的人們總是過著荒淫奢侈的華麗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後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叛變攻打長安,他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為想念皇宮中的生活,就根據記憶,模仿皇宮的裝飾布置自己的家。
  •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一飯千金》
    成語故事韓信是幫助漢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將,在他還未得志時,生活也是窮困潦倒。那個時候,韓信經常會去河邊釣魚,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釣到魚,勉強維持當天的生活。但是,他的運氣似乎不是那麼好,於是就得經常餓肚子了。但是,韓信也是幸運的,在河邊有很多洗衣服的老婆婆,其中一位老婆婆就很同情他,也會時常接濟他。
  • 我居然是個疑鄰盜斧的人
    我轉身趕快坐下,低著頭裝作很忙的樣子,心裡卻在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不弄清楚就懷疑別人,這是不道德的呀,只能說是自己太小心眼了,真是該死啊,我就是那個疑鄰盜斧的人,唉呀,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啦。
  • 成語故事 | 一個日本學生:我愛中國文化,卻僅了解「九牛一毛」
    句子好造,意思犯迷糊,問我:「這也算是個成語嗎?它的意思就是九頭牛身上的一根毛嗎?為什麼是九頭牛呢?如果就這麼簡單,怎麼還拿出來讓我們學習呢?」一肚子的問題!他感覺給這樣一個過分簡單的成語羞辱了,本以為漢語充滿神奇和玄奧,猛然遇到這樣一個簡單上口的詞,難免生出輕慢。
  • 「狼性文化」為何在中國行不通?
    該小說主要講述了上世紀60——70年代遊牧人與草原狼之間愛恨情仇的故事,從側面加深了讀者對狼的了解。正是這部《狼圖騰》小說,以及同名電影的傳播,讓「狼性文化」變得眾人皆知,在後來,狼性文化被社會各行各業人士所推崇,廣泛應用在文化、經濟、商業、政治、軍事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何為狼性文化?
  • 疑人偷斧的故事,現實中很多,如何才能解決寃、假、錯誤的猜測?
    疑鄰偷斧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巜列子.說符》中的一篇故事,後來演變成了疑人偷斧。譯文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面色表情也像是一個偷斧的;聽他言談話語更像是一個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 豫劇《探陰山》唱段賞析,傳承經典,弘揚曲藝文化
    豫劇《探陰山》全劇,傳承經典,弘揚曲藝文化,戲曲,曲藝,文化,文藝,藝術豫劇《探陰山》全場又名《包公審鬼》少女柳金蟬元宵夜觀燈,為無賴李保誘喜鵲橋邊,逼婚不從,被縊而死。李保劫取財物並移屍,被書生顏查散發現;顏遂被逮,知縣江萬裡將其絞死,死後立屍不倒,顏僕告狀於包拯。包拯恐冤屈好人,乃下陰曹。判官張洪是李保的舅舅,暗中篡改生死簿,不巧被油流鬼發現。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大蟒蛇進村偷雞,被三叔砍了一斧,不久奶奶患癌去世
    民間故事|蟒蛇之咒我是雲南文山州人,這地方一到夏天,蛇就眾多,經常有蟒蛇出沒。蟒蛇躲在山裡,偶爾不太大的到了村中,村民們先是驅趕,若是趕不走的,就只能打殺了,但若打殺不死的,聽說反而會受其害。我奶奶在我幾歲時就去世了。聽說奶奶之死,就與一條大蟒有關。
  • 成語故事:鬼斧神工
    鬼 斧 神 工故事成語「鬼斧神工」有兩種用法:一是比喻人造的東西非常精妙高超,簡直不像是出自人手;二是形容天然的景觀美妙神奇,往往跟「大自然」搭配使用。與近義詞「巧奪天工」的區別在於:「巧奪天工」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製成,形容技藝十分高超。只能夠用於形容人工事物,指人工造就的。
  • 該不該拿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鼓勵小學生刻苦學習?
    記得當年上小學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總喜歡用「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成語典故來激勵我們要刻苦學習。可以說,千百年來中國的學子們一直都是喝著這幾碗勵志雞湯長大的。但是它們都是營養雞湯嗎?其中有沒有毒雞湯呢?下面我們就把這幾碗雞湯端出來品嘗一下吧。
  • 市統計局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為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11月27日,壽光市統計局邀請原壽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志強同志為統計局全體機關幹部講授傳統文化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魏王陵,燭光斧影背後的故事​(上)
    閆新周‖魏王陵,燭光斧影背後的故事(上)一 陵頭之魂 汝州市西十餘公裡處,有一個叫陵頭的地方,是汝州市管轄的一個鄉級小鎮——陵頭鎮。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燭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但見殿前積雪厚幾寸,便用玉斧刺雪,還不時對他弟弟說:「好做,好做」。 當夜趙光義依照沒走,留宿于禁宮。 第二天天快亮時,禁宮裡傳出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消息。 趙光義按遺詔,於靈柩前即皇帝位。
  • 太原小店:戲曲文化進校園
    中國報導訊(方志堅 報導 通訊員 韓敏)戲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內容,為傳承戲曲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月17日上午,山西省晉風晉劇院的藝術家們走進太原市小店區實驗小學,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中國傳統文化盛宴。
  • 於正《修文物的男人》:忍住孤獨,禁受誘惑,才能傳承傳統文化
    但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無一例外都看到於正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無論是《大清後宮》《宮》,還是近兩年火熱的《延禧攻略》《鬢邊不是海棠紅》,於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傳統文化致敬。因為文物用自身攜帶的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和價值內涵影響著我們的思想,也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陶冶情操!無論是修復文物,還是欣賞文物,其實就是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隔空對話,是那種穿越歷史,穿越時空,感受傳統文化大美的過程!於正曾經說過:「我希望有一些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讓讀者能真的感受到中國的非遺和美學,更希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 成語故事之旅 | 賓至如歸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溼。今銅鞮之宮數裡,而諸侯舍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天厲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孫僑,字子產,是春秋時鄭國的重臣。有一年,子產奉命帶著禮物出使晉國。
  • 故事:歷史真相後面的推測(一)
    江寧鄉賢名人館,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龍鄉雙範精品民宿村,佔地面積480平方米,建築面積726平方米,以「弘揚廉潔廉政,傳承家風家訓」為宗旨,通過「紅色教育」「家風傳承」「誠信文化」「廉政學習」「書香廉韻」五個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