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在閱讀前先點擊 「關注」,進入作者頭條主頁,在那裡您就可以瀏覽到作者的所有作品,讀完後如果覺得好請與好友分享!
《色戒》
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
這方圓三十裡內有兩座山。
東面的山,山勢雄奇,直插雲端。山上有座寺廟,廟宇恢宏,暮鼓晨鐘,香火旺盛。廟裡的方丈最近新收了一位小徒弟,法號無塵。無塵長得濃眉大眼,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極是聰慧,深得老方丈喜愛,日夜精心點化。
《色戒》
西面的山相比東面的山少了一份大氣,多了一份靈秀。幾樹桃花掩映著一個很小的尼姑庵。很多年間,尼姑庵裡只住著一位老尼姑,顯得冷清而安靜。近來,尼姑庵裡的老尼姑也收了一位年輕的徒弟,名叫淨玉。人們常看到師徒二人在庵外的桃花溪畔有說有笑地浣衣、淘米、洗菜。那淨玉天生麗質,舉止嫻雅,說話鶯聲燕語,走起路來像一朵雲在飄,相形之下,庵裡的桃花就顯得俗豔了。
《色戒》
東西兩座山各有各的道兒,出山的路在山下交匯在一起。東面的和尚、西面的尼姑外出化緣不免在山下相遇,但見了面也就是彼此唱一聲阿彌陀佛,然後各走各的路。
一日,無塵獨自一人外出化緣在山下遇雨,就想到路邊的亭子裡躲一躲,卻見淨玉早已站在亭子下了。無塵正猶豫著,淨玉用眼睛向他示意,無塵也就甩了甩紙傘上的雨水,揩揩腳走進亭子。
《色戒》
無塵站在亭子的東邊,淨玉背對著他站在亭子的西邊,兩人不交一語,聽山雨呼嘯,看落花流水。
淨玉偶爾悄悄看一眼無塵,趕緊轉回身去,臉就有些紅。無塵偶爾悄悄看一眼淨玉,也趕緊轉回身去,心就砰砰地跳。
他們彼此始終一句話也沒有說。他們希望這場雨永不停歇,直到地老天荒。
《色戒》
此後無塵每次外出化緣總會在山下的亭子裡遇到淨玉,淨玉每次外出化緣也總會在山下的亭子裡遇到無塵。兩人見面,不說話,一個站在亭子的東邊,一個站在亭子的西邊,靜看春日飛花,冬日落雪。
兩年後,東面寺廟裡的無塵不辭而別,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西面桃花庵裡的淨玉也在同一天消失,也沒有人知道她的去向。
《色戒》
(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
作者簡介:
陳玉光 我國哲學、倫理學、文化學、「三農」問題、城鎮化、社會學研究學者,當代小說、散文、童話、寓言作家和詩人,山東省哲學學會理事,山東省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行政學會理事,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已出版、發表各種學術專著、文學作品集20餘部,1200餘篇,其中,學術論文300餘篇,文學作品900餘篇。主持或參與完成了22項國家、省、市社科規劃課題的研究工作。先後獲得科研成果和文學作品獎4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