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小小說)

2020-10-14 教授作家太陽之子CYG

《繭》(小小說)


請在閱讀前先點擊 「關注」,進入作者頭條主頁,在那裡您就可以瀏覽到作者的所有作品,讀完後如果覺得好請與好友分享!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過撥亂反正,國家走上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改革也從農村逐步向其他領域拓展,國家百廢待舉,百業待興,急需培養一大批「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的「四化」幹部,幹部學院迎來了「黃金時期」。她就是那個時候被學院從外地招聘來的教師。

她四十三四歲的樣子,不高也不瘦,面容清秀,舉止端莊得體,說得一口流利的像音樂一樣動聽的普通話,上課很受學員歡迎,不幾年就被提拔為教研室副主任。

她的男人在市駐京辦工作,一年回不來幾次,她一個人帶著一個孩子也很不容易。

聽課的學員中有一位長得很壯實的局長隔三岔五就往她的辦公室跑,畢業了還經常來找她,就不免招來一些同事的議論,都說女人四十猛如虎,男人常年在外,她熬不住,肯定有些烈火乾柴的事情。但這些議論只是猜測而已,並沒有真憑實據,畢業的學員就不能和自己的老師有聯繫啦?

適逢學院有一個副院長的空缺,論實力她遠在很多人之下,但組織考察了半天,說她的那幾個競爭對手是文革中的造反派,屬於「三種人」,不得重用,她就被越級直接提拔到副院長的位置,分管教學。

在這個位置上,可以說她幹得很好。但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第三年的秋天她就被調到了市裡的一個局裡去了,正是常來找她的那個學員所在的局,這一下似乎就印證了同事們的種種猜測,因為她根本就不懂經濟。

在她走後很少有人了解她的消息,直到幾年後她又重新回到學院的時候,才從她工作的那個局裡傳回一些說法,這些說法中傳播最廣也最有說服力的是,她和那位局長搞得不黑不白,局裡的幹部早就向市裡舉報了多次,但那位局長是局裡的老資格,業績突出,根基也深,市裡並沒有動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上年那位局長退了,她就無法繼續在那裡呆了,市裡沒有合適的位置給她安排,就只好把她重新發回了原單位,負責學院的後勤工作。

那時全國上下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掀起一股經商辦企業的熱潮,她就被學院委以重任,除繼續分管學院後勤外同時兼任學院辦的恆泰總公司的總經理,下面管著六七家子公司。

從市局回來並擔任學院公司總經理的她說話就開始端著一副架勢,處處以實業家、經濟管理專家自居,而且脾氣也大起來。有一次,院裡的後勤處長不知因為什麼事情頂撞了她,她竟當著很多下屬的面兒把那位處長罵了個狗血噴頭,不久就把那位處長調到別的崗位去了。

她為自己配了一輛皇冠,僱用了一個麵皮白淨、頗有男人味兒的年輕人做她的專車司機,那個年輕人在私下裡喊她「乾媽」。皇冠每天一大早從學院開出去,很晚才回來,忙忙碌碌,人們看到她的時候大多是這個樣子。但幾年下來,除了計程車公司穩賺不賠外,其他的幾個子公司都虧損了不少,加起來有七八百萬,她在學院裡的威信就降下來。院黨委書記儘管也對她的工作不滿意,但苦於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也就只好讓她繼續做下去。

另外,她還幹了兩件引起大家非議的事。一是身為分管後勤工作的副院長卻要求申報正教授職稱,院黨委書記勸阻了她幾次都不行,她就不停地跑到書記的辦公室裡去又哭又鬧,最後院黨委書記被逼得沒有辦法了,只好同意她去參評,結果她還真的把自己的正教授職稱給跑下來了。職稱雖然有,但她也不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只是一個虛的職稱。二是住房貨幣化改革時,學院集資蓋了一批住房,按她的級別她應該享受更大一些面積的房子,當時學院制定的分房政策是必須騰舊換新,她先將親戚家的一套小房子劃到自己名下,然後交給學院,分到了大房子,把自己原來的那套比較大的房子留下了。這件事引起學院很多教職工的不滿,紛紛向上面反映,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這兩件事發生後她在學院裡的地位就真的是一落千丈了。

退休後,她人衰老得很快,不幾年就頭髮花白,乾瘦不堪。教職工在院子裡遇到她要麼繞道兒走,要麼視而不見。

她的老伴兒多年前就去世了,她一個人住著一套大房子。前年,她突然搬到她兒子那裡去住了。搬走的時候有人遇見她,問:「住得好好的,怎麼要走了?」

她神情黯然:「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和我說話。」

(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


《繭》(小小說)

《繭》(小小說)

相關焦點

  • 李利君 ‖ 熱鬧(小小說)
    作品散見《百花園》《小小說選刊》等報刊,併入選各類年度選本。出版《等到天亮》(小小說)、《小小說的九十年代後》(小小說評論)、《湛江:中國的飄帶》(歷史散文)。代表作小小說《熱鬧》,2005年曾被《百花園》雜誌社評為小小說年度人物。
  • 警犬(小小說)
    警犬(小小說)----2020年8月20日前幾天的一個早晨,老王正在公園晨練。一位英國婦女,年齡肯定是六十以上了。她在遛狗,那是一條狼狗。
  • 陳玉光(教授/作家):《退休》(小小說)
    《位置》(小小說)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猛然從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鄭局長很不適應。《位置》(小小說)作於2020年10月29日《位置》(小小說(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
  • 再說小小說(文學課)
    勿庸置言,自有分鑑,因而「書香中國」的推介文章最後說:「當下以及可預想的未來,這類人物(孔子、屈原、司馬遷、蘇東坡、曹雪芹等)不大可能出現了。所以回望古代有了緊迫感。 由此我們重提小小說,就是想要在茶壺與夜壺的對照對應中,小掉小說的虛無主義與急功近利,從而繼承民族文學的優秀傳統,重構「以文化人、人文化成」的價值體系。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自然可以承載各樣的價值觀,呈現萬類霜天的千姿百態,但文學的聖經始終應該是「天不變,道亦不變」,是這樣的吧? 曹丕在他的《典論·論文》裡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 沈宏:謝恩(外一篇)|小小說
    李立綱:暗戀|小小說陳國凡:賊|小小說陳國凡:飯局|小小說謝沁宏:閨蜜|小小說謝沁宏:馬來熊嫂美容記(外一篇)|小小說
  • 東莞(橋頭)小小說創作基地再添新成果
    近日,橋頭小小說領軍人物莫樹材的小小說集《驟雨中的陽光》由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東莞(橋頭)小小說創作基地、東莞市小小說學會、橋頭作協取得的又一重要文學成果。東莞小小說創作基地落戶橋頭7年以來,一大批作者從這裡起步,成為東莞小小說的生力軍,不斷有新成果新精品問世。莫樹材是土生土長的實力型本土作家,從1960年開始寫作。
  • 出乎意料(小小說)
    出乎意料(小小說)何華民 栓柱是某加工廠維修工,曉莉是某商貿公司業務員。倆人結婚7年,日子還算平穩。後來,業務員有了外遇,是機關公務員。再後來,業務員提出與維修工離婚。再再後來,維修工同意並且籤了離婚協議,不日將去辦理離婚手續。再再再後來,維修工提出一個要求:離婚前見見業務員的公務員。業務員同意了。
  • 高五幸:回門(小小說)原創
    高五幸:回門(小小說)原創高五幸:回門(小小說)原創按白鹿原下農村的鄉俗,姑娘出嫁三天後要回門婆婆的賢慧更讓冬梅感動,瞌睡少,起來早的婆婆,等到日上三桿她(他)們醒來了,就從灶房裡端出兩碗「荷包蛋」……。「有家的感覺真好」!冬梅吃著婆婆打的雞蛋,淚花花在眼眶眶閃,婆婆見了,問「回門」高興為何還掉淚,冬梅說是激動的。婆婆從衣袋底底翻了半天,掏出一卷捲毛毛票,「給,這也上百塊呢,去給你爸買點東西。甭嫌少,是媽個心……」。
  • 月亮草(小小說)
    月亮草(小小說) 萬嶺箐月亮純淨,傳說萬嶺箐月亮巖上罅隙裡長有月亮草,每當中秋月夜,採集月亮花草葉上的露水,老輩人一代代傳下的說法,這是普天下最乾淨的水露,可以讓人的眼睛變得更明亮深美。我和嚇慌了神的兒子班主任田老師涉過了育江河、竹墨溪,翻過了火星山、捨命崖,再盤旋而上,就是月亮巖(小名獨步巖),顧名思議,也就往上的路極窄,僅容一隻腳。但到了巖上,山峰忽又闊大了起來。說起來和人生倒有點相像。這話可不是我說的,是村小老校長說的,我可沒這個水平。我心急如焚地和田老師穿行在在喜氣洋洋的中秋月光裡。中秋的滿月已穩穩地掛在萬嶺箐的天幕。
  • 陳玉光(教授/作家):《色戒》(小小說)
    《色戒》色戒(小小說) 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色戒》(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色戒》(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
  • 胡作非為(小小說)
    胡作非為(小小說)陶澤祥天涯鄉烏有村有個出名的養牛大戶。那時,我沒有資金,是姚鄉長幫我到信用社貸款(特惠貸)五萬元,修建了牛舍,購買了兩頭能繁母牛。關鍵的是我不懂養牛技術,姚鄉長便帶我到省外的一個大型養牛場學習。姚鄉長不怕苦,也不怕累,還發揚艱苦樸素的精神。在外省學習期間,為了節省開支,與我同吃同住。吃最經濟的便餐,住最簡陋的小旅館。我們倆擠在一張床鋪上,談論發展養牛前景,有說有笑,好不熱鬧……」胡為正眉飛色舞地講得起勁時,在場的領導都瞪大了眼睛。
  • 王書祥小小說選(第二集)
    監利作協龔場分會王書祥小小說選濫竽改鶴德摘編 新時代正步 今天 ( 第二集) ) 「哥!」延續閱讀小邑超市飛出災星(小小說) ​文/王書祥 何霞與老公前些年在村頭開一小賣部,與時俱進改叫士多,賺了兩桶金,建起村中最高的樓房,請老者取名稱《小邑超市》。邑,都市或縣之說。這裡是村,詞不達意或用詞不當?啊,好在有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孔子的用語,邑亦村也。看來,邑用在這裡,有如杏花村之酒,增點文化韻味!
  • |過年肉(小小說)
    吳從惠過年肉(小小說) 吳從惠 過年,生產隊通常要殺頭豬,按人口數分點肉。
  • 割麥(小小說)
    割 麥 (小小說)――季語秦
  • 民師妻(小小說)
    民師妻(小小說)
  • 啞巴朱驍(小小說)文/王書祥
    啞巴朱驍(小小說)文/王書祥 易家集一個先天性聾啞人,鄉親們都叫他啞巴。 啞巴也有名字,叫朱驍,是他爸送他到私塾讀書由先生給取的。私塾先生想法用實物模型教他認了不少字,兩年後基本能與讀書人用筆對話。 十二歲那年,他父親去世。十五歲時,他母親也撒手人寰,他成了當地的孤兒。 父親留下半畝地,不能養活他。
  • 計加發:連帶責任——風險無處不在(小小說)
    連帶責任 ——風險無處不在(小小說)計加發 我跟村裡的貨車司機約定
  • 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
    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牛牛25歲,沾了風傳村子要拆遷的光,娶了個花不楞登的外縣小媳婦。乾柴遇見火,自然會夜夜笙歌。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
  • 泥鰍湯(小小說)文/王書祥
    泥鰍湯(小小說)文/王書祥
  • 陳玉光(教授/作家):《一分錢的遺產》(小小說)
    一分錢的遺產 (小小說)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