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沉默的真相》的熱播,國產劇的口碑稍微回暖了一些——良心國產劇,演技都在線。同時也將這部劇的原著小說《長夜難明》及其作者紫金陳推到了更多人的面前。
拜讀完原著之後才發現,原來《沉默的真相》還有好多「真相」沒有呈現出來。比如被性侵的不是高中女生,而是不滿十四周歲的小學女孩;比如最後不是所有罪有應得的人都被繩之以法了,而是以各種名義殉職或者失足了,人雖然死了,但名聲還是好的;比如大老虎背後還有更大的老虎等等。
當然,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真相就是——做人還是「不求上進」些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往下接著看就知道了。
江洋當初要翻侯貴平的案子,開始只是為了同學情誼,如果換做一個陌生人,他可能連碰都不會碰。後來意識到事情並不那麼簡單,也曾動搖過,打算放棄。
因為江洋不想自己的前途因此受到影響,畢竟他的人生才剛剛啟航,美好的未來在向他招手,美麗的女友在等著他結婚。
但是女朋友吳愛可的「強迫」與堅持,使得江洋半推半就繼續查了下去。後來阻力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大。江洋也曾無數次動搖過,再次打算放棄。
是無數人的鼓勵與支持,給了他動力與決心,讓他最終決定立案,一查到底。可惜,當初力挺他的女朋友已經「知難而退」,提前退場了。
在眾多支持江洋的人中,有一個人是非常特殊且對江洋影響巨大的,那就是號稱「平康白雪」的刑警朱偉。
朱偉既不認識侯貴平,也不認識那些被害女生,是一個純粹的局外人。那他為什麼會攪進侯貴平的案子裡來呢?
理由很簡單,因為朱偉知道這件事另有隱情,更因為他是個警察,有責任替枉死之人沉冤昭雪。在談到這個案子的時候,朱偉非常激動:
小學女生被性侵,舉報人被謀殺還被潑上髒水,父母因此羞愧自殺,家破人亡!小江,這樣的案子如果不能翻過來,我真是……我真是……
再往下說,這個堂堂七尺男兒就要落淚了。也正是朱偉如此激動,讓動搖了的江洋決定繼續查下去。而且在此後的眾多關鍵時刻,也正是朱偉的果敢與堅持,讓江洋一往無前,奮鬥十年。
那問題來了,作為反面典型的警察李建國成了惡勢力的保護傘,處處替犯罪嫌疑人擦屁股,為此不惜冒險在警察局裡殺死犯罪嫌疑人。
同樣是警察,做人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答案就是——朱偉「不求上進」,也就是說,朱偉對仕途抱「無所謂」的態度,自然也就沒人能奈何得了他。自然更不用去巴結領導。
不用巴結領導,辦案子的時候就簡單多了,不會考慮嫌疑人是不是「位高權重」,會不會影響仕途,要不要給他遮一遮、掩一掩,以便獲得升遷。
所以朱偉更簡單、純粹,一切以警察的責任與義務為準則,打擊所有違法犯罪。不管嫌疑人是什麼身份,有多高地位,多大權力。
跟朱偉不同,李建國不甘心只是做一名普通的刑警,「要求上進」,希望往上爬。而能不能爬上去,不取決於他的體力有多好,能力有多強;而是取決於「上面的人」給不給機會。
所以,在警察的正義與自己的前途之間,李建國選擇了後者。而在整個故事中,「沉默的大多數」,選擇的也是後者。
多名領導聽說朱偉要逮捕「卡恩集團」董事長孫紅運的時候,很是惱火。他們斥責朱偉不講政治,不顧大局;隨便拘留人大代表、平康傑出的企業家;「卡恩」是縣裡的支柱,是清市的名片,隨便拘留它的董事長,會影響一個企業的經營穩定。
這些領導多麼顧全大局,多麼講政治,多麼在乎清市這張名片,真是為國計民生操碎了心。但有一個原因他們卻沒有說出口——你朱偉這麼做,會影響我們的政績,妨礙我們的升遷,真是「不顧大局。」
正是因為「顧大局」的人太多了,導致層層包庇,官官相護,使得侯貴平的案子十年得不到昭雪。最後江洋不得不在生命之火燃盡之前做最後一次努力——以自殺的形式來引發社會關注,用社會輿論逼迫有關部門一層層查下去。
可惜這個案子水落石出的時候,江洋已經去和侯貴平團聚了。
如果當初辦案的人中多一些像「朱偉」這樣「不求上進」的,少一些像李建國這樣「積極進取」的,少一些像清市領導那樣「顧全大局」「高瞻遠矚」的。也許這個案子早就破了,江洋也不會因為這十年的奔波、勞累、摧殘而得肺癌。
所以,《沉默的真相》沒說的真相就是:做人,還是不求上進些好。權衡少,算計少,顧慮少,反而能夠守住心中那份最純正、簡單的信仰。
而朱偉就是這樣一個人,光芒蓋過主角。
走過、路過請點個「關注」再划過,萬分感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