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人重男輕女,把家底全給了兒子,患癌以後只有女兒肯贍養

2020-08-27 海洋與樂

王阿婆從小受封建思想灌輸,所以一直都是一個傳統的人,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王阿婆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叫慧柔,小兒子叫元洪。

在倆孩子小的時候,王阿婆就特別偏愛元洪,兩個孩子的生活簡直是天差地別。慧柔每天割草放羊幹農活,元洪卻每天上學玩耍吃穿不愁。

有一次,家裡得了兩個雞蛋,兩個小孩子高興的不得了,那時候的雞蛋多稀罕啊,吃上那麼一小口,能香上一整天。

王阿婆將那兩個雞蛋剝好,放在元洪的碗裡,那嫩嫩的蛋白,黃燦燦的蛋黃就像是長了腿一樣,直往慧柔鼻子裡鑽,看著元洪吃得那麼香,慧柔在一旁一直咽著口水。

「娘,你看她,真煩人,看著我我還怎麼吃啊。」元洪一邊吃著雞蛋,一邊向王阿婆抱怨,看著慧柔盯著兒子咽口水,王阿婆也發了火,「你這個敗家的,看你弟弟幹啥,難不成你也想吃?真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訓完了慧柔還不完,王阿婆還讓她拿著碗去門口蹲著吃,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就這樣在不公平的待遇下一天天長大。後來,兩個孩子都結了婚,慧柔嫁給了一個老老實實的農民,元洪娶了一個卷頭髮的女人,很是惹人羨慕。

為了兒子結婚,王阿婆可真是操碎了心,她不僅將家產全都給了兒子,還把慧柔應得的那間屋子霸佔了,王阿婆說:「我養你這麼大也算是盡足了心,現在你弟弟結婚,我的屋子要給他們住,以後生了娃也得住,肯定是要一間大屋子,現在你也嫁人了,也不算是我們家的人了,你的屋子就給我住,也算是報答我養你這麼大吧。」

我們再來說說元洪的媳婦,這個媳婦可真是不一樣,穿著花裙子,燙著大捲髮,嘴唇紅紅的,那個時候農村哪裡有人有這種打扮啊,每次走在街上,村裡人總會對她指手畫腳。

元洪對這個媳婦也是百依百順,儘管王阿婆對這個媳婦不喜歡,可是耐不住兒子的性子,只能忍著。不僅是王阿婆討厭兒媳,這媳婦對王阿婆每天也都是抱怨,「哎呦呦,你這個碗就不能洗的乾淨點麼,這麼髒還怎麼吃飯啊!」「元洪你快看,你娘又在家裡收拾那些柴火,我都說了多少遍了,別往家裡弄,她就是不聽!」就這樣,久而久之,元洪對王阿婆也是沒個好鼻子好臉的。

有一天,王阿婆肚子疼得厲害,實在是不行了,元洪只能帶著她去了醫院,一檢查,竟然是肚子裡長了個瘤!

當天晚上,王阿婆和元洪回到家,元洪將檢查結果告訴了媳婦,媳婦一聽就不樂意了,「娘啊,你都這麼大年紀了,怎麼還這麼折騰人,我和元洪日子過的也是緊巴得很,你說說哪裡還有錢給你治病?還要動手術,你就是把我賣了,我也沒有這麼多錢!」

聽了兒媳的話,王阿婆頓時就發火了,「我是看在我兒子的份上,才一直忍著你,你別不知好歹,這是我兒子,我家的事還輪不到你做主,你看看我兒子到底給不給我治病!」兩個人越吵越厲害,元洪被吵得頭疼的很,一聲喝止住了她們,哄王阿婆回了自己的屋。

第二天,元洪一大早就來到了王阿婆的屋裡,開門見山的就說了自己的想法,「娘啊,你這病得花不少錢,你也知道我沒這麼多錢,聽說我姐夫最近養豬掙了不少,而且你也不是只生了我一個,這麼多年都是我在養你,吃的喝的住的都是我供你,現在你也應該去找我姐,讓她養你了吧」聽了兒子的話,王阿婆愣住了,她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說出這種話。

在往後一天,王阿婆果真被趕出了家,只能去找慧柔,慧柔聽了事件的經過,很是氣憤,一方面是氣弟弟沒有人性,一方面是氣母親現在就想起自己來了。

可是看到自己的娘這麼可憐,慧柔實在狠不下心不管她,於是就讓她住到了家裡。就在慧柔準備湊錢看病的時候,一天早上,王阿婆再沒能睜開眼。

村裡人說,王阿婆這是還以前做的孽,她受不起慧柔的好,而那忘恩負義的元洪,以後也會遭到報應的。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謝謝你們的支持,無論一個作者的粉絲有多少,都是大家給出的支持和鼓勵,我也會感恩你們給我帶來的歡樂。如果大家在閱讀完文章的時候,可以點讚留言評論談談自己的感受,小編也會知道更多你們的心聲,為接下來的創作引入一些構思,感謝一路有你。

相關焦點

  • 老人年老兒女不聞不問,在門上寫了一副對聯後,10個女爭相贍養
    大家好,不是塘主,網羅華夏五千年歷史故事,每天講給你聽。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都非常的重視香火傳承,因此便有了「重男輕女」思想,這種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到了現在,一些地方仍然是重男輕女。這也難怪,畢竟古時候,女子嫁出去之後,正如潑出去的水,從此便於娘家沒了關係,更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了。
  • 老人把20萬拆遷款都給兒子,女兒未得一分:我指望兒子養老呢
    ,為了兒子的學業,蘇母可以付出很多,甚至不惜犧牲女兒的臥室。正如老話「養兒防老」說得那樣,這句話把重男輕女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劉老太今年已經70多歲了,膝下有一兒一女。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劉老太也非常重男輕女。當年為了供自己兒子上大學,劉老太當機立斷,把剛考上高中的女兒喊回了家,意思就是讓女兒退學,當時學習成績優異的女兒怎麼會甘心,可是就老太的態度非常堅決,最後胳膊還是沒有擰過大腿。女兒退學去了南方打工。
  • 9個子女無人贍養,出軌老太晚年只能靠撿瓶子為生
    年輕的時候,她一共結過2次婚,育有7個兒子和2個女兒,一共9個孩子,現在住的6平方倉庫就是二女兒家的倉庫。曾路過她住的倉庫,一張床、一張桌子和幾個上世紀的皮箱,裡面陰暗的電燈泡似乎也無法將那沒有窗戶的倉庫照亮,碗裡的鹹菜有點發黑,床上的被子還有好幾個補丁。寫到這裡,也許很多人會譴責她的兒女,但根本原因還是要怪她自己。
  • 母親重男輕女,死後卻將遺產全給女兒,得知真相後兒子哭了
    但是街坊鄰居都知道,吳彩霞最喜歡徐偉成,姐弟倆還小的時候,吳彩霞只要手上有一點餘錢,準是給徐偉成買好吃的和好玩的,他姐姐只有眼饞的份兒。孩子長大一點後,別的孩子都有新衣服穿,但徐曉鳳只能穿一些洗得發白的舊衣服,上面還有不少補丁,在學校裡都有些抬不起頭來。
  • 半生都在為兒子而活,養老卻找女兒,這對父母最終栽了大跟頭
    如今還是有很多長輩,依然有著很深的重男輕女的觀念,任何事情都只為兒子考慮,根本就不曾給過女兒任何的愛。可是到頭來,等他們老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卻還要求女兒為給他們養老,這公平嗎?楊大姐就是這樣一個絲毫不懂得為女兒考慮的長輩,她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 重男輕女,割開妻腹查男女?談古論今,世間荒誕莫過此!
    大概意思就是,紂王聽信了妲己關於老幼精血與男女陰陽之論,為了打賭勝利,竟然命令軍士砍斷路人的脛骨來驗取老人與年輕人的骨髓多少。還不惜派兵在城中抓來數位大腹便便的孕婦,殘忍剖腹後來查探其中男女性別,如此倒行逆施之舉,自然也為商朝的滅亡埋下伏筆。然而,這不過是後人所寫的神話小說,其中情節或有誇大其詞或有荒誕不經,不過是一家之言,算不得是真實的歷史。
  • 民間故事:老人偏心,傳家寶給了女兒,富了女婿,卻絕了兒子的後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不過凡事都有個例外,同樣都是自己的孩子,也有老人喜歡女兒多一點,一碗水很難端平,偏心在所難免。就像本故事中的老人就是如此,喜歡女兒不喜歡兒子,連家傳之寶都偷偷給了女兒,不知福禍相依,怎知老人這一舉動,到是富了女婿,但是卻絕了兒子的後,如果老人泉下有知,是否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呢?
  • 老人病倒在家中,三個兒子輪流贍養,一個月後老人凍死家中
    李大媽今年八十歲了,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大學畢業之後,就都留在了城裡發展,現在都成家立業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前還沒有成家的時候,子女過去都會回家看望一下李大媽,這幾年隨著生活壓力大,三個兒子已經很少回家了。
  • 兒子兒媳重男輕女把女兒丟棄,老人偷偷撿回,拾荒養活孫女,女孩長大後給父母30萬
    ,當兒子低頭的那一瞬間,老人看見他頭上又增添了幾根白頭髮時,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兒子嘴唇蠕動著,想和母親說些什麼又突然止住了,離開之前只匆忙的說了一句:「媽,替我謝謝丫丫」。還沒等老人反應過來,兒子抹了眼淚後就轉身快步離開了。看著兒子漸漸消失的背影,老人搖了搖頭,隨即又把目光移到了窗外。
  • 兒子是老闆,老人卻非讓窮女兒養老,她臨終道出實情,女兒跪下了
    楊桂花父親去世的早,是母親拉扯她與哥哥長大成人,照理說母親歲數大了之後兄妹倆人應該輪流給她養老,然而母親卻沒有讓兒子給她養老的意思。老人自從搬進自己家後就沒打算離開,任憑楊桂花怎麼不滿,母親就當是耳旁風,楊桂花十分生氣。哥哥曾專程過來接母親過去養老,但被老人拒絕了,老人說自己就喜歡住在女兒家裡,其它地方她哪裡都不想去。
  • 那些在「隱形」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女兒,才是真的欲哭無淚
    尤其是有一次,家裡的老房子換成了新房子,阿梅特意趁著國慶假期回家看新房子,卻發現兩室一廳的房子沒有自己的臥室,媽媽的說法是:「反正你以後也不在家裡了,買兩室的就夠了。」「反正你以後也不在家裡了」這句話讓阿梅覺得難過極了,她還沒有出嫁,就被父母排斥在外,當成了「潑出去的水」。
  • 老人遇車禍後被兒女拋棄,肇事司機照顧一年後,老人將遺產全部給了他
    本故事純屬虛構,圖文無關,弘揚社會正能量。老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她們過來後,就看了老人一眼,也沒有一些關心的話,直接就指著張小五說:「賠錢!撞了我爹還想跑。」其他人附和道:「賠錢賠錢。」老人小聲說:「算了吧,我沒事。」兒女們回頭罵道:「閉嘴!」張小五沒有行車記錄儀,只好自認吃虧,全身上下就只有3萬元的代收貨款,就先賠給老人的兒女們了。張小五本以為,兒女們拿著錢會帶老人去醫院,卻沒想到兒女們拿著錢,一人一萬一分,走了,把老人一個人撂在路邊。張小五扶起來老人,問道:「那是你兒女嗎?」
  • 母親假裝得重病求贍養,兩個兒女轟她走,只有大女兒接納,得善報
    日常編故事,每天正能量。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住著一位孤寡老人,偌大的房子裡卻只住著張老太一人,真是極為諷刺。張老太今年73歲,靠拾荒為生。其實張老太並非膝下無兒無女,她有3個孩子。在她年輕的時候,她的丈夫就因車禍離世,而張老太並沒丟棄孩子改嫁。她一人含辛茹苦把三個孩子養大,雖然丈夫車禍賠了一筆錢,但這筆錢很快就花完了。為了把這三個孩子撫養成人,她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 故事:女兒出嫁我沒要彩禮,如今我讓女婿給兒子交首付,女兒一分不給
    女兒出嫁我沒要彩禮,如今我讓女婿給兒子交首付,女兒一分不給一提到結婚,可能讓許多父母頭疼,尤其是兒子結婚,不僅要給彩禮,還得買房買車,置辦婚宴,這一套流程走下來,基本會掏空家底。在我眼裡,富貴是一個優秀的男人,唯獨有個毛病,就是重男輕女,當年我一胎生下了女兒,富貴非常不高興,一直催著我生二胎,不過那條件不怎麼好,我拒絕了,直到兩年後富貴拿離婚要挾我,最後我同意生二胎了,也如願讓富貴抱上兒子了。
  • 故事:留守老人去世,富兒子全吞家當,窮女兒拿走遺像,結果是個寶
    劉大媽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翠麗比兒子建強大了三歲,劉大媽夫妻兩個人含辛茹苦拼命把兩個孩子養大成人了。翠麗長大了以後成了一個亭亭玉立漂亮的大姑娘,被村裡一家鄰居相中了,鄰居託了一個媒人王大娘來說媒,劉大媽雖然知道鄰居家裡的條件也不怎麼好,但是全家人都算是比較老實,翠麗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便答應了這件婚事。
  • 老人死在路旁,兒子們不管,男子善意之舉,終成首富
    故事發生在山西省臨汾市蒲縣的一個小山村,村裡有一戶人家姓李,因為他一共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三,所以大家以前都習慣稱呼他為李三。說起這個李三可了不得,別看他 外表其貌不揚,而且一條腿還因為小時候一次生病,沒來得及救治,落下了瘸腿的毛病,可他卻是這個村的首富。而他之所以能擁有這厚實的家底,跟他年輕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有關係。
  • 老人重男輕女一輩子,臨老臨老卻無人照應……
    外婆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但外公還是很喜歡這個小女兒的。仔細算算,外公已經離開四年了,這些都是在和外公有限的相處時間內,從外公那裡聽來的,我記得當時我還和外公抱怨,原來我差點也是個富n代呀。外公離開,在葬禮上發生了一些事,我們整個大家庭的人都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和睦,大家都開始疏離。
  • 為生兒子打死女兒,跳大神背後的重男輕女,謹記生男生女一樣好
    雖然現在社會已經在不斷進步了,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會存在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甚至為了生個男孩想盡各種辦法,有的思想簡單極端的就會在女兒的身上下功夫。盤點一下聽過見過的一些奇葩生兒子的辦法1、給女兒起名字招兒子去年由郭振宇導演的一部民國大型瑪麗蘇神劇《娘道》被年輕網友罵上了熱搜,卻被老年人津津樂道,其中的女主瑛娘這個角色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吐槽,身世坎坷嫁給富家少爺,一心想要為少爺生個兒子
  • 老人得重病,兒子卻讓他住牛棚,女兒接回家照顧,三年後發財了
    他與老伴生了三個孩子,兩女一男,其中一個女兒夭折了。老漢有些重男輕女,女兒穗兒初中一畢業就被他敦促出去打工了,兒子強子學習成績不太好,但老漢立志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大學。有一年,老伴突發重病,需要十多萬做手術,家裡已經是家徒四壁,念著兒子還沒有結婚成家,老兩口商議後決定放棄治療,沒過多久老伴就走了。兒子強子在外面學汽修,也沒能混出個樣子出來,後來還是老人找親戚東拼西湊,湊夠了彩禮錢才幫兒子討了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