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看官在當下各種清宮劇中都會聽到宗人府的名字,尤其是在後宮爭鬥中落敗的嬪妃都會被壓到「宗人府」發落,令人談之色變,寧死不願去,因為到了那裡相當於判了死刑。比如我們從小看到大的瓊瑤劇《還珠格格》中,皇阿瑪一氣之下把小燕子和紫薇打入宗人府,《雍正王朝》中雍正把老十三圈禁在宗人府,還有吳謹言主演的《延禧宮略》中怡親王被拉入宗人府慢慢「喝茶」等等。宗人府對觀眾來說仿佛就是童年陰影一般的存在,一言不合就會讓我們喜歡的劇中人物進去「享受」一番。
那歷史上的「宗人府」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機構?為什麼讓王子公主和妃嬪們談之色變?我們且仔細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宗人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宗人府簡單來講其實就是和現在的管家相似。宗人府的前身叫」大宗正院」,」大宗正院」始創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清朝入關後,順治帝沿襲了明代的制度,設立了「宗人府」 。
所謂的「宗人府」就是管理皇親貴族的特殊機構。主要負責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編撰玉牒,記錄宗室子女名字、封爵、生死時間、婚嫁、諡號以及安葬等事宜。其實在明清時期「宗人府」的職責還是很多的,只是現在的清宮劇為了迎合大眾口味都沒有體現出來。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中,皇親貴族總是要比一般人高貴,因此即便他們犯了什麼大罪一般的衙門也無權問罪,只能交給宗人府管理,宗人府這樣的權力直到乾隆朝之後才被慢慢壓縮,宗人府的權力逐漸轉移交到戶部和刑部。
那為什麼又說「宗人府」令嬪妃們寧死也不願去呢? 其實被圈禁在「宗人府」不會被向處死那樣殘酷,但是一旦進去就徹底與外界斷了聯繫 ,很難有翻身之日,再者一旦進去之後大多都會失寵,外面的敵人也會想著法的整治她 ,真可謂是生不如死。所以妃子們怎能不聞之色變?
如果是皇子、親王等男性宗室成員,到宗人府溜達一圈沒什麼,如果說沒罪的話出來依然高高在上,如果是嬪妃,那可就不一樣了,真是活著進去不一定能活著出來。但是其實話說回來如果真是嬪妃犯了什麼罪,皇帝很少會把她關到宗人府,丟不起人,會直接賜一條白綾或一杯毒酒就解決了。
一旦被關進宗人府,家人有可能也會受到牽連。所以不管是皇親貴族還是後宮佳麗,都對宗人府談之色變,寧死也不願意去。但生在那個年代,有時候事實就是那麼殘酷,伴君如伴虎,只要是皇帝一聲令下, 哪有什麼願意不願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