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潭鎮永昌村,位於扶溝縣城的西北,村東是寬闊的周鄭公路,村南是蜿蜒的清水河。清水河北岸的盧氏公墓,矗立著一座牌坊,牌坊後面鐫刻著二十四孝、三綱五常之類的文字,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說起永昌這個地名,還有一段傳奇的來歷。
明朝年間,由於無數次的戰亂,使得中原人口逐漸減少。朝廷命當時人口稠密的山西民眾移民到中原。有姓盧的兄弟倆帶著對故鄉的依戀,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來到了桐丘(扶溝)地界,就在扶溝江村李田村住下。後來,兄弟倆為生活所迫,不得已分開重新定居。哥哥定居在江村周塢村,弟弟定居在白潭鎮南八裡,清水河的北岸,當時這個地方還沒有地名。
哥哥是個教書先生,他教育子女求學上進,立志報國。他的大兒子叫盧傳元,曾任山西榆次知縣,由於政績突出,後授任陝西按察使。
崇禎年間,大明江山搖搖欲墜,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給明朝以很大威脅。崇禎皇帝下旨令盧傳元在三個月內活捉李自成,否則治罪。盧傳元深知李自成雄才大略,但身為大明將領,只能服從朝廷旨意。他領兵把李自成圍困在商洛山中。兩個月後,李自成因糧草不濟被俘。當晚,李自成被綁在陝西按察院的明柱上。盧傳元經過反覆考慮,趁天未亮,親自給闖王鬆綁,把李自成護送出城,自己也帶上家屬,回了河南老家。
盧傳元沒敢回老家周塢村,而是選擇了比較安全的白潭鎮南清水河北岸的地方,也就是他叔父定居的地方,當時這裡叫南盧家。
李自成逃出後,很快攻下北京城,建立了大順王朝。此時李自成想到的是要感謝恩人盧傳元。當得知盧傳元在叔父家中時,親自率眾來到盧家拜謝。李自成回北京前,對盧傳元說:「恩公,我祝你的家鄉永遠昌盛,富饒美麗!」
為紀念盧傳元和李自成傳奇般的友情,鄉親們就把這一帶的村莊叫作永昌,並一直沿用至今。
通訊員 盧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