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故事:永昌村的來歷

2020-09-04 扶溝融媒

白潭鎮永昌村,位於扶溝縣城的西北,村東是寬闊的周鄭公路,村南是蜿蜒的清水河。清水河北岸的盧氏公墓,矗立著一座牌坊,牌坊後面鐫刻著二十四孝、三綱五常之類的文字,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說起永昌這個地名,還有一段傳奇的來歷。

明朝年間,由於無數次的戰亂,使得中原人口逐漸減少。朝廷命當時人口稠密的山西民眾移民到中原。有姓盧的兄弟倆帶著對故鄉的依戀,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來到了桐丘(扶溝)地界,就在扶溝江村李田村住下。後來,兄弟倆為生活所迫,不得已分開重新定居。哥哥定居在江村周塢村,弟弟定居在白潭鎮南八裡,清水河的北岸,當時這個地方還沒有地名。

哥哥是個教書先生,他教育子女求學上進,立志報國。他的大兒子叫盧傳元,曾任山西榆次知縣,由於政績突出,後授任陝西按察使。

崇禎年間,大明江山搖搖欲墜,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給明朝以很大威脅。崇禎皇帝下旨令盧傳元在三個月內活捉李自成,否則治罪。盧傳元深知李自成雄才大略,但身為大明將領,只能服從朝廷旨意。他領兵把李自成圍困在商洛山中。兩個月後,李自成因糧草不濟被俘。當晚,李自成被綁在陝西按察院的明柱上。盧傳元經過反覆考慮,趁天未亮,親自給闖王鬆綁,把李自成護送出城,自己也帶上家屬,回了河南老家。

盧傳元沒敢回老家周塢村,而是選擇了比較安全的白潭鎮南清水河北岸的地方,也就是他叔父定居的地方,當時這裡叫南盧家。

李自成逃出後,很快攻下北京城,建立了大順王朝。此時李自成想到的是要感謝恩人盧傳元。當得知盧傳元在叔父家中時,親自率眾來到盧家拜謝。李自成回北京前,對盧傳元說:「恩公,我祝你的家鄉永遠昌盛,富饒美麗!」

為紀念盧傳元和李自成傳奇般的友情,鄉親們就把這一帶的村莊叫作永昌,並一直沿用至今。

通訊員 盧衛華

相關焦點

  • 重陽的來歷與傳說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你知道重陽節的來歷與傳說嗎?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
  • 神話傳說:黑白無常的來歷
    但是對於這二位的來歷,很多朋友未必了解;並且他們所戴的高帽上分別寫了四個字,可能極少數人知道是啥;另外白無常娶妻的傳說,大家也可能聽說的少。今天,筆者就聊聊這些故事。黑無常的前世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豐都城外的小鎮裡住了一對貧窮父子。老爹50多歲,靠做泥瓦匠為生。
  • 傳說故事:東坡肉的來歷
    而它的創始人就是今天的故事主人公-蘇軾蘇東坡。這就是東坡肉的來歷。
  • 巫溪民間文學 | 尖山的來歷
    故事 ➤➤ 地方傳說尖山的來歷在巫溪縣與雲陽縣交界的尖山鄉,崇山峻岭中環抱著一塊大壩子說起它,這一帶老老少少都知道它的來歷。相傳很早以前,魯班和趙巧兒來到這裡,一見這長長的大壩土沃人稠,真是個好地方!就是有一宗缺水。魯班很想造福人類,打算引水進壩,解決壩裡吃水難的問題。可他東找西找就是找不到水源。正在焦急,突然眼前一亮,他俯身一看,見萬丈高崖腳下流淌著一條灣灘河水,不覺十分高興,便與趙巧兒商量,準備挑山堵水。
  • 九女河的來歷
    歷史故事,傳說繼續!在嫘祖鎮西北約十裡的地方,有一條河叫九女河。說起九女河的來歷,還真與嫘祖阿雷有一段淵源。傳說阿雷帶著姐妹們為整個部落繅絲織絹,忙得不可開交。玉帝念其辛勞,就從天上選了九個仙女下凡,幫助阿雷。由於地處山區乾旱無雨,莊稼無收。使載桑養蠶大受影響。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阿雷。天女下凡助她,於是她就訴說了水的缺乏之事。
  • 掌故傳說│老鞭砬子的來歷
    來源:營口春秋老鞭砬子的來歷作者 宗海麗在蓋州南部邢家溝村與普蘭店市的交界處,有一座老鞭砬子山,它直矗矗地屹立在那裡,像一把指向蒼天的劍。關於老鞭砬子,當地曾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剛上任的渤海龍王年輕氣盛,它嫌自己的地盤不夠大,就在海底偷偷鑿了個水眼,天天發水淹附近的良田,擴大自己的海域,不幾天功夫,幾十畝良田就被海水淹沒了。住在渤海邊的人們眼見自己祖輩們辛辛苦苦攢下的田地一天天被海水吞沒,他們便七手八腳地組織起來挑土擔石、填海保田。可惜大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所擔的土石又被海水一點點吞沒。
  • 傳說故事:牽牛花的來歷
    這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很久以前,有座山叫「伏牛山」。伏牛山下有個小村子,村子裡人不多,其中有一家是一對孿生姐妹。村子裡的人都很窮,沒有錢買牛耕地,那對孿生姐妹就住在山腳下,她們在山前山後開墾了一些荒地,靠著自己的雙手,日子還算勉強過得去。
  • 泰山民間故事傳說——何首烏的來歷
    傳說泰山城南有一個何家莊,這裡住著一對姓何的父子,給村裡財主的藥鋪採藥。而這一年,因為父親生病,兒子在家照顧父親,兩人很少上山採藥,而財主逼迫這對父子,如果不去採藥,只好把他們趕走,不給工錢了。於是這對父子無奈上山採藥,為了能在天黑前下山回家,父子兩決定分頭行動,於是父親向東走,兒子向西。
  • 故事:民間故事:白馬山的形成與虎頭鐵錘的來歷
    白雲彪的爺爺是一個石匠,他手上有把虎頭鐵錘,聽說這把虎頭鐵錘有來歷。我們也愛聽白爺爺講故事,白爺爺說,他們本來的姓氏,應該是姓張,只因為他的祖先為了保住他們的性命,所以改成姓白。民間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這裡的整個白馬鎮都是海洋,根本沒有白馬山,也沒有白馬鎮,只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天空飄浮著厚厚的烏雲,仿佛是巨浪一樣拍打著天空,天空和大海仿佛都合在了一起。
  • 巫溪民間文學 | 中壩秀蹬城的來歷
    故事 ➤➤ 地方傳說秀說起這名字的來歷呀,還與漢光武帝劉秀有關哩。傳說劉秀退走四川大寧縣時,走徐家,過竹溪前往中原,重振旗鼓。一天,他騎馬走到一尊巨大的天然石柱山前,見這裡高巖深澗谷深莫測。面對巍峨屹立的九龍頭山地時,馬突然不走了。他緊收韁繩,狠抽鞭子,馬揚蹄長嘶,仍倒退了回來。劉秀焦急萬分,在馬上仰天長嘆:「吾多處絕境逢生,試看今日天意何為?」
  • 茗茶故事:御賜大紅袍的來歷
    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得從傳說談起。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結果幸好被天心廟老方丈路過時看見了,於是就把他抬回廟中,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沒想到的是喝過老方丈泡的茶水以後,
  • 故事:漢族八仙傳說中沒有的故事:韓湘子回家
    故事主人公雖是漢族傳說的韓湘子,但是漢族傳說裡沒有這段故事,而且是與漢族傳說完全不同。歲數大的會唱《小放牛》,其中就有一句韓湘子出家一去沒回來。中原流傳的說法韓湘子出家後沒回了,這裡是滿洲流傳的民間故事,說韓湘子出家後,後回了一次家了。故事發生在中原一個大村子,村裡有大財主叫錢百萬,家裡有一大院套,有很多僱工。有很多糧食墩子。
  • 關於烏龍茶的來歷,原來還有兩則如此有趣的故事
    關於烏龍茶的來歷,有許多的說法,而以這兩個說法最為有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其二:根據《福建茶葉民間傳說關於烏龍茶的兩個有趣故事,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
  • 傳說故事:雁門關的來歷
    傳說,秦始皇修築長城時,雁門關所在的關口是個咽喉要道,所以負責修建的總管事對這個關口的構建以及外形很重視。
  • 劉猴集的傳說故事
    劉猴集的傳說故事 劉猴鎮得名於劉猴集,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都覺得有點奇怪,這個地名的來歷還真有些奇特。 很早以前這裡還叫江家集,集市很小,總共不過二三十戶人家,因在四縣交界之地,很不起眼。
  • 故事:清原滿族民間故事:鬥虎屯的來歷
    鬥虎屯的來歷傳說
  • 志怪故事:禿尾龍的來歷傳說,附幾個民間故事
    摘自《子不語》禿尾龍禿尾龍的傳說在山東和東北,特別是膠東、有很多民間傳說,山東及東北三省流傳的禿尾龍故事最終圍繞著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為故事情節發展地。禿尾龍紋在主要出現在清初官窯瓷中。附1:山東萊蕪縣的「禿尾巴老李」傳說
  • 《陝州:傳說·故事》觀音堂的由來
    關於「觀音堂」這個村名的來歷,還有個美麗的傳說。
  • 「康平老故事」康平那些美麗的傳說(三)
    來虎屯的傳說康平縣城東30多裡有個村子叫來虎屯,隸屬於郝官屯鎮。村子道旁有兩個半截石虎:這邊是石虎的腦袋、脖子和前腰,那邊是石虎的大腿、屁股和尾巴。關於石虎,這裡曾流傳一段故事。後建的萬慶宮齊家屯「觀塔」的來歷和傳說
  • 安徽界首民間故事丨白楊窪的傳說
    白楊窪的傳說⊙應連飛 搜集整理 界首市順集鎮的北邊,有個白楊窪,追溯其來歷,還有個有趣的傳說呢。很久以前,白楊窪是個湖,湖邊住著一戶人家,姓顧。顧老漢兩口和兒子尚傑,靠在湖裡捕魚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