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雍正∣蘇培盛「背叛」皇帝這件事做錯了嗎?

2020-10-19 咖啡裡的雲

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閱讀:

01

現在重點說說蘇培盛對雍正的「背叛」。

對於蘇培盛的背叛,皇帝的「沒想到」其實不應該。

蘇培盛其實不算弒∣君行動的直接參與者,他最多也就是個「知情不報」加「放任自流」者。

當然他作為雍正的首領太監,本來是最有義務維護雍正的安全的。

那麼他明知道甄嬛想對皇帝不利,還故意不聞不問給甄嬛提供下手的機會,為什麼?這對雍正算背叛嗎?

站在蘇培盛的立場,必須這麼做,而且不算背叛。

我雖然一直強調「忠」,但從來就不認為「忠」是一成不變的。

與其把「忠」理解成忠於團隊、忠於老闆,不如理解成忠於自己。

同樣的,只有在你享受了權利時,你才有責任承擔義務。

如果相應的權利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被另一種權利所替代,你還死抱著以前的義務不放幹嘛?

當蘇培盛與皇帝之間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時,蘇培盛當然應該忠於皇帝。

可是當皇帝給不了他想要的利益時,甚至有可能還會破壞他的利益時,另一個甄嬛卻能給予他更多的利益,他再忠於雍正,就是愚忠。

如果是在現代社會裡,蘇培盛要從雍正處跳槽到甄嬛處,是不是應該先跟雍正打個招呼?是不是應該即使跳了槽也不去害雍正的公司?

當然是!

因為雍正又不會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家還都要在圈子裡混呢。

你怎麼就知道今後雍正不會再把你從甄嬛處挖回去?或者說你的行為會不會損害你在業內的名聲?

你講道義當下為的是別人,但最終還是為了你自己。

你要是說你講道義為的就不是自己為的就是別人,那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誇你好......

可是現在是在後宮!

蘇培盛面臨的這種情況,不是雍正si就是甄嬛si,他只能選一個。


02

那為什麼蘇培盛應該選甄嬛而不是選雍正。

首先,就算沒有甄嬛和葉瀾依下藥,雍正的身子也已經虛透了,他本來也活不了多久了。

那為什麼蘇培盛不勸雍正愛惜身體?

我只能說,給皇帝提建議本來就不是蘇培盛的分內事。

就算蘇培盛對雍正有感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伴君如伴虎,誰知道他一句諍言說出去皇帝會不會突然抽風發怒砍了他的腦袋?

當皇帝雖然收益大,其實風險也大,你永遠聽不見一句真心話,因為沒人能跟你平等相待,沒人會真心為你著想。

而且我一點也不同情皇帝,就如同我一點也不同情明星們很辛苦還沒有隱私。

這都是你們自己的選擇啊,享受了利益當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而且既然大部分人都巴望著當皇帝當明星,就證明這確實是個收益高的職業,別佔了便宜還賣慘。

所以我不認為蘇培盛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事實上,蘇培盛能說的他都說了,這就已經是相當忠心相當耿直了。

其實若蘇培盛是個理性利己又完全能拋棄感情的太監,當然是想都不想就選甄嬛。

一朝天子一朝臣,更甭說是宮女太監了,老皇帝駕崩肯定要放出宮一批的,留下來的若不能傍上新皇這輩子就算是完了。

蘇培盛要想保住他的地位,肯定是要傍上甄嬛這個最有希望的未來太后。

電影《勇敢的心》裡蘇菲瑪索演的太子妃去監獄裡看華萊士,守衛一開始不讓她進,她說:

長腳快不行了,太子病弱,你說將來誰掌權?

守衛馬上就讓她進了。

就是一樣的道理。

若非說蘇培盛不忠於皇帝也罷了,但是若要在忠於皇帝和忠於自己的性命之間選擇,那肯定得選忠於自己的性命啊。

所以我們沒理由苛求蘇培盛。

當然電視劇拍得沒有我分析的這麼理性或者說這麼殘酷吧,電視劇還是偏感性的。

所以要讓觀眾充分站在蘇培盛一邊,還要給蘇培盛製造一些感情原因,讓他從理性和感情兩方面都堅決地投靠甄嬛背叛皇帝。

這個就是我要說的皇帝的另一個致命錯誤:對奴才不夠好。

寫皇后時我就說過,在後宮中對奴才不夠好,才真真是絕了自己的路。

肯定有人要問,皇帝對蘇培盛怎麼不夠好了?看起來相當好啊?

我要說,比起甄嬛對下人,那真的差得太遠了。

蘇培盛和槿汐的對食事件一發作,甄嬛是一心要保住槿汐,從而也一心要保住蘇培盛,可皇帝是什麼反應?

先看甄嬛是怎麼說的:

臣妾沒有約束好宮人,是臣妾的不是。

甄嬛這個意思主要是在請罪嗎?不是的。

甄嬛的真正意思是說:奴才的錯就是主子教導無方,奴才犯了錯不該全由奴才自己擔著,主要是主子的責任,所以請求皇帝從寬發落沒有直接行為能力的奴才們。



可是皇帝沒聽懂她這個意思,皇帝以為她真的是在請罪,所以還說話來安慰她,這不是你的錯。

若如你所說,蘇培盛是自幼在朕身邊服侍的人,那朕是不是更不會管教和約束了,他們自己做錯的事,朕與你都無可奈何。

甄嬛的意思原本想把這個錯攬上自己的身,槿汐身上的錯才能少一點。

但因為皇帝就沒像甄嬛在乎槿汐那樣在乎蘇培盛,他就沒想著使勁來保住蘇培盛,所以他沒聽懂甄嬛的意思。

這句就更明顯了:

你若是真捨不得槿汐,朕叫內務府再給你挑個更好的。

這不就明擺著是要放棄崔槿汐和蘇培盛了嗎?

應該沒人會理解為皇帝的意思是只是放棄崔槿汐卻要留著蘇培盛吧。



所以甄嬛聽見這話,才知道皇帝原來就沒有想過要保住二人,沒辦法才去找的端妃。

好,蘇培盛被放出來以後,皇帝又是怎麼個表現?

算了,以後別再來往了,沒得再落人口舌。

這話聽著讓蘇培盛寒心嗎?

皇帝用慣了蘇培盛,認為人家伺候他就是天經地義的,從來沒想過人家也有人家的訴求。

還是那句話,你是皇帝又如何?

健康的關係中雙方都應該獲得利益,你只想過你的利益,蘇培盛不在了你只想過自己的不方便,可有想過蘇培盛真正需要什麼?人家憑什麼就為你賣命呢?

蘇培盛用他奴才的方式把這個訴求表達的很明白:

奴才老了,挨了一刀的傢伙,沒兒沒女的,也不配有人送終,奴才只想和槿汐就個伴。

多真摯的感情啊,多樸素的話語啊!

我這個鐵石心腸的人聽著都為之動容,這就是由己度人,可是咱們的皇帝不懂。

為什麼說皇帝不會由己度人呢?皇帝不是不管蘇培盛和槿汐的事兒了麼?蘇培盛不是也感恩戴德了麼?

皇帝這個意思就是:對食還是錯,朕就算可憐你不計較了,你小心別再鬧大了被人知道,朕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蘇培盛當然要謝恩啊,這是皇帝放他一馬。


03

來對比看看甄嬛是怎麼做的。

首先是甄嬛完全能理解蘇培盛的訴求。

甄嬛是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而且是從人人平等的角度去理解。

蘇培盛就算是奴才,奴才也是人,甄嬛對奴才一向是平等對待的。

雖然說這話的是槿汐,但跟甄嬛說沒什麼區別。

蘇培盛跟著皇上一輩子,什麼沒見過,收買蘇培盛最好的辦法,絕不是金帛和利益,蘇培盛是身子殘缺的人,不能娶妻生子,才是他一輩子最大的苦楚。

總之就是甄嬛能把蘇培盛當個平等的人來看待,想要跟蘇培盛建立合作關係,首先要想到蘇培盛需要什麼。



現實生活中有些老闆就是這樣,跟員工談心時從來不問員工想要什麼,上來就用一堆願景一堆理想來忽悠員工,然後就自以為是地要求員工為他賣命。

你怎麼就知道你的願景就是員工的願景呢?

有些員工比較耿直,告訴老闆自己就是想要高薪,這老闆還勸員工不要光想著錢,要有理想......

一個好老闆就不應該去勸服蘇培盛不要光想著對食,要想著大清的天下,而是應該先滿足了蘇培盛就想要個女人的願望好嗎?

總之,想讓員工服你,就得給他他所需要的東西。

皇帝把蘇培盛的忠心當做理所當然的,蘇培盛白跟了他一輩子,他怎麼就不真心為蘇培盛想想蘇培盛到底想要什麼呢?

看甄嬛是怎麼對待蘇培盛的,對食事件後,蘇培盛和甄嬛的關係邁進了一個新時代。

首先蘇培盛是坐著跟甄嬛說話的,我印象裡整個劇裡的宮女太監,就蘇培盛坐過這麼一次。

然後甄嬛下面話裡的意思,就是說你二人沒做錯,都是被自己連累的。

槿汐會被人說三道四,也是因為她在本宮身邊的緣故。

看見沒有?好的老闆和好的員工,都是自己把黑鍋攬上身,把功勞留給對方。



但是甄嬛並沒有提過皇上其實一開始沒想過保住蘇培盛。

因為一來甄嬛目前還拿捏不準蘇培盛對皇帝是怎麼想的,提了反而危險;二來是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擊一個敵人。

這個敵人當然是皇后。

本宮一力想保住你們二人,卻也無計可施,好在皇上顧念舊情,沒想到就連帶皇后娘娘也上了心。

蘇培盛馬上表示皇后的仇他會牢記。

奴才會謹記教訓的。

甄嬛口裡說是皇帝顧念舊情,說自己無計可施,但蘇培盛心裡很清楚把自己救出來全是甄嬛的功勞而不是皇帝。

而且甄嬛還告訴蘇培盛槿汐沒事,讓他放心,而且默許他倆還能繼續對食。

所以自從這件事之後,甄嬛和蘇培盛之間就不像主子和奴才了,簡直就像是一家人。



甄嬛對蘇培盛最令人動容的是,她生產時,這麼好的機會,她居然用來給蘇培盛和槿汐求恩典。

這一點,在後宮,幾乎沒有人能做到。

這樣一來就成了名正言順,所以蘇培盛真心感動,這比雍正那個睜一眼閉一眼的恩情大太多了。

《甄嬛傳》的臺詞真是每句都有深意,明明是甄嬛的主意,卻故意讓皇帝親自說出。

這就是職場上的高明做法,明明是下屬的主意,卻能想辦法用老闆的嘴說出來,老闆還半點兒不覺得是被算計了,還覺得是自己的好點子......

所以你看,蘇培盛選擇跟著甄嬛放棄皇帝,可有半點做錯?

話說皇帝難道只是對蘇培盛一個奴才涼薄麼?

不是的,人的行為是一以貫之的,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所以蘇培盛拋棄他,完全不是蘇培盛的錯,是皇帝自己活該。

回想起餘鶯兒叫小廈子剝核桃剝得滿手是血時,蘇培盛說的那句話:

你這個糊塗東西,淨顧著給皇上剝核桃了,瞧你這一手的血,一會兒怎麼當差事啊,行了,別剝了,下去吧。

蘇培盛這話,表面上是責怪小廈子,其實是心疼自己徒弟,想讓皇帝注意到他被餘氏欺負了,替他做主。

可是皇上呢?壓根兒沒聽懂。因為皇上就沒關心過奴才,所以自然不在意。

所以,從雍正的立場出發,他的涼薄是有理論根據的,但是皇權專制的立場本身就是違背了人與人交往的平等互利原則,所以皇帝的死是咎由自取。

總結——

甄嬛要弄si皇帝,理由很充分。

葉瀾依要弄si皇帝,理由更充分。

蘇培盛配合她倆弄si皇帝,理由相當充分。


~END~

(圖/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推薦閱讀 :

相關焦點

  • 甄嬛傳雍正∣雙方合作關係違背個人自由意志時,一方必然撕毀契約
    ∣產後。當然我們不能用這麼高的標準來要求雍正,就算在現代社會,能做到的人也沒幾個。雍正是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有涼薄的資本。要說皇帝就一點兒也不難過嗎?從皇帝的立場出發,在劇中除了大發文字獄一事,他當皇帝當的還是很到位的。他能給甄嬛的也都給了,但甄嬛卻一定要弄si他,這事甄嬛做得對不對?當然對!
  • 雍正死後蘇培盛去了哪?被弘曆滅口了嗎?
    既然說到「蘇培盛」,當然不是討論歷史,而是《甄嬛傳》。在《甄嬛傳》中,自從雍正死亡、弘曆繼位,蘇培盛就不再出現。他到哪裡去了?雖然是「大太監」,但是與李蓮英、高力士這些權傾朝野的大太監不同,蘇培盛並沒有涉及朝政,雍正也沒有給他太多的權力。就算是知道「太多的秘密」,這「秘密」也限制在後宮之中。暗殺了襄嬪,在華妃的歡宜香裡添加了不孕的藥物,諸如此類。
  • 甄嬛傳:雍正私會甄嬛,宜修為何能發現?蘇培盛辦了件蠢事
    導語:甄嬛傳:雍正私會甄嬛,宜修為何能發現?蘇培盛辦了件蠢事!通過蘇培盛,甄嬛重新勾搭上了雍正,臨走前還讓雍正不要透露了消息,蘇培盛也好好打點了,為何還是被宜修發現了呢?其實是蘇培盛沒有辦好差事!之所以會這般謹慎,特意讓蘇培盛瞞著,就是因為孩子不是雍正的,宜修早知道一步就有可能會知道這個事實。甄嬛在凌雲峰沒有勢力,不是宜修的對手,宮外本來就有很多意外可能發生,宜修很有可能查出孩子不是雍正的,這才是甄嬛一定要隱瞞的原因。卻不知宜修這麼雞賊,從太監口中得知什麼都沒有問出來,就能推測有問題。
  • 甄嬛傳:甄嬛永遠也不知道,四阿哥登基前,蘇培盛早已背叛了她
    說起蘇培盛,他還曾是甄嬛的大貴人呢?蘇培盛是康熙十二年9月23日生,順天府大興縣人,他自小就是雍正的太監,並且對雍正是忠心不二,就在甄嬛身邊的槿汐想把甄嬛迎回紫禁城雍正身邊,求蘇培盛幫忙,並答應事成之後和蘇培盛對食。蘇培盛對槿汐早就有意,只是槿汐沒有表明她的態度。所以只要是槿汐求他辦的事,他都會辦好,所以蘇培盛幫甄嬛還是因為喜歡槿汐。
  • 蘇培盛是雍正心腹,何時投靠的甄嬛?偷偷進入這裡時,已勝券在握
    甄嬛也沒有掩飾自己的急切,非常關切的問果郡王的傷勢,還失言:出了這樣大的事怎麼也不通知她。蘇培盛這時候出言提點甄嬛說,這些事情應該是皇后打點,暗示甄嬛要懂得避嫌,甄嬛才冷靜下來,說自己自己只是關心皇家宗親。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蘇培盛一定是深得甄嬛的信任,否則和果郡王的私情這樣大的事情,是絕對不會告訴蘇培盛的。
  • 《甄嬛傳》中蘇培盛背靠一人,不是皇帝!您知道是誰嗎?
    ,善良中帶著一絲狠辣伴君如伴虎,蘇培盛能常伴皇帝身邊,讓皇帝離不開自己,這可不是簡單的聰明就能辦到的。整個皇宮中,要論懂皇帝還得數蘇培盛第一。宜修、甄嬛,亦或是太后都比不過蘇培盛。齊妃嗎?齊妃說話不著邊際惹惱了皇帝,出了門蘇培盛就攛掇著去永壽宮,皇帝卻去了碎玉軒。蘇培盛猜不到皇帝的心思?顯然不是!他替華妃辦事,自然要替華妃說話!
  • 《甄嬛傳》雍正∣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非無情;涼薄尚存一絲溫情
    這是史官筆下的雍正,鄭曉龍把這種特質帶到了後宮,皇上對甄嬛也是這般,這也是非常精彩的手筆。前朝後宮為一體,《甄嬛傳》的這點認知非常棒,跟《金枝欲孽》專門關注後宮,是不同的手筆。比如他的貼身太監蘇培盛和丫鬟槿汐私自結為對食,受敬妃告發二人而受刑。大家都認為這事yin亂後宮影響極壞,一定得嚴懲。
  • 看了幾遍才懂,《甄嬛傳》中蘇培盛打死祺嬪,原來是皇帝授意的
    第一次看的時候,只覺得以熹妃身份回宮的甄嬛,做事心狠手辣,一點也不遜於皇帝。祺嬪得罪了她,她不但借皇帝之手,讓祺嬪一家家破人亡,還讓蘇培盛把祺嬪打死在亂棍之下,做事真是一點不留餘地。就算祺嬪之前因為滴血認親一事得罪了她,那也是皇后指使的,祺嬪最多就是個顆棋子。得饒人處且饒人,都是深宮裡的女人,何必要趕盡殺絕呢?
  • 甄嬛傳:雍正看上了玉嬈,為何沒有收進後宮?蘇培盛這話才是關鍵
    導語:甄嬛傳:雍正看上了玉嬈,為何沒有收進後宮?蘇培盛這話才是關鍵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甄嬛最初得寵都是因為長得像純元,後來雍正看上了進宮陪甄嬛的玉嬈,也是因為玉嬈長得像純元。那麼雍正分明看上了玉嬈,無論是甄嬛還是玉嬈根本無法抗衡雍正的心意。雍正喜歡玉嬈,卻沒有逼她進宮,其實全靠蘇培盛背後幫了忙!
  • 連雍正都不放眼裡的年羹堯,蘇培盛一個動作,為何乖乖聽話了?
    甄嬛傳中,後宮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心機有城府的人,可以說在後宮中沒有幾個人是乾乾淨淨的。為了在後宮中生存下來,所以要學自保的能力,尤其是在皇帝身邊伺候的人,更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雍正身邊伺候的蘇培盛。
  • 甄嬛在滴血認親時,為何偷偷抓住蘇培盛的手?原來太監還有這用處
    原來太監還有這用處」甄嬛傳中,滴血認親是全劇最大的一個戲碼,幾乎可以說劇中沒有殺青的人,都有在這場戲中扮演某個角色。有支持甄嬛反對滴血認親的,也有支持滴血認親的。而在這場戲中,甄嬛前後的情緒可以說把控得很好,讓人很有感覺。
  • 《甄嬛傳》宜修∣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但是致命的是順帶著打擊了蘇培盛和皇帝。皇后以前就知道一味地討好皇帝,怎麼這次竟然傷害他最得力的奴才呢?別說這招沒成功,白白得罪了蘇培盛,白白傷害了皇帝的感情。就算這招成功了,每次皇帝看到別的太監不給力時想起蘇培盛來,會不會怨怪皇后?這次皇后倒想起來用宮規了,可是為什麼你該用的時候不用,不該用的時候瞎用?
  • 甄嬛傳:蘇培盛明知甄嬛私情,為何卻說是浣碧?原來是高手
    而身為雍正身邊的紅人,蘇培盛就是城府界的高手了,就是雍正也在他的算計當中,他就是說了一句話,就救了甄嬛和果郡王,這手段實在是高。蘇培盛在皇宮裡待了很多年,他為人處世都是很圓滑的,對於雍正讓他做的事情都圓滿完成了,這點已經都難得了,還有更難得的是,他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也能做到不得罪任何人。
  • 《甄嬛傳》安陵容伺候皇帝,蘇培盛總在床邊等著,原來他早有防備
    《甄嬛傳》安陵容伺候皇帝,蘇培盛總在床邊等著,原來他早有防備難道這其中有什麼蹊蹺嗎?不只是當時的其他小主這樣想,就連當時最熟知皇帝的蘇培盛也起了疑心。長期陪伴在皇上的身邊,只需要一個眼神,蘇培盛就能明白。可以說蘇培盛能夠一路走到今天,察言觀色的本事也是十分的高的,經常能夠準確地猜出皇上的內心,而且蘇培盛能夠得到皇帝如此高的厚愛,在這樣一個多疑寡情的皇帝面前,能夠活到現在,十分得皇帝的信任,這和蘇培盛的忠誠分不開的。
  • 甄嬛傳:得勢便張狂,餘鶯兒做的這幾件事讓她徹底失寵
    甄嬛傳:得勢便張狂,餘鶯兒做的這幾件事讓她徹底失寵《甄嬛傳》中佳麗眾多,也不乏有一些炮灰小人物,開局沒有活過三集的夏冬春算一個,這得勢便張狂的餘鶯兒就是第二個。她是宮女爬上去的,原本只是倚梅園中的一個宮女,代替了甄嬛的恩寵得到了皇帝的寵愛,對她皇帝曾也是非常喜歡的,沈眉莊也說過,餘鶯兒得寵的時候恩寵快要趕上她了,不過這個餘鶯兒遠沒有沈眉莊的端莊大方,張狂的性子得罪了後宮大部分人,她做的這些事更是讓她徹底失寵。
  • 甄嬛傳:祺貴人要拷打槿汐時,誰注意蘇培盛表情了?這仇可記下了
    導語:甄嬛傳:祺貴人要拷打槿汐時,誰注意蘇培盛表情了?這仇可記下了《甄嬛傳》整部戲在甄嬛重新回宮就步入高潮,也是劇情最有吸引力之一的部分。不知道誰留意這時蘇培盛的表情了,後來祺貴人會被亂棍打死,想必也是蘇培盛一手導致吧,這仇可算是記住了!
  • 甄嬛傳:蘇培盛調情時只說了八個字,槿汐就害羞了,雍正都學不來
    導語:甄嬛傳:蘇培盛調情時只說了八個字,槿汐就害羞了,雍正都學不來在古代皇帝的身邊需要很多人照顧,但是男人畢竟在這麼多女人堆裡不方便,所以皇帝要求入宮當男僕的人必須淨身,徹底斷了那方面的可能性。這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當時的皇帝心裡還是覺得江山比人情還要重要得多,所以堅決反對再出現這一現象。
  • 甄嬛在甘露寺懷孕,蘇培盛問胎兒月齡時,幸好沒發現甄嬛的破綻
    問胎兒月齡時,幸好沒發現甄嬛的破綻」甄嬛傳講的是在雍正年間,政治祥和,百姓安居樂業,但是實際上卻是暗潮湧動。所以甄嬛可以雍正,需要雍正給她權力還有力量,所以甄嬛便設計了一局,將雍正請到凌雲峰,以此來復寵。其中還是藉助了蘇培盛的手,將皇帝引到凌雲峰中。雍正來到凌雲峰之後,看到甄嬛,果然還是對甄嬛有情誼的,便立馬迫不及待的在寺廟中,讓甄嬛侍寢了。
  • 細節甄嬛傳:蘇培盛為什麼背叛了皇上?只是因為崔槿汐嗎?不!
    而此時甄嬛遇難,崔槿汐為了甄嬛回宮決定去找蘇培盛。崔槿汐本就長相不錯,蘇培盛又心生愛戀,自然會儘量幫助甄嬛回宮,畢竟甄嬛也是皇上放在心上的人,她回宮對皇上也沒有什麼壞處。此時的蘇培盛還是一直在惦記在乎皇上的情緒的,並沒有背叛皇上,但是有向甄嬛投靠的念頭。
  • 為何雍正沒有懷疑過沈眉莊?她懷孕後做了一件事,比甄嬛聰明太多
    在《甄嬛傳》中雍正皇帝也是非常可悲的,因為真心愛他的女人都被他親手葬送,甚至為了權力連自己的孩子都能下得了狠手,而後期被他傷害過的嬪妃們幾乎都背叛了他,比如甄嬛和沈眉莊腹中的孩子都不是雍正的,但是他只懷疑過甄嬛卻沒有懷疑過沈眉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