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現在重點說說蘇培盛對雍正的「背叛」。
對於蘇培盛的背叛,皇帝的「沒想到」其實不應該。
蘇培盛其實不算弒∣君行動的直接參與者,他最多也就是個「知情不報」加「放任自流」者。
當然他作為雍正的首領太監,本來是最有義務維護雍正的安全的。
那麼他明知道甄嬛想對皇帝不利,還故意不聞不問給甄嬛提供下手的機會,為什麼?這對雍正算背叛嗎?
站在蘇培盛的立場,必須這麼做,而且不算背叛。
我雖然一直強調「忠」,但從來就不認為「忠」是一成不變的。
與其把「忠」理解成忠於團隊、忠於老闆,不如理解成忠於自己。
同樣的,只有在你享受了權利時,你才有責任承擔義務。
如果相應的權利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被另一種權利所替代,你還死抱著以前的義務不放幹嘛?
當蘇培盛與皇帝之間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時,蘇培盛當然應該忠於皇帝。
可是當皇帝給不了他想要的利益時,甚至有可能還會破壞他的利益時,另一個甄嬛卻能給予他更多的利益,他再忠於雍正,就是愚忠。
如果是在現代社會裡,蘇培盛要從雍正處跳槽到甄嬛處,是不是應該先跟雍正打個招呼?是不是應該即使跳了槽也不去害雍正的公司?
當然是!
因為雍正又不會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家還都要在圈子裡混呢。
你怎麼就知道今後雍正不會再把你從甄嬛處挖回去?或者說你的行為會不會損害你在業內的名聲?
你講道義當下為的是別人,但最終還是為了你自己。
你要是說你講道義為的就不是自己為的就是別人,那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誇你好......
可是現在是在後宮!
蘇培盛面臨的這種情況,不是雍正si就是甄嬛si,他只能選一個。
那為什麼蘇培盛應該選甄嬛而不是選雍正。
首先,就算沒有甄嬛和葉瀾依下藥,雍正的身子也已經虛透了,他本來也活不了多久了。
那為什麼蘇培盛不勸雍正愛惜身體?
我只能說,給皇帝提建議本來就不是蘇培盛的分內事。
就算蘇培盛對雍正有感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伴君如伴虎,誰知道他一句諍言說出去皇帝會不會突然抽風發怒砍了他的腦袋?
當皇帝雖然收益大,其實風險也大,你永遠聽不見一句真心話,因為沒人能跟你平等相待,沒人會真心為你著想。
而且我一點也不同情皇帝,就如同我一點也不同情明星們很辛苦還沒有隱私。
這都是你們自己的選擇啊,享受了利益當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而且既然大部分人都巴望著當皇帝當明星,就證明這確實是個收益高的職業,別佔了便宜還賣慘。
所以我不認為蘇培盛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事實上,蘇培盛能說的他都說了,這就已經是相當忠心相當耿直了。
其實若蘇培盛是個理性利己又完全能拋棄感情的太監,當然是想都不想就選甄嬛。
一朝天子一朝臣,更甭說是宮女太監了,老皇帝駕崩肯定要放出宮一批的,留下來的若不能傍上新皇這輩子就算是完了。
蘇培盛要想保住他的地位,肯定是要傍上甄嬛這個最有希望的未來太后。
電影《勇敢的心》裡蘇菲瑪索演的太子妃去監獄裡看華萊士,守衛一開始不讓她進,她說:
長腳快不行了,太子病弱,你說將來誰掌權?
守衛馬上就讓她進了。
就是一樣的道理。
若非說蘇培盛不忠於皇帝也罷了,但是若要在忠於皇帝和忠於自己的性命之間選擇,那肯定得選忠於自己的性命啊。
所以我們沒理由苛求蘇培盛。
當然電視劇拍得沒有我分析的這麼理性或者說這麼殘酷吧,電視劇還是偏感性的。
所以要讓觀眾充分站在蘇培盛一邊,還要給蘇培盛製造一些感情原因,讓他從理性和感情兩方面都堅決地投靠甄嬛背叛皇帝。
這個就是我要說的皇帝的另一個致命錯誤:對奴才不夠好。
寫皇后時我就說過,在後宮中對奴才不夠好,才真真是絕了自己的路。
肯定有人要問,皇帝對蘇培盛怎麼不夠好了?看起來相當好啊?
我要說,比起甄嬛對下人,那真的差得太遠了。
蘇培盛和槿汐的對食事件一發作,甄嬛是一心要保住槿汐,從而也一心要保住蘇培盛,可皇帝是什麼反應?
先看甄嬛是怎麼說的:
臣妾沒有約束好宮人,是臣妾的不是。
甄嬛這個意思主要是在請罪嗎?不是的。
甄嬛的真正意思是說:奴才的錯就是主子教導無方,奴才犯了錯不該全由奴才自己擔著,主要是主子的責任,所以請求皇帝從寬發落沒有直接行為能力的奴才們。
可是皇帝沒聽懂她這個意思,皇帝以為她真的是在請罪,所以還說話來安慰她,這不是你的錯。
若如你所說,蘇培盛是自幼在朕身邊服侍的人,那朕是不是更不會管教和約束了,他們自己做錯的事,朕與你都無可奈何。
甄嬛的意思原本想把這個錯攬上自己的身,槿汐身上的錯才能少一點。
但因為皇帝就沒像甄嬛在乎槿汐那樣在乎蘇培盛,他就沒想著使勁來保住蘇培盛,所以他沒聽懂甄嬛的意思。
這句就更明顯了:
你若是真捨不得槿汐,朕叫內務府再給你挑個更好的。
這不就明擺著是要放棄崔槿汐和蘇培盛了嗎?
應該沒人會理解為皇帝的意思是只是放棄崔槿汐卻要留著蘇培盛吧。
所以甄嬛聽見這話,才知道皇帝原來就沒有想過要保住二人,沒辦法才去找的端妃。
好,蘇培盛被放出來以後,皇帝又是怎麼個表現?
算了,以後別再來往了,沒得再落人口舌。
這話聽著讓蘇培盛寒心嗎?
皇帝用慣了蘇培盛,認為人家伺候他就是天經地義的,從來沒想過人家也有人家的訴求。
還是那句話,你是皇帝又如何?
健康的關係中雙方都應該獲得利益,你只想過你的利益,蘇培盛不在了你只想過自己的不方便,可有想過蘇培盛真正需要什麼?人家憑什麼就為你賣命呢?
蘇培盛用他奴才的方式把這個訴求表達的很明白:
奴才老了,挨了一刀的傢伙,沒兒沒女的,也不配有人送終,奴才只想和槿汐就個伴。
多真摯的感情啊,多樸素的話語啊!
我這個鐵石心腸的人聽著都為之動容,這就是由己度人,可是咱們的皇帝不懂。
為什麼說皇帝不會由己度人呢?皇帝不是不管蘇培盛和槿汐的事兒了麼?蘇培盛不是也感恩戴德了麼?
皇帝這個意思就是:對食還是錯,朕就算可憐你不計較了,你小心別再鬧大了被人知道,朕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蘇培盛當然要謝恩啊,這是皇帝放他一馬。
來對比看看甄嬛是怎麼做的。
首先是甄嬛完全能理解蘇培盛的訴求。
甄嬛是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而且是從人人平等的角度去理解。
蘇培盛就算是奴才,奴才也是人,甄嬛對奴才一向是平等對待的。
雖然說這話的是槿汐,但跟甄嬛說沒什麼區別。
蘇培盛跟著皇上一輩子,什麼沒見過,收買蘇培盛最好的辦法,絕不是金帛和利益,蘇培盛是身子殘缺的人,不能娶妻生子,才是他一輩子最大的苦楚。
總之就是甄嬛能把蘇培盛當個平等的人來看待,想要跟蘇培盛建立合作關係,首先要想到蘇培盛需要什麼。
現實生活中有些老闆就是這樣,跟員工談心時從來不問員工想要什麼,上來就用一堆願景一堆理想來忽悠員工,然後就自以為是地要求員工為他賣命。
你怎麼就知道你的願景就是員工的願景呢?
有些員工比較耿直,告訴老闆自己就是想要高薪,這老闆還勸員工不要光想著錢,要有理想......
一個好老闆就不應該去勸服蘇培盛不要光想著對食,要想著大清的天下,而是應該先滿足了蘇培盛就想要個女人的願望好嗎?
總之,想讓員工服你,就得給他他所需要的東西。
皇帝把蘇培盛的忠心當做理所當然的,蘇培盛白跟了他一輩子,他怎麼就不真心為蘇培盛想想蘇培盛到底想要什麼呢?
看甄嬛是怎麼對待蘇培盛的,對食事件後,蘇培盛和甄嬛的關係邁進了一個新時代。
首先蘇培盛是坐著跟甄嬛說話的,我印象裡整個劇裡的宮女太監,就蘇培盛坐過這麼一次。
然後甄嬛下面話裡的意思,就是說你二人沒做錯,都是被自己連累的。
槿汐會被人說三道四,也是因為她在本宮身邊的緣故。
看見沒有?好的老闆和好的員工,都是自己把黑鍋攬上身,把功勞留給對方。
但是甄嬛並沒有提過皇上其實一開始沒想過保住蘇培盛。
因為一來甄嬛目前還拿捏不準蘇培盛對皇帝是怎麼想的,提了反而危險;二來是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擊一個敵人。
這個敵人當然是皇后。
本宮一力想保住你們二人,卻也無計可施,好在皇上顧念舊情,沒想到就連帶皇后娘娘也上了心。
蘇培盛馬上表示皇后的仇他會牢記。
奴才會謹記教訓的。
甄嬛口裡說是皇帝顧念舊情,說自己無計可施,但蘇培盛心裡很清楚把自己救出來全是甄嬛的功勞而不是皇帝。
而且甄嬛還告訴蘇培盛槿汐沒事,讓他放心,而且默許他倆還能繼續對食。
所以自從這件事之後,甄嬛和蘇培盛之間就不像主子和奴才了,簡直就像是一家人。
甄嬛對蘇培盛最令人動容的是,她生產時,這麼好的機會,她居然用來給蘇培盛和槿汐求恩典。
這一點,在後宮,幾乎沒有人能做到。
這樣一來就成了名正言順,所以蘇培盛真心感動,這比雍正那個睜一眼閉一眼的恩情大太多了。
《甄嬛傳》的臺詞真是每句都有深意,明明是甄嬛的主意,卻故意讓皇帝親自說出。
這就是職場上的高明做法,明明是下屬的主意,卻能想辦法用老闆的嘴說出來,老闆還半點兒不覺得是被算計了,還覺得是自己的好點子......
所以你看,蘇培盛選擇跟著甄嬛放棄皇帝,可有半點做錯?
話說皇帝難道只是對蘇培盛一個奴才涼薄麼?
不是的,人的行為是一以貫之的,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所以蘇培盛拋棄他,完全不是蘇培盛的錯,是皇帝自己活該。
回想起餘鶯兒叫小廈子剝核桃剝得滿手是血時,蘇培盛說的那句話:
你這個糊塗東西,淨顧著給皇上剝核桃了,瞧你這一手的血,一會兒怎麼當差事啊,行了,別剝了,下去吧。
蘇培盛這話,表面上是責怪小廈子,其實是心疼自己徒弟,想讓皇帝注意到他被餘氏欺負了,替他做主。
可是皇上呢?壓根兒沒聽懂。因為皇上就沒關心過奴才,所以自然不在意。
所以,從雍正的立場出發,他的涼薄是有理論根據的,但是皇權專制的立場本身就是違背了人與人交往的平等互利原則,所以皇帝的死是咎由自取。
總結——
甄嬛要弄si皇帝,理由很充分。
葉瀾依要弄si皇帝,理由更充分。
蘇培盛配合她倆弄si皇帝,理由相當充分。
(圖/網絡)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