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雍正∣雙方合作關係違背個人自由意志時,一方必然撕毀契約

2020-10-18 咖啡裡的雲

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閱讀:

01

皇帝的涼薄其實最明顯的表現是在甄嬛流∣產後。

皇帝不去看甄嬛,皇后和皇帝自己都把這個行為定義成「近鄉情怯」。

這一點我不敢苟同。

「近鄉情怯」一般是比喻太在乎一件事了,反而不敢讓其發生,因為怕發生的不符合自己的想像。

比如一個男生要給一個女生遞情書又猶豫不決,這個心理比皇帝不去看甄嬛更接近「近鄉情怯」。

只要皇后說什麼,你在心裡先存個懷疑總是沒錯的。

皇后說她懂皇帝懂得太多了,她要是真懂還能摸不準皇帝的心思做出那麼多傻事麼?

「長著眼睛心卻不透」這句話,說剪秋不如說她自己。



皇帝自己也說自己是「近鄉情怯」,所以不去看甄嬛。

皇帝這個說辭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給自己開脫。

其實這種心理是「近鄉情怯」嗎?

當然不是,其實這就是涼薄。

因為皇帝只要看見甄嬛傷心,就會想起失子之痛,這樣一來自己也會傷心。

沈眉莊的「假孕爭寵」案是一樣的,皇帝只是是優先選擇先讓自己清淨,而置甄嬛的感受與不顧。

反正甄嬛的孩子沒了以後還可以再生啊,沒了甄嬛也還有別人。

還是那句話,皇帝有他自己的特殊立場,無論是某個孩子還是某個嬪妃,對他都不是不可或缺的,他沒必要熱忱,涼薄就是他的本質。

人家是皇帝,人家有什麼必要來安慰你,無論你有多難過,都應該是你去照顧皇帝的感情。

哎,皇權專制社會就是這麼沒天理,他還說他自己是君權天授。

這個道理太后明白:

身為嬪妃,一己之身有什麼要緊,侍奉君上才是最要緊。



這個道理安陵容也明白:

臣妾在皇上面前屢屢有不足之處,臣妾已經改正,只盼著皇上能動心。

安陵容這話的意思就是——

甭管是什麼錯,就算是孩子沒了,也應該是由嬪妃一己承擔的。

傷心難過就是錯,你應該做的是擦乾眼淚,改正為笑臉迎人,繼續去討好皇帝,這才是你的本分。



其實以甄嬛的聰慧又怎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甄嬛骨子裡不是個涼薄之人,她是明知道卻做不到:

後宮笑臉迎皇上之人如過江之鯽,皇上自然不願意登我這傷心門第。

甄嬛這兩句話其實已經總結到點子上了。



皇帝跟你不是現代社會的一夫一妻,丈夫必須哄好妻子才能過好日子,才能再生一個。

皇帝沒有必要來哄你,皇帝有的是資源,為什麼要把精力耗費在你身上?這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啊。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你看不透,就只有苦了自己。

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這話說來好聽,可是仔細想想,為什麼人不如故啊?

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對愛情,愛情保鮮期只有十八個月。

但是,「人不如故」還是自有它的道理。

正因為人會喜新厭舊,正因為愛情只有十八個月,你一直在追求新人,追求新鮮的愛情,到頭來還是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倒不如放棄浮華把日子過成靜好。

再說,人雖然還是那同一個人,但是人也會變化也會成長,愛情同理。

當然我們不能用這麼高的標準來要求雍正,就算在現代社會,能做到的人也沒幾個。

雍正是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有涼薄的資本。

要說皇帝就一點兒也不難過嗎?

當然不是,人性還是有的,只不過被皇帝的權位給異化了。

從人性出發,他難過;從地位出發,他沒必要難過太久。


02

安陵容其實對皇帝的涼薄的認識還是頗深刻的。

但是她似乎又是只看到皇帝的身份地位,忘記了皇帝也是一個人,所以她心態不好。

當然了皇帝還有人性,這就已經算得上是個明君,他對甄嬛還有那麼一些愛,也算難得。

從皇帝的立場出發,在劇中除了大發文字獄一事,他當皇帝當的還是很到位的。

他能給甄嬛的也都給了,但甄嬛卻一定要弄si他,這事甄嬛做得對不對?

當然對!

三大原因——

第一:

雖然我一直說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但是有種仇恨是無法用利益來化解的,這就是「sha父之仇」、「奪妻之恨」。

甄嬛要為果郡王報仇,這是沒有餘地可商榷的。

第二:

即使果郡王沒死,甄嬛的雙生子就是個大地雷,沒準哪天就會爆開。

即使雍正從沒有對不起過甄嬛,都是甄嬛在給他戴綠帽,這綠帽既然已經戴了,就必須把雍正弄si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中就別談什麼良心。

第三:

正如我上篇所說,皇帝的大局不是你的大局,你就是一個棋子。

雖然我前面說過甄嬛為了顧及皇帝的大局會犧牲自己的短期利益,但注意,是「短期」利益,甄嬛反而會因為這個犧牲而得到長期利益。

可是說不準哪天雍正就會為了他的大局而徹底犧牲你,犧牲到你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比如和親,這次雍正搞定了摩格,萬一下次搞不定呢?

把自己的命運放在別人手裡,總不如自己當上太后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來的安全吧。

所以,即使沒有第一和第二,甄嬛也應該迅速搞si雍正。

其實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不少,太子為了迅速登基弄si皇帝老子的,嬪妃為了迅速當上太后讓皇帝老公速si的,防止夜長夢多啊。

沒辦法,後宮就是這麼沒有安全感,根據黑暗森林理論,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當然,電視劇為了保證女主不黑化得太厲害,要把三大原因一起託出。

所以,從甄嬛的立場出發,雍正絕對該si。


03

從皇帝的立場出發,皇帝沒做錯;從甄嬛的立場出發,甄嬛也沒做錯。

那麼兩個人立場不同,矛盾又無法調和,接下來就是雙方博弈的問題了,只好看誰棋高一著了。

皇帝首先就處在一個極不利的地位,他在明,甄嬛在暗。

他想要什麼甄嬛知道,甄嬛想要什麼他卻不知道。

雖然他比甄嬛能調動更多的資源,但他所掌握的信息卻沒有甄嬛豐富。

然後皇帝又犯了兩個大錯,第一是給予了甄嬛太多的權力,第二是失去了太多對自己的控制。

其實這兩點,皇帝年輕的時候,都做得挺好的。

比如在後宮實行皇后與華妃分權,在皇后不給力的情況下還用敬妃來制衡華妃,又想著要培植沈眉莊。

可是從甄嬛回宮後,協理六宮之權都給了甄嬛。

端妃和敬妃協助,還是甄嬛自己提出來的。

甄嬛自己有孩子還不算,還給了她四阿哥。

當年能怕年羹堯逼宮,如今倒不怕甄嬛逼宮?

若說皇帝覺得甄嬛反正朝中無人,所以不怕甄嬛逼宮,也有可能。

但是其實朝中無人,反而更要先把新皇之位落入囊中才保險。

內務府太醫院欽天監慎刑司都是甄嬛的人,皇帝不可能一點兒也不知道,知道了就應該心生警惕。

比如瑛貴人之事,懷疑甄嬛就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皇帝的後宮實在無人可用啊!

所以皇帝第一就錯在沒培養出一個能與甄嬛平起平坐的嬪妃。

第二錯就更明顯了,縱情聲色,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亂吃金丹,自作孽不可活。

甄嬛下藥只不過是加速雍正的si亡罷了。

劇裡甄嬛回宮後的拍攝順序是——

甄嬛先著手培植自己的勢力。

接著搞倒了自己的對手皇后娘娘和三阿哥。

接著雍正sha了果郡王,甄嬛對其起了殺心。

接著雍正開始亂吃丹藥放縱情慾。

最後雍正對雙生子起疑,甄嬛不得不sha他的時候已經萬事俱備。

當然,我們現實中未必能有這麼恰好的時機,但是這些情節告訴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壯大自己,另一方面要留心觀察敵人的動態,敵人若防守很嚴密就不要貿然出擊,等待敵人露出破綻時再動手是沒錯的。

就像《紅樓夢》裡探春說的:

若從外頭sha來一時是sha不死的,必須先從家裡自sha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皇帝若不是自己不愛惜自己的身子,又老糊塗了,放棄了很多控制權,怎會讓甄嬛有機可乘?


04

來看看參與了「弒∣君」的都有誰?

甄嬛、葉瀾依、衛臨、蘇培盛。

先說葉瀾依。

正是在對待葉瀾依上,雍正違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則,從而把自己推入了極度危險的境地。

雍正和別的嬪妃之間,大多還是能建立起一種「雖然不平等,好歹是契約」的關係。

雍正圖人家的才貌,人家圖雍正的富貴權勢,同時又被雍正的生sha大權所脅迫。

但是在葉瀾依這裡,統統失靈了。

首先是葉瀾依入宮,這就不是個自由選擇,你雍正又有什麼資格指責葉瀾依撕毀合同?

最後是雍正根本脅迫不到葉瀾依。

要建立起一種合作關係,首先是雙方都希望能從中獲益,其次是若有一方違約,就應該付出很嚴重的違約的代價。

這種正常的合作關係必然是出自於雙方的自由意志。

因為雍正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他就根本沒想到會有人不圖他也不怕他。

正是因為他被自己的身份地位蒙了心,才會迫使葉瀾依籤署了一份她根本不想履行的合同,從而禍及自身。

好吧,要求雍正想到葉瀾依竟敢弒∣君,確實有點兒難為他。

而衛臨是甄嬛一手培植起來的人,忠於甄嬛自然沒話可說。

下篇分析蘇培盛為什麼心甘情願配合甄嬛對付皇帝。


~未完待續~

(圖/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甄嬛傳》雍正∣蘇培盛「背叛」皇帝這件事做錯了嗎?
    蘇培盛其實不算弒∣君行動的直接參與者,他最多也就是個「知情不報」加「放任自流」者。當然他作為雍正的首領太監,本來是最有義務維護雍正的安全的。那麼他明知道甄嬛想對皇帝不利,還故意不聞不問給甄嬛提供下手的機會,為什麼?這對雍正算背叛嗎?站在蘇培盛的立場,必須這麼做,而且不算背叛。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人際交往至關重要一點:不與小人合作
    所以,安陵容送舒痕膠、往甄父的牢房裡投老鼠、間接害∣死沈眉莊,樁樁件件,最終與甄嬛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要說借刀殺∣人,皇后是真正的高手。我個人非常喜歡沈眉莊,但這件事,客觀地憑良心說,安陵容的確應該為沈眉莊的死負上一定責任,但她的責任大不過甄嬛,更大不過沈眉莊自己。
  • 《甄嬛傳》雍正∣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非無情;涼薄尚存一絲溫情
    這是史官筆下的雍正,鄭曉龍把這種特質帶到了後宮,皇上對甄嬛也是這般,這也是非常精彩的手筆。前朝後宮為一體,《甄嬛傳》的這點認知非常棒,跟《金枝欲孽》專門關注後宮,是不同的手筆。因為他坐擁四海,他沒必要對誰特別熱忱,在一個人這裡得不到的,他可以換個人去得到,沒必要跟某一個人死磕。其實很多感情問題,說透了還是個利益問題。
  • 《甄嬛傳》曹琴默∣曹貴人結局之必然性
    這個投靠只是暫時的,並非投靠華妃那種長期關係。與其說投靠,不如說合作更為恰當。但是就是因為她靠著揭發華妃當上了嬪,她就被勝利衝昏了頭,開始違背自己的一貫思路了。這就像一個公司剛剛取得一點兒成績,就把自己當初發願創業時的理念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為何一朵海棠花讓她的命運反轉?
    她的悲劇,是個人意志在類型化的環境中被催化所導致毀滅的必然結果。通過分析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我們可以窺知很多人性的陰暗面和社會交往之中的潛規則。她的得寵與否,不僅直接關係了母親的榮辱尊卑,還將成為父親為官之路的重要保障。不同於甄嬛與沈眉莊 ,甄沈二人的母族可以庇護她們,而安陵容的家族反過來需要她的庇護。
  • 《甄嬛傳》宜修∣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關於「純元故衣」事件,我之前在寫純元時細細分析過,現在站在皇后的立場來說。其實皇帝當時已經很惱甄嬛了,可是由於皇帝太喜怒不形於色了,皇后才決定兵行險招,用純元舊衣陷害甄嬛。「純元故衣」用了自然能贏,不用也未必會輸,而且這個事動靜太大、成本太高,風險太大,違背了皇后該有的戰略原則。
  • 通過《甄嬛傳》我看到了一個立體的雍正,也看到了雍正的不易
    雍正從生在帝王家,從出生那刻起就由不得自己。被人利用、算計、操縱。然而,通過甄嬛傳,我卻看到了一個立體的雍正。 甄嬛傳是部經典之作,所有的內容都圍繞後宮展開。 1、太后催生 甄嬛傳一口頭,就看到了太后催生。之前在王府時,純元皇后和宜修皇后的孩子都沒能長大,四阿哥又是婢女所生,公主也不多,所以皇上的孩子並不多。 兒女承歡膝下是很多人的夢想,可是他偏偏是帝王,偏偏有太多的敵人。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論人與人之間,「溝通成本」的重要性
    好在當時三個人的感情尚處在最好的階段,所以安陵容也只是口頭上說說,還沒有太往心裡去。因為像安陵容這種心思深沉的人,若是她真往心裡去了,她反而就不會說了。甄嬛跟沈眉莊的合作基於感情,甄嬛跟安陵容的合作基於施恩與報恩。其實這世上,再沒有什麼合作是比前者更堅實的,也再沒什麼合作是比後者更脆弱的。要說甄嬛這個有事愛自己一個人扛的毛病,還真是當老闆的必備素質之一。但是在面對那些本來就不是你的下屬而是你的朋友的人時,難免就會惹人不痛快。
  • 甄嬛傳:純元難產逝世時,用暗語說出過兇手,可惜雍正沒明白
    導語:「甄嬛傳:純元難產逝世時,用暗語說出過兇手,可惜雍正沒明白!」《甄嬛傳》裡雍正有很多妃嬪,各個姿色才情都是人中翹楚,難怪那麼多人都想當皇帝!但是在這萬千美人中,雍正真正放在心裡的卻是一個死人,果然人都說白月光難以忘懷,死了都在人心底佔了位置。
  • 《甄嬛傳》甄嬛∣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人
    所以《甄嬛傳》不是一部言情愛情劇,是一部政治劇。中國人歷來把血緣關係看的高於一切,嬪妃的第一任務是生孩子延續皇家血脈,嬪妃的最可靠的後盾也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想當太后,沒有強有力的母家是不可能的,而母家想要地位穩固甚至飛黃騰達,也必須送一個甚至幾個女兒入宮。
  • 甄嬛傳:雍正臨死前為何要拉黃帶子?和疑案有什麼關係嗎?
    《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當年這部電視劇在上映的時候創下了高收視率,同時這部劇也被封為了經典,裡面的很多鏡頭以及細節都做的非常的精緻,隨便拿出一個鏡頭來細品也能感受到當時劇組以及演員的用心程度。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力挺雍正
    又在天黑下來,只剩下尚未完成文章的王文昭一人時,親自為王文昭掌燈,這種待遇,可是罕見的。從私人感情來說,雍正對於王文昭的知遇之恩可謂是恩重如山,王文昭自然需要替雍正說話了。從利益角度來看,王文昭代表了雍正拉攏的即位以來首次恩科科舉考試中出現的新生勢力,雍正親自為他執燈,在大家眼裡他是鐵定的雍正陣營之人,他更應該出來說話,不然雍正這顆大樹真的倒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甄嬛傳》甄嬛∣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她從一開始就已經是個si人,她的完美,只存在於雍正的思念裡,存在於人們的傳說裡。如果她是個活人,如果電視劇要花費筆墨來刻畫她,她必然象甄嬛一樣優點多但也有缺陷。我覺得,《甄嬛傳》是個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它已經用一個完美的純元來告訴你:這麼完美的人,只能是一個si人,只能是一個傳說。你還要說它不現實,真是六月飛雪,真真冤!
  • 甄嬛傳:雍正要毒死果郡王時,甄嬛為何非要更衣?可惜雍正攔住了
    導語:甄嬛傳:雍正要毒死果郡王時,甄嬛為何非要更衣?可惜雍正攔住了《甄嬛傳》過去了這麼多年,至今難以忘懷甄嬛跟果郡王兩個人的情誼,可惜他們兩個人最終還是輸給了時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算是有主角光環的甄嬛也是如此,明明都做好了打算要跟果郡王浪跡天涯,可是好像老天就是不想看他們兩個人發糖。
  • 甄嬛傳:雍正生病時,太后為何不準安陵容侍疾?其實藏了私心
    導語:甄嬛傳:雍正生病時,太后為何不準安陵容侍疾?其實藏了私心!一、太后生病時雍正沒去看望可是太后心裡還是希望雍正能看看他的,眉莊雖然對她照顧地無微不至,但是雍正到底是她放在心裡的兒子。太后或許沒有想到,雍正不來看她是因為雍正介意隆科多在太后心裡的地位,但是她知道雍正一直去找安陵容,心裡就怪罪安陵容狐媚勾引雍正,導致雍正沒有表孝心。
  • 《創世紀》∣他孤獨地矗立著,伴隨著無煙城的偉大夢想,四面楚歌
    ,你就完了,你日後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你就會想,不如殺∣了他,反正我又不是沒有殺∣過人。這一切都是許文彪才華的展現,他的算計步步到位,掌握著對手心理,同時也拋卻了朋友情誼與個人價值,讓榮添嘗到了有生以來最慘痛的失敗。當榮添借著葉榮亨的幫助重返「力天」,文彪加入了葉榮晉的公司,又用類似的步步為營的招數,趕走了葉榮晉。毫無疑問,許文彪是一路自己走過來的。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安陵容人格上的「分裂」
    而她又正好是個性格內向陰柔的人,不可能直接跟甄嬛有什麼說什麼挑明利害關係。所以,個人覺得對安陵容,更確切的形容應該是「心口不一」,而非「城府頗深」。要說城府深,端妃城府深就不必說了,連曹貴人都比安陵容城府深。
  • 甄嬛早產時,雍正真的是罪魁禍首嗎?安陵容背後做了這些
    導語:甄嬛早產時,雍正真的是罪魁禍首嗎?安陵容背後做了這些!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宜修才是害得雍正子嗣不多的罪魁禍首,甄嬛懷孕後,宜修當然是第一個想要出手的人。可是甄嬛技高一籌,早早就請求雍正讓宜修負責安胎,宜修為了不承擔責任,就必須守護好甄嬛的孩子。
  • 甄嬛傳:宜修擔心雍正病情時,誰注意安陵容說了啥?混職場的必學
    導語:甄嬛傳:宜修擔心雍正病情時,誰注意安陵容說了啥?混職場的必學甄嬛出宮之後,雍正就無心後宮,常年忙於朝事,加上安陵容對雍正用了損害身體的香料,雍正一下子就生病了。宜修本來就很在乎雍正,看到雍正一直不醒過來,心裡很是著急。同樣是說話,祺嬪一句話惹惱宜修,而安陵容卻能讓宜修熨帖,混職場的必學!
  • 約會強姦為何會發生:《教父》—你不貫徹個人意志,就會受人侵犯
    我們總是強調互相尊重,彼此理解,不能強迫,然而這個世界上,意志侵犯與操控無時無刻不存在。當你還是個孩子時,你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可是父母不同意,假如你不能堅持己見,那麼你就會被父母操控,你只能做父母期望你做的事兒。進入學校和出入社會其實也是一樣的,許多人都想侵犯你的個人意志,如果你不堅持貫徹個人意志,就會受人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