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關於《甄嬛傳》,有人看到的是愛情,有人看到的是宮鬥,有人看到的是職場,有人看到的是商戰,有人看到的是歷史,有人看到的是政治,有人看到的是權謀......
其實我特別不喜歡陰謀論,有些人凡事都往陰謀論上扯,其實誰有空設計那麼多陰謀,大家多數還是想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當然在歷史上、軍事上、商場上,陰謀確實存在的,有預先設計好的,也有臨時發揮的。
拿武則天的上臺為例,很多人都認為是她太會玩弄權術,實際上根本原因在於天下大勢,簡單了說就是順應了人性發展的需要。
比如剷除既得利益集團(皇室宗親就是典型的既得利益集團)。
唐朝延續三百年,可以說直接得益於武則天對於皇室宗親的殺戮,消滅了既得利益集團,就等於剷除了壓在老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讓這個已經老化的朝代重新煥發了活力。
所以,武則天統治下的百姓,日子過的還不錯。
朝代是否老化不是以建立的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而是以是否有既得利益集團,而且這個集團是否穩定來衡量的。
一個朝代要長久,當務之急就是剷除這個集團。
真實的陰謀案例往往很難定義,引起無數歷史學家爭論不休,但文學作品裡的陰謀就非常容易定位了。
《甄嬛傳》裡最大的陰謀,就出現在純元皇后身上。
純元的硬體條件是無與倫比的,最漂亮,出身最好,歌舞樂器皆精通。
純元幾乎能頂得上雍正後來那整個後宮佳麗加起來技能的總和了。
當然重點還是她si得早,唯有si亡才能永遠定格她的美好。
也唯有si亡,雍正對她的愛情才永遠不會變質。
非但不變質,還會不停地放大發酵,誰又能比的上si人呢?
可能有人覺得純元皇后這個人設太完美,不現實,是一個敗筆。
但是我想說,正是因為純元皇后太完美,所以她從未真正出場過。
她從一開始就已經是個si人,她的完美,只存在於雍正的思念裡,存在於人們的傳說裡。
如果她是個活人,如果電視劇要花費筆墨來刻畫她,她必然象甄嬛一樣優點多但也有缺陷。
我覺得,《甄嬛傳》是個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它已經用一個完美的純元來告訴你:這麼完美的人,只能是一個si人,只能是一個傳說。
你還要說它不現實,真是六月飛雪,真真冤!
難道非要導演站出來用旁白說:這麼完美的人是一個si人,大家千萬別當真......
主角全然完美的故事不是沒有,但多半是浪漫主義的,或者根本就是個失敗的作品。
所以,以純元皇后這個人設來看,這個劇的藝術水準是相當高的。
在甄嬛的封妃禮上,皇后設計讓甄嬛穿上了純元皇后的舊衣服,皇帝勃然大怒,將甄嬛禁足,此事直接導致了甄嬛的失寵、出宮。
為什麼僅僅是錯穿了一件衣服就能引起如此大的風波?
為什麼皇后知道這個計策必定成功?
為什麼皇帝完全不追究甄嬛是怎麼弄到純元皇后的衣服的?
這件事我在以前專門寫純元這個人設的時候分析過,現在站在甄嬛立場來看。
如果僅僅是為了純元皇后的故衣被人亂動,皇后當時應該是生氣的表情,絕不該是那一副陳年秘密被突然揭穿,魂飛魄散的表情。
當然,這一計是皇后自己策劃的,她的表情也是預先設計好的,但無論是主動設計的,還是被動發現的,她在此時,就應該是這個表情。
其實是純元皇后的東西都不許被人動或者提起嗎?不是的。
甄嬛在甘露寺出家時,讓芳若姑姑給朧月公主做了個模仿純元皇后舊物的項圈,用來提醒皇上對朧月好些。
如果動了純元的東西就會引起皇帝發怒,皇帝應該是看見這個項圈就會不喜歡朧月才對。
後來甄嬛回宮,生下雙胞胎後,皇后把純元皇后留下的羊脂玉賞給兩個孩子。
同樣是涉及純元皇后,但皇帝對這兩件是表示讚許的。
這說明,只要皇后捨得,純元的東西可以隨便動,而且純元留下的東西不少,動一動根本無所謂。
純元的東西,別的動了都無所謂,只有這件衣服不行。
那麼這件衣服哪裡特別了?
僅僅是因為這是純元皇后第一次見雍正時穿的,雍正才對這件衣服有特別的感情嗎?
清朝的服制是很嚴格的。
純元是個貴族小姐,以未嫁之身,穿著妃子才能穿的禮服,跑到妹妹家,跟妹夫一見鍾情,這安的是什麼心?
要知道,福晉的衣服與妃子的衣服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福晉的衣服是藍色的。
看看甄環的妹妹玉嬈穿的衣服,玉嬈可是不折不扣的福晉啊。
還有浣碧的衣服,浣碧是側福晉。
純元是死之後才封的皇后,就是說純元si之前,雍正還沒有登基,她的身份其實就是福晉,她不可能有妃子穿的衣服。
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純元在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就在給他繡龍袍內衣,也給自己縫製了妃子的衣服。
純元在一開始就有所圖。
圖謀是兩個——雍正的皇位及自己的後位。
誰真的相信雍正跟純元是單純的一見鍾情?
當時九龍奪嫡險象環生,雍正還有心情跟大姨子一見鍾情?
還有,為什麼純元年長反而待字閨中,宜修年幼反而先出嫁?
皇帝、親王、甚至大臣,講什麼愛情婚姻?都是政治聯姻!
康熙兒子眾多,這些親貴,必然要把女兒分嫁各個皇子,這叫押寶,想支持誰就嫁個女兒過去,將來一旦該皇子上位,自然雞犬升天。
雞蛋還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個女兒嫁老四,那個女兒嫁老八,多個選擇多條路。
可能烏拉那拉家族一開始並不看好雍正,再說烏拉那拉家已經出了個德妃,就是雍正的娘,沒必要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他一個人身上,所以先把庶出的宜修嫁給四阿哥了。
從庶出也能當福晉上看,雍正當時的地位確實不怎麼高。
後來可能是雍正勢力越來越大,烏拉那拉氏覺得大有希望,所以乾脆把純元也嫁給了他。
為什麼純元遲遲不嫁,很明顯是待價而沽,要嫁,就要嫁那個最有可能當上皇帝的人。
純元第一次去見雍正,很明顯就是一定要拿下雍正的。
非但要拿下雍正,還穿了妃子的服制,就是向雍正表示:我個人和我整個家族,都支持你當皇帝!
如此一來,雍正怎麼可能不對她一見鍾情?
不僅「一見鍾情」,雍正特別喜歡純元,因為純元是真正與雍正共過患難的女人,在謀取皇權的過程中還多了一個戰友的身份。
所以,雍正的這個「一見鍾情」,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純元美貌,更重要摻雜著非常濃厚的政治利益,純元能給他他最想要的東西:皇位!
純元等於用實際行動表示了對雍正絕對的支持。
純元是真正完全了解雍正的人,雖然嘴上不說,做的全是支持他、取悅他的事。
雍正喜歡純元知道他有當皇帝的心思,也喜歡純元一心一意支持他當皇帝。
你讓雍正怎麼能不愛純元,不懷念純元?
而面對家族如此的安排,宜修又怎麼可能不乖乖讓出福晉之位?
所以皇后看到這件衣服是無比驚恐的表情。
這就是逾制!
跟私造龍袍一樣,是sha頭的死罪!說不定還要株連九族。
這麼隱秘的往事,就讓甄嬛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了,皇上焉能不怒?
皇上不僅憤怒,而且開始懷疑甄嬛的用心。
你一邊同情朕的政敵,一邊把純元皇后以前儀制有些僭越的衣服拿出來穿給朕看,你到底是何居心?
所以雍正完全不追究為什麼這衣服會到了甄嬛手裡,皇帝看見這件衣服,就等於看見自己當年要奪位的私心暴露於天下。
他首先想到的是怎麼掩蓋這件事情,哪裡還顧得上還甄嬛的清白。
再者,純元穿逾制服的事情,肯定是烏拉那拉家的安排,宜修必然知情。
在這件事上,皇后與自己是同謀,追究皇后,就等於追究自己。
所以當時唯一的辦法,唯有犧牲甄嬛,不容人繼續追查下去。
皇帝大怒,自然沒有人再敢提及此事了,而皇后對此事心知肚明,她深知皇帝不會因為一個甄嬛而鬧出前朝的大事。
所以皇后這一招,幾乎是必勝的。
當然也是冒了奇險,皇帝當時是無法追究皇后,但事後只要稍微用點腦子就會想到,除了皇后的陷害,幾乎沒有別的可能。
其實在此之前,皇帝已經開始惱甄嬛了,所以各種為難甄嬛的父親,各種試探甄嬛,皇后太心急了。
事實上,皇帝後來苦苦思念出了宮的甄嬛,就說明他已經消氣了,也想明白了。
拋開政治原因,我覺得皇帝當時的心情除了震怒,還是極其複雜的。
他隔著帘子,看到那個熟悉的背影熟悉的衣裝,恍若當年湖畔初逢純元。
他輕輕地走向她,緩緩揭開帘子,可當她扭過頭來看他,他才知道:她不是純元。
那一瞬間,甄嬛身上純元的影子消失殆盡。
那一瞬間,他才驚覺,原來他早已愛上了甄嬛,而絕非純元的替身。
而皇帝,他怎麼允許自己對純元不是一心一意,不是獨一無二,怎麼允許,自己竟然愛上了一個純元的替身。
也許那一刻,皇帝又想起了甄嬛逼著自己處si了華妃。
於是,純元和華妃,這兩個自己心愛的女人都因甄嬛而幻滅成灰。
所以,他憤怒、驚恐、悲傷、失去理智、歇斯底裡.....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個事不過就是電視劇的一個漏洞,或者雍正的震怒是僅僅因為對純元的愛情使然......
你要怎麼理解都是OK的,誰還能強迫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理解了?
只不過,我看書也好,看劇也罷,所有的解析儘量有理有據,最終只求為我所用。
甄嬛當時還在努力為自己辯解,說是在「碎玉軒」發現吉服破損,只好從內務府借用此衣,不是有心要冒犯純元皇后,請皇上恕罪。
這件事就和當日華妃對甄嬛罰跪那件事性質一樣,都說不是有心的,但是也要皇上肯信才行。
此時皇上犯了雷霆之怒,根本就不聽甄嬛的解釋,更有皇后在旁邊,別有居心地煽風點火。
皇上盛怒之下,直接就貶了甄嬛的位份。
但最讓甄嬛絕望的是,她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受的恩寵,是因為她容貌酷似純元皇后的原因。
如今替身竟敢冒犯真愛?
所以有了那句甄嬛絕望的呼喊:
這些年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
之後,甄嬛被禁足「碎玉軒」。
其實我第一次聽到「碎玉軒」這個名字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所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而「玉碎」也常常被比喻為美人香消玉殞。
比如在「碎玉軒」裡,曾經的芳貴人小產後被打入冷宮;後來的沈眉莊難產而si;而此時甄嬛被禁足在此,與皇帝的那段情如「玉碎」般逝去,覆水難收破鏡難圓,徒留傷心與絕望......
記得劇情開篇即借他人之口說,「碎玉軒」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後邊有梨花,花開時落在地上,像是玉碎一般。
梨花的寓意本就不美好,象徵著悲傷、寂寞、惆悵、離別......
如今真是「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圖/網絡)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