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你究竟藏著多少別人不知道的「驚喜」?

2020-10-22 咖啡裡的雲

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閱讀:


上篇說到甄嬛的先天條件之1234,今天重點說說第5點:多種技藝傍身。

這裡的技藝指的是除了美貌和生孩子這兩樣必修課以外的錦上添花的選修課。

老闆最要緊的職責之一是找資源,找資源最方便的途徑是混圈子,怎樣與其他人交際往來,幾乎是老闆的必修課。

比如抽菸喝酒打麻將,比如泡會所打高爾夫,為什麼這些事明明不算高檔,卻成了必修課?

因為這是大家都能做、會做的事情。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愛好,問題是你這個私人愛好能不能用來跟其他人培養感情?

一個活動再好,會的人少,就成不了交際手段,僅止於愛好而已。

比如圍棋,不可謂不高雅,明心見性,又鍛鍊腦力,十九道縱橫捭闔,三百六十一點千變萬化,真真是極好的,可是用來交朋友或許能碰到同好,能用來混圈子嗎?

我不是說當了老闆就得放棄圍棋這類愛好。

人的生活中當然得有非功利性的一面,但是也得同時掌握一些更通俗更實用的技能。

哪怕你其他的社交手段都不會,聊天總行吧。

社會熱點、經濟政治、文學歷史、娛樂八卦......都得關心一二,不光是為了交流,也是開拓自己的眼界,在大環境中思考自己以及自己公司的處境。

比如即便茶樓裡掛個大牌子「莫談國事,且聊八卦」,但人家別的老闆看的電視劇是《紙牌屋》,你看的是《愛情公寓》,你能和人家聊得上話嗎?



先來看看甄嬛掌握的技能:

1. 談史論政

雖然說後宮嚴禁幹政,可甄嬛碰到的皇帝是雍正,雍正對於自己處理朝政是有信心的,所以他不怕甄嬛幹政。

事實上,雍正還巴不得有個朝廷以外的人能跟自己討論一下。

記得在選秀時,雍正問了沈眉莊一句:

讀過四書嗎?

沈眉莊本來是讀過的,可她家人告訴她「這是選秀女,不是選秀才」,於是她回答沒讀過。

雍正當時的臉色倒看不出是欣慰還是失望,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雍正其實更欣賞讀過四書的女人。

沈眉莊雖然讀過四書,但其實並不能活學活用。

能把文史吃透並為我所用的嬪妃,唯有甄嬛一人。

端妃大概也可以,但她身體不好,沒什麼發揮的機會。

那甄嬛是如何活學活用的?

安陵容的父親安比槐貽誤軍糧一案,皇后去求情,華妃要嚴懲,甄嬛怎麼說?



甄嬛這幾句話,才是救安比槐的關鍵,可惜安陵容不懂,把功勞全算在皇后頭上。

皇后去求情,充其量不過就是和華妃打了個平手。

讀史使人明智,此言不虛也。

比如《甄嬛傳》裡出現過兩次「鄭伯克段於鄢」。

第一次是甄嬛用來比喻年羹堯居功自傲,雍正是在學鄭伯故意慣著他,等他引起了公憤再滅了他,免得有屠戮功臣之謗。

其實我在看到甄嬛侃侃而談說這些時,一直在為甄嬛捏把汗。



雖說「揣摩上意」是在皇帝身邊的飛黃騰達之道,可你用不用揣摩完還要說的這麼明白?

要知道,正常的皇帝可是不喜歡自己的心思被臣下摸得透透的。

楊修是怎麼si的,甄嬛你不可能不知道吧?

而且一個小小女子,動不動就把帝王之策掛在嘴邊,你是想學武則天嗎?

但是,一個劇有一個劇的設定,這個劇裡的雍正喜歡這樣的甄嬛。

總之,劇情是為了整個劇服務的,得活學活用,不能覺得劇中人這樣做,在現實裡就能原封不動地照搬。

後來四阿哥當上皇帝以後,也用這段「鄭伯克段於鄢」來將甄嬛的軍,真不愧「有其母必有其子」。

雖然四阿哥非甄嬛親生的,但是性情比親生的還像,一招一式都學以致用地極好,真是盡得甄嬛真傳。



甄嬛本來就希望六阿哥回到果親王一脈,可是如果六阿哥是皇上親生的,甄嬛還能怎麼辦?

還不是也只有把他送出宮,免了四阿哥猜忌這一條路走?

雖然四阿哥還沒繼位時,甄嬛就叫他放心,說六阿哥絕不會與他爭位,可是四阿哥真當上皇帝以後,還是不放心。

帝王之家,處處猜忌,處處危機,還講什麼母子、兄弟。

除此之外,甄嬛還幫皇上完成了幾件大事。

比如甄嬛解決了敦親王毆打言官的事情,而且是舉重若輕,從敦親王福晉入手,完全不會引起朝廷風波。

比如甄嬛解決了敦親王要求加封其生母的事情,把太妃們集體加封,又滿足了敦親王又不傷面子。

後來甄嬛甚至還幫皇帝謀劃幹掉年羹堯。

甄嬛這麼能幹,難怪後來有大臣建議說,若要立甄嬛的親生兒子為太子,必得仿照漢武帝sha鉤弋夫人先例,立其子sha其母。


2. 樂曲才能

甄嬛的簫吹得極好,雍正第一次見到甄嬛就被她的簫聲吸引,說跟純元皇后吹的一樣好。


3.舞蹈才能

甄嬛那一曲「驚鴻舞」豔驚四座,順便消弭危機於無形。

按說嬪妃們各有所長,甄嬛這兩個技能看上去沒什麼出奇之處,可是我覺得,這兩個技能的設置是大有深意。

首先,音樂和舞蹈,都是娛人的技能。

也就是說,是用來討別人喜歡的,跟「以色事他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嬪妃最要緊的是討皇上的喜歡,本質上,跟ji女最要緊的是要討恩客的喜歡,沒什麼不同。

ji女最要緊的技能是什麼?

當然是歌舞。

琴棋書畫倒是次一等的技能。

看看歷史上那些最得寵的妃嬪,蘇妲己、趙飛燕、楊玉環......都是歌舞專家。

而知書達理的班婕妤、梅妃(當然梅妃也會舞蹈),都在能歌善舞的「狐狸精」面前不堪一擊。



再看看皇后掌握的是什麼技能?書法!

書畫主要是用來自娛的,其娛人的功能當然也有,但那是捎帶腳的,不是主要目的。

書畫再好,沒法讓皇帝對你動情。

為什麼這麼說?

很簡單,當你看到一幅好字畫,就跟你吃了個好雞蛋似的,你會強烈地想認識那字畫的作者或者那下蛋的母雞嗎?

可是,欣賞音樂尤其是舞蹈,不面對那歌者或者舞者本人,行嗎?

歌舞(尤其是舞蹈)才能與人類與生俱來的xing衝動聯繫在一起,而非書法繪畫等藝術。

再說了,過度沉迷於書畫藝術的皇帝,絕不可能是個好皇帝,宋徽宗,李後主,還有咱們的皇后娘娘,你們點錯了技能樹。

安陵容就很懂得歌舞技能要點滿這個道理,她本來就會唱歌,後來嗓子壞了,還苦練冰嬉。

她本來長相一般,卻能憑藉這兩個技能立足。

餘鶯兒也是如此,皇上發覺她其實不通詩書又如何?詩書遠沒有會唱崑曲來的要緊。

沒技能的祺嬪,只有靠臉了。

還有曹貴人,幾乎沒有任何技能,但是人家本來就不靠著皇帝上位,她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軍師,倒也罷了。



重點說說皇后和華妃都點滿了的一個技能:做飯。

大約「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得抓住男人的胃」的說法是古之至理名言,可是還得放到具體環境裡分析。

大部分人家,是不可能天天下館子的,更不可能養個廚子,女主內的一個主要職責就是做飯,那當然得做飯好吃男人才喜歡。

可是在宮裡,有這個必要嗎?

吃,總歸是低等的需求,都當上皇帝了,還能沒點兒更高層次的追求嗎?

味覺的享受怎麼看都不是最能吸引人的。

皇后和華妃把大把精力投入在看著御廚給皇帝做飯上,真真是用錯了精神。

有一個情節極搞笑。

華妃問皇帝用過膳了嗎,說自己剛得了個好廚子,做的一手江南好菜。

皇帝說在甄嬛處用過了。

華妃吃醋道:



我看到這兒,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腦子裡還突然冒出一句詩: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再具體到歌舞大系中的具體專業,甄嬛的選擇也是很有講究的。

甄嬛不具備安陵容和餘鶯兒的天賦歌喉,她只有從樂器上下手,她選了什麼?簫!

簫本來就是最有xing暗示的樂器。

有一個典故叫:蕭史乘龍弄玉吹簫。

沈眉莊跟甄嬛一樣,不會唱歌卻知道音樂技能要點滿,她點了琴。

琴是君子的樂器,未免略少閨閣情趣,難怪打動不了皇帝。

果郡王也極通音律,他選的是笛子,笛子是瀟灑出塵之物。

可見,劇裡每個人的技能,都是與人設一致的。

沈眉莊說甄嬛素來醉心詩書,不曾在歌舞上用心,恐怕是真話。

除了「驚鴻舞」,不見甄嬛跳過別的舞,所以我推斷甄嬛應該不具備安陵容的舞蹈天分。

「驚鴻舞」是純元皇后編排的,曾經一舞動天下,風靡京城。

甄嬛多半只學了這麼一支舞,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跳給皇帝看的。

「驚鴻舞」易學難精,易學對沒有舞蹈天分的甄嬛來說很重要。

雖然甄嬛一開始並不想入宮,但恐怕別無選擇,甄嬛的家庭從小兒就是把甄嬛作為入宮預備隊來培養的,特意請人教她吹簫,教她「驚鴻舞」。

也許,甄嬛的娘還知道甄嬛長的像純元皇后,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讓甄嬛學「驚鴻舞」,這一步棋,下的真是既深且遠。

於是,明明歌舞天分不高的甄嬛,因為選對了簫和「驚鴻舞」,反倒能將這兩個技能發揮到極致,這恰恰是甄嬛的高明之處。

從甄嬛下面這句話即可以看出來,「驚鴻舞」是甄嬛她娘特意讓她學的,這用意就很明顯了。



寫到此,先來總結一下各位娘娘小主的技能。

第一是安陵容,唱歌跳舞兩項滿分。

第二是甄嬛,會吹簫,會彈琴(雖然彈的一般),會跳「驚鴻舞」,雖然先天弱,但選的點位好,事半功倍。

第三是餘鶯兒,會唱崑曲。

第四是沈眉莊,會彈琴。

第五是皇后,會書法和做飯。

第六是華妃,會做飯。

最弱的是祺嬪,只靠臉。

曹貴人基本什麼技能都沒有,還沒臉。

端妃敬妃基本不靠技能,靠人品。

欣常在靠安分守規矩,無欲則剛。

富察貴人靠啥,我也不知道......

總之,技能點就那麼多,點對技能樹很重要。

我曾經看了一眼《步步驚心》,看到劉詩詩穿越回古代,踢毽子比那些丫鬟踢的都好,我就要吐血了。

現代人都玩什麼?古代人都玩什麼?

尼瑪劉詩詩是練花樣體操的嗎?跟特種部隊的項少龍穿越到秦代比古人都能打是一個性質嗎?

哦,對了,還有《宮》,我看到楊冪彈琴把四阿哥都聽傻了,我也要吐血了。

一個現代人能彈琴震驚到雍正,這麼多技能點,你是開了修改器嗎?


4.口才好

上篇在說甄嬛有傲氣從來不肯口頭上吃虧時已經舉過例子。

我現在想強調的是:不是能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就叫口才好了,重點是要腦子轉得快,並能迅速用言語表達出來,重點明確,邏輯清楚,能讓聽的人跟著你的思路走,這才叫口才好。

用一張嘴扭轉乾坤的例子,小說裡有好多。

比如黃蓉說服歐陽鋒相信歐陽克是被楊康所sha,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怎麼先引起歐陽鋒的興趣,得到開口的機會,再怎麼先從外圍入手,先說桃花島上歐陽鋒和楊康sha了江南五怪的事,然後順理成章從一隻玉鞋說到自己的推理過程,最後再點出楊康的sha人動機。

試想,如果黃蓉一開始就說楊康sha了歐陽克,歐陽鋒會這麼容易相信嗎?

如果一開始就讓自己處於聽者的對立面,再想扭轉就事倍功半了。

所以,支撐好口才的並不是口才本身,而是急智

甄嬛發揮口才的情節劇裡太多了,我只舉兩個。

第一個例子,甄嬛是怎麼說得夏冬春啞口無言的。

甄嬛幾乎不正面迎敵,而是巧妙地轉移重心,佔領制高點,最後四兩撥千斤,想吵架的同學建議好好揣摩這段。

這是一段教科書級別的口才展示。



夏冬春說甄嬛指使她,的確有點指教的意味,但是甄嬛說得很聰明,沒有直接指責對方的過錯。

而是口口聲聲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句句點到了夏冬春的死穴。

最後夏冬春說的「我會記著你的」,明顯已經是強弩之末,嘴硬罷了。

偏偏甄嬛還完美地兜住了,給人家找了個完美的收尾,讓人不得不嘆服。

要制止他人的不良行為不是告訴TA,你這樣對別人造成的惡劣影響,因為這樣的說法對他們來說沒用,而是要告訴TA,這樣做損害的你自己的利益,沒有人會不在乎自己的利益吧。

另一個例子,沈眉莊被華妃推下水後,華妃又跑到沈眉莊宮裡,藉口沈眉莊的宮女照顧不周,想發配她們去慎刑司,甄嬛怎麼阻止華妃的?

其實跟對夏冬春有點類似,同樣不從正面說話,不跟華妃爭論宮女是否有錯,只說眉莊不便。

華妃的口齒也算厲害了,但是每次一遇到甄嬛就焉了。

甄嬛的邏輯思辨非常好,很擅長抓對方話中暗藏的弱點,深得辯論之巧。

華妃的前一句話其實蠻好的,但是後一句話又把弱點暴露在別人面前了,甄嬛也正好抓出送上門的破綻。



這件事本來甄嬛就在懷疑,但是她當然不可能直白地說出自己看法,因為這樣是以下犯上。

既然如此,甄嬛就巧借第三人之口,其實就是利用人們的猜測和流言蜚語,讓對方不得不顧忌。

這一招後來皇上要恢復華妃的「六宮協理之權」時甄嬛也用過。

她說皇上現在恢復華妃的六宮協理之權,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皇上顧忌年羹堯的權勢,皇上一下子就有所顧忌取消了打算。

當你想表達對對方的不滿之情的時候,直接出口會太傷人,對長輩上司的話更加顯得不敬。

但是有些話又不吐不快,這時候就不妨藉助這個「第三人」或者「其他人」,既顯得委婉,又堵住了對方的口。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這手耍得真真漂亮。

甄嬛的好口才,在宮裡是出了名的,有人喜歡有人嫌。

當然了,嫌的人都是甄嬛的敵人,所以不必去理會他們,皇帝喜歡才重要。



聽聽皇帝這話,看看皇帝這表情,像不像賈母手中的牌撒了一地,笑著說王熙鳳「快撕了她的嘴」?

前面總結的甄嬛的這幾個技能,都是當一個好妃子,也是當一個好老闆,極其重要的。

甄嬛還有錦上添花的小技能。

知識面寬:白獺髓她知道,紅麝香珠她認識,聞得出西域的玫瑰醉,認得出京郊的野鴿子......

所以,還有人覺得能得盛寵的嬪妃,或是現代能嫁入豪門的女人,長得漂亮會生孩子就夠了嗎?


~未完待續~

(圖/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甄嬛傳》安陵容∣她想和甄嬛交朋友,這第一步就走錯了
    從見識上來說,有人幫你,對你好,其實並不意味著你們可以成為交心的朋友,而也許僅僅只是別人本身的素質很好,不嫌棄你,願意幫助你,救你於水火之中,僅此而已。沈眉莊和甄嬛比安陵容見識多,知道華妃此舉只在於立威,不會真正傷害自己,所以她倆就沒那麼害怕,還是比較鎮定的。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她是後宮「學霸級」的人物
    縱觀《甄嬛傳》始末,安陵容在別人眼裡始終都是個笑話,是個任人擺弄的玩偶。而安陵容最後封妃時的封號是「鸝妃」,就知道在皇上眼裡,她不過就是圜養的一隻黃鸝鳥罷了。反正甭管皇帝寵愛安陵容是怎麼個寵愛法兒,以安陵容的先天條件,能讓皇上寵愛這件事,還真是挺勵志的。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人際交往至關重要一點:不與小人合作
    皇后把那些不受訓的嬪妃比喻成懷裡的寵物(畜類),試探甄嬛肯不肯幫自己剷除這些畜類。還有一層意思可能是你甄嬛自己也要當心,如果你不聽本宮的話,你也是個畜類。但是不管皇后怎麼說,甄嬛沒接她的話茬。但我相信以甄嬛的悟性,一定是聽懂其中的厲害之處,她知道如果接了這個話,表了忠心,皇后將來極可能會要求她做一些突破底線的事情。
  • 《甄嬛傳》甄嬛∣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人
    其實甄嬛的目標也有個慢慢清晰的過程,一開始她的目標並不明確,或者說目標很明確,卻未曾做好為此目標奮鬥終身的心理準備。明知道自己是不得不進宮,還是盼著最好別被選上。但沈眉莊一開始就很清楚地知道,入宮、得寵、固寵是勢在必行,這點上,沈眉莊比甄嬛強。但從甄嬛見識到世態炎涼開始,知道在宮裡不得寵是萬萬不行的以後,就開始努力了。
  • 《甄嬛傳》宜修∣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其次,這招的風險太大了,成功了固然能扳倒甄嬛,若是失敗了呢?皇后如果夠聰明的話,早就監視甄嬛了,早就發現甄嬛跟十七有一腿了。抓住實實在在的證據來打擊別人不是皇后的做事風格,用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人家才是皇后的做事風格。對比一下甄嬛用流∣產陷害皇后的那個案子,皇后真的被陷害時她反應多劇烈啊!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安陵容人格上的「分裂」
    至於富察貴人,只好充當一下犧牲品了,皇后可以不害別人的孩子,但是不得不害你的孩子,誰叫你是充當安陵容的投名狀的最佳人選呢。如果你覺得甄嬛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就去陪她罰跪,這是雪中送炭,足以抵消你不去看望甄嬛的錯。如果你覺得甄嬛不會再翻身,那就跟皇后一起把甄嬛踩∣死,斬草要除根,害人要害∣絕。鑑於安陵容已經下了舒痕膠,於是她能選的也只能是第二條路了。因為你無法保證甄嬛一輩子都不會發現舒痕膠裡有麝香。
  • 《甄嬛傳》∣沈眉莊的「迷惑性」
    眉莊以為忍一時會風平浪靜,可後宮之中,誰又容得下你這般安靜。華妃之流,不知幾凡,你以為六宮之中,你不算計別人別人就不會算計你。可眉莊的性格,又怎麼與她們爭,又何嘗屑於與她們爭?也正因為此,她才可以心無芥蒂地全心全意幫助甄嬛。當一個女人愛過又不愛這個男人的時候,他的喜好,底線,她全知道。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本是個可憐人,偏又活成最可恨的樣子
    當然沈眉莊自己是幫了甄嬛,她帶著甄嬛去冷宮刺激甄嬛。但是你可以怪安陵容不來看望甄嬛,可以怪安陵容沒像你一樣敲打甄嬛,怎麼能怪她不幫甄嬛爭寵。所以甄嬛知道自己和安陵容是競爭關係,沒怪她不來幫自己這個競爭對手。安陵容要跟甄嬛拆夥是沒錯的,甄嬛看到安陵容有想跟自己拆夥的意思,於是也決定跟安陵容拆夥,也是沒錯的。
  • 《甄嬛傳》:甄嬛回宮後生的雙胞胎,有多少人知道不是皇帝的
    《甄嬛傳》劇中,甄嬛因為皇帝把甄家一家下獄流放,又因為知道了自己在皇帝心裡不過就是純元皇后的替身,灰心失望之下,生下朧月就自請出宮修行。在宮外甘露寺受到寺裡的姑子欺負,大冬天生著病還被趕到荒無人煙的凌雲峰。便是在這個時候,果郡王趕到,救了甄嬛。
  • 《甄嬛傳》甄嬛∣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如果她是個活人,如果電視劇要花費筆墨來刻畫她,她必然象甄嬛一樣優點多但也有缺陷。我覺得,《甄嬛傳》是個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它已經用一個完美的純元來告訴你:這麼完美的人,只能是一個si人,只能是一個傳說。
  • 《甄嬛傳》安陵容∣最終,在甄嬛眼裡,她竟連個「恨」字都配不上
    比如甄嬛就算能想到安陵容會拋棄自己去投奔皇后,她也萬萬想不到安陵容會給自己下麝香,因為這是恩將仇報啊。甭管用觀眾視角來看,安陵容當時有多少不得已,從甄嬛視角來看,這事已經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範疇。你看甄嬛在得知舒痕膠裡有麝香時,為何反應如此之大?
  • 《甄嬛傳》甄嬛∣她前期不是「小白兔」,她後期也並非「黑化」
    甄嬛入選後,甄父帶著全家在大門口跪接,這個與其說是謹守禮法,不如說是做給旁人看的,誰知道這些功夫會不會傳到皇上耳中?後來甄母進宮看望甄嬛,每次都是恭恭謹謹地行大禮,甄嬛也坦然接受。如果是做公司,公司的形象亦不可忽略,搞不好就影響了客戶對你的第一觀感。
  • 《甄嬛傳》甄嬛∣得非所願,願非所得
    知道真相的甄嬛不但失去了那個一心人,還失去了那個時代女人所能有的唯一夢想。當真是「一片痴心錯付人」,真是嗚呼哀哉!甄嬛自許聰慧,可以握住無常的的命運,萬萬不想最終還是做了別人的替身。端妃的靠近、皇后的利用、甚至槿汐的效忠、皇上的寵愛,竟全是因為與自己完全無關的另外一個人。
  • 《甄嬛傳》中不顯山不露水的欣常在身上,藏著普通人的處世智慧
    你能說她僅僅靠運氣嗎?能在爾虞我詐的皇宮裡笑到最後的女人,從來都不簡單。那麼欣常在一路走來,究竟有哪些值得我們普通人學習的地方呢?不是說你不舒服嗎,本宮看著挺精神的呀。看來這病是裝的,就為博得皇上的疼惜,不然也不可能來這麼早。賤人就是矯情。以華妃在宮裡的地位,欣常在當然不敢正面剛。但是不剛,不等於她就是個軟柿子,可以任由人隨意拿捏。所以接下來她說了句很顯智商的話: 「多謝華妃娘娘關懷。早起是有些不適,但也不能耽誤給皇后娘娘請安哪!」
  • 甄嬛傳雍正∣雙方合作關係違背個人自由意志時,一方必然撕毀契約
    比如一個男生要給一個女生遞情書又猶豫不決,這個心理比皇帝不去看甄嬛更接近「近鄉情怯」。只要皇后說什麼,你在心裡先存個懷疑總是沒錯的。反正甄嬛的孩子沒了以後還可以再生啊,沒了甄嬛也還有別人。還是那句話,皇帝有他自己的特殊立場,無論是某個孩子還是某個嬪妃,對他都不是不可或缺的,他沒必要熱忱,涼薄就是他的本質。
  • 《甄嬛傳》中,甄嬛善巧安排弘曕前途,歷史上弘曕結局究竟如何?
    弘曕,在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身世,為甄嬛與果郡王允禮的私生子,是甄嬛在被雍正帝罰到宮外的甘露寺去修行期間,與果郡王產生感情後所懷。當然,雍正皇帝也不知曉,因此,弘曕一直以六皇子的身份在宮中長大。後來,甄嬛為了保護弘曕的安全,扶持弘曆為帝,而弘曕則過繼給了果郡王,繼承其封爵與家業,從此過上了平安無憂的生活。
  • 甄嬛傳:浣碧撞棺材自盡,甄嬛為何扯斷佛珠,蘇培盛知道
    甄嬛傳:浣碧撞棺材自盡,甄嬛為何扯斷佛珠,蘇培盛一個眼神兒說明一切甄嬛傳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厲害的宮鬥大戲,但是和之前的宮鬥大戲唯一不同的就是這個劇的皇上對於後宮的女人好像是沒有一個是讓他掏心掏肺的人,沒有一個人能讓他牽掛並且真心對待
  • 《甄嬛傳》為什麼甄嬛剛進宮知道裝病避鋒芒,卻不提醒眉姐姐呢?
    《甄嬛傳》中的友誼,可謂是一觸就碎,塑料情誼,互相利用,在這部劇中實屬正常現象。她自己選擇明哲保身,不參與進後宮的爭端,卻不曾告訴與她一同進宮沈眉莊,行事過分高調的沈眉莊,要暫避鋒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甄嬛傳:甄嬛一早就知道沈眉莊喜歡溫實初為何不制止,執念太深
    甄嬛傳:甄嬛一早就知道沈眉莊喜歡溫實初為何不制止,執念太深甄嬛傳這部電視劇也被反覆看了好幾遍了,劇中的很多故事至今都是歷歷在目的,也都是讓人沉浮的,尤其是劇中的關鍵人物甄嬛簡直就是劇中最大的人生贏家了,但是到了後來他們為了自己的私心為了愛,捨棄了很多,也拋棄了很多!
  • 甄嬛傳:甄嬛在景仁宮養鴿子,皇后死都不明白,原來這麼狠
    》,電視劇中講述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女逐漸從的才人一步步爬到皇后的勵志史,當時的皇宮中還有極有心計的皇后烏拉那拉氏,以及心狠手辣的華妃,都為了自己的地位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的小皇子。  如果你自己看這部電視劇的話你會發現甄嬛有一隻白色的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