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裡,與大多數宅在家裡的人們一樣,看著手機電視上紛至沓來的各種關於疫情的消息,有時感動、有時惶恐、有時憂心忡忡。但轉念一想,如果天天陶醉於名著名篇中,不也是很愜意的生活嗎?這種心境下,長篇小說《面紗》深深吸引了我。小說精美而複雜的結構、跌宕有致的情節設定以及個性強烈、字斟句酌的行文風格,確實稱得上英國作家毛姆的一部力作。
《面紗》講的是貪慕虛榮的女主人公基蒂為了在妹妹之前出嫁,匆忙嫁給了自己不愛的沃爾特,開始了一段盲目的婚姻,在婚姻中出軌,被丈夫發現後,迫於無奈與丈夫奔赴霍亂疫區。在疫區,從對死亡的恐懼,到協助修女們做義工,開始覺醒救贖自己,從而涅槃重生的故事。
在作家毛姆筆下,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鄉村是美麗的自然風光,破敗、骯髒的農村環境,被瘟疫折磨的苦難百姓。
為了拯救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們,投身於疫區服務的沃爾特廢寢忘食的工作著,每天早出晚歸將那種溫柔的觸摸和依戀、仁愛毫無保留的獻給了修道院的孤兒們。基蒂在傳教士的引薦下認識了修道院的院長和修女們,她們為了信仰而不顧自己安危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基蒂。在這些精神富足的修女身上,基蒂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她主動要求院長照顧中國嬰兒,指導修女們做縫紉工作……協助修道院做義工。在忙忙碌碌中,基蒂看到以前自身的虛榮與造作,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相對於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東西,基蒂發現與無處不在的死亡的恐懼相比,與那天她偶爾瞥見的那種令人驚嘆的美相比,自己與沃爾特之間甚至與查理之間的事兒簡直「不值一提」。揭開了愛情、親情、人性的面紗,基蒂終於認識到,有信仰的人生才是充實而幸福的,這樣的人生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而不是依靠父母和婚姻。每一個人只有在覺醒後才能發現人生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尋找到一條安寧的人生之路。作品最終完成靈魂的救贖和精神的成長。
時光已過去百年,西方的宗教信仰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共產黨人的信仰不可同日而語。從李大釗「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的豪邁誓言,到方志敏「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無悔堅守……我們見證著信仰的力量,是他們用生命踐行著共產黨人的信仰、用奮鬥書寫人生價值的光輝篇章。
今天,豔陽高照,太陽發出聖潔的光芒。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面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大地上無數醫生、護士、軍人、社區工作人員……是這場戰役中無畏的戰士,他們心懷信仰,勇於擔當,正在用自己的生命與行動與病毒和死神決戰,正在驅散我們內心的陰霾。宅在家中的我們一定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充實自我,也是為國家做貢獻!
有信仰才能有力量。放下小我,完善自我,才能成就大我,這將是我們通往精神成長和美好生活的陽光大道!(2020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