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三爺(民間故事)

2020-06-30 溜溜球的春天
木匠三爺(民間故事)

三爺是個老實巴交的會點兒木匠活兒的農民。他年輕的時候就不好務農,一心想學點兒手藝,可是,在外人看來,他是一個心竅不通的人,能把地侍弄明白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去學手藝呢。

結果呢?他還是去了,學木匠,一學就是三年。三年了,師兄弟們都出徒走了,可以自己走鄉串縣打櫥櫃了,只有他,依然對木匠的精細技藝似是而非,手裡的傢伙什兒長偏了心眼兒一樣,不是左三寸歪,就是右四寸斜,氣得師父哭笑不得,點著腦門兒罵他:「我怎麼也能教出一個大眼兒木匠?!」

大眼兒木匠幹不了細木工,只能幫人蓋蓋房子──說白了,鑿大眼兒還行,鑿小眼兒,永遠不在行。

就是這樣一個人,不緊不慢地也活到了八十。

八十歲那天,我的叔叔嬸子們給他做了一碗麵,這碗面他吃得呼嚕呼嚕的,吃完了一抹嘴,說:「我要打張桌子。」

叔叔嬸子們納悶兒,他為什麼突然要打一張桌子?

他老了,閒著也沒事幹,願意折騰就折騰吧。

於是,叔叔嬸子們給他找來一些破方子破板子,一股腦地丟在外屋地上,那意思很明白,你就在這兒幹吧。

三爺很篤定地翻出自己的刨子、斧子、鑿子、鋸,吱吱啦啦地開工大吉。

他要打一張什麼樣的桌子呢?

兒女們誰也不知道。

從春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冬天外屋地兒冷,三爺只好進到裡屋去。他每天鋸呀刨呀。那些破板子破方子竟然被他一天天地收拾得油光水滑。

三爺打桌子的過程中,我曾經回過一次老家,大抵是哪個叔叔家辦事兒,我受父母委託回去隨份子。父母給三爺捎上了老式的四合禮,千叮嚀萬囑咐,讓我交到三爺的手裡。

我見了三爺,他的眼光已經完全渾濁,他伏在我的臉上看了半天,才恍然大悟般地笑了,說:「是北子呀!你爹挺好的?」

我管我爸叫爸,從來不叫爹。

但三爺一直堅持把我「爸」的稱謂置換成了「爹」。在他的概念裡,「爹」才是實實在在的「爹」,而「爸」就過於虛浮了。

我說:「挺好的。」

他就咧開嘴笑,露出了不多的幾顆牙。

轉回來,我問他:「三爺,你這是幹啥呀?」

他說:「我想做個小桌子。」

我又問:「做桌子幹啥呀?」

他說:「用。」

叔叔嬸子們在一邊看著,忍不住笑,紛紛告訴我,不用問他,他已經老糊塗了。

就這麼著,三爺的桌子像一個模糊不清的謎。

寒來暑往,一晃三年過去了,在大家的不經意中,三爺的桌子完成了,小圓桌,可以摺疊的,用的時候打開,不用的時候合起來,往牆邊一靠,一點兒不佔地方。

三爺組裝桌子的那幾天可算是大熱鬧!

他拼桌面的板子大大小小有幾十塊,以前,誰也不清楚這些積木般的方塊究竟能派上什麼用場,現在好了,三爺像變戲法似的把那些拼圖碎片一樣的木板拼接在一起,眨眼之間就變成了一個規整的圓形桌面。這個桌面像老和尚的百衲衣,但零碎之中帶著不可忽視的和諧。那些木頭有榆木,有柳木,有棗木,有梨木,有桃木,有松木,五花八門,各呈其祥,色彩繽紛,笑意盈盈。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桌面吧,讓每一個見到它的人都嘖嘖稱奇。

見到這個桌面,誰還能說三爺是一個大眼兒木匠呢?

桌子做好,三爺親自把它搬到炕上,桌子沒有漆油,散發著木質的芬芳。

恰好飯菜好了。

三爺喜滋滋地衝著外屋喊:「快點兒喊你媽,叫她吃飯!」

一句話,把大家都喊蒙了。

好半晌,我大叔才小心翼翼地說:「爹,我媽都死好幾年了?」

「死了?」三爺一臉的疑惑。

「死了好幾年了。」大叔又說,聲音裡已經有了悽惶。

「死了,是呀,死了好幾年了,到了兒也沒用上我給她做的桌子。」

到這時,叔叔嬸子們的心裡才算明白,三奶活著的時候,就常抱怨,說自己被三爺騙了,他答應給自己做一張新桌子,可一輩子也沒見著新桌子啥樣。

三爺死了,帶著他的新桌子。我窮極想像企圖複製三爺和三奶初見時的模樣。他們定情了,三奶一定是這樣說:「我要一張新桌子。」三爺拼命點頭。

那是三爺學木匠之前呢還是之後?

不管怎麼說,對於一輩人來講,那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扈三爺與剃頭匠(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9期■李永生擱淶陽城,扈三爺算是大財主。「過了鐵路,最數老扈」,說的就是扈三爺家大業大。扈三爺就進去了。扈三爺一掀門帘,就見一人正仄著身子在椅子上睡覺。扈三爺踱近那人,歪著腦袋瞄一眼,見這人三十多歲,睡得挺香,哈喇子都流出來了。咳嗽一聲,那人一激靈醒了,起屁股站起來,揉眼望望扈三爺那一身爛棉襖,腦門擠出一個疙瘩:「要飯去別處。」
  • 小木匠(民間故事)
    烏格主(鄂溫克包)裡放上這樣兩個小門上帶兩個抽屜的柜子,高度和實用性是再好不過了,小木匠滿意地打量著自己剛完成的作品,他也沉浸在將要完婚的寶利爾小兩口的幸福甜蜜之中。小木匠心想:老鄉就是實在、不計較,上次為勝利嘎查達(村長)班布日家做的衣櫃沒過一個月門變形了,他也沒來找,還是我領著倒牛的老客去他家才發現的。
  • 倔犟的木匠(民間故事)
    手藝人中,木匠跟鄉下人關係最緊,大到建房時架梁立柱,修門安窗,小到屋裡桌椅板凳,妝檯櫥箱,再到出行的舟車,織布的機杼,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看似普通平常,其實角角稜稜包括嵌進一個木楔,都粘著木匠的智慧和手藝。木匠行裡有個規矩,主家請了哪個木匠,得一請到底,除非情況特殊,中途不能換人。換人?換誰都不來。
  • 故事:貪財的李木匠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1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抄襲、搬運必究!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大約發生在80年代的河北省某村子。故事大體講的是一位老木匠,因為老伴兒惦記人家的一對金手鐲,大半夜去挖墓,卻不想被墓裡的女人「死而復生」活活嚇死了。
  • 天下第一木匠(民間故事)
    明朝天啟年間,日照縣有一個木匠,叫劉長林,三十出頭。原來,朝廷要辦一場木匠大賽,勝出者會得到「天下第一木匠」的稱號,並留在京城,為達官貴人建造府邸。大賽公文傳到日照縣,錢仁一下子就想到了劉長林,他心想:自己舉薦劉長林去京城參賽,如能獲得「天下第一木匠」的名頭,對自己仕途肯定有好處,便趕緊派人叫來了劉長林。劉長林擺擺手,說:「小人手藝拙劣,沒見過世面,哪有資格去京城與那些前輩比試?」
  • 故事:老木匠報恩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4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與老木匠有關。故事的主題是弘揚「多行善事終有好報」,希望各位看官看過此故事都能有所啟發。閒言少敘,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古時候的廣成縣,曾有一戶人家。男主姓王,女主姓李,二人成婚已有幾年光景了。
  • 故事:新聊齋:木匠與水鬼
    王木匠打算先穩定她的情緒,再慢慢勸她回家。那女子此時看向河裡,也不回頭,拍了拍她身邊的木板,讓王木匠坐到她身邊去。王木匠愣了一下,但也不容多想,就在她身邊坐了下來。那女人,便講起了她家的故事。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目的是以故事觀人生、明事理、知情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請關注本號。
  • 木匠皇帝朱由校(民間故事)
    您知道嗎,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就有一位既是手藝高超的木匠又是人人敬畏的皇帝。這位木匠皇帝是誰呢?假如我們不算南明的話,他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前面的一位,明熹宗朱由校!您一定會問:你這不是在開玩笑吧是真的嗎?我跟您說,是真的!
  • 故事:民間故事:男子跌落山崖,送回家後遇怪事,木匠說:不用準備後事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神奇的棺材匠》,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56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夠喜歡。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故事:木匠勇鬥「紅孩兒」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3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不過,聽老輩人們說,喝酒後容易看見不尋常的東西,這也是為啥很多讀者在糾結的一個事:為啥古今民間小故事裡,很多離奇的故事都是因為喝酒走夜路時才發生的呢?小編覺得就是這個原因了。
  • 安徽界首民間故事丨魯班教訓傲木匠
    他決心週遊天下,當一個與魯班齊名的木匠。他背著工具筐,走南闖北,翻了七七四十九架山,過了七七四十九座城,做的木工活人人誇好,沒有一個木匠比得上他的,他更加驕傲起來,工錢也比別人高。正在忙活著的那位鬢髮斑白的老木匠應道:「既是高手,我們當然要請,但不知師傅有何專長?」紀義高得意地說,「鋸刨斧錛,雕刻繪畫,俺樣樣精通。」老木匠道:「既然如此,工地急需楔子,請砍些來。」說著把一個鐵砧子扔了過去,「那裡有的是木料,就在這上邊砍吧。」
  • 木匠皇帝朱由校(2)(民間故事)
    上回我們講到木匠皇帝朱由校,一心鑽研自己的木工工藝,國家大事懶得操勞,大事小事全由魏忠賢一人說了算,喜得魏忠賢找不著北!這個大明第十五位皇帝啊,十六歲登基,建號「天啟」。木匠皇帝的奶媽客氏呢?她啊,本是一平常女子,早年曾經嫁過人、生過孩子。這個女人啊不簡單!她面似桃花腰如楊柳,體態豐盈為人放蕩。自打成為朱由校的乳母后,一切都變了!因為她懂得怎樣才能抓住朱由校的心,所以朱由校即使當了皇帝也對這位奶媽極度依賴。
  • 故事:民間邪術,據說很多老木匠都懂,它可以讓人家破人亡!(二)
    繼續講木匠厭勝的故事!前景提要:!(一)這個老道俗家姓白,弟兄六個,他排行老六,大家都稱他白老么。白老么不能算作真正的道士,因為他既沒有舉行傳度儀式,更沒有師承,他出家之前其實是一個風水師,擅長風水堪輿之術,而且還很厲害。他是一個風水天才,他之所以學習風水,是因為小時候家裡孩子多,實在供養不起,父母便將他送給了一個跑山頭的老頭,所謂的跑山頭,就是給人看墳相地。
  • 民間故事:窮木匠智鬥不孝兒
    仔細一看,這不是王木匠老哥嗎?王木匠年輕走街做手藝時,沒少幫襯張銀匠,所以張銀匠對他十分敬重。張銀匠轉身偷偷將從大寶二寶身上敲來的工錢,交給了王木匠讓他當零花錢用。就這樣,王木匠得到了兩個兒子媳婦很好的照顧,三不五時,兩個兒子媳婦就做頓豐盛的酒席,請王木匠喝酒吃肉,想從他嘴裡套銀子出來。王木匠每到這時,只是伸開五指擺動,也不說話。任由兒子5000、5萬的猜。
  • 民間故事,木匠和狗的故事
    但是這個廚子心裡不服氣,就私下跑去問木匠有沒有偷吃廚房的饅頭和肉,木匠聽完了知道誤會了,但是他沒過多解釋,他知道越解釋越說不清楚。只是笑笑問廚子都是什麼時間丟東西的,廚子說一般都是中午丟的。木匠說難怪你懷疑我,過幾天我給你個解釋吧。
  • 李三回鄉遇怪老頭,二叔卻說:那是三爺,5年前就沒了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1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人到老,都有一顆「落葉歸根」的心。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心裡最深處,總是惦念著自己的故鄉。每每提起故鄉,心裡不免會泛起絲絲漣漪。那故鄉的水、故鄉的土,總是能撩動離鄉在外人的心弦。今天咱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與「落葉尋根」有關。
  • 民間故事:木匠在木床做手腳,夫妻整天吵嘴,婆婆出手木匠食惡果
    說在80年代那會兒,在北方的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李木匠。這個李木匠做了一輩子木工,手藝自然不用說。聽老人們說,這老木匠們除了手藝好,還會一些道術。李木匠當然也會一些道術。不過,故事發生的那一年,這個李木匠因為歲數大了,已經不怎麼出工了。但這個老木匠有個外甥。那一年,在家頤養天年的李木匠,聽到一陣急促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卻是自己的老妹子。
  • 故事:女主家善待老木匠,木匠知恩圖報,保她家順風又順水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7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竹板這麼一打,今兒咱這篇民間小故事就要開講啦!今兒小田要講的這則故事主題思想也是弘揚正能量:人要心存善念,還有牢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之理!
  • 故事:婦人善待小木匠,小木匠略施小計,女主家因此得了福報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老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意思是說,做人要懂得感恩,別人在我們最危難之時伸出了援手,那麼日後我們也應該傾盡全力去幫助他們。這才是人心所向。
  • 故事:書生趕考遭遭不測,木匠信守諾言數百裡去送信,書生得以魂歸故裡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老話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意思是:正人君子所說的話貴如千金,只要許下的承諾必然會去實現,這足以看出君子所言的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