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三爺與剃頭匠(民間故事)

2020-10-03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9期

■李永生

擱淶陽城,扈三爺算是大財主。多大?數不上第一,排老二,有戲。他家挨鐵路邊住,那是穿淶陽縣的第一條鐵路,詹天佑修的,為的是方便慈禧老佛爺去易縣西陵上香祭祖用。「過了鐵路,最數老扈」,說的就是扈三爺家大業大。

扈三爺長得就富態,腦袋似直接摁在肩膀上的冬瓜,後脖梗子上一溜肉溝。人說這長相天生就是富貴命。可誰知道,扈三爺原先卻是個叫花子,拎打狗棍討了十幾年的飯。

叫花子怎麼就富貴了?是金元寶絆了腳丫子?還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撿了「狗頭金」?就不知道了。

這扈三爺有一怪癖:每年的臘八,他一準當一天叫花子。

那天,扈三爺會穿上一件補丁摞補丁的老棉襖,喝一碗攪合了爛菜幫子的「臘八粥」,拎著打狗棍四處轉悠。晚上躺在狗窩裡睡,裹一麻袋片子捂著腦袋,凍得腮幫子發緊牙齒打顫,但任憑誰勸都不回。

三爺說:「這叫富貴不忘本。牢記昨兒那苦,方能珍惜今兒的好光景。」

從「憶苦思甜」這件事情來看,扈三爺這富貴一準也是來得不容易。什麼金元寶狗頭金,純屬瞎編排。

那年的臘八,又扮成乞丐的扈三爺吃完「雜合粥」,拄著打狗棍去了城裡,扈三爺要剃頭。

扈三爺專找他沒去過的理髮店。別說,城西拐角處還真有那麼一家,門臉不大,房子老舊,但門楣上的牌匾看上去挺新,上面兩個字簡明扼要:剃頭。門前撒了一地炮仗紙屑。甭說,新開張的。

扈三爺就進去了。

扈三爺一掀門帘,就見一人正仄著身子在椅子上睡覺。扈三爺踱近那人,歪著腦袋瞄一眼,見這人三十多歲,睡得挺香,哈喇子都流出來了。咳嗽一聲,那人一激靈醒了,起屁股站起來,揉眼望望扈三爺那一身爛棉襖,腦門擠出一個疙瘩:「要飯去別處。」扈三爺說:「不剃頭,掛那破牌牌幹嘛?」一屁股坐在剃頭的座位上。

剃頭匠看看三爺,脖子一扭,伸出手。扈三爺斜一眼:「幹嘛?」「先給錢。」「爺爺剃了半輩子頭,還沒聽說先收錢後幹活的呢!」眼一眯,身子一軟,就仰在了椅子上。

剃頭匠也覺得理虧,不再堅持。

剃頭匠這活幹得也真是糊弄,再加上扈三爺的腦袋也著實難剃,收刀完活,除了在青光光的頭皮上留了七八條血口子,那後脖梗子上的溝溝坎坎裡淨是毛毛渣渣,似未褪乾淨的豬頭。扈三爺自始至終忍住疼,不言語。這時剃頭匠齜牙一樂:「爺,可舒服?」扈三爺咬著下嘴唇擠出個「舒服」,手伸兜裡摸索:「幾個子兒?」剃頭匠伸出三根手指頭:「三個大子兒。」剛說完,就又攥回一根手指頭:「看你這日子過得也不咋地,饒你一個,給倆得了。」扈三爺手伸出來,朝桌子上一揚,一個大洋在桌子上跳兩下滾半圈就又「噹啷」蹦到地上。剃頭匠撅屁股望著那個「袁大頭」,喊聲「我的爺」,傻了眼。扈三爺道:「狗眼看人低。」拍屁股,走了。

又過了一個月,扈三爺又來剃頭。這次的扈三爺長袍馬褂,一身簇新溜光,胸前那條懷表金鍊子有小手指頭粗。剃頭匠長了記性,從扈三爺進門,就祖宗一樣伺候。洋香皂洗頭,新毛巾淨臉,那剃刀在磨刀布上嚓嚓蹭半天,手指肚在刀刃上試了無數遍。左手按著三爺腦袋瓜兒,勁道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右手拿穩剃刀在腦袋上左剃右刮。剃刀過處,扈三爺就覺得透亮清爽。後脖梗子那一溜肉溝,就覺得一松一緊,一撐一合,被什麼東西撓痒痒一樣舒服。末了,耳朵眼兒還被細細地掏了。扈三爺閉著眼睛直哼哼。

完活,扈三爺對著鏡子一照,青光一片,連個頭髮渣也甭想找著。剃頭匠嘿嘿訕笑,躬著身子就等主人看賞了,扈三爺卻摸出三個小錢一個一個丟在剃頭匠手中。然後背著手,意味深長地看著剃頭匠,只等他臉上出現某種表情。這時候剃頭匠忽然開口了:「爺,我知道你想要說什麼?」

扈三爺「嗯?」一聲:「那你說說。」

剃頭匠直起腰,說:「爺一定是想說,這三個小錢付的是上次的,上次的一個大洋付的是今兒的。」

扈三爺一愣──這正是他要說的話。

剃頭匠一笑,說:「恕我直言。老爺說我狗眼看人低,沒錯,知道為什麼?因為我是小人物,小人物就不能有個性,別人怎麼樣我就得怎麼樣,就得見人下菜碟。老爺一準兒是滋膩過了頭,才輕踐自己當乞丐。老爺先當乞丐後擺闊扔大洋,這次當闊老爺反而給小錢,自然是在耍戲我,看我被唬得一驚一乍的,就獲得了一種報復後的滿足感。其實,這也不光是在耍戲我,老爺一開始把自己放在低谷,在人們驚愕的目光中接著一下子躍上高峰,從根兒裡講老爺這是在找樂子,抖威風,找刺激。我白七是個小人物,今天之所以揭您這個瘡餎餷,就是告訴老爺我白七不是個傻子,能看出個仨多倆少。」說到這兒,白七忽然啪地抽了自己一個嘴巴子:「老爺,原諒我今兒喝了二兩貓尿,看我這張臭嘴呦!」

說著白七拔腰挺胸,響亮地喊聲「好走」,把個張著大嘴的扈三爺送出了門。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剃頭匠
    獵人們這時突然想起了他們村子裡流傳著的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傳聞他們這附近的群山之中住著一尊從很久很久以前就來到這裡的神靈,這尊神靈的頭上被他的死對頭下了詛咒,頭髮變成了不滅的黑色蛆蟲啃咬他的頭皮,只有讓人間的剃頭匠用特殊的刀具才能割斷這些蟲子的身體,這便是剃頭匠的由來。
  • 木匠三爺(民間故事)
    三爺很篤定地翻出自己的刨子、斧子、鑿子、鋸,吱吱啦啦地開工大吉。他要打一張什麼樣的桌子呢?兒女們誰也不知道。從春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冬天外屋地兒冷,三爺只好進到裡屋去。他每天鋸呀刨呀。那些破板子破方子竟然被他一天天地收拾得油光水滑。三爺打桌子的過程中,我曾經回過一次老家,大抵是哪個叔叔家辦事兒,我受父母委託回去隨份子。
  • 故事:剃頭匠娶美嬌妻
    不大一會功夫,王府的管家走上臺,用紙折成喇叭狀,大聲喊道:「大家靜一靜,今天是我們王家大小姐王雨婷招親的日子,比賽規則很簡單,誰能用一個動聽的故事,讓我們大小姐留下感動的淚水,誰就贏,便可以娶走我們的大小姐!」
  • 晉商張茅會館(民間傳說)
    扈老漢說:「不必了,我是老戶不假,不過以捕獵為生,從來不種莊稼。這些地,您儘管開,隨便開。」過了些許時日,景、馬、閆、陳、李、梁、馮諸姓人家搬遷過來,張茅又熱鬧了起來。扈老漢家,除了老伴外,還有兒女。扈女自是天生窈窕婀娜,花容月貌。張老漢總想娶扈女做兒媳婦,卻遲遲不敢開口,怕的是自家兒子和扈女不般配。正在犯愁,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 朱仝扈三娘勸降,吳用居心叵測,索要特赦聖旨(梁山驚變152)
    扈三娘接著說道:「諸位兄弟,請不要懷疑宗帥的誠意。我們幾個下山之後,宗帥已經替我們像朝廷稟告,赦免了我們的罪責。如果這些人被朱仝和扈三娘說動,這些人現在就答應接受招安,自己沒有任何特別的功勞,到時候自己很難得到什麼大的封賞,說不定會被遣送回家,繼續去鄉間私塾去當一個教書先生。 吳用折騰來折騰去,如果終點又回到了起點,他怎能甘心。吳用自然不能讓朱仝勸說成功他心念電轉,當即大聲說道:「朱仝,扈三娘,你們雖然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你們能拿出趙官家改日你們的赦免令嗎?如果沒有這個,官府隨時可以秋後算帳!」
  • 魯智深偷襲宋營,朱仝寨門相迎,扈三娘勸說武松(梁山驚變177
    魯智深和武松大吃一驚,急忙抬頭細看,卻正是朱仝和扈三娘身著戎裝,站在寨樓裡面,朝魯智深等人拱手施禮。扈三娘格格笑了幾聲,說道:「智深哥哥,出家人不打誑語。你們恐怕日子不好過,快沒有飯吃了吧?怎麼還說一切安好?」魯智深被扈三娘說得極為尷尬,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朱仝連忙說道:「大師,三娘和你們說笑而已,千萬不要往心裡去。不過,我們知道山寨糧食不多,眼看眾兄弟就要挨餓。
  • 李三回鄉遇怪老頭,二叔卻說:那是三爺,5年前就沒了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1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人到老,都有一顆「落葉歸根」的心。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心裡最深處,總是惦念著自己的故鄉。每每提起故鄉,心裡不免會泛起絲絲漣漪。那故鄉的水、故鄉的土,總是能撩動離鄉在外人的心弦。今天咱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與「落葉尋根」有關。
  • 《水滸》之漂亮的扈三娘
    潘金蓮、潘巧雲和情夫那份感情,被認為是不潔的,她們是dang婦,按那時人們的道德標準,認為她們應該進萬劫不復的地獄;李師師對宋徽宗而言,僅僅是吃慣了山珍海味的萬歲爺所鍾愛的一道民間小吃。——宋江把扈三娘當成一隻羊羔,送給了王矮虎這支色狼。而梁山和扈三娘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李逵將她家上上下下殺個乾淨,就剩下她哥哥扈成逃走。
  • 吳用意圖奪權,扈三娘朱仝上山勸降,韓世忠獻計(梁山驚變148
    正在這時,有人來報朱仝和扈三娘要求上山,有話對眾好漢說。原來嶽飛全殲梁山下山運糧的隊伍之後,宗澤認為梁山這個時候,必然人心惶惶,正是勸降的好機會。由於扈三娘和朱仝在梁山和魯智深等人的交情不錯,有魯智深他們在,就不至於又危險,所以宗澤就派他們上山勸降。 盧俊義也不問吳用的意思,一口應承。不一會,扈三娘和朱仝一起來到忠義堂上。眾人還沒來反應過來,兩人早將帶來的勸降信拿出來,從盧俊義開始,每人一張,一一遞了過去。
  • 甜糕娘子,扈小甜
    皇帝卻不以為意道:「皇宮之中,所吃所用,無一不是民間所貢。就連這些太醫, 也有不少都曾是鄉野草民。」  見皇帝把話說到這種程度,皇貴妃自然也不敢再多加阻攔,只好答應道:「希望二皇兒顧念陛下,儘快好起來。」  皇帝身邊的下人自去宮門口領人,在場一時寂靜下來。
  • 嬸娘的心願(民間文學)
    不久前我去了趟娘家潼陽鎮葡萄河村,是我親嬸娘(三娘)來了個重孫子,叫我來吃喜酒呢。只見八十餘歲的三娘穿了一件紫色棉襖,戴了一頂藏住歲月的紅帽子,加上滿面笑容,除顯得年輕些外,更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三娘的懷裡抱著個白白胖胖的重孫子,喜氣洋詳地端坐床沿。我依著她說了一些道喜的話兒,可三娘聽著聽著卻流下眼淚,我大驚:「三娘,您怎麼啦?」
  • 故事:村裡的小剃頭匠
    20年後,他們的兒子小劉又是一個剃頭匠,但兒子身高也不足1.5米。於是兒子的婚事成了老大難。在90年代,兒子小劉就沒老劉結親那麼容易。為什麼?因為就連村裡長得最醜的綽號叫「蘿蔔花」的,身高不足1.5米的姑娘都不願嫁給他。老劉幾次三番託媒婆上門提親,都被罵回來了。
  • 我的鄰居三爺其人
    三爺早年娶過一個媳婦,大約是七九年的事吧,有一老淮安的女人在別人的帶領下,來到了他家,過去大地主家的「磚包門」的古屋,確實在我們小村也算鶴立雞群了,女人也一眼看中了三爺,但是很遺憾,僅僅過了三個月,便有公安上門把女人帶走了,原因是此女人早有家庭,是和男人吵架出來的,三爺也被帶進了派出所,在排除他無拐賣行為後,最後還不忘給了他三個大嘴巴子,理由是讓他長點記性,不是什么女人都可以睡的?
  • 講述佛山西瓜路的故事
    車站名因地名而來,地名由佛山民間故事而得。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間。有一年除夕,在石灣通往佛山的路上,一位漢子身穿麻布粗衣、頭髮蓬鬆散亂,肩膀上扛著一袋硬梆梆的東西。漢子邊走邊想,年近歲晚,應該理個髮,整理光鮮才回家與母親和妻兒過年,就走進附近一間剃頭鋪,放下那袋硬梆梆的東西,讓剃頭匠給他剃頭。
  • 扈三娘為什麼同意嫁給王英?原著可沒直接告訴你
    但不管怎麼說,李應總算是保了一家的周全,可扈三娘就慘了,全家被殺,(扈成跑了)斷了後路,自己作為戰俘也成了別人案板上的肉。不能報仇不說,還得下嫁王英,做色鬼的老婆。您別說,這個機會還是真有,林衝作為梁山的元老,又是抓獲扈三娘的人,還以此救了宋江的命,若是林衝真的提出要娶扈三娘,宋江還真有可能為了顧全大局,先緊著林衝用,但是林衝是那種「張嘴找人要」的人嗎?不是。
  • 三爺的喪事
    堡子村最年長的老漢是九十歲的三爺。進入臘月,堡子村的三爺身子骨便不行了,躺在床上半口半口地出氣。在省城掙大錢的三兒子要把三爺拉到省城治療,三爺閉著眼睛說,你想把我燒到太原?幾個兒子沒法,只好在家裡給三爺掛上營養液之類的吊瓶,然後把一罐氧氣扛回家,讓三爺半口半口出氣的時候呼呼呼地吸氧。堡子村的人三三兩兩結伴提著雞蛋去探望三爺。三窩,你錢多哩!
  • 比扈三娘悲百倍,最後的結局是個謎
    小時候不識字,水滸的故事都是聽大人講的。說來你別不信,整個梁山,我就記住了四個人,林衝、武松、時遷和扈三娘。後來識字了,看三打祝家莊,扈三娘被林衝一把擒​過去,心裡就憤憤不平。怎麼可以這樣呢,那扈三娘多沒面子呀,至少得是梁山施展詭計,比如用絆馬索啊、放煙霧啊等等,扈三娘大戰三百回合,才被林衝擒獲的。
  • 盧俊義放朱走仝扈三娘,楊志相送下山,吳用派宋萬送信(梁山驚變
    我決定放朱仝和扈三娘下山,以免激怒宗澤,留下繼續談判的機會。不過剛才吳用軍師說的也有一定道理,就請朱仝把我們的意思轉告他。如果他有誠意招安,就去請來特赦聖旨,我們再談!諸位兄弟,意下如何?」畢竟朱仝和扈三娘和很多梁山好漢有交情,也抹不開臉面。再說魯智深和關勝兩大派別的人,本來和朱仝關係不一般。如果支持扣押朱仝,明顯是和他們過不去,以後他們要是找自己麻煩,那就要倒黴了。 盧俊義見無人反對,便問道:「哪位兄弟願意代我送他們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