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悲壯《金剛川》到悲劇《橋》同為橋,痞子和漢子的戰爭有何不同

2020-11-08 七月的浪子

文/七月浪子

我們愛好和平,但是當有人故意挑起戰爭時,我們也不會懼怕戰爭,保家衛國是每個熱血男兒的責任。有人說戰爭讓女人和孩子走開,戰爭真的來了,誰又能獨善其身呢?大道理不多說,兩部電影「浪子」帶你一起解讀戰爭與和平。

《橋》痞子高中生的悲劇

1945年的二戰趨勢已經清如明水,軸心國在同盟國的攻勢下已經土崩瓦解。納粹德國,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帝國已經危在旦夕。

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小鎮,法西斯頭目的高中兒子騎著自行車和女老師騎行在鄉間的小路。

天空中忽然傳來飛機的轟鳴聲,接著就是一陣機槍掃射,高中學生護著女老師滾到了山坡下,四目相對,炙熱的體溫,荷爾蒙迸發,高中學生和女老師在附近的穀倉發生了第一次性關係。


痞子學生和女老師

嘗到甜頭的他在5個死黨裡大肆炫耀,一個憨厚老實有些木訥的學生也被他們拉下水,一起去偷東西,為他們站崗放哨。

德軍潰敗,傷病佔領了學校,那個痞子學生又和女老師在遊泳池裡苟合,結果被一名女學生發現,隨後他被人舉報。

兵敗如山倒,兵員減少,痞子學生和他的6名死黨被強徵入伍,他們鬥志昂揚地加入了黨衛軍。

槍都沒摸過的幾名高中生,被一個老兵油子連長帶到了一座橋上,命令他們他們守衛這座通往後方的橋。


夜裡老兵油子連長脫下了軍裝,夜裡逃跑時被人開槍打死。7名學生兵,在一個將軍的指揮下拿好了武器,選好了戰鬥位置,準備守住這座橋。

將軍走了,連長死了,大部隊撤了,只有7個新兵蛋子一座橋。背後是自己的祖國,肩上是上級給的命令。


美軍攻了過來,他們手裡有反坦克火箭筒,有「死神收割機」之稱的MG42機槍,有98K狙擊步槍,有手榴彈,二戰時德國的軍事裝備是首屈一指的。

風雨飄零的納粹德國,7名學生兵能改變什麼呢?或許他們只能保住那座橋。德軍的工兵連過來準備炸毀橋,學生兵不同意,那是他們的橋。

最後只剩下受了重傷的痞子學生和老實木訥的學生,痞子學生說;「我們保住了橋」,然後倒在了地上,學校那位和他有過偷歡的女老師趕了過來,女老師蹲下身撫摸了痞子學生。

女老師和最後一個學生兵,一起目睹了美國坦克通過那座橋。


電影講到這裡就結束了,起初看這部影片時「浪子」有些看不懂。後來「浪子」懂了,7名學生其實沒有錯,他們也是在保家衛國,他們應該抵抗,那是他們的祖國家鄉。

不管在是學生時他們是怎樣的放蕩不羈,胡作非為。但是當他們拿起槍的那一刻,他們就成了軍人,軍人保家衛國是責任。

他們清楚地知道橋後面就是自己的家鄉,可能他們身上的責任給了他們勇氣繼續堅守。其實讓他們最後變成悲劇的不是保家衛國時的敵眾我寡,是邪惡的納粹思想,打破和平的代價。

納粹德國曾經做了什麼事,我們不用過多贅述。在那個時代,那個國家,7名學生和那座橋註定是個戰爭悲劇,而這個悲劇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唇亡齒寒的悲壯《金剛川》

1950年,韓戰爆發。朝鮮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想當年,日本是如何通過朝鮮,跳到我們這邊來的?

電視劇《換了人間》展現了當時的情景,毛主席在深思熟慮以後決定出兵朝鮮,韓戰之前,毛主席對彭德懷元帥說;「我希望你帶兵入朝作戰,能為我們新中國的建設,爭來一個世紀的安全」

《金剛川》就是發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真實故事。兩山夾一江,水深4米,要過江必須搭橋。我們的志願軍工兵,冒著4米深的河水,人拉肩扛用木頭搭起了一座簡易橋。


這座唯一能讓大部隊過河的橋,美軍自然不會放過,低空偵察機的掃射偵察轟炸機的轟炸,遠程榴彈炮的轟炸,一次一次,把橋上的木頭像開酒瓶蓋一樣掀翻在河裡,掀翻一次我們的工兵衝上去一次。

唯一能夠保衛這座橋的,就是埋伏在兩邊山上的防空高炮。演技炸裂的吳京和張譯,扮演炮兵班長和排長,就是靠著僅有的2門防空炮,那座木橋得以一次次的死而復生。


正如電影中吳京扮演的炮兵班長所說的那樣,轟炸機飛得高打不著,偵察機飛得快,飛得靈活,打不著,這就要求他們用過硬的軍事技能去改編不可能。而他們的防空炮彈,也是像數雞蛋一樣,一枚一枚地數著使用,像狙擊步槍一樣,精準地使用。

高空盤旋而下的飛機,噴著火舌,朝著炮兵班長(吳京演)位置撲面而來,炮兵班長和炮兵的身體被撕成一攤碎肉。

隨後B29轟炸機像一隻巨大的黑鳥,朝著那座木橋壓過來。炮兵排長張飛(張譯飾)用一根根木棍撐著身體,拖著滴著血肉組織的一條腿,回到了自己的炮位,用僅有的一隻胳膊,壓彈,開炮,打下了那架噴著火舌的驕傲的偵察機。


B29扔下了燃燒彈,大火瞬間吞噬了一切,照亮了天空,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燒焦的味道。

天亮了,一名眼睛纏著紗布的少年,來到橋頭。所有的都成了黑色,人是黑色的,炮是黑色的,橋是黑色的,時間好像停止了。

天空中仍然盤旋著飛機,無線電中傳來「橋還在」的聲音。


許多人朝著橋跑了過來,他們跳進水中,後面跑過來的人馱跪在他們肩上,肩上扛著木板,我們的戰士馱著這座橋到了對岸。

飛機又來了,炸彈炸起的水花,像一面鏡子,他們就屹立在那裡,巋然不動!


電影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感動,悲壯,熱愛,所有可以形容的詞,在這裡都會顯得匱乏。面對敵人的轟炸機,偵察機,榴彈炮,我們為什麼能打贏,因為我們是為了和平保家衛國,我們是正義的。

韓戰本來是一場國家內部戰爭,但是美國非要插手進來,這不是赤裸裸的幹涉他國內政嗎?美國甚至派出了第七艦隊,開到了臺灣海峽,這是什麼,赤裸裸的武力威脅!美國幹預韓戰的意圖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一師二十六團五連指導員麻扶搖作了一首打油詩;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後經人改編成曲,這就是那首人人傳唱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寫在最後

作家巴金曾經說過;人類的希望像是一顆永恆的星,烏雲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別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個理想,一個夢,它是萬人的願望。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那些為了祖國的和平解放而犧牲的英烈身上,很多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保家衛國不是只在戰時,我們今天能做的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強大,不要再讓敵人的轟炸機在我們頭頂飛過,我們卻無能為力。

周總理有一句很勵志的話;「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放在今天依然是那樣強勁有力,激勵著我們。

70年前的美國轟炸機炸不毀那座橋,今天也不能摧垮我們,不只是在軍事,在各個領域的打壓,我們只會越做越強。因為我們是一個熱愛正義,熱愛和平的民族。


作者簡介;七月浪子,一個喜歡文字,熱愛讀書,熱愛電影的80後。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守住這座橋!
    10月23日起全國公映的《金剛川》,也是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講述的正是這一群最可愛的人的故事。這座橋是用志願軍的血肉之軀鑄成的。《金剛川》首先滿足了我們對一部戰爭大片的期待。它體現的是中國電影不斷提升的工業化水平:有宏大慘烈的戰爭場面,有複雜的特效呈現,有震撼人心的視聽語言。哪怕是三個風格完全不同的導演共同合作,也看不太出割裂的痕跡。電影中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將戰爭的殘酷、英雄的無畏體現得一覽無餘。
  • 金剛川,用血肉之軀組成的橋。
    在外面吃了頓飯之後,又果斷提出看電影,發現最新的電影金剛川反響還不錯,便當機立斷選擇了看這部電影。弟弟卻覺得太血腥,我不以為然,認為戰爭就是血腥的,這是民族的歷史,值得觀看。提前來到電影院,結果發現沒開門,後來發現自己遺忘了電影七點多才開門,告訴妹妹之後,發現她提前在網上預定。
  • 《金剛川》的底線在哪裡?
    硝煙散盡,一片焦土……電影《金剛川》裡,有個士兵,十五六歲,眼睛被灼傷了,最後他站在戰友肩膀上,扛著一個木板,大家用脊梁搭成了一座「人橋」……他在電影裡反覆說過一句話,「俺忘不了那個味道,那種焦糊味。」
  • 《金剛川》一個故事講三遍,是前衛?還是拖拉?
    》從項目確定、資源籌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到定檔,總共花費了不到8個月的時間,而從拍攝到定檔僅僅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為的就是趕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之前上映。簡單來說,影片講述了「一座橋的保衛戰」,然後從士兵、對手、高炮班三個不同角度來呈現,最後用「橋」做一個合併總結。
  • 《金剛川》:三個對照使我產生一些疑惑
    劉浩非常急躁、懊惱,橋修不好就上不了主戰場,離他的立功夢也相隔十萬八千裡。他一邊罵工兵修得慢,一邊聽著美軍的飛機在頭頂盤旋。上面下了命令,讓步兵連押後最後一批過橋。連長高福來雖然心有不甘,長吸一口煙後也表示接受。劉浩受不了,抱怨說為什麼總是我們!
  • 《金剛川》:每個以生赴死的英雄,都應該被歷史永遠銘記
    看《金剛川》時,我想起他,不禁有一絲絲感慨,我們對那些看似平凡的老人,還是知道的太少了。或者說,很多老人的子女對他們了解得太少了。那些在前線拼殺的人,用鮮血甚至生命,為我們帶來了和平和安寧的生活,成就了如今的繁華盛世,他們中有些人的老年卻依然過得兵荒馬亂,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照顧……這不是他們的悲哀,而是我們的遺憾。
  • 看到《金剛川》破紀錄,我心情複雜,寫下了這篇文章
    金剛川》聚焦的是以金城戰役為原型的第三個階段。當很多人以為《金剛川》會是與《我和我的祖國》類似的拼盤大片時,它又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影片實際上就是聚焦從下午到凌晨志願軍橫渡金剛川的艱難過程,故事內容相對簡單,但卻分別從步兵、對手、高炮班、橋四個視角全面還原這一場戰事全過程。第一個:步兵視角。
  • 《金剛川》淚點上熱搜,每一個裡面,都有真實的我們
    有網友總結出《金剛川》裡的幾大淚點: 高福來被炸到七孔流血時,依然叮囑劉浩要好好修橋; 張飛給關磊烤玉米; 關磊把更安全的炮位,留給張飛; 張飛唱《莽撞人》; 眾戰士用人橋向前線輸送兵力...... 有恢宏的大氣勢,有不可言語的小情感,每一幕,都可以戳中淚點。 生活在平凡年代的我們,與他們有著不同的生存條件,卻也有許多相同的情感處理方式。
  • 我們可以批評《金剛川》,但真的不要惡意揣測
    》上映,我和兩個好友去看了當天的晚場,當看到漫山遍野的志願軍戰士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地執行隱蔽命令時,喚醒了我兒時在課本裡讀到的志願軍形象,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最可愛的人」。電影前三個部分分別從士兵視角、美軍視角和高炮連戰士視角講述了同一時刻發生的事,側重各有不同,這樣的結構能展現線性敘事無法展現的角度,但也會造成觀影體驗的兩極分化。
  • 《遙遠的橋》,但更遙不可及的是閃電
    對不起,反正我是不咋信了,這是在緣木求魚,特別是在有《遙遠的橋》寄出一記響亮的耳光之後。電影《遙遠的橋》海報雖然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老到英國傳奇特工007還很年輕(對,就是圖中站C位的那位主演,第一任007,肖恩·康納利),但這場戰爭也早已遠去了,不是麼?
  • 《金剛川》是老一輩革命軍人永駐的精神和靈魂!我們不能忘記…
    我個人覺得像《八百》 、《金剛川》這種類型電影,我們國家就應該大量發行。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現在人民的生活條件水平不斷的提高,對老一輩的革命軍人的了解也越來越少,尤其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雖然說現在我國的教育水平有著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歷史如果我們不去翻閱它,遲早會被我們遺忘的,課本上的東西只是單純的文字,面對當今如此斑斕的社會,它的影響力可謂是小之又小。
  • 電影《金剛川》今日震撼上映 譚維維新唱《英雄讚歌》致敬偉大英雄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23日,獻禮影片《金剛川》全國震撼公映,致敬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導演。改編自一段真實的歷史往事,當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在慘烈的金城戰役後方,金剛川河流上運送物資的一座橋梁成為前線士兵的「生命線」。
  • 柵欄與橋的故事
    有這樣一對兄弟,他們住在相鄰的農場,常常發生爭執。40年來,兄弟倆相處得一直不和睦,無論是共用農具,還是分配勞動,收成時,沒有一次不發生爭吵,而後兄弟倆就會很長一段時間不在一起勞作。有一次,他們最近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誤會,但問題逐漸激化,最後兄弟倆竟說出難聽的話語相互攻擊,之後,他們誰也不再理睬對方,形同陌路,這樣已經持續幾個星期了。 一天早上,有人敲響了老大約翰家的門。
  • 散文:橋•路
    第一書記正在宿舍收拾東西,他昨天才從單位到村裡來,是新調換的第一書記,對村裡的情況還停留在昨天的簡單介紹上,不知道村口的路昨天晚上被山洪衝斷了。  王書記在嗎?  村長地外面就喊開了。  在,在,聽到聲音,王書記邊應答邊往外走。  村長和王書記在門口差一點撞個滿懷。  是村長呀,這麼急匆匆地怎麼了?王書記便往房間裡退便問。
  • 村裡修橋,村裡最有錢的他卻一分不出,橋建好後他卻死在橋上
    修橋築路於古人而言是造福百姓、行善積德的事情,如果後堰的羽還活著,他絕對相信。從窮到富的距離不遠,只需要一座橋,從生到死的距離不遠,中間也只隔一座橋。當不計較架橋的付出時,往往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可當你計較這些時,會有什麼結果呢?後堰村是個有二百來戶的小村,在後陀村北,中間隔著一個屢出奇異的河中島。
  • 《間諜之橋》那座橋
    》,政治背景宏大,冷戰時期的蘇美兩個超級怪獸,博弈之餘互派間諜滲透,收集對方各種情報,彼此都有間諜被俘。美方中情局抓到蘇方一個間諜,蘇方捕獲美方一名間諜飛行員和一個留學生,兩國都有意互相交換,故事由此展開。經多方綜合考慮評估,美方派出了一個民間律師與蘇方談判,英雄出場了,出場的很平淡。
  • 小小說:橋的故事
    橋的故事◎郭蘇華 在蘇北的鄉下,橋很多,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座橋,或者是木橋,或者是水泥橋。夏天,人們喜歡在橋上乘涼,一座橋,密密麻麻,從橋頭到橋尾,都睡滿了人,橋下是安靜清涼的河水,橋上是習習的微風,人們一邊躺著,一邊閒聊。總有一個人在講故事。這是一天裡,人們最快樂最愜意的時候,這就是鄉下人的業餘生活。秧子每個晚上混雜在人群裡,聽人們說古道今,那些笑話,葷葷素素的一大堆,他一個小後生,混在裡面,早聽得心裡酸酸楚楚的。
  • 雲浮市城區金華橋(中專橋)可暫時通車!
    它就是金華橋(中專橋)(雲浮融媒中心出品)金華橋在城區交通樞紐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橋體封閉期間市民常為出行、上下班感到煩惱常有市民給小編留言問金華橋什麼時候可以通車今天就為大家解開這個困擾大家已久的疑團日常市民稱「中專橋」,橫跨南山河,連接河濱東路與河南中路,是寶馬路連接世紀大道的繁忙路段,也是市民往返世紀大道的重要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