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年《哈利波特》,你知道伏地魔名字背後的故事嗎?

2020-08-19 Geear集者

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最經典的魔法系列,《哈利波特》多年來都是人們一直拜讀的對象,看過的人總是打從心底裡佩服作者 J.K. Rowling 能憑一人之力,打造出這樣完整的魔法世界。故事中每一個角色都深入民心,除了 3 位主角外,整個系列最大的奸角 Lord Voldemort 伏地魔也是其中一個最多人希望深入了解的角色。但看過小說、電影這麼多次的你又知道伏地魔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有看過《哈利波特》系列的人相信無一不知道伏地魔一直追求的就是權力和永生,他一直以不同方法去讓自己長生不老,繼而得到權力去統治整個世界。伏地魔對永生有著一種執念,讓他想盡一切方法,甚至把自己的靈魂分裂並藏於不同的地方,為的就是達至永生。抓著這一點,J.K. Rolwling 就給了他這個最貼切的名字 — Voldemort。其實 Voldemort 這個字是來自法文,「vol」有著飛行和偷(voleur)的意思,「de」則是英文中的「of」,而「mort」的意思是死亡,三個字加起來就是解說「逃離死亡的人」或「偷走死亡的人」,正是伏地魔一生的代名詞。

至於伏地魔的原名 Tom Marvolo Riddle 湯姆瑞鬥其實也藏著滿滿的故事。「Tom」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名字,代表了他於成為伏地魔前的平凡,然而 Marvolo 這個字則是結合了英文 Marvellous(奇妙)和拉丁文 volo(渴望 / 快速行動),也就是說明他後來因為渴望而迅速成為一個可怕的人物。同時 Marvolo 也是莎士比亞著作《Twelfth Night 第十二夜》中一個角色,這個角色的金句正是「Some are born great, some achieve greatness, and some have greatness thrust upon them」,這句話也於《哈利波特》中出現過,說明了湯姆瑞鬥絕非一個普通人物。單是角色的名字已經能看到 J.K. Rowling 的心思有多細密!,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哈利波特》第10期-伏地魔的前世今生(中)
    在伏地魔的巧言令色之下,奇洛最終臣服於他,甘心成為他的奴僕,這裡我們可以腦補一下,伏地魔到底是怎麼說服奇洛的,我們知道伏地魔是一個種族主義者,他之所以能夠招攬一大批食死徒,主要原因還是種族主義這套有市場, 但是從書中不多的描寫我們看不出奇洛這個人有種族主義特徵,那就很可能是另外一個原因,黑魔法,奇洛在書中是一個性格懦弱的人,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對付巨怪有一手,他懦弱的性格很有可能是在羅馬尼亞被吸血鬼嚇著了
  • 伏地魔:沒人性的話,我會這麼在意她嗎
    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自我切割靈魂的伏地魔是瘋狂暴戾的魔王,鄧布利多曾多次說過,伏地魔不懂愛,近乎於沒有感情的怪物。這裡筆者個人認為,這是伏地魔在意貝拉的表現,他下意識地在維護貝拉的安危。因為伏地魔給了哈利一記阿瓦達索命咒,結果自己也昏了過去,再加上以前屢次在這大難不死的男孩身上栽跟頭,這使得他對哈利也心存忌憚。他害怕哈利身上還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殺手鐧,於是他也不捨得派貝拉去查看敵情,反而點了利用價值和地位都大大降低的馬爾福家的人去掃雷。
  • 伏地魔:哈利波特快昏了,魔杖還能自動反擊,羅琳你開掛過分了啊
    羅琳筆下《哈利波特》中的反派伏地魔最有發言權。你說你死都死了,還在兒子身上留什麼守護魔咒,害我這個六十多歲的老同志被炸碎了肉身。不過老鄧和哈利你們也別得意,我伏地魔還會回來的(伏地魔灰太狼化)。場景3:站在我親爹的墓地中,恢復肉身的我看著被捉住的哈利.波特,一句「你也有今天」差點就脫口而出了。我要當著手下食死徒的面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決鬥幹掉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以證實這孩子「救世主」的名頭是騙人的。
  • 趣說哈利波特:伏地魔的手下有很多,他為何如此器重斯內普?
    所有的食死徒中,斯內普最像他在伏地魔手下的所有食死徒中,甚至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斯內普都是最像他本人的人。血統上,他們倆都是混血。,伏地魔的母親心灰意冷,生下他後不久便離世了,伏地魔從小就在麻瓜的孤兒院長大,沒有享受過父母的關愛。
  • 哈利波特版失道者寡助,伏地魔:眾叛親離的感覺就是這麼糟心
    對於這一點,相信《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反派BOSS繼承了他臨終秘密的哈利很快就把伏地魔送去見他和鄧布利多了。更妙的是,從伏地魔殺死斯內普到哈利消滅伏地魔,這中間僅隔了一個晚上的時間。這兩點伏地魔恰巧又犯了他們的忌諱,所以他們才會選擇背叛伏地魔。
  • 哈利波特改名為「赫敏與他兩個沒用的男人」,你同意嗎?
    試想一下,要是沒有赫敏的幫助,哈利波特絕對活不過第一集。可是赫敏卻說:「我就是靠書本和小聰明」,順帶誇了一下哈利有大智慧。(如果說這是主角光環的話那就算了。)只看到了一個不幸被伏地魔選中為敵人的男孩,靠著朋友,和無數人的犧牲贏得了勝利。所以有很多人提議,乾脆把哈利波特改成《赫敏與她兩個沒用的男人》。你覺得呢?
  • 哈利波特幕後大揭秘,最終彈
    1、羅琳阿姨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藏下一些數字,你發現了嗎?比如7。其實這個人是有原型的,她本身是多倫多一個九歲的小女孩,一直很喜歡哈利波特,在她身患白血病生命垂危之際寫信給羅琳,希望能知道下一部小說的情節,但遺憾的是當羅琳給她回郵件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了,為了紀念這個小書迷,羅琳在火焰杯中將她寫在了書中,並且讓她加入了以勇敢著稱的格蘭芬多
  • 《哈利波特》教會了我:成長中不僅僅有孤獨,也有陪伴一生的朋友
    《哈利波特》是我在2011年高一的時候看的一部外國魔幻系列小說。當時,這部小說已經發行4年了,被翻譯成73種語言在全球各地發行。魔幻的故事立馬勾起了我的興趣,於是就去書店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了整部書籍。第三次,我是單本單本分開看的,把每一個故事單元分開看揣測作者的意圖。第四次,是我在高中的一個寒假將所有7本全部讀完,我從哈利波特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哈利波特本身是最救世主而生,卻很坎坷,姨媽的不待見,食死徒到處尋找他的蹤跡想毀滅他。直到後來,遇到了一群好朋友,這才讓哈利波特意識到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有孤獨還有可以陪伴一生的朋友。
  • 二十年後,為啥要再看一次哈利波特?
    當你覺得人生不會有比啥啥更重要的事的時候,那些更重要的事就會站出來好好教育你。教育到你暈頭轉向。2三個月前,我在愛奇藝上又看了一遍哈利波特,不是4K版3D的,只是普通的2D世界。看完之後,我拿著電話躊躇了好久,還是給我的朋友小川打了過去,主題是「咱們再也別去算命了」。不知道疫情之後有多少人去算過命,反正我去算過,我身邊的不少人都去過,我的朋友小川是其中算的最頻繁的一個。
  • 2020年,我們還在等魔法學院的通知書|《哈利波特》系列電影
    談起童年看過的電影,你想起來了哪一部呢?小編腦海裡想起來的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我覺得這對於很多90後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回憶。有的可能沒看過《哈利波特》,但也有可能聽說過其中的小精靈多比的名句:「Dobby is free!」
  • 假如伏地魔成為霍格沃茨的教授,他能不能成功盜走格蘭芬多的寶劍
    那麼假如他成功應聘霍格沃茨黑魔法防禦術教授的職位,他能成功盜走格蘭芬多的寶劍嗎?答案或許也並不令黑魔王大人滿意。鄧布利多的戒心伏地魔得到另外幾位創始人遺物和岡特家族的戒指時,都是在利用其他人對他沒有什麼戒心的情況下才得手的。而格蘭芬多寶劍的現任守護者阿不思.鄧布利多則是當時魔法世界少有的對他有很深的戒心的人。
  • 這輩子,總要讀一次《哈利波特》
    每個人都有自己印象深刻的書籍,在我讀過的所有書裡,可能就是《哈利波特》了。當時還是在初中的時候,家裡人也支持我看書,當時是準備買上一本世界名著陶冶情操的,但是在書店看見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被它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從此就愛上了這套書。
  • 《哈利波特》世界觀8個最扯的劇情BUG,你發現幾個彩蛋呢?
    《哈利波特》是由英國作家JK羅琳創作的兒童奇幻小說系列,描述主角哈利波特擁有超凡的魔法天賦,以及他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7年生活、對抗反派伏地魔的冒險故事,名列世界熱門暢銷小說之列,從2001年到2011年,華納影業更陸續發行了同名小說電影共八集,這部紅到老少皆知的作品,其實卻有些無法解釋的漏洞?
  • 《哈利波特》系列你不知道的十大淚點,各種童年回憶殺的
    ,厄裡斯魔鏡的名字「Erised」倒過來,就變成「Desire」(渴望)。就像哈利說的「你可以看見你想要的」(「you』ll see what you desire」)。厄裡斯魔鏡頂部的符篆如果倒過來看的就是: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 (我所顯示的不是你的鏡像,而是你內心的渴望。)
  • 哈利波特粉絲們最離譜的腦洞
    ,哈利波特的小說和電影似乎就是為哈迷們的腦洞打造的,天天都有的哈迷出新活。特裡勞妮(佔卜老師)沒算錯哈利的生日雖然哈利生於7月,特裡勞妮則是告訴哈利他生於冬季中旬,那是因為伏地魔的部分靈魂在哈利體內,湯姆裡德爾(伏地魔真名)生於12月31日,剛好就是冬季中旬。
  • 沒有「大難不死」的光環後,哈利波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前言:大戰結束之後哈利波特是巫師界的英雄,更是他們勝利的精神寄託。仿佛只要有哈利波特存在,巫師界就不會有黑暗。這種思想仿佛在17年前就形成了。那個將要被伏地魔殺害的嬰兒,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的小寶寶到底有什麼驚天的魔法能將伏地魔給擊敗。
  • 《哈利波特》刪減情節,沒拍出來,太可惜了
    導語《哈利波特》刪減情節,沒看到太可惜了本期一伶要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第四部。可以說火焰杯這部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中最有爭議的一部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一伶整理資料發現火焰杯這部很多書迷不太喜歡的,但卻是不少路人粉最喜愛的一部。甚至有些路人粉還因為《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才去追了原著小說。
  • 莉莉的愛保護了哈利波特:原著告訴你伏地魔失敗的真正原因
    1, 僕人的詛咒斯內普教授知道預言中的人選是哈利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伏地魔斬草除根的手段了。他一面求鄧布利多,一面也哀求伏地魔。沒想到伏地魔答應了:不殺女人。伏地魔是出了名的說話不算話,斯內普作為走進核心集團的食死徒難道不了解他嗎?斯內普會只是簡單的哀求嗎?伏地魔又為什麼會答應?
  • 《哈利波特》他在霍格沃茨永眠
    important}導語:《哈利波特》他在霍格沃茨永眠《哈利波特》整個系列陪伴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現在長大了,經典變成了心中的懷舊,依然珍惜這部書曾經帶給我這麼優秀的魔法世界。但確實也挺討厭他小時候,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校園霸凌會給一個人帶來多麼痛苦的記憶。
  • 哈利波特復映,那個被誤解最深的人,10年過去了,終於讀懂他
    當我們看完整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時,才明白這個男人背負罵名,忍辱負重是為了什麼?每次哈利向鄧布利多告狀:「斯內普他——」「不,是斯內普教授」鄧布利多糾正道。多年以前,當斯內普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在山谷樹下,他遇到了一個小女孩莉莉,在麻瓜世界他們都被視為異類,斯內普被小女孩的眼睛深深吸引,告訴她:「別害怕,我和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