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演說家的B面,有點地攤文學

2020-08-28 鑑茶院南院大王

原創 鑑茶九卿 鑑茶院


雖然燈塔不太亮了,但我們還是儘量穩住,定神,瞄一眼太平洋的彼岸。


一名黑人大哥看到滿臉稚氣的16歲黑人少年加入0元購洗商店活動,他氣憤又絕望,一把抓住少年,聲音哽咽地對他說:

「我來告訴你,你現在所看到的一切,可能在10年後還會發生,也就是你26歲的時候,你還會跟他們幹一樣的事情你明白嗎?


十年後,你還會站在這裡做你16歲做的事情,事情有變的更好嗎?我們現在做的事毫無用處,他46歲在憤怒,我31歲在憤怒,而你16歲就在憤怒了。


你和你的同齡人有著相同的力量,你們的任務是想出更好的辦法,因為我們(這輩人)無能做不了什麼!」

事情鬧得這麼大了,黑人兄弟們似乎根本沒提什麼他們的平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啊。


當年,馬丁的演講可是要求全文背誦並默寫的啊,「I have a dream」的演講響徹雲霄,深深震撼了全世界,馬丁曾經六次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並獲得了196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馬丁路德金遇刺後,名聲越來越大,美國政府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全美各地搞了一大堆馬丁路德金大道。


作為一個黑人牧師和民權領袖,人們認為他「無私地為上帝和人類服務,一生獻給了愛與正義」。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是一位上帝的使者,是一位聖徒。

然而如果對這位聖徒多做一點了解,你恐怕要三觀盡毀。

現實中,馬丁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yin棍大瓢客。FBI掌握的資料顯示,馬丁通常是白天演講,晚上嫖娼,鞭笞毆打伎女,還經常多人開無遮大會。在瑞典領諾貝爾和平獎的那天晚上,馬丁照瓢不誤。

馬丁在酒店房間的有一句著名的話被FBI錄了個正著:「為上帝而嫖!今夜我不是黑鬼。」(「I’m fucking for God!I’m not a Negro tonight」)。地攤文學都不敢這麼寫。


有名有姓跟馬丁搞在一起的婚外情有40多個,西門大官人也得甘拜下風。



當時以性格古板著稱的FBI局長胡佛對此大為光火,大罵他是「聖母婊」和道貌岸然的騙子,咽不下這口氣啊。你是一個牧師啊,牧師啊兄弟!


這算什麼,《天龍八部》裡的帶頭大哥,一代得道高僧玄慈方丈,不一樣遮遮掩掩的還有個私生子嘛。



意見領袖不好幹哪。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錯、錯、錯。


除了亂搞女人,後來人們發現馬丁的博士論文也是抄的。1990年代,工作人員在整理歷史文獻時,發現馬丁的博士論文,與波士頓大學更早畢業的一個學生傑克·布澤(Jack Boozer)的論文出現大面積雷同,甚至標點符號的錯誤也一樣。

波士頓大學專門組成了一個審查委員會確定了這件事情,但卻沒有撤銷他的學位。這就是馬丁·路德·金抄襲事件(Martin Luther King authorship issue)。

除了論文抄襲,後來人們發現馬丁的自傳性作品《邁向自由》大段複製了了兩部著名的神學著作,而那個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很多改編自阿奇博爾德·凱裡(Archibald Carey)1952年在共和黨全國大會演講。


所以現在的很多黑人兄弟們根本不甩他,認為他是媒體包裝出來的。事實上,1960年代,72%的美國人並不支持馬丁,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平權運動「過界了」(going too far),運動參與者也「過於極端」,在黑人內部,很少有人認為他是吹噓的「救世主」。


在當時的美國南方,堅持武裝鬥爭的馬爾科姆才是黑人領袖,他們對馬丁那句著名的演講嗤之以鼻:

「有一天,奴隸主的兒子和奴隸的兒子們可以結為兄弟,坐在一起,把酒言歡」。

要麼是腦子秀逗了無知,要麼就是明明知道非要這麼說,無恥。

因此,在佛洛伊德的事件遊行示威中,一位「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人士直言:「我們和爺爺奶奶那一輩的完全不一樣。」

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不合作」就是個黑人版的甘地,所有的主張甚至比甘地還要柔和。很多美國的黑人,覺得他就是大資本家抬出來的奶頭樂而已。


今天,美國以馬丁路德金命名的道路,基本都是美國最落後最貧困的街區。華人留學生在那個大道被偷、被搶乃至被殺的新聞就不展開了。



看了這些,你還覺得馬丁是一個正義凜然的領袖嗎?


黑人版的聖雄、黑人版的西門慶,哪一個才是馬丁呢?


1


過去我們經常說,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英雄,本來就有著光環包裝和地攤文學的兩種形象,一面高大全面光芒四射,一面暗淡平平煙火氣十足。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號稱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竟有人根據史料分析出楊貴妃是伊朗系的多汗性美人,甚至有狐臭,唐玄宗賜予她的瑞龍腦香,在安史之亂之後,成為李隆基不敢觸碰的香味。


漢代的薄太后,母愛泛濫,從小喜歡各種小動物,當了大領導後,收集了各種奇珍異獸作為寵物,死後亦沒有與丈夫合葬,反而陪葬了一個動物園,其中包括秦嶺大熊貓、爪哇犀牛等稀罕動物,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在地下城再次上演。

女強人老佛爺慈禧,論政治手腕不輸武則天,在列強槍炮主導世界的時代,搖搖欲墜的滿清帝國倚靠她的政治能力而續命數十載。但老佛爺生前最後光顧的場所竟然是晚清第一個動物園「萬牲園」,她去遊玩的那一天,有一隻老虎看管不嚴給跑出來了,女強人年齡太高受到驚嚇,身體直轉之下一命嗚呼。



這些都有史料考證嗎?到底是地攤文化的意淫還是歷史毛衣的線頭?

以上都摘自《薩蘇不信史》這本書裡的軼事,雖然是歷史的疑雲,但也恰好是歷史的魅力,這本書中,薩蘇從不為人知的史料出發進行了考證,有些認知是具有顛覆性的,但是不至於顛倒黑白,有些評論是打破成見的,但不至於本末倒置。起初看這本書的時候,是覺得適合瑣碎時間閱讀,但越看越覺得和大王的不少觀點暗合,值得推薦。



2

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們很多人,為什麼讀來讀去,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智慧什麼呢?

一是讀的範圍太局限了。大秦帝國幾代努力一統天下,漢武帝北擊匈奴封狼居胥,成吉思汗在馬背上橫掃歐亞,愛新覺羅奏紫氣東來推動民族大融合,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這些是什麼呢?正史。正史是官方組織修訂或者頒發「行政許可」授權編纂的,裡面最關鍵的要點是「為尊者諱」,到了一定地位,從小就360度完美,瑕疵都能說成是優點。



比如秦始皇,鬥雞眼、佝僂病、彎腰含背,看人沒法正眼,史載大軍事家尉僚第一次見這人,扭頭就走,這人形象太差啊,看著太不像個領導了。但正史怎麼形容秦始皇呢?

「鷹視狼顧」。

不光中國如此,西方也是一樣的,拿破崙身材不高,一條腿也不太好,但這畫像一出來,英姿颯爽啊。



這種史書,你想讀出什麼智慧呢?

二是讀的出發點太偏頗了。我們長期以來,都要被教育站在一個旁觀者、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歷史,非要整出所謂的客觀。但人類永遠是不可能獲得客觀規律的,天底下更不可能有純客觀的記載。歷史要讀出智慧,就得有代入感。

比如說,那些古代的俠客們行俠仗義,一看就沒有正經工作,日常收入哪裡來,家裡的孩子怎麼教育,動不動切二斤牛肉來一壺酒,有沒有發票可以給報銷給甲方?

又比如說,包拯做開封府尹,什麼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威風凜凜,組織上管分房嗎?公孫策這個師爺,沒有官服,算事業編還是公務員編?作為首都的一把手,包青天是怎麼控制房價,管理菜籃子工程的呢?


普羅大眾,不就圖一個開闊眼界提高自我,日子過好飛黃騰達嗎,讀歷史又不是要做學者,搞那麼客觀幹什麼呢?


白樂天,多麼有才的唐代大詩人,到了北京,長輩語重心長的說「京師米貴、居大不易」,首都物價消費高,房價貴,他為了證明自己能站住腳,改名白居易,最後在渭南買房、長安上班,那你說年輕人要不要北京先置業呢?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等我們弄明白了,一個特定歷史中,一個普通人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為什麼要說這句話,乃至於為什麼要起那這個名字,你就慢慢智慧了。



你也會越來越可以接受,黑人版的救世主和黑人版的西門慶,都是馬丁大官人。


所以啊,要明智,就要擴充自己的視野,代入自己的感覺,對普羅大眾來說,歷史最大的價值是提供了發生過的真實場景,在穿越千年的虛擬實境中,以代入感去看書,假設你就是那個歷史人物,你就會感覺瞬間壓力大了很多,也會睿智很多。

我們都懼怕中年危機,當年40多歲的劉邦,混在徐州沛縣,媳婦都娶不上,是怎麼帶著一群殺狗的、賣布的攤販做上皇帝,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呢?


我們都希望職場高升,在上級是一群墨守成規的老頭,同事是一群混吃等死的廢柴的環境下,蘭陵王是怎麼脫穎而出整合他們力量,繼而力挽狂瀾的呢?

我們都羨慕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光緒的後宮娘娘和今天的小姐姐相比如何,他們的婚姻愛情有你美滿嗎?



細節和碎片,在《薩蘇不信史》書中。

過去我們讀書,總覺得那些歷史人物高高在上,不食煙火,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不成功,你就是小馬,做成了,你就是馬爸爸,說什麼都是對的。


成王敗寇,不要太較真。

現在我們讀書,要有代入感,知道那些帝王將相,一代豪傑,其實都是和我們一樣的血肉之軀,優點不多,毛病一堆,都是把自己的優勢和長處發揮到了極致,才一遇風雲就化龍。


所以啊,


平凡時,

要把自己當回事,莫低頭,自強不息;


得意時,

別把自己當回事,別囂張,厚德載物。


點亮「在看」,贏取贈書福利。


掃碼關注,後臺回復「福利」有驚喜哦


鑑茶院

評時事熱點 論財富人生

鑑茶財富100課,財富歷史「真場景」


大幕拉開,川普要打爛北美舊世界

地攤上為何能崛起那麼多帝王豪傑

南中國海,新大航海時代的財富傳奇

大國博弈,考驗百年眼光


相關焦點

  • 面對種族困境,藝術是黑人群體的「武器」
    「非洲未來主義」一詞,由美國作家、文學批評家 Mark Dery 在1993年發表的《Black to the Future》一文中首次定義。橫跨科幻/魔幻主義、歷史小說、神話以及非洲文化、政治等範疇。在保留非洲傳統內容同時,將色彩明亮、誇張、科技與未來感濃厚的元素融合其中。
  • 少年b的小故事
    也許是跟這隻大扁擔勾玩兒得開心了……少年b把它放回外面的草叢裡以後帶帆布去散步。來回大約30分鐘,他一直在說話。外面蛙聲一片還有鈴蟲鈴鈴顫抖卻清脆的叫聲,儼然仲夏夜之夢現實版。走出家門,少年b把脖子向後仰成90度看繁星滿天。他問我,哪顆星星是太奶奶?三年前太奶奶去世後,每每會談到人死了去哪兒的話題。
  • 在美國為什麼不能請黑人吃西瓜?
    在美國不能請黑人吃西瓜,這一禁忌,只是在美國獨有,在世界其它地方並沒有。網上很多探索這一禁忌來源的,都是瞎猜胡編,沒有一個說得正確。該書有一個情節,主人公哈克貝利,潛入一個奴隸主家中,尋找黑人朋友吉姆。這戶從人販子手中購買黑人吉姆的奴隸主,也被馬克·吐溫描述成是一戶老實、漂亮、博愛的人家,還把來路不明的主人公哈克貝利認作乾兒子。
  • 豆瓣9.2,《天生的標籤》:美國黑人能等來黑白平等嗎?
    即便歐巴馬當選總統,也並不意味著白人對種族主義的反對,或者說黑人對種族無歧視。第一位非洲種族主義者是利奧·阿非利加努斯,即便是非洲人,他同樣認為白人優於黑人。除了氣候理論,黑人天生卑賤的理由,還有詛咒理論,即他們是被上帝懲罰的存在。雖說兩者都與排斥有關,但氣候理論是對種族的同化。給黑人換個環境,他們就有可能變成白人。
  • 《悲慘世界》:黑人導演鏡頭下的法國「暴力街區」
    法國希望通過共和模式,通過法律等制度形式讓各民族和諧共處,而不是其他地方通過文化大融合的方式讓移民同化,法國是以制度淡化民族意識,進而讓那些黑人和阿拉伯人接受同一個法國。今天的法國不再是個全是白人的世界,像美國一樣,其他種族的人很多,黑人更多,在電影《悲慘世界》裡,這個街區以黑人為主,很少能夠見到白人,除了警察。在體育比賽中,你會看到法國的球隊有一半的隊員可能都是黑人。
  • 蓋茨比極可能是黑人?不信的話,我給你看證據
    這話吐槽黛西婚外情,也在攻擊蓋茨比是黑人。 湯姆用黑人來攻擊蓋茨比,也是他最真切的憤怒。 他是個自大狂妄的種族主義者,黑人卑微,白人優越是他的價值觀。 他有著白人是優等階層的傲慢,找到蓋茨比是黑人這一角度來攻擊對方,是他認為最有力的狠話了。 蓋茨比是黑人,在學術界也是被鄭重討論的話題。
  • 非洲華人工廠黑人內鬥不團結很普遍? 非洲故事 第二篇
    因為我不想黑人保姆動我的床鋪,索性自己就養成了疊被子,收拾床鋪的「好習慣」。一切收拾好,照個美美的鏡子出門吃早飯去了。可Tina有點聰明過頭了,想要賴掉這個帳。艾比很生氣到處跟人說這個Tina這樣那樣的,慢慢艾比也沒有耐心了一天下班就打了Tina,把錢搶了回來。這個事情都是已經發生的,我們從別人那聽來的,那時候也是下班時間,我們也不好插手。反正知道了這個事情以後,Tina是不能留了直接辭退了,狠狠警告了艾比。因為艾比懂中文,不是原則性大錯誤,我們不可能開掉他。
  • 故事:創業1000種死法之一百五十五——消失的地攤
    生意湊合吧,有點收入總比沒有強。當然,小劉也很聰明,跟大多數地攤一樣,一邊擺地攤,一邊錄抖音或者做直播,忙得不亦樂乎。抖音是好東西,確實能增加收入。但是也有一個大毛病,就是讓人分神。本來小劉生意還行,因為一邊做生意一邊錄抖音,實際上有兩份收入。突然有一天晚上,一輛車突然撞了過來,其他人都躲開了,小劉因為在玩抖音,所以沒有躲開,被撞傷了。
  • 跟著地攤經濟跑起來
    我看人來人往急匆匆走路的人們, 想著旁邊大姐剛才說的話, 覺得很有道理的,擺地攤也有講究的:要考慮好時間,地點和消費的年齡段,還有天氣,這樣才不至於自己在瞎忙乎。兩個小時過去了,腿也站酸了,收拾地攤 ,回家。第一天出攤收益負6元,但得到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出攤值得!
  • 故事:異國詭異事件,突然冒出的黑人和不存在的地鐵
    因為跑的太快撞到了一個人,一個黑人。他沒有罵我。只是說了些我那時還聽不懂的話。現在知道他當時說的是(晚上人少小心點)很善意的提醒了我一句. 我打完卡進地鐵站然後發現整個地鐵站就我一個人。那時看了下手錶還有20分鐘就趕不上火車了!心裡默默祈禱千萬別趕不上。地鐵來後我坐上去裡面還有其餘3.4個人!應該是下班晚的餐館工人!因為穿著跑堂服!我微笑著和他們點個頭禮貌的問候了一下。下一個站他們都出去了!
  • 《最藍的眼睛》:講述了一個黑人家庭的悲催命運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黑人家庭悲催的命運。第一部分主人公佩科拉的父親一把火燒了自己的房子,害得兒女無家可歸,自己進了監獄,佩科拉被縣裡工作人員安排到一戶陌生人的家中,同樣是黑人家庭,這對黑人小姐妹的母親曾告誡過她們,有一個女孩會和她們住在一起,要喜歡她,不要打架。不用母親告誡,小姐妹在得知佩科拉的遭遇後,很同情她,也很樂於與她相處,與她分享食物。
  • 美國傑克被查,黑人運動暗湧|50個國家短篇小說3
    前文提及英國哈利和日本織田不二收到邀約,第三個收到邀約的是來自美國紐約的傑克·史密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國黑人,目前住在布朗克斯區,平時在汽車修理店工作。剛剛要去坐地鐵的傑克看到大街上有群人在圍觀,也過去湊熱鬧,一名白人聲稱自己被人搶了一個錢包,由於速度太快,他只記得搶劫犯大概的模樣,幾個警察持槍枝過來,立即要求對附近圍觀的幾名黑人進行搜查,而傑克正是其中之一。「Shit!我會曝光媒體去告你的!」旁邊一位黑人小兄弟義憤填膺。「好了,bro,我相信清者自清,他們這些警察就算一時被解僱了也會被重新僱用的。」
  • 地攤上的百態人生
    母親聽了有些動心,自從家裡的幾畝地被徵用,她便整天嚷著閒得難受,最近經濟不景氣,各地推出恢復地攤,離家很近便有一個集貿市場,擺個攤子還是挺方便的。黃瓜拉來後,母親拿出一張用布縫製的花墊子,又從親戚家借來一臺電子秤,再拎上一個小馬扎,售前準備工作便妥當了。到了市場,佔了個位子,兩個塑料筐一靠,上面鋪好墊子,再擺上十多根鮮黃瓜,乍一看倒也挺像模像樣。
  • 美國黑人迫使《亂世佳人》下架:電影史上你不知道的種族歧視風波
    今天,《為奴十二年》的黑人編輯約翰·萊德利在《洛杉磯時報》上呼籲將電影《亂世佳人》從HBO下架,因為「這部電影要麼就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早在1940年,放映《亂世佳人》的電影院就被譴責,電影評論家在黑人主流報紙《芝加哥捍衛者報》上發表觀點:「這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事實上,《亂世佳人》中的確有一些在如今看來非常敏感的元素。比如對蓄奴制度的美化,對3K黨(奉行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組織)的傾向性,以及充滿刻板印象的黑人形象塑造。更糟糕的是,戲裡戲外,《亂世佳人》都深陷種族歧視旋渦。
  • 地攤的那些事
    其實,令人記憶深刻地也只有幾個,都說相識是緣,下面就說說地攤那些事吧! 第一節 幸福就是一個擁抱 瞧,那是隔壁的王大媽,笑起來眼睛迷成一道縫。今天也不知怎麼回事,她的孫子小胖哭得稀裡譁啦,王大媽只好抱著他過來玩。小傢伙一見我,就用一隻手遮著眼睛,原來是想玩躲貓貓呢!大概十分鐘的樣子,王大媽有些累了,就把小傢伙扔地上。這孩子撒腿就跑,大該是生氣了。
  • 年輕女孩一周去3次醫院,身體卻愈發虛弱,閨蜜:她男友是個黑人
    大劉玉凌4歲的張心悅一邊小心騎著車,一邊忿忿道:「是不是你新交的黑人男友對你不好?可他好歹也是個醫生啊,怎麼連自己女友的病都治不好?」張心悅一臉的不悅,她原本很反對閨蜜劉玉凌跟那個黑人醫生交往,可愛情這個東西,誰說得準呢?才半個月時間,如林黛玉般嬌弱的劉玉凌就跟身高體長,又黑又壯的黑人醫生好上了,她這個閨蜜除了祝福他們,還有什麼法子?
  • 水滸李忠的地攤人生: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穫(上)
    打虎將李忠是水滸裡為數不多的地攤哥。因魯智深的一句評價「不爽利」,李忠從此被釘上了小氣的恥辱柱。其實,地攤人生的心酸,並不是你所能看到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不敢說自稱「地攤屆的狀元郎」,但也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 最後生還者中的那些故事--黑人兄弟
    今天為大家帶來黑人兄弟的故事。亨利與山姆上集我們經歷與突破層層土匪的包圍來,來到了土匪的聚集地,在一邊的破舊房子裡遇到了黑人兄弟,一番誤會之後,黑人兄弟最終加入了喬爾與艾麗的旅程裡,當務之急是離開這裡,經過介紹我們知道了亨利(哥哥)與山姆(弟弟)他們的情報,在這個聚集地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藏身之處,那裡有很多物資。
  • 我媽,一個擺了一輩子地攤的農村婦女
    1  我媽是個農村婦女,是一個一輩子走村串街、擺流動地攤的農村婦女,從她十幾歲到如今快七十了,依舊靠擺地攤營生。而我,就是靠我媽擺地攤養大的女兒。 最近,地攤經濟火熱,然後突然北京澆下一盆冷水,時寒冰的一篇《悲憫的力量》,讓我觸景生情。地攤經濟,不過就是給窮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