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在《亮劍》中,李雲龍和楚雲飛在淮海戰場上相遇,為什麼李雲飛要把地圖讓楚雲飛手下被俘軍官送給楚雲飛?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嗎?
【頭條號首發】
在《亮劍》中,李雲龍和楚雲飛在淮海戰場上相遇,為什麼李雲飛要把地圖讓楚雲飛手下被俘軍官送給楚雲飛?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嗎?
很多人對李雲龍與楚雲飛的交情似乎有點誤會,對火炮覆蓋也有誤解。李雲龍楚雲飛在抗戰中,雖然兩人並肩作戰,惺惺相惜也都是代表各自陣營,暗地裡一直在別苗頭,交情也是在各種試探與暗戰中建立起來的,甚至都從來沒有單獨在一起過,都是在展示己方的風度和高姿態,說有私交是對倆人立場的侮辱!如果說給楚雲飛地圖,是不希望他被炸死,希望他能藉助地圖逃跑,更是一點沒有軍事常識,火炮是面殺傷,在火炮進行火力覆蓋時,拿到地圖難道就能躲開鋪天蓋地落下的炮彈?
到今天步炮協同時,敢在百米內跟著彈幕進攻的軍隊,都是步炮雙優的精銳部隊。楚雲飛已經在炮火覆蓋範圍之內,就是收到地圖還能怎麼跑?這種時候楚雲飛跑掉了是他自己八字硬,跟地圖有什麼關係?李雲龍為什麼要送給楚雲飛地圖,這不就是中國傳統評書、演義中的橋段嗎?—— 馬陵道上孫臏為什麼要剝一棵大樹的皮,在上面寫「龐涓死於此樹下」?以李雲龍的文化底氣和他的惡趣味,這麼個橋段不是挺適合他對楚雲飛使出來嗎?
《亮劍》這本書成書時,大概是大陸與對岸最緩和的時期,李雲龍楚雲飛的關係也讓人感慨那邊藍營老兵們的生涯,我很羨慕九零後、零零後從出生起,就已經生活在一個基本沒有群體仇恨的世界,我們的國家社會氛圍也可以從容的審視過去,年輕人肯定無法想像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們的社會是如何仇視炮黨反動派的,所以覺得李雲龍與楚雲飛的交情中有很多人性的必然性,還真不是這樣!
根本不可能,李雲龍在其中但凡有一點私情,有一點摻雜個人感情,趙剛趙政委就第一個斃了他,都不用請示上級,現代年輕人同樣也無法想像紅軍當年改編成八路,要戴青天白日帽徽,有多麼牴觸。我在八十年代看電影時,就親眼看見老紅軍談到這個情節時,痛哭出聲。現在網絡上又煽乎起的什麼仇日仇美仇誰誰誰的那些東西,跟以前那種全民國家級的仇恨相比,真是小孩子過家家,那時什麼蘇修特務,美蔣特務,一旦進入大陸,那種悽慘,可以讓任何情報人員都感到絕望。在六十年代,有空投過來的特務,背著一書包美國印刷,足以亂真的人民幣,居然會被餓到自首,因為沒有糧票,就算掏出手槍威脅,都沒人會賣給他吃的,反而因為他拿槍出來,被一村子的人追打,不得不逃進深山。那時的老紅軍、老八路,一聽到炮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犧牲的戰友,誰願意跟你談和平解放?
是幾乎整個八十年代,社會有了極大變化,老戰士們年紀也終於到了可以放下仇恨、寬容回顧過去,再加上已經落實香港回歸,才有了後面放下仇恨的寬容社會氛圍。抗日時期,明確的就是虛以委蛇的合作,相互提防,相互摩擦才是主流,李雲龍楚雲飛是時也命也,正好被放到檯面上,作為雙方示好的典範,其實兩人間明槍暗箭的那裡少過?李雲龍真敢跟楚雲飛眉來眼去,趙政委打死他,獨立團戰士包括和尚,都只會怪他不該自己走上邪路,沒人會對此覺得不平。
李雲龍給的地圖,那是一份標有敵我態勢、華野二師趙莊阻擊陣地坐標明細的軍用地圖,李雲龍命令一定要在天亮才可以釋放被俘的國軍參謀,是因為華野的四個炮兵團要在那個時刻開始炮擊,炮火覆蓋趙莊陣地,而楚雲飛的89師攻擊部隊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李雲龍的部隊原屬中原野戰軍(當時叫晉冀魯豫野戰軍),是中原突圍來到華東解放區,才轉隸到華東野戰軍的——這其實就是皮定均指揮的「皮旅」的經歷,情況比較特殊。趙莊戰鬥發生在淮海戰役的徐東阻擊,面對國軍飛機、坦克和重炮的優勢火力攻擊,李雲龍的二師傷亡慘重。用華野首長的話說:把二師老底子給打光咯,不好跟中野首長交代。
淮海戰役期間,華野得到了從大連兵工廠通過海路運來的大批炮彈,並且擁有整整一個「特種兵縱隊」,那時的特種兵和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是除了步兵以外的炮兵、騎兵、工兵都算特種兵。這個特縱主要就是炮兵,有不少美式榴彈炮,甚至還有坦克裝甲車,都是繳獲自國軍三萬,尤其是在魯南戰役中繳獲第一快速縱隊的,擁有四個炮兵團一點也不誇張,具備這些硬體,華野首長才決定用五噸炮彈換下李雲龍的二師,以免二師傷筋動骨,太傷了元氣。
之前段鵬的偵察連夜襲89師炮兵陣地,炸毀榴彈炮八門,順便還抓回來一個炮兵參謀,這個國軍參謀其實還算挺硬氣的,堅不吐露任何軍事情報,李雲龍倒也沒有難為他。靈機一動,讓這個參謀轉交楚雲飛一份軍用地圖,但特別交代必須天亮才可以放人,當夜,二師全部悄悄撤出陣地。
根據步炮協同的規矩,炮兵和步兵指揮官都會有標註詳細坐標的軍用地圖,其中自然有炮火覆蓋的準確區域和相關圖上作業,可以讓二師了解炮火覆蓋範圍,避免受到誤擊。楚雲飛的參謀業務嫻熟,這一點在晉西北抗日時期已經證明過了,看見地圖和標註,立馬就會明白。
天亮,楚雲飛的89師衝上空無一人的趙莊陣地,兀自狐疑間,被放回來的參謀送上李雲龍轉交的軍用地圖,以楚雲飛的專業素養,略略一看便知道了華野戰術意圖,剛剛喊出「不好,快撤!」,解放軍的炮彈已經劈頭蓋臉砸了下來,四個炮兵團,通常情況下,就有將近百門左右的火炮——標準一個榴彈炮兵團裝備24門炮,威力自然了得。不過,5噸炮彈其實很少,還不夠四個炮兵團打一輪齊射的,編導顯然不太懂炮兵專業。
華野二師後撤的並沒有多遠,小戰士在戰壕探個頭都能感受到炮彈爆炸的氣浪,李雲龍在炮擊過後隨即可以發動反攻,因此地圖上必有坐標。
最後,楚雲飛斃了這個放回來的參謀,罵他做俘虜可恥只是表面理由,真實的原因是89師在炮擊中傷亡慘重,他又被李雲龍調戲了一番,心中窩火,總得找個人出出氣,可憐了這個「寧死不屈」的參謀軍官。
李雲龍之所以要借被俘參謀之手,將軍用地圖交給楚雲飛,非常明顯有羞辱楚雲飛的意思,因為李雲龍知道,當楚雲飛收到地圖時,已佔領了原來自己的趙莊陣地,華野4個榴彈炮團的五噸炮彈,就要侍候第89師了。
李雲龍是有意讓楚雲飛也嘗嘗被美式榴彈炮火力覆蓋的滋味,畢竟李雲龍的二師之前也飽嘗了楚雲飛部隊的美式榴彈炮的苦頭,這叫一報還一報。
當然,李雲龍和楚雲飛在晉西北共同抗日時,結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內心並不希望楚雲飛被榴彈炮彈窩囊地炸死,當李雲龍所部撤出趙莊時,那張軍用地圖事實上已經失去軍事價值,因此即使留給對手,也不算洩密。李雲龍似乎有那麼點善意提醒楚雲飛的意味,兩人畢竟彼此惺惺相惜,即便雙雙面對面戰鬥時負傷,醒來時都在各自擔憂彼此的安全,李雲龍其實不希望楚雲飛被榴彈炮所炸死,只想證明最後的勝利者還是他李雲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