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王允正式開始籌劃殺董卓計策。
提到王允,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三國演義》中的表現,對他做個評價。他官居司徒,相當於副宰相級別,在東漢朝廷裡有著相當大的權力。在智慧、閱歷方面,他肯定有許多過人之處;閱人無數不在話下,身經百「戰」也是常事。此人如果走正道,則為舉世之英才;若行歧路,則為萬惡之首。可嘆!他選擇了後者。
在前七回中,王允沒有一次正面站到了正義的一面,只在曹操獨身刺殺董卓時,獻了一次刀。文中再也沒有給他留下多少筆墨,但並不代表羅先生不重視他。十常侍肆意弄權時,他沒有露面,畏懼邪惡,沒有與邪惡勢力鬥爭的勇氣;何進奪權時,他沒有發言,失去了正氣,沒有一個大儒風範;當董卓橫行於天下時,他卻出頭了,在董卓手下趨炎附勢,居然與董卓為伍一同挾天子西去。這說明王允這個人是一個比較卑鄙、陰險的人,又是一個的明哲保身人,還是一個貪圖權勢的人。這些都來自於他內心對權利的渴望,以致他經歷到每一件事,都需要平衡自己的利益。十常侍時,他若抵抗必然丟官;何進時,若反對,有可能被殺頭;董卓時,若有半句瑕疵,直接會遭到滅族之禍。從這些表現上看,他不關心誰得天下與誰失去天下,只關心誰能給他權利與誰能讓他失去權利;因此,不論誰的天下,他都支持,都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如此一來,王允也自然放棄了羅先生給的他那次走向機會。曹操刺殺董卓失敗,舉起正義之旗,建立了正義聯盟。這時,王允若能與正義聯盟裡應外合;想必,董卓也早已命喪黃泉了。既然他不是正人君子,又有種種惡性,那麼肯定是一個小人,再因才學淵博,則為小人中的極品——奸詐小人。由此,王允自然會使用出極為卑劣的連環計。
此計焦點人物為貂蟬。她的出現也是王允早已謀劃好的一步;雖然王允並不一定要把貂蟬送給呂布、董卓,但一定會送給有利於他仕途的人。這樣的做法在古代比比皆是,如:春秋戰國時國與國之間經常的聯姻、王昭君出嫁以及後宮許多年事已高的貴妃的「養女」等等。當「主人」遇到棘手、或困難時,他們會出手,把這些女人送給對方,以解決問題。這一計的關鍵點在於養育之恩與親情;在儒學層面上講,養者為父母,子女應盡孝道。這對於王允這麼博學的人來說,簡直是小兒科;再因他對呂布與董卓的了解,又怎麼會不利用這一計呢?這就是王允的第一計——打親情牌!貂蟬必能媚眼、妙身,斬呂布、董卓於無形之中!
自然,王允在家中會有種種鬱鬱寡歡的舉動。這哪能不讓貂蟬觸動呢?後來,父子情深的大戲也就拉開了。王允見貂蟬中計,又跪又哭求,可謂感天動地。貂蟬怎麼能受得了這樣的待遇,更加堅定了參與此次計劃的意志。實際,王允越過此步,直接與呂布、董卓交手;但這樣做成功率低,中途貂蟬受其他因素影響可能出現轉變,如:董卓的權勢、財富,呂布的才華、俊貌等。因此,王允要跪,要求,讓貂蟬看到一個父親的苦,把孝字深深地刻在貂蟬的心裡,保證她始終站在自己這一邊。
此計已成後,王允開始實施了美人計。次日,王允便給呂布送去了大量金銀財寶,通過財物的贈與,取得呂布淺一層面的信任。呂布收到財寶後,很高興,出於禮節,到王允家登門道謝。二人推杯之,盡享美酒佳餚,又豈能少了絕世美女的陪伴呢?此時,王允把貂蟬引見給呂布。貂蟬一出場,可把呂布迷得神魂顛倒,如果董卓死了,那麼他都有可能喊一聲「王爸」。期間,王允假意酒醉,試探呂布對貂蟬的渴求度;果不其然,呂布已經走入王允的計劃。於是,王允許貂蟬給呂布,王、呂二人正式同盟。
王允認了個兒子哪行,殺不了董卓,還需要再認一個大兄弟。一旦,呂布刺殺董卓不成;此事也會如他獻刀殺董卓一樣暴露,同樣會遭到董卓的殺害。因此,他要攀附董卓這棵大樹,交一個大兄弟,即使事情敗露,以他與董卓的交情,也不會讓董卓認為王允要刺殺他。於是,王允利用時機與董卓交好,奉承董卓如天子。這也合了董卓的心:本來長安已經成為了董卓的天下,再有王允這樣重臣的支持;自己就是皇帝了。之後,王允如同一則地在家中招待了董卓,貂蟬也一如既往地上演了精彩的大戲。至此,王允已用貂蟬完全把呂布與董卓拴住了,則下一步的離間計也自然水到渠成了。
之後,王允親自驅車送貂蟬至董卓府第,怎知中途呂布殺出。呂布憤怒地質問王允:「司徒既以貂蟬許我,今又送與太師,何相戲耶?」王允心中暗喜,堪比「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經過巧言妙語,把呂布再次拉到家中,並編造謊言,稱董卓也為了呂布與貂蟬的婚姻著想。此後,呂布便回到家中,等待貂蟬的到來。這樣一來,王允的連環計基本成型,既讓董卓信任了,又得到了呂布的肯定。呂布可殘了,左等一天,也等不來貂蟬,右等一天,也等不了貂蟬;貂蟬丟了麼?當最壞的消息傳來時,呂布的心幾乎要碎了——他的董爸爸霸佔了他的貂蟬。種種疑問頓出:董爸爸不是要把貂蟬給我麼?董爸爸為什麼搶走了自己的貂蟬?他還是爸爸麼?當他來到董卓府後,看到了心愛的貂蟬,看到了貂蟬未留下的眼淚,心中無限感慨,有恨,有愛,有氣,還有父子情......這些又無法言語,只能存於呂布的心裡;而呂布卻不知這些都是王允的擺布。
恰巧,董卓一日去朝中議事,給了呂布與貂蟬見面的機會。呂布再次見到了貂蟬,聽了她一番哭訴,在她的引導下,呂布的內心開始了很大的波動。但呂布只有殺董卓的心,只是在嘴上承諾貂蟬,並沒有殺董卓的勇氣與信心。此時,董卓在朝中沒看到呂布,對呂布心生懷疑,擔心呂布搶走了他的貂蟬;回到家中,果然看到呂布與貂蟬非常親密地在一起,頓時火冒三丈,「大喝一聲」。呂布發現後,驚恐不定,回身便逃,忘了給貂蟬的承諾,也丟了自己的方天化戟。董卓哪肯罷休,拿起方天化戟便向呂布擲去,戟落地後,撿起再追,忘記了他的兒子,也忘記了當年共殺丁原的友情。這也徹底地讓呂布痛下殺董卓的決心——恩也斷,義也絕。
至此,王允連環計完結。
豬哥對連環計的理解:
連環計不需要追求最後的結果,而需要一步一步地讓對方走入計策之中,讓對方由喜逐步轉為悲,一步一步地從內心對人進行摧殘、直至崩潰;其結果自然而成。此計雖然很好,但過於陰險,不可取!其可取之處為整個籌劃的過程,能給我們生活、學習、工作帶來啟示——先分析,再準備,然後努力去做。回觀原文,王允也在時刻地努力,這些都是值得回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