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兩個女人的名聲肯定不會一樣的

2020-05-22 史記傳言

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

摘 要:文學作品往往注入新的描寫對象,從而顯示出一種超越前人的藝術水平。明代把生活中的下層婦女、娼妓作為描寫對象,成功地塑造了潘金蓮、杜十娘、貂蟬、閻婆惜等眾多女性形象,使明代小說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這些女性形象。本文就《三國演義》中的貂蟬和《水滸傳》中的潘金蓮這兩個人物形象試作分析比較,展現人物性格與主題異同。

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兩個女人的名聲肯定不會一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母愛和愛情都貼滿了「權、忠、義」的標籤,在《三國演義》中,正式稱之為計的第一計,就是「王司徒巧使連環計」的這個計。王允的連環計,其實就是美人計而已。而此計的主演,即為堪稱有「閉月」之容的貂蟬。貂蟬的出現充滿了政治誘餌的意味。在古代四大美女中,貂蟬是最缺乏自由個性的,較其他美女而言,她僅作為離間董卓與呂布的一顆棋子,一個政治籌碼,當這一歷史使命成功完成時,她便將退出歷史舞臺。對此,她沒有任何的遲疑和猶豫,甚至沒有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和波動。這樣,貂蟬就只是某種觀念的物化,而失去了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女人的根本特點。這個形象缺乏最起碼的血肉。曹操殺了呂布後「操將呂布妻小並貂蟬載回許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便交代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下落。

其實,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根據「據正史,採小說」的創作原則,對史料中「布與卓侍婢私通」這一點予以虛構,對人物關係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造,出現了貂蟬這一美女形象,這樣一來,使故事情節更趨合理,人物形象也更趨豐滿了。「王司徒巧使連環計」,充分展示了王允老謀深算的性格;董卓與呂布為爭奪貂蟬而反目,不僅符合二人的性格特點,而且與歷史事實取得了邏輯上的一致,歸根究底貂蟬的出現還是為了塑造其他男性角色服務。

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兩個女人的名聲肯定不會一樣的

與之同期的《水滸傳》中潘金蓮的人物形象就要豐滿得多,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性格和形象都很鮮明的女性形象。她不像貂蟬那樣,是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隨人使用的工具,而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意識的活生生的人。潘金蓮雖然是使女,地位低下,但面對「大戶」的無理糾纏,不為富貴所動,也不為威勢所迫,維護了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感情,比之貂蟬任從王允的吩咐便毫無考慮地上演美人計,顯得更加真實。潘金蓮縱然擺脫了「大戶」的糾纏,卻無法擺脫她的必然命運,還是被報復性地嫁給了武大,但她仍然沒有屈服,面對這樣一樁各種不般配的婚姻,她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雖然在《水滸傳》中她也僅僅算個配角,但在描寫女性文學的藝術長廊中,這是一種反傳統觀念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兩個女人的名聲肯定不會一樣的

武松的出現,終於喚醒了潘金蓮久被壓抑的情感。可是她找錯了對象,終落得一個自討沒趣的下場,然而她的大膽追求仍是作為一個豐滿的女性人物的突出展現。失意之下,一個偶然的機遇改變了潘金蓮的命運,在西門慶的淫威和王婆的精心策劃與安排下,潘金蓮最終接受了西門慶,至少西門慶可以給她一次做女人的資格。可惜的是,潘金蓮成了西門慶無恥淫慾的犧牲品,也成就了自己淫婦的罵名,是一個被侮辱與被踐踏的可憐女人。造成潘金蓮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大戶」對她的妄圖佔有和將她嫁給武大使然。這一情節在客觀上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特別是身處下層的婦女們的悲慘命運,從而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惡。

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兩個女人的名聲肯定不會一樣的

不容忽視的是,《三國演義》中英雄的標準是不近女色,董卓和呂布中了美人計的下場自不必說,其中的女性只能控制自己做女人的權利而甘心去做衣服、做美人計的籌碼;《水滸傳》的重要尺度是「萬惡淫為首」,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淫慾最終也只能換來無盡的罵名與悲劇的命運,英雄們十分享受手刃淫婦的快感。兩部小說中的女性都是次要的陪襯,女性觀都空前失落,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人性和人道主義,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受時代背景與小說主題所限。

文學作品自古以來就具有審美價值與教化功能。小說借人物形象的塑造,懲惡揚善、扶植綱常也就理所應當。明代的歷史題材、英雄題材的世情小說是從講史話本發展而來,作者在人物選取上多選擇男性作為表現主體。明代程朱理學影響下,男權社會深入人心,「理」成為女性人物形象的審美標準,一種剝奪女性人權的思想觀念在明代迅速深化,明清上半葉小說中女性人物形象被劃分為兩種:一種女性心甘情願放棄個人自由而成為男性的附屬品,大讚倫理道德,女性只能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另一種就是被理學家所強烈鄙棄的淫婦形象,「紅顏禍水」的象徵。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單一,可以看成是倫理道德的載體,失去其本身的審美價值。封建禮教對女性人物要求嚴苛,其核心是女性要服從於男子的意志。小說起著詮釋封建禮教、「婦德」觀念的作用。

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兩個女人的名聲肯定不會一樣的

作為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的代表,《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所展現的是一個十足的男人世界,小說著重想要表現的是英雄的勇敢與不受美色誘惑的形象,權、忠、義的主題,無論是多美的美女,恐怕也只能起到陪襯的作用。但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和英雄好漢廝殺的間隙,有意識地敘幾筆女性風情,既滿足了普通市民百姓的審美閱讀趣味,又平添了幾分生活情趣。

貂蟬與潘金蓮之比較,兩個女人的名聲肯定不會一樣的

從貂蟬到潘金蓮,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漸變過程。同樣是面對封建制度的罪惡,貂蟬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中美麗女性常見的悲劇,「自古紅顏多薄命」,作者為了情節的需要而把她拉出來,又因故事的結束便棄之如草芥,僅僅是一個概念性的符號,是作者的意圖和某種倫理觀念的化身。在男權社會中,女人是沒有地位的,她們只不過充當一種政治工具而已,女性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封建社會中的綱常禮教。與貂蟬這一形象相比,潘金蓮作為市民婦女的代表,雖然也具有不少的弱點和缺點,但她已經意識到自己是人而不是物,有自己的情感與追求,試圖反抗腐朽的婚姻制度,有一種貂蟬身上沒有的、難能可貴的人格獨立性和反抗性,儘管她的反抗是朦朧的,盲目的,不自覺的,帶有原始色彩的。在思想上體現出一種超越時代的進步性,是一個處於初步覺醒狀態的婦女形象。這種向腐朽的封建倫理道德發起挑戰的極端方式,閃耀出人性復甦的火花,尤其是女性意識的覺醒,雖然是短暫的一瞬,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相關焦點

  • 長安貂蟬多,死去誰復算,三國演義中的美女貂蟬真的存在嗎?
    那您帶走,當時就把貂蟬送給董卓了,那時候能夠送來送去的,一般是歌妓。三國志記載曹操曾經送過一個歌妓班子給手下大將夏侯惇。那董卓把貂蟬帶回去之後的事,我就省略一萬八千字了,大家腦補。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作為貂蟬,他成功的勾引,成功的吸引了兩個男人的注意。要知道每個男人的審美是不一樣的,可能我認為漂亮的你覺得就這麼回事。
  • 《三國演義》第八回之王允連環計(下),妙用貂蟬、呂布
    在智慧、閱歷方面,他肯定有許多過人之處;閱人無數不在話下,身經百「戰」也是常事。此人如果走正道,則為舉世之英才;若行歧路,則為萬惡之首。可嘆!他選擇了後者。曹操刺殺董卓失敗,舉起正義之旗,建立了正義聯盟。這時,王允若能與正義聯盟裡應外合;想必,董卓也早已命喪黃泉了。既然他不是正人君子,又有種種惡性,那麼肯定是一個小人,再因才學淵博,則為小人中的極品——奸詐小人。由此,王允自然會使用出極為卑劣的連環計。
  • 經過一番推理,終於搞清一代美人貂蟬死亡的真相
    先看一下貂蟬的小資料:貂蟬原名叫做任紅昌,是山西的一名普通村姑,家境貧寒,可容貌出眾。她為了報答義父的養育之恩,答應幫助義父實施美人計。咳咳,你說一個村姑,好好地嫁人不好嗎?非要學人家報恩,這下好了,恩報了,命也沒了。儘管羅貫中的小說中,有關於貂蟬的筆墨並不是很多,依舊隱隱給一種被忽悠的感覺。
  • 美人貂蟬與貂蟬冠
    但是,總算從這裡看到了貂蟬之名的來歷,即貂蟬冠。那麼,什麼是貂蟬冠?《漢官儀》記載:「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貂蟬」。東漢蔡邕在《獨斷》中寫道:「侍中、中常侍加黃金,附貂蟬鼠尾飾之,太傅胡公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始施貂蟬之飾,秦滅趙,以其君冠賜侍中。
  • 三國演義中,貂蟬被送給董卓前,有沒有和王司徒發生超友誼關係
    而在遙遠的東漢末年,學歌舞,還色伎俱佳,王允肯定不會把她當女兒看的,培養這種歌女只有兩個用途,送人和自用。後世小說中說起英雄總是視兄弟如手足,視女人如衣服,但是歷史人物和小說描寫的好像也不太一樣。但是回到大營曹操琢磨關羽和秦宜祿做過同事,他竟然對杜氏這麼上心,這小娘子肯定有過人之處,於是暗中派人在攻下下呂布後把杜氏搶回了自己的大營,在繁忙的軍務之餘曹操還是回軍營看了一眼,一看之下曹操就捨不得給關羽了。
  • 【再看三國】貂蟬已隨春風去
    叫現在我們起名肯定起一個長長的「性感美女貂蟬智誘呂布,董卓呂布父子情深說斷就斷」。這一次肯定是針對《三國演義》說的,因為貂蟬這個人在《三國志》裡一共就一句話,連個名字都沒有,只說她是「董卓婢女,與呂布有染」,完了,後邊那麼複雜的連環計也沒有。
  • 美貂蟬深明大義,王司徒貂蟬定計
    王允偷偷的轉過假山,再往荷花池的旁邊一看,坐著一個女人,面對蒼穹長籲短嘆,借著月光他偷著一看,正是本府的歌妓名字叫貂蟬。王司徒把她看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吃的好喝的好派人侍奉她,要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她是個歌妓來。
  • 該不該為潘金蓮正名
    客觀評價之二有的網友說:以草根身份名滿天下的女人應該就數潘金蓮了潘金蓮成為了淫蕩女人的代名詞,被貼上了各種不堪的標籤。在男尊女卑的年代,潘金蓮以一個卑微的丫鬟出身,以一回婚外情,成了「千古風流人物」。儘管後來者有之,靠一夜情也曾紅極一時。但是像潘金蓮那樣紅過千百年,想必比較難。
  • 貂蟬的結局如何?善終與慘死
    然而,其間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名叫貂蟬,有著閉月羞花之貌。想必都知道貂蟬先是施展了美人計,讓呂布殺死了國賊董卓,最後成了呂布的妻子。但是,貂蟬的結局如何呢?貂蟬的善終結局有兩個版本第一種版本,貂蟬在呂布死後,忠貞守節,出家為尼,從此進入佛門,了卻塵世之念。為了讓後世的人們了解她,她寫下了《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說明了自己施行美人計、為國除害的事跡。最後在尼姑庵中壽終正寢。
  • 貂蟬只在三國中出現一回,就被評選為四大美女之一,有什麼標準
    陸柏讀三國第16期讀三國總有不一樣的收穫,在整個三國演義中,貂蟬只在第八回中出現一次,然後就沒有了,而且也沒有說貂蟬的傾國傾城有多麼漂亮,只是被王允當作實現目的的工具,先將其嫁給呂布沉魚說的是西施,魚兒看見他都覺得自愧不如,躲在水裡不敢出來;落雁者指的是王昭君,在去往匈奴的途中,秋高氣爽,馬嘶雁鳴,勾起他心中的悲切,於是在坐騎上撥弄琴弦,奏起了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非的大雁看到這美麗的女子和悅耳的琴聲,竟然忘記了煽動翅膀,墮落在地;閉月者說的是貂蟬和月亮比美,月亮都羞愧得躲到了雲的後面去了
  • 民間故事:貂蟬的歸宿
    曹操的話剛落音,五個粗壯的軍汗押著呂布下了城樓,把呂布活活用繩子吊死,呂布剛死,一群軍漢押著呂布的家眷來到曹操面前,曹操一眼就認出了貂蟬,貂蟬還是和以前一樣風騷,只是比以前更加成熟當然也更加的性感。曹操急忙給貂蟬鬆了綁,笑道:「原來是貂蟬啊,近日可好?」
  • 《三國演義》|王允拜貂蟬,貂蟬:我有信心,取得成功
    貂蟬是書中為數甚少的女性角色之一 ,但是在我看來,她的英雄形象一點也不亞於英雄男兒們。古代大家熟悉的巾幗英雄,有花木蘭、楊門女將等。她們同男人一樣馳騁沙場,報效國家。像貂蟬這樣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完全不會武功,卻能夠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才藝,為國為民,甘願奉獻。
  • 貂蟬:三國第一美女「特工」,後來究竟跟沒跟呂布在一起?
    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在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之後,就著重介紹董卓之死。原著小說諸如「袁紹磐河大戰公孫瓚, 孫堅跨江擊劉表」等細枝末節的事情就沒有交待了。但影視劇改編未說明這位成功離間董卓和呂布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究竟去了哪裡?按道理來說,貂蟬應該是跟了呂布,但電視劇中貂蟬對呂布沒有一絲留戀,逃離了是非之地,成為了徹徹底底的「美女特工」。作為深明大義的奇女子,貂蟬出走,是對這場暗戰的正義性最好的詮釋。
  • 潘金蓮墓被挖出,考古專家稱:良家婦女被人冤枉600年
    但是沒過多久,那戶有錢人的主人也去世了,潘金蓮再次被賣到另一個財主家。這個財主見潘金蓮美麗動人便動起了歪腦筋,但是財主的妻子卻是一位狠角色,知道後將潘金蓮一頓毒打,然後賣給了賣燒餅的武大郎。武松自打虎歸來後,便一直與自己的哥哥武大郎住在一起,潘金蓮先是勾引武松,結果武松並未理會,反而侮辱潘金蓮。潘金蓮又與當地的惡霸西門慶勾搭到一起,後來兩人在茶館通姦被武大郎發現,於是,兩人便痛下毒手,先是將武大郎打傷,後又乘武松不在家,合謀用毒藥將武大郎毒死。不久武松回來後,得知自己的哥哥被這兩姦夫淫婦所害,於是便痛下毒手,將倆人殺害。
  • 虛構的貂蟬,真實的陳紅,央視《三國演義》打造古裝第一女特工
    ,說王允想用連環計之時卻發現貂蟬膽小,正好華佗來了,他取了荊軻的膽給貂蟬換上這才讓貂蟬變得臨危不懼。此外,董卓戲謔李儒那句:汝之妻肯給呂布否?羅貫中似乎忘了,在他筆下,李儒的老婆不就是董卓的閨女嘛。綜上,《三國演義》原著中王允的連環計其實跟現在那些諜戰神劇一樣不太經得起推敲,不過央視版《三國演義》對原著進行了重新改編,讓這個連環計合理多了。
  • 元代另類說三國:貂蟬本是呂布之妻,王允巧打「信息差」
    她說了一番顛覆我們認知的話:她說她是姓任,小字貂蟬王允又像之前曹操一樣,預言這個叫任貂蟬的,能夠安漢天下。後面的劇情大體上跟《三國演義》一致,王允巧施連環計,只是貂蟬不是主動色誘董卓。這一切都是王允在操盤。首先王允在明知道貂蟬是呂布妻子的情況下,將貂蟬有意接近董卓。貂蟬只是在例行款待歌舞。但好色的董卓,馬上就惦記上了貂蟬的傾國之貌。王允於是順勢要將貂蟬送給他。
  • 董卓鳳儀亭要殺呂布,貂蟬巧施連環計
    把貂蟬一推,越過欄杆就跑,董卓挺方天畫戟在後頭就追,「納命來!」說著就一戟,他能追上呂布嗎,呂布個大腿長年紀也輕跑的也快,董卓像個沒毛大狗熊一樣累的「呼哧呼哧」直喘,沒攆上。七手八腳,把董卓抬回內宅,貂蟬當然也回去了,有人把大戟給撿回來,好半天董卓才明白過來,「嗯~氣死我也!」李儒趕緊跪下施禮,「恩相在上!時才我無意之中把太師碰倒死罪死罪!」「李儒!你這是從哪兒來?方才在內書房我聽說太師衝衝大怒趕到鳳儀亭找呂布,我怕你們父子之間出事,我到後邊來找來!沒想迎面碰到溫侯,他說太師殺我叫我解勸,我著急往裡頭走正好把太師碰倒!」「嗯!呂布戲我愛姬誓必殺之!
  • 她改嫁三次,是西門慶最愛的女人,潘金蓮對她嫉妒生恨,下場悽慘
    西門慶一眾妻妾爭寵內鬥裡,能與潘金蓮相抗衡,分享西門慶更多寵愛的人,唯有一個李瓶兒。李瓶兒長得漂亮,皮膚軟綿白皙,手中又有錢財,是真正的「白富美」。在她嫁給西門慶之前,人生經歷也跟潘金蓮一樣,比較豐富曲折。
  • 美女貂蟬:《三國演義》虛擬的「雙面間諜」
    她怎麼和董卓、呂布這樣的兩個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牽扯上關係的呢?沒有說這兩人是貂蟬,只是一個「影子」一樣的人物。正史上,呂布也是有妻妾的。而《後漢書·呂布傳》注引《英雄記》:「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兵都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布不知反為難,直牽婦,科頭,袒衣,將相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
  • 潘金蓮的悲劇引人深思
    粉絲堪比電瓶車哥—周某:「打工者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可以說是一夜爆紅。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頌讚英雄。嫂子潘金蓮更是仰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