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偏遠省份的小城市,小城市發展得很緩慢,我都被大人們認為是家裡最聰明的孩子,小學到高中,成績都是班上前三,當然,小地方的學校的前三,其實比起大城市的學校來說簡直夠不上吊車尾,但是在小地方的人看來,能夠聰明到考上大學已經是天大的榮耀了。
因為在學習上的表現,大家都對我寄予厚望。還記得親戚每次來我家串門,都會逗我說,我到時候上了大學出來,賺大錢不要忘了他們。說實話,我也潛意識認為,上過大學的人,賺錢一定比他們容易,將來一定過得比他們好。
因為是農村家庭,又是重組家庭,家裡總共有五個孩子,我是第二個。上面有一個姐姐。姐姐的成績算班上的中等,如果繼續讀下去的話,考上一個二本以上的大學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變故發生在她高一,我初三的時候。她突然患上了肺結核,不得已休學一年去治病。一年後,她的病好了,本來我以為她會復學和我一起上高一,但是她選擇了去上中專。這是一個出乎我意料的決定,我意識到她會變得和親戚朋友們一樣,再也魯能改變自己社會階層,可能一輩子只能靠勞力賺錢。當時我認為這是一種淪落。
而我在高考發揮得一般,考上了西南的一所一本師範大學,卻不是211,也不是985,這個學校甚至到現在也沒混上一個雙一流。學校唯一拿得出手的王牌專業,我也因為差十幾分而錄到了當時隨便勾選的第三志願專業。
說實話,這個專業與我的優勢全部不沾邊,學習的內容,一直讓我覺得學的多,但都是皮毛而已,甚至不如專科精。我在這個專業,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信心。比如說專業重要的科目,各種設計,我每次真的做得很差勁。沒有奮鬥的動力,找不到奮鬥的目標,不知道從何開始奮鬥,渾渾噩噩,大學四年下來,畢業時我居然已經有個認知,我就是一個極其差勁的大學生,什麼都是半吊子,出去工作就是混日子的。但是十八歲之前的我,明明是意氣風發的。
而我的姐姐,從中專畢業後,去電子廠打工,去學紋繡美甲等等,自己經濟獨立的同時,還幫助我在大學的生活,和幫助家裡的困難。她活得生機勃勃,自己有目標計劃,要在我們那個小城市開一家紋繡店,目前正在持續攢錢,我相信不久就可以開起來。我和她交流時,得知她在廠裡工資大概可以拿到一個月8000上下。
而我最近疫情在家呆了五個多月,六月份回到學校辦理畢業事宜,找了一個月工作,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面試時都挺心虛的。最後面到一家初創小公司,做抖音號的編導,試用期工資2400,負責的項目是幫一個市集的老闆和老闆娘做抖音號,初始粉絲80。老闆跟我說,三個月轉正的時候,工資肯定不止3000,到時候談多少就看我的能力如何了。
做了將近兩個月,期間試過做藏寶方向,做創業故事方向,做搞笑段子方向等等,都沒有什麼起效,粉絲至今僅有178,其中還包括了他們的許多朋友友情關注。因為工作沒做好的原因,我幾度想辭職,但都不了了之。這個月我轉正了,老闆和我都默契得沒提漲工資的事情,現在的工資是3000,加200的交通補貼。
家人現在都在勸我換工作,都說一個大學生讀出來的怎麼去做一個兩三千的工作,就算比不上進廠,怎麼說工資也得五千,不然我讀的書豈不是白讀了。有時我在想,我做的工作既不是我的理想,也不是為了實現我讀書的價值,只是為了錢的話,那我何必讀這個大學,不如也輟學進廠,還能多賺點錢呢。
我讀了大學,貌似走上了成才的康莊大道了,但是我卻怎麼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廢材的樣子。有一次與姐姐聊天,後面竟然吵起架來,姐姐說我讀大學的花費都靠家裡提供,我卻對家裡一點貢獻都沒有,只顧自己過得開心,我的反駁是我心裡都記著帳的,畢業會一一去償還。那次爭論後我意識到如果畢業後自己過得不好,那我不僅是自己人生的失敗者,更是一個吸家庭的血卻回報不了家庭的米蟲。但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我的確還一點也無法回報父母,反而時不時地需要父母經濟支援。
我相信我大學渾渾噩噩,最後混成我這樣的大學生絕不在少數,以我的經歷給剛進大學的學生一個忠告,做好自己人生的規劃,大學是一個溫室,但我們如果沉迷在溫室的安逸中停止學習,不為進入社會工作做好準備的話,真的會迷失自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