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生的我,卻長著和年紀不相符合的面孔,並不是青春痘遺留下的痕跡,而是過早地心智成熟和壓力,讓我焦慮不安。27歲,我該何去何從。
我家在河南鄭州的鞏義,這是一個小地方,祖祖輩輩的人都以貧瘠的農業為生,好在我憑藉著奮鬥考上了省內一流的高校,在全村人看來,我屬於「有出息的人」,他們深信我和上世紀的大學生一樣,憑藉著知識闖入到城市裡,最終改變了命運。我不敢說,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但是改變命運的事情並非立竿見影,我還在苦苦探尋。
高中我選擇的是理科,但是大學由於入學分數稍低,被調劑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河南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優勢很強,但是說實在的,找工作並非易事。很多同學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選擇了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考取教師資格證等,希望能夠進國企央企當秘書,亦或是考上公務員、當一名老師等。
沒錯,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女生,大學四年,我的表現平平,最終也放棄了繼續讀研的打算,跟朋友一起開啟了北漂。幸運的是,我進入到了一家不錯的民營出版社工作,每個月有8000元的工資收入。這個工資對於北京來說,實在是太低了,但是我跟朋友合租一間房,加上平時省吃儉用,每年也能攢下 3萬多元。但,我知道這樣的生活並不是長久之計,我不可能一直合租生活,未來的道路到底在哪?
相信很多人都會告訴我——回老家,這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一個理智的選擇,但是對我來說,這個抉擇實在是太難了。有幾個大學同學,他們讀研畢業後,陸續籤了鄭州的一些大國企,每個月也有近萬元的收入,在鄭州似乎也紮根立足了。雖然他們現在還租房,但是我相信,買房結婚是遲早的事。
我就不同了,沒有讀研究生,在鄭州,我只能進一些出版社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只有3000元,如何在鄭州買房,定居,老家的父母,在經濟上提供不了幫助。而在鞏義,我更是無法找到更合適的工作,回去並非容易。我從小就靦腆,去鄭州尋找銷售崗位的工作也不現實,唯一的出路便是創業。
我看過很多自媒體的從業者,很多都是三農領域的創作者,他們也沒有太多的技能,但是憑藉著輸出不錯的內容,獲得了不錯的創業收入。但是我在焦慮,現在起步自媒體是不是太晚了,如果辭職回老家做自媒體不利,在鄭州找不到好工作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