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個人半個多世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

2020-09-13 四月衿

我的9月份第二本書,《霍亂時期的愛情》今天終於看完了,歷時我13個多小時。我差不多每天下班鑽進書店去看,每天看兩個小時。用了我差不多兩個多星期,當然中間也隔了幾天沒去書店,因為加班的原因。

今天是周六,我下午四點到的書店,我看到19點半左右,這部作品戀戀不捨的看完了。

這部作品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看完這本書,給我最感動的有兩個地方。



第一個就是,當費爾明娜跟隨父親外出旅行一年回來後的第一次見面,她看到他當時的一個樣子,並不是自己心中的那個阿里薩的時候,果斷的拒絕了他,讓他們以後不要來往,並說了一句「可憐的人」轉身離開。我的心當時揪了一下,為阿里薩感到心痛。

另一個就是阿里薩患相思病的一個描寫,寫的很戳人心,他甘願受煎熬。



看完這部小說最讓我意外的一個就是我以為是一輩子真的保持童貞的就等了一個人半個世紀,讓我帶著莫大的期待走進這部小說,結果卻給了我不一樣的一個意外驚喜。

阿里薩真正做到了一點「我的身體給你,心屬於她」。也的確做到了一輩子不結婚,滿心裡裝的也都是費爾明娜,只是跟他發生過關係女人的數量讓我感嘆。

最遺憾的兩個女人,養鴿女因和他偷情,被丈夫發現割喉而死,當他得知養鴿女死後他的真實反映卻不是惋惜她的離去,而是害怕費爾明娜知道他的這個破事。

還有就是僅僅14歲的少女的自殺,我想更多的原因應該是知道了他和費爾明娜的事情,而不僅僅是因為考試不及格。



馬爾克斯在這本書裡面寫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但是自己讀後,好像也並沒有給出真正的答案。也許誰都沒有能夠清楚的解釋愛到底是什麼。

「我不認為情愛乃是一種短暫的、不計後果的襲擊。我認為,情愛是男女雙方的一種文火慢燉的關係。」

愛情是1+1=2,是或者不是?

相關焦點

  • 5分鐘帶你看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是一場歷經半個世紀的痴戀
    只因在人群中看了她一眼,他便開始了這場半個世紀的單相思。阿里薩是一名快遞員,在給費爾明娜的父親送信的時候,在長廊上看了費爾明娜一眼,這偶然的一眼,便是故事的開端。阿里薩對費爾明娜一見鍾情。他想盡辦法接近費爾明娜,對她展開瘋狂的追求。在費爾明娜姑媽的慫恿下,費爾明娜答應了阿里薩的求婚。
  •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等待半生的愛情,是長達半個世紀的告白
    1982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國內著名作家餘華最為推崇的人。 1985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版了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是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第一部作品。他曾感嘆道:「《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這部小說在描寫上放棄了以往慣用的魔幻主義寫作手法,著力描寫了一個質樸無華卻感人心扉的愛情故事。
  • 《情人》:半個世紀的相思,半個世紀的沉澱,蝕骨錐心
    《情人》劇照在半個世紀前的法屬殖民地越南的熱帶區域簡的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整天忙碌著工作,並為全家的生計和三個孩子的前程操碎了心。 但是,簡的兩個哥並沒有因為母親的操勞而良心發現,他們依舊不思進取,把什麼事情都搞得一團糟。簡的大哥比爾不但吸毒還橫行霸道,簡的二哥保羅生性懦弱,經常受到大哥的欺負。 那時候,已經懂事了的女孩兒簡正在西貢國立中學讀書,她對家中的經濟困境和成員之間的緊張關係很絕望。
  • 《瞄準》:蘇文謙對秦紫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有愛情嗎?
    那麼,三年了,蘇文謙對秦紫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所以他照顧秦紫舒並不是因為他對秦紫舒存在愛意,更多是因為小雪是他內心的白月光,再加上,秦紫舒又本來就是自己曾經兄弟的愛人,他照顧她也是一種兄弟之間的情意。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究竟是什麼?
    說到描寫愛情的小說,真的是數不勝數,幾乎所有作家都窮盡畢生精力,試圖描寫愛情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動人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文學界有一部公認的作品,它寫盡了愛情的各種模樣,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這本書就是加拿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病
    為了這一天,他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只為等待費爾明娜向自己走來。,且流傳甚廣,它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一部非常經典的愛情巨著,同時,它不僅僅是愛情小說,它更是一部關於對愛情、死亡、青春、生命、衰老、時間等進行深入思考的宏偉著作。
  • 半個世紀睡了622個女人後,發現最愛還是你;寫盡了愛情的哀傷
    但它就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吸引你一步一步往下讀,即便讀的慢,也津津有味。關於愛情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不覺得讓人期待,畢竟人這一輩子,誰還沒為愛情瘋狂過,失落過,歡喜過,悲傷過呢?只不過問你愛情究竟是什麼的時候,卻又好像說不出個所以然。 或許愛情是每一次的怦然心動,是甜蜜的折磨。即便繁華落盡,白髮蒼蒼,眼裡的光芒依然為你而閃爍。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丨大半世紀盪氣迴腸的苦戀?其實只是各取所需
    他能從人群中分辨出哪個女人期待他這樣的男人,他也會讓她們認定他是急需愛情撫慰的孤獨者。到後來,他已分不清「到底是出於內心需要,還是單純的身體惡習」。他甚至嚴謹把這些經歷記下來,標題是:她們。他的「狩獵」戰績彪炳,五十年後,「他已經擁有了二十五個本子,裡面有六百二十二條較長戀情的記錄,這還不包括那無數次的短暫豔遇,因為它們甚至都不值得他憐憫地提上一筆。」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51年談662場戀愛,原來這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你認為真的有七年之癢,時間是殺死感情的兇手嗎?你覺得愛情重要還是道德重要?在感情世界裡,總有很多說不清楚的為什麼。
  • 一個男人和623個女人的故事,霍亂時期的愛情
    他母親嚇得不淺,因為這狀況不像是相思,「倒像是染上了霍亂」——這就是本書書名的來源和真義,愛情使人處在一種非正常的狀態之中。費洛倫蒂諾被女主費爾米娜的美色吸引之後,就開始了追求費爾米娜半個世紀的所謂的愛情之旅。
  • 《半是蜜糖半是傷》:愛情,不讓人又哭又笑,算什麼愛情
    《半是蜜糖半是傷》:愛情,不讓人又哭又笑,算什麼愛情 你要相信,這世間總有一段情會讓你刻骨銘心,哪怕是要經歷八十一難的暗戀。愛情這東西,半是蜜糖半是傷。看這本小說的時候,總是伴隨著一種擔心的感覺,總害怕袁帥為得到愛做出過分的事情。 但隨著故事發展的情節看下去,這種擔心慢慢減去。這本書故事情節一般,但是這本書卻能夠給人一種對愛情滿心期待的感覺。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因為愛而自私,不要為得到愛,而做出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
  • 戰狼精神到底是不是一種精神病?嚴歌苓的這本書給你一個答案
    疫情期間,經過一個多月,我斷斷續續讀完了嚴歌苓的《寄居者》,除了她小說改編的電影《芳華》之外,這也是我讀的嚴歌苓的第一部作品。故事以二次世界大戰為時代背景,以女主玫與兩個男人的情感糾葛為主線,刻畫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動亂局勢下的各種「寄居者」的形象。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三個男人的愛情歷程,折射出的生死觀
    「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是人們對加西亞·馬爾克斯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的評價。在小說開頭,作者這樣寫道:「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
  • 五十九歲才找到真愛,願意為了她去坐牢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
    當年我經手了一個案子,那個官員是退休後被人舉報的,在被舉報之前,此人我們也有所耳聞,因為鬧離婚,畢竟我們這城市不大,誰有點什麼事兒,沒幾天就能鬧的滿城風雨。當時我聽了就一陣凌亂,這年頭兒,又是從KTV提出來的,哪兒找處女去?不過這位仁兄的老婆倒也是個良善之人,看那女孩既然已經懷孕,那就成全這對老少配吧。
  • 直擊「翁美玲」墓地:「俏黃蓉」曾驚豔半個世紀,墓前小天使守護
    「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每當這首熟悉的旋律響起時,人們就會馬上想到《射鵰英雄傳》。這部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包括憨厚、老實、善良的郭靖,以及古靈精怪、俠義心腸的黃蓉。金庸創作的「黃蓉」角色,被金庸迷們稱作絕品女人。不僅天真爛漫,而且還機靈討巧、機智過人,曾驚豔半個世紀。
  • 和不愛的人結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你覺得各方面合適,對你好就行了,哪有那麼多愛與不愛,差不多點就可以了。」阿楠知道他們都是好心,思維觀念不同,再怎麼爭執都不會有勝負的,或者,即便勝了又如何?在長輩的傳統觀念中,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年紀到了就要結婚,不管跟誰都可以,這是他們眼裡的認知,覺得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該如此。
  • 《白鹿原》:在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中,讀到人生的感悟
    《白鹿原》,陳忠實先生寫了六年,一場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躍然紙上。當然了,各有各的好處,小說習慣留白,很多東西需要自己思考與想像,可能這就是文學作品吸引人的地方。莫言說:「作品寫出來就不屬於作者了。」因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作品中留白空間的理解是不同的。
  • 愛與永恆——讀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極為重要的作品,馬爾克斯曾在西班牙《國家報》1986年1月6日登載的訪問記中說道:「對我來說, 重要的不是這部小說本身, 而是……我每天幾小時關起門來思考有關愛情、老年與死亡的問題……其實這是互相依存、互相連結的三件事。」 該作品講述了在霍亂時期,一位男青年等待自己心愛的女子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故事,即使兩人逐漸老去,這場生命中的愛情卻是沒有極限的。
  • 《天道》:認識一個人,就是一種命運
    看了《天道》,才深刻體會到,認識一個人,就是一種命運。丁元英只是去古城圖個清靜,這才有了《天道》這些小縣城裡才有了故事。如若他不去古城,一個在金融界呼風喚雨的奇人,普通人想要遇見的機率並不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讀書、工作、換工作、私底下交的一些朋友,基本上一輩子也就這麼一些人了。普通人遇見高人,產生交集,得到點撥,本身這樣的故事就具有戲劇性。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 你的愛情,在ta眼裡就是個消遣,而你,就是個玩物
    特別好奇菲茨傑拉德是什麼樣的人,創造了這迷一樣的世界讀這本書,我真是費盡周折,歷盡「千辛萬苦」。我把這本書前前後後,仔仔細細地看一遍。很想知道作家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作家菲茨傑拉德,短暫的一生完成四部短篇,一百五十多部長篇。1920年,他因小說《塵世樂園》而一舉成名。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使他成為「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小說的核心事件並不複雜:通過尼克講述了蓋茨比的愛情故事,看似真情,終是虛無縹緲、悽慘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