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姨娘,一個很美的名字,容易讓人想到慈禧當初蘭貴人的名號。
但是,這位蘭姨娘,卻沒有慈禧那樣手眼通天、大富大貴的命運。
在《城南舊事》這部小說中,蘭姨娘是一個3歲就被賣掉的苦命人。
怎麼賣掉的?她自己也記不清楚,她只是隱約記得母親當時守著病重的哥哥,她大約是因為家裡要給哥哥治病,所以被賣掉的。
14歲的時候,蘭姨娘被人從蘇州帶到北平,墮落到風塵底層。20歲的時候,蘭姨娘給英子隔壁家63歲的老頭做了姨太太,5年間受盡老頭一家人的欺凌。
25歲的時候,蘭姨娘逃離到了英子家中避難,為了求得一個安身之地,蘭姨娘有意無意、半推半就地跟英子的父親勾搭,這讓年幼的英子很恨她。
但故事越寫到後面,讀者就會越發現,蘭姨娘這個人並非那麼不堪,她的身上既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既有可悲可嘆的地方,也有讓人敬佩的地方。
蘭姨娘從老頭家逃出來,只有英子的父親留下她,因為英子父親第一眼看到蘭姨娘就動了歪心思,書中寫道:「他微笑地看著蘭姨娘,伸長了脖子,腳下打著拍子。」
英子的母親那時候正挺著大肚子,懷著第六胎。
英子作為孩子都感受到了父親對蘭姨娘不尋常的心思,英子的母親作為女人更加敏感地意識到了。
英子的父親卻以為自己掩飾得很好,甚至給家人買布料的時候,他還讓英子給蘭姨娘挑料子,而且,竟然拿著料子去問英子的母親好不好看。
英子覺得母親非常辛苦,不能看著父親這樣亂來,但她什麼都做不了,只是著急、只是哭。有一次她直接撞破父親跟蘭姨娘的「姦情」。
父親跟蘭姨娘躺在床上抽菸,父親抓住蘭姨娘的手說道:「你這是硃砂手,可有福氣呢。」蘭姨娘的反應是輕描淡寫、半推半就的,英子那一刻受不了,馬上衝出門。
那時候,不知情的母親正站在外面大熱天裡挺著肚子做飯,英子怕母親傷心,硬是沒有說出口。
後來,蘭姨娘試探性地對英子說:「我和你們住一輩子,拜你媽為姐姐。」英子直接感受到了身邊母親心中那種不好過。
從這些情節看來,蘭姨娘是一個恩將仇報的破壞者,不是一個好人。她的身世固然可憐,但是在她無路可去的時候,只有英子一家人收留她。
蘭姨娘非但不感激,而且為了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可以安身的下家,還想要介入英子的父母之間。這樣的行為,放在哪裡都不會被人接受。
雖然理解她生活在那種女性無法獨立養活自己的年代,但是這樣的想法也未免太不道德。
她的經歷可悲,但是她不像別人一樣整體傷感自憐,對於厄運或者悲痛,她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堅韌跟承受能力。英子每次看到她,她都愛帶著笑,並且和顏悅色。
蘭姨娘遭受了那個時代對女性最大的摧殘,但是她沒有覺得女性出不了頭,也沒有覺得女性一輩子應該破罐子破摔。她對英子說:「別嫁人,以後做女校長。」
可見,在蘭姨娘心中,仍然堅持女性要有自己的價值,無論自己被生活如何糟踐,她也沒有看輕過女性的存在感。
在認識了北京大學生德先後,英子發現蘭姨娘是可以認字讀書的,原著《城南舊事》中,德先就問英子「蘭姨娘在看什麼書」,後來,德先送了蘭姨娘一本易卜生的《傀儡之家》,蘭姨娘非常喜歡。
《傀儡之家》講述的是女性的自我覺醒,不甘心自己的人生被別人去決定,不甘心自己的一生被別人擺弄,蘭姨娘喜歡這本書,說明她心中還有著一種個人精神的自我追求。
最難得的是,3歲被賣,十幾歲開始在風塵中打滾,換了別人早就得過且過。而蘭姨娘居然可以看書,說明她在努力地自學過,這就值得讀者去生出一種欽佩。
英子的父親對於蘭姨娘的決定還很不甘心,在離別敬酒的時候,英子的父親一直往蘭姨娘跟前去,而蘭姨娘則一直躲著父親。
出發的時候,蘭姨娘對英子說:「以後別惹你母親生氣了,你是大姑娘了。」或許,這話裡包含著蘭姨娘對英子母親的一種愧疚感,同是女人,才能體會女人的不容易。
有人說,蘭姨娘沒有選英子的父親,而選一個年輕的大學生,這是賺了,誰不愛年輕小夥子呢?
但是,那時候的北平正是革命期間,德先作為新青年,一直是被追捕的對象,外面風聲很緊,他離開北京後,還要一直四處輾轉漂泊,許久都沒有一個安定的住所。
對蘭姨娘這樣的一個女人來說,她肯捨棄英子家庭的安穩,而選擇有被捕風險、四處逃命的大學生,我個人覺得這是她良心的發現,不忍心破壞英子一家人。
更加可貴的是,她生不逢時,卻能一直自我提升。雖然不得不依賴男人生存,但這不是她一個人的錯,是那個時代對女性的錯。
在《城南舊事》電影中,刪除了原著蘭姨娘這一段,可能是為了維護作品的純潔和藝術純粹吧,但是,蘭姨娘在作者筆下和在讀者心中,已經是一個真實的、動人的、活生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