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餘鶯兒怎麼膽子那麼大,敢冒名頂替甄嬛呢?

2020-09-03 影視控

《甄嬛傳》中後宮的宮女,有很多想要上位的,餘鶯兒因冒名頂替,一朝得到皇上的寵愛。

除夕夜之時,甄嬛在梅園許下了願望,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而這句話被在梅園當值的宮女餘鶯兒正好聽到。當時,與甄嬛在場的有皇上,果郡王,皇上撞到慌亂出來的甄嬛,問她究竟是什麼人。甄嬛此時絕不能夠稱自己為莞常在,畢竟她可是不願侍寢,又假借自己生病,未去參加除夕夜的家宴,這才來到梅園。

於是,就稱自己是梅園的宮女,皇上更是因為她的躲避,並未看到她的真實模樣。回宮的皇上,對梅園這位宮女一直念念不忘,派蘇培盛在宮中尋找能夠對出詩句的人。餘鶯兒對於梅園發生的所有事情,全部看在眼中,答上了皇上的詩句,奪得了本屬於甄嬛的恩寵。

那麼為什麼餘鶯兒膽子那麼大,敢冒名頂替呢?

01:餘鶯兒不甘心一輩子做粗使宮女,她有自己的野心

宮中的宮女,大多數都是幹著屬於自己的活,等到熬到一定年齡,便會被放出宮。可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想要平平淡淡做個宮女,不願意被貴人看上,比如葉瀾依。可有的人,卻不甘心多年做著繁重的工作,想要往上爬,有著極大的野心,比如餘鶯兒。

本來,餘鶯兒作為宮中最為低等的宮女,她這輩子都沒有希望與皇上有什麼聯繫。可甄嬛除夕夜的祈禱,則給餘鶯兒遞上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所以,當蘇培盛在宮中尋找能夠對出詩句宮女時,餘鶯兒決定拼一把,與其這一輩子都幹著勞苦的工作,受盡欺負,除夕夜還要去寒冷梅園工作,不如賭皇上並未看清楚甄嬛的模樣,她能夠順理成章的冒名頂替,成為人上之人。

於是,餘鶯兒成為了皇上的枕邊人,她徹底翻身了,這個秘密的受益人變成了她。可一個謊言的誕生,便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謊言彌補之前的那一個。

餘鶯兒既然已經冒充成為梅園之人,一旦事情真相曝光,她便犯了欺君之罪。不管是為了眼前的榮華富貴,還是為了自己的性命,她都不可能自己主動澄清真相,只能夠選擇去維持自己的謊言。

人,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

餘鶯兒若從不曾體會過成為皇上妃子的待遇,她或許還能夠繼續幹著那些粗使的雜役之活,過著宮中底層的生活。可當體會到地位所帶來的甜頭後,她開始想盡辦法鞏固皇上的寵愛,用盡各種手段,卻從未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她不懂得宮中想要活得更好,那便要懂得遵守規矩。

02:餘鶯兒得寵後的趾高氣揚讓她一步步走向死亡

餘鶯兒,若是在冒名頂替甄嬛後,低調的生活,想必也不會落得冷宮死亡的結局。

她是有著小聰明的,她知道甄嬛既然選擇在夜色中慌亂離去,那麼必然是不希望自己除夕夜來到梅園一事被發現,那麼即便自己頂替一事,正主得知,也不會選擇揭穿真相。

的確如此,甄嬛得知餘鶯兒冒認了她的詩句,最開始也並未有想要揭發她的心思。

可什麼詩書禮儀,琴棋書畫都沒有被教導過的粗使宮女和各大世家悉心教導出來,準備送入宮中爭寵的嫡女,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

餘鶯兒憑藉崑曲這一技能,成功獲得了皇上的關注與喜愛。此時的餘鶯兒有些過於得意忘形,她以為自己才藝雙絕,是有能力得到皇上的喜愛。至於當初冒名頂替之事,不過是她走向榮華富貴的階梯,她是非常有本事的人。

於是,餘鶯兒誰也看不起,她趾高氣揚的生活,將後宮的嬪妃得罪了個遍。

最重要的是,她還看不起蘇培盛,自古以來,皇上身邊的貼身太監,是最為重要的存在。妃嬪若想要宮中長久生存下去,或許沒必要討好蘇培盛,但至少不能夠得罪於他。

餘鶯兒天不怕,地不怕,懲罰小太監用手剝核桃,徹底的將蘇培盛得罪了。

本來,皇上因純元之故,最為喜歡的便是溫婉大方,詩書禮儀都懂得的女子。餘鶯兒冒充甄嬛上位,甄嬛是一個標準的才女,可餘鶯兒大字不識,與皇上完全無法談及琴棋書畫。

餘鶯兒若是聰明,她在上位後,便應該趕緊讀書,彌補下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不說能夠與皇上交流應對自如,至少不能夠談幾句話就露餡。可她偏不,不僅不去豐富自己,反而仗著崑曲,得意忘形。

對於皇上來說,無論是餘鶯兒的崑曲還是安陵容的美妙嗓音,不過是取樂的存在。讓皇上高興了,便重重有賞,給皇上造成麻煩,那便處理掉。安陵容尚且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分寸,可餘鶯兒卻絲毫不了解自己的位置,擅弄職權,將欣常在關進慎刑司,更是得罪了身為莞常在的甄嬛。

餘鶯兒不過只是一個答應,卻絲毫不懂得上下尊卑,對於位分比自己高的嬪妃不僅不見禮,反而仗著自己受寵,得理不讓人,永遠不懂得與他人禮讓三分。

貪心不可怕,貪心卻不知道滿足的人,才是最為可怕的,餘鶯兒便是這樣的人。

或許餘鶯兒甘心一輩子都是一個宮女,也沒有什麼不好,至少她不會落得冷宮死亡的下場。可她的不甘心,欲望,驅使她非要向上爬,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則越會表現出與之相反的表象。

餘鶯兒就是太過於自卑,她用狂傲,囂張去裝點自己,卻從未思考過,她自身並沒有這個資本去如此行事。後宮之中,最為囂張的人是華妃,可華妃有所依靠,年家的權勢如日中天,太后和皇上都願意給予華妃恩寵,以安撫年羹堯的心。可餘鶯兒從沒有想到過這一點,她沒有華妃的家世,卻想要像華妃一樣活得肆無忌憚,這怎麼可能。

相關焦點

  • 《甄嬛傳》餘鶯兒:女人的不幸,從愚蠢開始
    《甄嬛傳》裡的餘鶯兒,原本是倚梅園裡任人驅使的粗活宮女,因為一句詩,獲得了皇帝的恩寵,一時風光無限。但餘鶯兒在得寵之後就飄了,原本手裡拿著一副好牌的她,最後卻打爛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的愚蠢造成的。餘鶯兒大概沒想到,自己記下的一句詩,改變了她的命運。冒名頂替被蘇培盛領到了皇上面前,就被封為了官女子,住進了鍾粹宮裡。
  • 重溫《甄嬛傳》9:餘鶯兒上位
    蘇培盛將倚梅園所有的宮女都召集起來,出了上聯:逆風如解意餘鶯兒想了一想,這不就是昨天晚上聽到的詩句嗎?便答道:容易莫摧殘。其實這時候餘鶯兒只不過想得想要皇上的賞賜而已,根本就沒有想到後面她會代替甄嬛受寵。不過甄嬛利用這件事情,借刀殺人,借皇上的手處理了她。
  • 《甄嬛傳》:安陵容弄死餘鶯兒,是為了甄嬛,還是為了她自己?
    安陵容知道這件事後,帶著寶娟來到冷宮,果然看到餘鶯兒正在耍賴不願自盡,於是對蘇培盛說:「怎麼,公公的差事還沒了嗎」?蘇培盛回答:「還撒潑呢!」餘鶯兒見來的人是安陵容,嘴裡大聲喊著:「怎麼是你,怎麼是你,皇上呢?」
  • 果郡王明知餘鶯兒並非皇帝找的人,為何卻沒有當場拆穿呢?
    果郡王明知餘鶯兒並非皇帝找的人,為何卻沒有當場拆穿呢?當時皇帝翻遍倚梅園找除夕夜與他相遇的女子,餘鶯兒冒名頂替,果郡王非常清楚此人並非皇帝所找之人,卻一言不發,這是為何呢?果郡王雖然知道餘鶯兒冒名頂替,卻並沒有說破,這是為什麼呢?
  • 《甄嬛傳》:甄嬛對安陵容那麼好,為什麼安陵容還會投奔皇后呢?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安陵容最後成了甄嬛最大的敵人之一,還害過甄嬛的孩子,可是起初安陵容和甄嬛是好姐妹的。在選秀之前被夏冬春刁難,是甄嬛出面給她解圍,甚至連安陵容的入選都因為甄嬛送她的一朵花;入選後更是住在甄嬛家裡一段時間,相處了很長時間。
  • 《甄嬛傳》餘鶯兒上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皇帝讓餘鶯兒留下,不用去採梅枝了,走出去時說了那兩句詞,餘鶯兒聽後一臉糟逼,壓根兒就不懂其意。果郡王故意說成是李白的詩,實際上是朱敦儒的。用這一招就明白了餘鶯兒是冒名頂替。餘鶯兒用甄嬛說出的那一句詞,頂替甄嬛,獲得了寵愛。因為會唱小曲兒,被封為妙音娘子!從此就因為這個小曲而再三邀寵,實在是臉厚的不要不要的。
  • 甄嬛傳:她擅長唱崑曲,一朝得寵,為何拋棄宜修,直接投靠華妃?
    從來後宮如同戰場,沒有情商的人活不了三集,甄嬛傳就是很好的例子,論起情商倒數的幾位,除了一丈紅的夏冬春,就是冒名頂替的妙音娘子餘鶯兒了。倚梅園除夕夜,餘鶯兒偶然偷聽了甄嬛和皇上的對話,冒名頂替,快速上位。
  • 《甄嬛傳》餘答應得寵後那麼蠻橫,為什麼甄嬛眉莊卻謹小慎微呢?
    《甄嬛傳》中,後宮嬪妃之間的鬥爭,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為自己的待遇去爭鬥。得到皇上寵愛,意味著即便你的位分比他人低,你卻可以憑藉這份獨寵,肆意妄為,蠻橫無比。餘鶯兒,因假借甄嬛所吟誦的詩詞,得到皇上的寵愛。自她得寵以後,橫行霸道,張揚無比,得罪了不少嬪妃。而甄嬛天生有著一副與純元皇后相似的長相,她的得寵是一種註定,可甄嬛得寵以後,卻一向謹小慎微,從不仗著自身的寵愛,欺凌他人。
  • 甄嬛傳:餘鶯兒註定下線
    甄嬛傳重看幾遍都如新劇一般,劇中太多的細節值得我們品味。皇帝身邊的每一位嬪妃都有自己的特點及註定的命運。因「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一句詩詞,引出宮女餘鶯兒冒名頂替甄嬛,承受自己本不該有的恩德。當餘鶯兒得寵之後,她得意忘形屬於那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
  • 《甄嬛傳》17:餘鶯兒上位!公關大師蘇培盛教你處理棘手問題
    餘鶯兒能夠上線其實有蘇培盛一半的「功勞」,但我們都知道,餘鶯兒是假面甄嬛,那為什麼在她被揭穿之後蘇培盛沒有被皇上怪罪呢?若水覺得,這跟蘇培盛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很有關係。所以人精蘇公公很快就轉過腦筋來了,他沒有立刻去做,而是趕緊問皇上,皇上你說,奴才怎麼考究她的才學呢?皇上說,你就問她「逆風如解意」下句是什麼?
  • 《甄嬛傳》安陵容為什麼要勒死餘鶯兒,她們之間有什麼過節?
    《甄嬛傳》中安陵容,在前期給我們留下的形象是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夏冬春欺壓到她的頭上,她都不敢說話。那麼她殺死餘氏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就這樣,安陵容以為了甄嬛出氣,為甄嬛好的名號,將餘鶯兒解決掉了,她的自卑和自以為是在餘鶯兒一事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安陵容的整個心理狀態的變化,在餘鶯兒一事前後,是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只是可惜,甄嬛與沈眉莊,並未發現安陵容得不對,未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三人友情之間的矛盾,後來的裂痕越來越大。
  • 《甄嬛傳》中餘鶯兒為何只活了六集就下線了?
    不知看過《甄嬛傳》的是否還記得餘鶯兒這個人?在這部劇中,她算是出境較多次,卻只活了六集就下線的嬪妃了。那時皇上與甄嬛並不相識,而且甄嬛帶著帽子,皇上一出聲,甄嬛便嚇得躲了起來,還自稱是倚梅園的一名宮女。正巧當時的餘鶯兒也躲在梅花樹後,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 甄嬛傳:眼見她起高樓、眼見她宴賓客……究竟是誰害死了餘鶯兒?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13期:眼見她起高樓、眼見她宴賓客……究竟是誰害死了餘鶯兒?所以,小夏子有充分的理由勒死餘鶯兒,而且出了問題,有師傅蘇培盛擔著。那麼蘇培盛為什麼要命令小夏子勒死餘鶯兒呢?表面上看,是安陵容慫恿的結果,實際上,蘇培盛也想讓餘鶯兒早點死,只不過安陵容剛好來給了個臺階下而已。
  • 《甄嬛傳》:「妙音娘子」結局一點也不「妙」
    電視劇《甄嬛傳》中,有個叫餘鶯兒的宮女,因為機緣巧合成為官女子,先是因崑曲唱得好被封為「妙音娘子」,後又因受寵晉升為答應,不知羨煞了多少宮女。可是她一朝得志原形畢露,膽大妄為胡作非為,最終走上自我毀滅之路,落得個被賜死宮中。這一切,都是她愚蠢之極造成的。
  • 《甄嬛傳》餘鶯兒冒充甄嬛上位,只因這3點,便被勒死扔到亂葬崗
    《甄嬛傳》中,有不少剛出場就歇菜的人物,新人宮女餘鶯兒,大年三十夜被安排到倚梅園剪花枝,她心裡雖然一百個不樂意,卻又改變不了現實。於是她一邊剪著花枝,一邊抱怨自己被欺負。很顯然,餘鶯兒她對自己目前的現狀很不滿意。恰巧,甄嬛在倚梅園祈禱時和皇帝的對話被她聽見了,在皇帝差太監蘇培盛尋找那位祈禱吟詩的宮女時,餘鶯兒便冒領了這個宮女的身份。
  • 《後宮甄嬛傳》:小說中一筆代過的餘鶯兒,竟然是安陵容的替身?
    餘鶯兒的存在難道只是為了給甄嬛鋪路嗎?當然不是,小說中早已有伏筆,餘鶯兒其實是安陵容的「替身」!;而劇中餘鶯兒的得寵,也是因為甄嬛的倚梅園「引見」,得以在皇上面前有唱崑曲的機會,才寵冠一時。她有爭強之心,只是她不敢明著爭。所以,原著和劇版的安陵容的標籤都一樣:是嬌小溫婉可人的。說話細聲慢語,身段窈窕柔弱,讓人「我見猶憐」。
  • 甄嬛傳:餘鶯兒上位,除了甄嬛和果郡王知她假冒,還有倆人也清楚
    我們單說第一對感情,餘鶯兒得以上位,除了要感謝甄嬛以外,其實她還要感謝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蘇培盛。但後來的劇情我們也看到了,當餘鶯兒的真實身份被揭穿之後,皇上大怒。大怒之後,只是賜餘鶯兒自盡,卻沒有絲毫怪罪讓自己認錯人的蘇培盛,這是為什麼呢?
  • 甄嬛傳:曹琴默跟甄嬛的首次交鋒,緣何幾句話就讓皇上疑心大起?
    畢竟華妃這邊剛出了這麼大的事,皇上也得避避嫌啊,畢竟甄嬛和沈眉莊都在面前呢,直接喊上華妃,豈不是傷了這倆人的心?那麼就剩下這麼幾種可能了:一是餘鶯兒,當初餘鶯兒在御花園刁難甄嬛的時候,皇上就訓斥她了,說她監視朕,知道他經常往御花園跑。
  • 《甄嬛傳》美麗動人的麗嬪,為什麼突然被打入冷宮?
    《甄嬛傳》中後宮中的嬪妃,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黨派,其中強勢的三方,分別是甄嬛黨,皇后黨和華妃黨。麗嬪,是甄嬛傳初期的一個人物,她容貌極佳,皇上曾連續寵幸她三夜,更是將麗這一字作為她的稱號。那麼為什麼麗嬪會被突然打入冷宮呢?
  • 甄嬛傳:最傻的小主不是夏冬春,不是餘鶯兒,是以色侍君的她
    導語:「甄嬛傳:最腦殘的小主不是夏冬春,不是餘鶯兒,是以色侍君的她!」按道理來說呢,夏冬春長得還是很標誌的,家裡的背景也不錯,要是她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不說會比眉莊和甄嬛混得要好,但是比安陵容好還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