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明知餘鶯兒並非皇帝找的人,為何卻沒有當場拆穿呢?

2020-10-16 小丑趣談

果郡王明知餘鶯兒並非皇帝找的人,為何卻沒有當場拆穿呢?

果郡王是《甄嬛傳》中比較獨特的一個王爺,他不同於其他王爺一般在朝堂之上身居要職責,手中也沒有什麼實際權利,他就是一個閒散王爺,卻和皇帝的關係出其意料的好,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品畫,不過在有一件事上果郡王卻瞞了皇帝,那便是餘鶯兒的事情。當時皇帝翻遍倚梅園找除夕夜與他相遇的女子,餘鶯兒冒名頂替,果郡王非常清楚此人並非皇帝所找之人,卻一言不發,這是為何呢?

與純元有相似地方的女子皇帝都要得到,除夕之夜,倚梅園中甄嬛吟了純元最喜歡的詩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皇帝便找遍了整個倚梅園,最後找出了一個冒牌貨餘鶯兒。餘鶯兒宮女出身,唱個小曲兒之類的還行,詩書方面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當時果郡王不過用詩句試探了她一下,她便露出馬腳,不過當時果郡王並沒有言語,其實即便試探,果郡王通過小相也知道她不是皇帝找的人。

果郡王雖然知道餘鶯兒冒名頂替,卻並沒有說破,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因為無論餘鶯兒是不是皇帝找的人,皇帝當時都挺開心的,果郡王剛走出大殿,便傳來了崑曲兒的聲音,皇帝的心情也是非常不錯的,在這個時候無論餘鶯兒是不是那個人,她的恩寵都隨之而來,而果郡王也何必多此一舉卻告訴皇帝真相呢?

尋找倚梅園女子的事是皇帝交給蘇培盛去辦的,他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後宮不少嬪妃都要給他一些面子,果郡王何必去得罪他。若是果郡王把這件事給皇帝說了,蘇培盛勢必會被連累,落得一個辦事不利的罪名,不過他伺候皇帝多年,最多也就被罰一下俸祿之類的,從此以後他依舊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卻與果郡王結下了梁子,這顯然是果郡王不願意看見的。

最後一點便是果郡王出於私心不願讓皇帝找到那個女子,果郡王拿到甄嬛的小相後就珍藏了起來,這一珍藏就是幾十年,那個男人能做到這一點?很可能果郡王也喜歡上了這個素味蒙面的女子,把她視為自己的心上人,所以他不願讓皇帝發現她的存在,所以沒有拆穿餘鶯兒,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甄嬛傳:果郡王明明識破餘鶯兒身份,為何不戳破?幸好雍正不知道
    餘鶯兒身份,為何不戳破?其實餘鶯兒是因為除夕夜裡,剛好偷聽到了皇帝和甄嬛的對話,所以才知道這句詩的。後來餘鶯兒知道自己被皇帝封了答應,當然更不會承認自己不是那夜和皇帝偶遇的人,而甄嬛也不想去承認,所以白白便宜了餘鶯兒。餘鶯兒被封賞之後,皇帝恨高興的念了一句詩: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但是餘鶯兒一臉茫然,顯然是沒聽懂。
  • 果郡王為何要收藏甄嬛小像?除夕夜家宴富察貴人為何是C位?
    因為陵容是一個新人,皇帝還沒有注意到她,如果給了她這樣表現的機會,極有可能皇帝這塊本來就不大的蛋糕又被分走一小塊。而她自己的人又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才藝,思來想去,還是讓看著安分平穩的富察貴人上。皇上聽到有人在倚梅園中許願,叫蘇培盛去找這個人,正巧當時餘鶯兒聽到甄嬛說這首詩,就稀裡糊塗中了獎。
  • 甄嬛傳:倚梅園皇帝、甄嬛、果郡王三人相遇就已註定結局
    倚梅園相遇其實已經把整個甄嬛傳的大體思路展現出來,為何這樣說呢?其實劇中以皇帝、甄嬛、果郡王的情感開始展開劇情。即是宮鬥劇卻又以三人的感情來展開。甄嬛喜歡紅梅才在除夕之夜來到倚梅園,吟出「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終局還是不能如意,倚梅園中皇帝、甄嬛、果郡王三人相遇的順序就已經註定結局。
  • 甄嬛明知不合禮數為何還要赴約?其實她早就知道了皇帝的身份
    甄嬛明知不合禮數為何還要赴約?其實她早就知道了皇帝的身份女子的名聲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在《知否》和《甄嬛傳》中都有體現,可在《甄嬛傳》中女主甄嬛其實做過一件有損名聲的事。要知道當時皇帝是假借果郡王的名頭與甄嬛相識的,甄嬛身為妃嬪與果郡王見面已屬不妥,後來她還雨天赴約,更是不合規矩,甄嬛為何要如此做呢?其實她早就知道了皇帝的身份。
  • 甄嬛傳:餘鶯兒上位,除了甄嬛和果郡王知她假冒,還有倆人也清楚
    我們單說第一對感情,餘鶯兒得以上位,除了要感謝甄嬛以外,其實她還要感謝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蘇培盛。但後來的劇情我們也看到了,當餘鶯兒的真實身份被揭穿之後,皇上大怒。大怒之後,只是賜餘鶯兒自盡,卻沒有絲毫怪罪讓自己認錯人的蘇培盛,這是為什麼呢?
  • 《甄嬛傳》餘鶯兒:女人的不幸,從愚蠢開始
    《甄嬛傳》裡的餘鶯兒,原本是倚梅園裡任人驅使的粗活宮女,因為一句詩,獲得了皇帝的恩寵,一時風光無限。但餘鶯兒在得寵之後就飄了,原本手裡拿著一副好牌的她,最後卻打爛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的愚蠢造成的。,記住了甄嬛許願時說出的那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目睹了甄嬛和皇帝以及果郡王三人之間發生的事。
  • 甄嬛明知浣碧心思不單純為何不制止?打草驚蛇不如引蛇出洞
    甄嬛明知浣碧心思不單純為何不制止?,其實從一進宮浣碧就想找機會接近皇帝,甄嬛自然是知道她的小心思的,不過對此並沒有拆穿,其實甄嬛自己心裡也清楚與其打草驚蛇不如引蛇出洞。,再者皇帝對她也沒有什麼意思。甄嬛進宮便知道浣碧是自己的妹妹,所以待她是最好的,即便是身邊的流朱也比不上她,若是拆穿這件事又沒有實際上的證據,難免會掃了浣碧的面子,再者皇帝也看不上浣碧,甄嬛很清楚的明白這一點。
  • 餘鶯兒上位本是借甄嬛的光,妙音娘子也是偶得:珍惜才會長久
    01倚梅園之幸 甄嬛入選秀女,本來就是那一批人當中皇帝最看中的。即使她入宮就稱病,幾個月後的除夕皇帝仍然掛懷。 就如皇后所說,甄嬛並非平庸之輩。 除夕守歲,甄嬛並未赴宴。 恰巧皇帝思念已故的純元皇后也來到倚梅園中,沒有見面兩個人卻有一些交談,讓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句詩: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重溫《甄嬛傳》9:餘鶯兒上位
    其實餘鶯兒長得還不錯,挺俏麗的,我覺得比麗嬪好看。然後皇上一邊走出去一邊念: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餘鶯兒一臉懵逼的表情。果郡王看出了什麼端倪,便騙她說:這是李白的詩,皇上喜歡李白的詩。餘鶯兒便道:奴婢知道了,多謝王爺。「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是宋朝詞人周敦儒的著名詞作《鷓鴣天》裡面的一句。
  • 甄嬛明知純元皇后的小名叫菀菀,為何還要給朧月取名為綰綰呢?
    甄嬛明知純元皇后的小名叫菀菀,為何還要給朧月取名為綰綰呢?"莞莞類卿"是甄嬛一生的痛,她的初戀也就此被終結。世上最珍貴的莫過於得不到和已失去,純元皇后便是皇帝的已失去,因為去世的比較早,成為了皇帝一生的白月光,從此像她的女子都能得到皇帝的偏愛,餘鶯兒因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從宮女一躍成了皇帝的寵妃,殊不知這正是純元曾經最愛的詩,而甄嬛也是因為長得與純元相似,所以得到了皇帝的偏愛,
  • 甄嬛傳:為何華妃要抬舉餘鶯兒?其實更多的是"臭味相投"
    甄嬛傳:為何華妃要抬舉餘鶯兒?其實更多的是"臭味相投"華妃是一個非常高傲的女人,在後宮之中行事也非常猖狂。她打殺宮女,戕害嬪妃,她肆無忌憚,只因為她背後有年羹堯撐腰。年羹堯戰功赫赫,功高蓋主,從皇帝還未登上皇位便跟著他了,後來更是在繼位的時候出了力,華妃有這樣的哥哥自然有囂張的資本。餘鶯兒與她的出身天壤之別,宮女出身,但華妃卻是非常抬舉她,這是為何呢?其實更多的是因為臭味相投。
  • 《甄嬛傳》餘鶯兒上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就算皇帝和蘇培盛糊塗,果郡王可是用一句詩就看清了一切。皇帝讓餘鶯兒留下,不用去採梅枝了,走出去時說了那兩句詞,餘鶯兒聽後一臉糟逼,壓根兒就不懂其意。果郡王故意說成是李白的詩,實際上是朱敦儒的。用這一招就明白了餘鶯兒是冒名頂替。
  • 皇帝已經下旨賜死餘鶯兒了,安陵容為什麼要在這時出面送她一程?
    甄嬛,皇帝都看在除夕夜那晚的感情上捨不得要她的性命,直到甄嬛說出除夕夜那晚在倚梅園許願的人是自己以後,皇帝才毫不猶豫下令賜了餘鶯兒自盡。,蘇培盛等人也因為皇帝說的是賜自盡拿她沒有辦法,安陵容聽說後便來到冷宮暗示蘇培盛直接動手了結餘鶯兒,蘇培盛知道她是甄嬛的人就誤以為是甄嬛的意思,本著不想得罪寵妃的原則,就讓小夏子勒死了餘鶯兒。
  • 甄嬛傳:果郡王明知雙生子身份,為何不向甄嬛確認?她不說就不問
    導語:「甄嬛傳:果郡王明知雙生子身份,為何不向甄嬛確認?她不說就不問」要是可以選擇,甄嬛也一定會選擇拋棄皇宮裡的一切榮華富貴,平平淡淡地和果郡王過日子吧,而不是像如今一樣,自己死守著和靈犀和弘曕的身世,就算是看著果郡王因為不知道這從中的真相而日漸消瘦。
  • 甄嬛傳:果郡王明知會死,為何還要赴宴?原來是為了成全自己
    導語:甄嬛傳:果郡王明知會死,為何還要赴宴?即便是再強悍的英雄,在面對心上人的時候也能夠化成繞指柔,成為一灘柔水,化了全身的戾氣。如果能夠尋得一心人相伴,更是願意拋棄江山。因此美人計也成為了常用的伎倆,在電視劇當中也經常能夠看到。
  • 如懿傳:皇帝為何讓身為太后的甄嬛住壽康宮,而並非慈寧宮呢?
    如懿傳:皇帝為何讓身為太后的甄嬛住壽康宮,而並非慈寧宮呢?甄嬛並非是皇帝弘曆的親生母親,而是養母。看過《甄嬛傳》的人相信都知道,甄嬛回宮之後先帝便把弘曆交給她撫養,對外宣稱兩人是親生母子,但實際上甄嬛只是他的養母。
  • 你如何看待《甄嬛傳》裡的果郡王?
    果郡王是最好的備胎。果郡王和甄嬛相識的時候,她和皇帝並沒有鬧翻,甚至還處要爭寵的階段。於是果郡王就一再幫助甄嬛,又是給找蝴蝶,又是在華妃面前給她解圍,又是暗示皇帝認錯了餘鶯兒……在這過程中,並不全是果郡王的見義勇為。
  • 皇帝做夢都想不到,蘇培盛忍了一輩子,為何面對這個女人忍不了?
    皇帝做夢都想不到,蘇培盛忍了一輩子,為何面對這個女人忍不了?甄嬛傳裡的每個人物都細思極恐,在深宮生存,哪怕是不願意踏足後宮的甄嬛,最終也還是雙手沾滿鮮血,一步步走上了太后的位置。,不過皇帝的女人哪個得寵,哪個聰慧,蘇培盛也會找準自己的一顆大樹,準確的迎合皇上的心思。
  • 甄嬛傳:曹貴人怎麼知道皇帝是用果郡王的名號與甄嬛私會的呢?
    ,後來被餘鶯兒撞破的時候皇帝和甄嬛也不約而同地隻字未提果郡王,那這曹貴人是怎麼知道皇帝與甄嬛的初識,是用了果郡王的名號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甄嬛剛到圓明園帶著浣碧四處溜達的情景,當時她們都還沒有見過果郡王的廬山真面目
  • 《甄嬛傳》17:餘鶯兒上位!公關大師蘇培盛教你處理棘手問題
    餘鶯兒能夠上線其實有蘇培盛一半的「功勞」,但我們都知道,餘鶯兒是假面甄嬛,那為什麼在她被揭穿之後蘇培盛沒有被皇上怪罪呢?若水覺得,這跟蘇培盛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很有關係。「有才學」是一個非常虛的標準,不同的人來衡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最重要的是這種才學必須符合皇上的口味。所以人精蘇公公很快就轉過腦筋來了,他沒有立刻去做,而是趕緊問皇上,皇上你說,奴才怎麼考究她的才學呢?皇上說,你就問她「逆風如解意」下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