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開了個茶攤,逢人贈些清茶,聽些神鬼故事,寫了個《聊齋志異》,風靡一時。我覺得吧,我把自己聽到的那些靈異事件編一編,寫一寫,也能寫本類似《聊齋志異》的大作,題目就叫《靈雲之志》。
今天先寫篇入門級的,也就是最簡單,最弱智,誰都可看、可懂的——鬼火篇。
關於鬼火,迷信說法鬼火即鬼點的火。科學解釋呢,鬼火即磷火,是人死之後,骨頭裡所含的磷元素化為磷化氫,這磷化氫燃點極低,很容易就著了,化而為火。
鬼火的顏色呢,通常有綠色、藍色和紅色,當然特異人士可能會生出特別顏色的鬼火,這也正常。不知道大家日常遇到的鬼火,都是什麼顏色呢?若有空,大家可以說出來交流一番。
當然,現在的社會,鬼火很少見,幾乎已變成了傳說。很多人,應該是終生也不得見鬼火一次。這可能跟人類不斷進化,骨頭裡的磷元素發生了變化有關。若是再往前推個五六十年,那鬼火是非常常見的。常見到啥程度?那就跟天上星似的,天一黑,你看,這兒有一顆,那兒有一顆,那兒那兒有一顆……當然,有點誇張了。但,以前的鬼火確實較常見,特別是在農村。
下面來個實例:
話說我鄰居那老兩口,年輕的時候——大約五十多年前吧——那時他們還是小兩口。小兩口一天出了趟遠門,由於當時交通不便,所以出門全靠腿走。辦完事情,準備回來的時候,已是半夜三更。小兩口一商量,半夜三更也要往回走。
當夜月黑風高,幾十裡的路,小兩口硬是撐著一步不停往回走。中途有一段山路,道阻且長(這好像是詩經《蒹葭》中的句子,在此冒昧引用一下)。狹長的小路,一邊靠山,一邊是高高的山崖。小兩口走著走著,不經意往那山崖下一望,立刻嚇出一身冷汗!
只見那山崖中間,有七八十來顆藍色的火苗,在上下跳動著,忽高忽低,忽明忽暗。有幾朵火苗,還在不斷朝山崖上飛來,似乎想向他們撲來。
小兩口不傻,第一時間就想到那是鬼火。聽說過很多次,但他們這也是第一次遇到。當時腦子裡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跑。於是小兩口也不管累不累,拔腿就拼命往前跑。跑出很遠,回頭一看,那些鬼火,也在山崖中間跟著他們一起跑。於是嚇得他們繼續往前瘋跑,中間回了幾次頭,那些鬼火始終在隨著他們一起跑。直到跑完了那段山路,所有鬼火突然消失不見!
那次回來以後,小兩口都病了一場,躺床上幾天沒出門……奉勸各位:鬼火無情,夜路少行,嚇出大病,臥床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