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兒子一口氣把霍金和女兒合著的《喬治的宇宙》全部讀完,然後興奮地跑過來和我說了四十多分鐘。其實,這套書到貨有幾天了,兒子學業比較忙,晚上還有打球等,一直沒抽出時間來看,昨兒放學時告訴我,他把作業都努力在學校裡做完了,想開始看這套書了。
我希望他先看完1-2本後就打住,但是昨晚幾次喊他,他都哀求地說:媽媽,讓我再看一會吧。
沒辦法,他最後就一口氣都讀完了。
ps:因為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所以他看書一向很快,而且因為少年時期天然的優質記憶力,也都能記得住。我每次有點擔心他走馬觀花時,問他書中一些細節時,他都能對答如流,所以對他的看書速度,我也就說不出什麼來了。
兒子之所以這麼喜歡這套《喬治的宇宙》,是因為他是個小天文迷,我們從小也是有意識地培養他喜歡科學,愛好天文的的習慣。
♥每周末都會帶他出去旅遊
從小,我們每周末,都會帶他去郊區玩,晚上住在山區,會帶著望遠鏡陪他去看星河。放假時也會帶他全國各地玩耍。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暑假去武功山,因為住宿不方便,正巧又遇到一個帳篷團,我們索性也租了一個帳篷在裡面,沒想到歪打正著,傍晚時,下了一場雨,晚上被雨衝刷過的天空格外明亮,我們也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星河,又多又密集,有種手可摘星辰的感覺,我們找北鬥七星,找獵戶星座,牛郎星,天女星,天鵝座,天琴座......兒子說,那一夜簡直太興奮了。
有句話說,人在哪個方面花費的時間多,就會在哪個方面成就的高!
如果,你希望孩子愛上科學,愛上宇宙,就要多帶孩子去大自然中,去欣賞一年四季的季節更迭輪換,去見識璀璨星空的浩瀚,只有在那種境界中,人才會體會到自己的渺小,才會知曉這世間有這麼多美麗的事物,值得我們去觀賞。
喜歡大自然的孩子,心胸會更寬廣,性格也會更溫暖,同時也會明了自己需要努力,去接觸更美好的事物。
♥除了去旅行,平日裡各種科幻類小說也是必不可少。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就讀過一本關於百慕達三角的科幻小說,忘了名字,但裡面的情節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我每年都會給孩子定我愛科學之類涉及到宇宙,天文和科技類的雜誌。
還有就是一些科幻類小說,劉慈欣的《三體》兒子已經讀過很多遍。
美國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經倡議:兒童應該儘早閱讀科幻作品,八九歲就可以開始了。
開學之後,兒子已經書荒很久了,這套《喬治的宇宙》來得恰到好處,兒子看得相當滿足。
ps: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每天對著課本,孩子也會心生厭倦,要適當給孩子放鬆。
這套《喬治的宇宙》是霍金和女兒合著的兒童版的「時間簡史」,這本專門給孩子們寫的科幻小說,在霍金去世後,曾經一度被賣斷貨。
霍金雖然被禁錮在輪椅上40多年,但思維確實橫跨宇宙,他給3個孩子的建議是:
永遠記得仰望星空,不要只顧得看腳下。
他的女兒露西,多次獲科學大獎,並巡迴全世界做科普演講。
這套書起源於一個小男孩問霍金,如果我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霍金幽默地回答:你會變成義大利麵。
在選擇科幻小說上,我也是有所考量的,畢竟,現在孩子學業重,如果不加以辨別,什麼書都給孩子看的話,一方面是浪費時間,另一方面也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和錯誤的知識。
這套《喬治的宇宙》:
原價288元,現價178元,厚厚的6本,不是那種靠各種圖畫湊頁數的書籍啊,含金量滿滿,一頓飯錢給孩子播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很划算!
劉慈欣曾經講過,他之所以對科學感興趣,主要是源自小時候讀過一本《海底兩萬裡》,他說:想像力是人類所擁有的一種似乎只屬於神的能力,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都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大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
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特拉斯的CEO馬斯克,從小就都是科幻迷!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人,就要刻意把孩子往那上面去引導,而書籍大概是划算的,極有可能因為一套不到一頓飯錢的書籍,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