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京:以為投靠的是親情,其實是物質資助

2020-08-21 晴羽微藍

在賈府「母儀天下」的史太君即賈母,為丈夫賈代善生養了兩男一女,分別是賈赦、賈政、賈敏。賈敏是林黛玉的母親,也是榮國府實際當家人賈政、以及襲了爵位卻遊手好閒的賈赦的親妹妹。

妹妹應該是被極度寵愛的角色,但是賈敏在整部小說中只活在名字裡,一開始就被曹公寫死了,她與兩位兄長的關係如何不得而知。關係的好壞主要取決於人物性格,我們從兩位兄長對她女兒林黛玉的言行中,可以窺見些性格方面的蛛絲馬跡。

一:從兩位舅舅的歡迎方式看性格

在私人教師賈雨村的陪伴下,一路風塵的林妹妹踏上了京城榮國府的地界,雖然有些陌生,但畢竟不是去慷慨就義,所以林妹妹始終是沉穩和端方的。同時還有一些希冀,希望在外祖母和舅舅們的親情呵護下,找到一絲母親尚在人間的溫暖哪怕是誤解。

黛玉進京

黛玉的到來得到了賈府上下所有女眷的夾道歡迎。比較下來,兩位舅舅的歡迎方式就有些冷場,他們皆以各自冠冕堂皇的理由無法現身歡迎會,但是託人傳達的口信還是有的,畢竟與賈敏是一奶同胞,青梅竹馬。

大舅賈赦迴避的理由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見到林黛玉難免傷心,會加重病情,不如改日再見。並囑咐黛玉不要想家,來到這裡就是回家,外祖母和舅媽都會關心她。姐妹們也會陪她一起玩。有什麼煩悶和委屈儘管說出來,別把自己當客人。

二舅賈政迴避的理由是,當日去齋戒了。只留下一句囑咐黛玉的話:三個姐妹人都蠻好的,以後跟她們一起讀讀寫寫縫縫繡繡,開開玩笑什麼的大家都不會計較。

見舅舅途中

大舅的理由很實在——身體不好。囑咐林黛玉也頗費口舌,關注點也比較全面:親人的關心、家庭的溫暖、情感的交流等,這裡都有,黛玉安心住下便是。可以看出大舅賈赦對林黛玉的遭遇頗為同情,也念及兄妹情深,是個感情豐富之人。

二舅的理由就顯得極沒有誠意,客套全免了。囑咐的內容也極少,關心的重點僅僅是和女孩子們好好玩吧,不會有什麼衝突。視黛玉為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無需太多寒暄的樣子。情感上刻板內斂,吝嗇口舌。


很明顯大舅的性格溫暖一些,更容易拉攏人心,二舅的性格疏冷一些,更讓人產生距離感。

性格特徵已經比較明顯了。雖然大舅看上去要暖一些,可是兩人都死活不出場的決心也是堅定不移的。

二:舅舅們避而不見的深層原因

除了兩位舅舅自己提供的迴避理由,更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受封建制度男尊女卑的影響。妹妹嫁出去便是潑出去的水,再回來也不是賈家的人了。妹妹的女兒回來住,再怎麼住也是外人,兩位舅舅或多或少都有如此忌諱。

何況還有一句話叫「男女授受不親」。表現在,當賈赦、賈政有事情要召集兒女們圍桌懇談時,從來沒叫上過林黛玉。戴著「非親生外姓」的標籤,林黛玉在賈府中的歲月就像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遊蕩。

未見到舅舅

林黛玉也不以為意,畢竟她是在父親林如海的呵護下長大的,其他男性長輩的關心並不奢求。雖然林黛玉自己不奢求,但是兩位舅舅對她的不聞不問還是造成了她在榮國府的地位卑微。

在婦女們泛濫成災的大觀園裡,姑娘、丫鬟、主子們各懷各的心事,各有各的心機,林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杯淨土掩風流」,太純潔的人若沒有人頂著,混不開啊。

林黛玉進賈府之前,認定投靠之人是母親的哥哥。後面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她便會說,我告訴舅舅、舅母去。其實那只是她的一廂情願。

三:林黛玉進賈府更多是物質投靠

她實際投靠的,只是一份物質資助。舅舅們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給林黛玉,親情方面是靠不上的。外祖母畢竟年紀一大把,關心的事情十分邊緣。封建社會男人專權,大舅二舅再不濟也是全府的頂梁柱,所以他們對黛玉貌合神離的態度,令林黛玉在賈府逐漸舉步維艱。

有人說賈政和林如海的關係很好,林如海還讓賈政幫賈雨村找工作。成年人的世界可以彼此理解和尊重,成年人對晚輩,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負擔,教育壓力。他們真的沒有空閒去關心一個小姑娘的內心世界。

黛玉葬花

從這一點來說,大舅賈赦的那一番話也算是說的至情至理了,讓人相信,他的確是年紀大了,身體不夠好,才無法相見。他的情商至少是及格的。

這份物質投靠能夠得以實現,完全依賴於賈母。生活中,如果沒有老人在中間不斷牽線,不停闡述血緣的價值與意義,相信很多兄弟姐妹會慢慢減少往來,疏遠親情,大家都在熙熙攘攘為利來往,煮茶話親情的機會少之又少。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林黛玉在《葬花吟》裡卷寫了悲情的詩句,在精神上,她始終無以為靠。


原創文章,共1726字。

相關焦點

  • 林黛玉一進賈府,為何只帶了一老一少?你看同她一起進京的還有誰
    賈母的這樣安排充分表達了對林黛玉的疼愛和憐惜。與賈母的舉動相比,林如海這個做父親的卻沒有如此細心和周到,在林黛玉進賈府時只派了一老一少兩人相隨。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林黛玉,身邊根本不缺少喜歡的婆子和丫環,她讀書時,伴讀的丫環就有2個。賈母派船去接林黛玉時,林如海完全可以將陪伴林黛玉身邊的人一同前往京都,就算是林黛玉用不上,裝裝門面也可以的。但是林如海卻沒有這樣做,一個實權在把的重要官員,為何如此寒酸的打發自己的女兒千裡赴京呢?
  • 都以為"林黛玉"是看透紅塵才選擇出家?其實你們都錯了
    陳曉旭從家喻戶曉到剃度出家,你以為是看透紅塵,其實背後另有玄機煙花轉瞬即逝,但卻留下了永恆的燦爛,有的人命薄如紙,但是卻將人生的美麗永遠留下了。&34;陳曉旭就是這樣一個命薄如紙的人,她的生命停留在41歲,那個時候的陳曉旭因為癌症去世,成為大家心裡抹不去的痛。她可是最美的林黛玉,為何生命卻如此短暫?美麗的東西在消逝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多一些惋惜,對於陳曉旭這樣的演員,大家也是深深懷念。
  • 甄士隱想不到,資助賈雨村會害了他女兒香菱,只因他做錯一件事
    因使人過去請時,那家人去了回來說:「和尚說,賈爺今日五鼓已進京去了,也曾留下話與和尚轉達老爺,說:『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士隱聽了,也只得罷了。然而賈雨村拿了銀子後,急不可耐的第二天大清早就啟盛進京。這背後反應出很多問題。
  • 深度剖析《甄嬛傳》安陵容∣安陵容投靠皇后的必然性
    >01安陵容投靠皇后其實沒什麼錯只可惜安陵容這時並不知道其實是甄嬛的話救了安比槐,還以為是皇后救了他爹,其實皇后只不過是做了一把順水人情。這讓無依無靠的安陵容以為自己抓住了救命稻草,從此對皇后馬首是瞻。
  • 紅樓夢:王熙鳳拿林黛玉比戲子其實就是在罵林黛玉「無義」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迷賈政悲讖語」前半部分說的是賈母給薛寶釵過生日,而在寶釵過生日的酒宴上,卻發生了一件讓林黛玉很丟臉的事,就是王熙鳳拿林黛玉比小戲子。如果這事放到今天,大家或許不覺得有什麼丟臉,甚至還可能認為很光榮。比如有人說某個女孩長的像什麼冰、什麼菲、什麼穎等等,相信那個女孩會覺得非常開心。
  • 親情怎敵錢權
    親情怎敵錢權揭開關係的親疏遠近這塊虛偽的遮羞布,赤裸裸地暴露出了紅樓大觀園內認錢不認親,家庭家族政治經濟實力地位殘酷碾壓親情的冷酷無情的現實。從親戚關係的親疏遠近而言,林黛玉是賈母女兒的女兒,賈政妹妹的女兒,和賈家是內親;薛寶釵是賈政夫人王夫人的妹妹的女兒,是表姨親,是外戚親。林比薛更親近些。
  • 張愛玲小說《第一爐香》:與其說薇龍愛喬琪,不如說她更迷戀物質
    前言:葛薇龍第一次出現在梁宅,是個穿著校服的女學生,她來找梁太太是想得到姑媽資助薇龍想讓姑媽出錢資助學費,就不去和她的丫環計較,平時在家裡她也是嬌生慣養的,今天卻受了這麼大的委屈。但她既然已經來了,可不能就此退縮,來之前她在心裡已經掙紮好久了,來還是不來,都是個問題。她不告訴父母,自己偷偷來找姑媽,可見是個有主意的人。這時候的薇龍,想法很單純:如果能得到姑媽的資助,順利完成學業,以後就在香港找份工作。
  • 林黛玉的病在現代其實很常見,也不難治,為何她有錢難醫治
    林黛玉一出場的時候,就給人一種柔弱不堪的感覺,有人形容她為「病西施」,意思是說她雖然很美麗,可是總是病怏怏的樣子。林黛玉小時候得病,同樣有那個癩頭和尚來給林家提出一個好辦法。曾經也有治好的可能那就是讓林黛玉出家,讓她不要見一些不相干的人,自然就沒事了。其實癩頭和尚說得也有道理,林黛玉如果不見到那麼多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情緒在,一生如果平平淡淡得過完一生,沒有那麼多喜怒哀樂,是不是就不會加速病情惡化呢?
  • 賈家不是林黛玉終點,從踏進榮府那天,註定再被一頂花轎抬離賈家
    以林黛玉為例。母親賈敏死後,外祖母派人接她來賈家收養,父親林如海派了老師賈雨村護送她進京。當時一頂小轎將她抬入榮國府,預示若干年後,在賈家抄家前夕,林黛玉也是一頂轎子被抬出榮國府,「莫怨東風當自嗟」,效仿昭君出塞,遠嫁而去。
  • 林黛玉真的尖酸刻薄嗎?其實她是林懟懟!(附音頻)
    ▶ ▶ 林黛玉的籍貫家人說完了名字,再來看林黛玉的籍貫、家人。▶ ▶ 林黛玉的文學形象扯得有點遠了,還是接著談林黛玉。說完了林黛玉的基本信息,那就看看她的文學形象。其實我們仔細看林黛玉的這些毛病,也不過是性格使然,算不得什麼大問題,總體來說,林黛玉、晴雯,看起來尖酸刻薄,其實是「人畜無害」。反倒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薛寶釵、襲人,嘴裡笑呵呵、背地裡卻是使么蛾子。就是那說話刻薄的毛病,在今天網絡文化裡,叫著「懟」。
  • 林黛玉為什麼將鸚哥改名紫鵑?細細琢磨紫鵑二字,唏噓不已
    賈敏死後,賈母派人來接外孫女,林黛玉辭別父親進京投奔外祖母。賈母當年將金尊玉貴的寶貝女兒嫁給林如海。一別多年女兒去世,卻只回來個嬌弱的外孫女林黛玉。老人家如何不痛斷肝腸以至於恨不得將天上的月亮都摘給她補償對女兒的疼愛。賈母見林黛玉只帶來一個奶娘孫嬤嬤和小丫頭雪雁,都不是得力之人,就將自己身邊得力的二等丫頭鸚哥賜給黛玉。
  • 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出場,為何王熙鳳將風頭搶了去?
    可是,林黛玉不是每個人見了黛玉都頗有一番印象的,在其他人眼裡她就是來寄人籬下的外親戚,賈母的確疼惜林黛玉,但是她給予的關懷多少有點居高臨下。其實,曹雪芹在描寫黛玉拜見兩個舅母的時候,就瞧見她寄人籬下的心理來。她不敢隨意落座,謹慎地挑選著下座的椅子入座,她知曉自己在榮國府不會佔主要位置,所以選擇了次座。還有,在吃茶的時候,與在林家的習慣不相符,但黛玉也都只好入鄉隨俗了。為了凸顯林黛玉寄人籬下的境遇,作者自然要壓低林黛玉出場的勢頭啦!
  • 越長大越孤單:探究林黛玉在賈府的辛酸生活及越來越成熟的原因。
    二,周瑞家的試探林黛玉。周瑞家的送宮花,因最後才給黛玉,黛玉懟了周瑞家的:「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由此,許多人便以為林黛玉計較,矯情,刻薄小性。其實不是這樣。而王嬤嬤對林黛玉的名節非常注重,如林黛玉睡午覺時,賈寶玉到瀟湘館探訪,王嬤嬤急忙攔住賈寶玉。後來林黛玉說自己醒了,賈寶玉進到了林黛玉屋子,王嬤嬤急忙打發人進去伺候林黛玉。
  • 林黛玉為什麼在臨死前要焚燒詩稿?為什麼不留給寶玉作為念想?
    林黛玉為什麼在臨死前要焚燒詩稿?為什麼不留給寶玉作為念想?高鶚給她安排的是寶玉寶釵成親,而黛玉焚稿魂歸離恨,咱們一起回顧一下:  林黛玉從傻大姐那裡聽到了寶玉成親,新娘卻不是自己的消息,以後就再沒有好過了,雖然紫鵑不斷勸說,但於事無補,黛玉的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她終於熬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
  • 林黛玉第一次進榮國府,發現了賈赦的秘密,她有苦衷卻不能說出來
    林黛玉的這一番內心獨白,並沒有表明她的小心眼,反倒說出了黛玉的謹慎,也體現出了她大家閨秀所具備的素養,這在後文黛玉進入榮國府之後,本已習慣飯後喝茶的她,為了適應賈府的規矩,不得不將自己的習慣改了,在飯前以茶漱口。
  • 女主是升級版「林黛玉」,劇情不虐還很爽
    但凡是看過《紅樓夢》小說的讀者亦或者是電視劇的觀眾,都肯定對賈寶玉林黛玉的命運打抱不平。其中林黛玉的命運更是令人感到憤憤不滿,覺得《紅樓夢》這個世界對林黛玉太不公平了!在言情小說特別火的時期裡面,以「林黛玉」為原型的女主角出現次數實在是太多了,可以說換來換去好幾部小說,總覺得女主角就是「林黛玉」那樣令人憐惜不已的女子。
  • 男人更喜歡林黛玉還是薛寶釵?其實寶釵根本不賢妻良母,野心很大
    寶釵和黛玉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女子,對她倆的比較也一直沒有停過,有人說,男人喜歡寶釵,女人更喜歡林黛玉作為一個讀者,我更喜歡林黛玉。因為林姐姐以真性情待人,所以她漂亮又聰明;我在薛寶釵身上看到的是更加圓滑和老練。寶釵雖然不容易,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只有一個母親和一個令人失望的哥哥,所以她必須學會獨自支撐整個薛家。可是,她偷聽到小紅的談話的時候,卻陷害了黛玉,讓黛玉替她背黑鍋。
  • 陳曉旭演活了林黛玉,只因她就是「林黛玉」!
    在選擇由誰來飾演「林黛玉」這件事上,他力排眾議,挖掘出了陳曉旭!當時競爭林黛玉這個角色的演員有:陳曉旭、張靜林(安雯)、張蕾、王曉潔、沈璐等。其中張蕾的呼聲最高。長得清秀動人,還是頗有林黛玉的風姿的。但她當時已26歲了,年齡偏大了一些。要知道,林黛玉在書中也就十幾歲。所以,張蕾遺憾的和林黛玉擦肩而過了。最後她飾演了秦可卿,也是一位大美人。還有一位競爭林黛玉的演員是張靜林。她長得十分漂亮,大家都叫她"美人"。
  • 人生在世,比物質更珍貴的,唯情而已
    其實劉阿姨自己會走路,只是因為前兩年得了乳腺癌,雖然治好了,但人變得非常虛弱,陳叔心疼她,一點累都不想讓她受。而她嫁過來之後,也保持著知識分子的清傲,對陳叔的家長裡短很少關心,親戚間的走動都是陳叔出面,她能出錢就不出面,陳叔出錢資助兄弟姐妹她也保持不拒絕不支持的態度,仿佛一個局外人一樣。
  • 林黛玉:所有心碎都在淚盡那一刻
    作為大觀園中「詩魂」般存在的林黛玉,她的死尤其令人難過。在一般的通行本裡面,林黛玉的死在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但是賈母在黛玉最需要親情和幫助的時候,不但沒有體諒她,反而數落她的不是,連帶著疏遠了她,就這一點就足夠扎心了。說到底,他們並沒有把黛玉當家人,只是當做寄居的食客而已,你做得好合我心意,我就賜你一點恩澤。但是你若忤逆了我,那麼就註定只能是一顆讓我開心的棋子罷了。這也是黛玉感到寄人籬下孤苦無依的根源所在。外祖母縱然再好,沒有父母兄弟扶持,自己的心事也無與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