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進賈府,為何只帶了一老一少?你看同她一起進京的還有誰

2020-09-15 小涵讀書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千裡之遙,身邊卻只帶了一個老奶媽王嬤嬤和一個10歲的丫環雪雁,這兩個人對於林黛玉來說根本借不上力。

賈母在給林黛玉配備丫環婆子時,按照賈家小姐的標準,給林黛玉做了這樣的配備:

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個教引嬤嬤,除貼身掌管釵盥沐兩個丫環外,另有五六個灑掃房屋來往使役的小丫環,並把自己身邊一個二等丫環鸚哥替換了雪雁。

賈母的這樣安排充分表達了對林黛玉的疼愛和憐惜。與賈母的舉動相比,林如海這個做父親的卻沒有如此細心和周到,在林黛玉進賈府時只派了一老一少兩人相隨。

林家世襲為侯,是典型的書香門第之族;林如海作為探花出身,當上巡鹽御史之後,家境自然不會太差;賈敏未出閣時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她本人涵養的大家小姐風範,連王夫人都羨慕萬分。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林黛玉,身邊根本不缺少喜歡的婆子和丫環,她讀書時,伴讀的丫環就有2個。賈母派船去接林黛玉時,林如海完全可以將陪伴林黛玉身邊的人一同前往京都,就算是林黛玉用不上,裝裝門面也可以的。但是林如海卻沒有這樣做,一個實權在把的重要官員,為何如此寒酸的打發自己的女兒千裡赴京呢?


問題其實出現在賈雨村身上。

賈雨村是一個善於經營並且一心想向上爬的人。他第一次做官是因為得到甄士隱的資助,但是進入官場後因不懂規則而被罷免,對此他沒有灰心而是想盡辦法等待機會東山再起。他能夠進入林家當林黛玉的老師,並非是像現代社會職場應聘而來的,而是仗著友力謀進去的。第二回清楚的寫到:

「雨村正值偶感風寒,病在旅店,將一月光景方漸愈。一因身體勞倦,二因盤費不繼,也正欲尋個合適之處,暫且歇下。幸有兩個舊友,亦在此境居住,因聞得鹽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託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

由此可知賈雨村能夠進林如海家中,是想辦法謀進去的。

賈雨村給林黛玉當老師,自然是不甘於一輩子當個教書先生,而是要向林如海要好處的。林如海在官場浮沉那麼多年,對於封建官場那一套自然十分熟悉、了如指掌。賈母要將林黛玉接進京都,自己身邊沒有男丁可以護送,於是賈雨村就成為合適的人選。

但是,在林如海的眼裡,賈雨村並不是一個容易滿足和掌控的人。事實上,賈雨村後來攀附上了賈政、王子騰,官越做越大,最終當了軍中大司馬。對待這樣一個人,如何用好,如何安置其實是一個比較傷腦筋的問題。


林如海不想讓賈雨村這種人與自己有更深的瓜葛,但是又不能不安置他。所以他不直接安排賈雨村當官,而是為他準備了謀官的財物,送他進京去找賈政。在這個過程中,又要護送林黛玉,讓女兒輕車從簡,只帶一老一少兩人進賈府,略微寒酸,低調示弱,向賈雨村表明自己的家境和能力,不僅讓賈雨村對前往京都充滿了嚮往,也會對林如海的幫助心懷感激。

由此可見,林如海的智商是非常高的。賈雨村在賈政的幫助重新當官,並認王子騰等人當了官場的「新主人」,與林如海再無半點瓜葛。這種做法著實高明。


自古以來「請神容易送神難」,林如海派一老一少跟林黛玉進賈府,並讓賈雨村陪同,巧妙地隱藏家族實力,睿智的送走賈雨村,與他劃清人生的界線,保持了自己的「清流」風範。而賈府在敗落之際,賈雨村入了牢獄仍落井下石的事實證明,林如海的做法是正確的,是卓有遠見的。

聲明:本文資料重點引自《乾隆庚辰四閱評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胡適藏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蒙古王府本石頭記》《鄭振鐸藏本》【文/小涵讀書】

相關焦點

  • 為何林黛玉從不缺錢花?看看她初進賈府帶了什麼,難怪王夫人眼紅
    薛寶釵用二十兩銀子幫史湘雲辦螃蟹宴、用上等燕窩幫助林黛玉、幫邢岫煙贖出當掉的棉衣等,出手闊綽的寶釵自然不缺錢花。薛寶釵出身金陵首富之家,不缺錢花正常,林黛玉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為何她從不缺錢花呢?看看她初進賈府帶了什麼,難怪王夫人眼紅。
  • 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為何兩個親舅舅都不見她呢?
    當今社會,經常看到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忙的人,把自己的兒女託付給父母帶的情形。甚至更有甚者,還有婚姻破裂的,男女雙方都不管兒女,年邁的父輩們不得不伸出援手,幫兒女帶自己孫兒。黛玉進賈府的小心不安 林黛玉是世襲爵爺林家的女兒,肯定是見多識廣的。可是她才十二三歲,母親死掉了,孤苦無依的她,被外祖母賈夫人接到了賈府。 黛玉本就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其母親在世時經常給她講自己的娘家,那是非同小可。
  • 林黛玉進京:以為投靠的是親情,其實是物質資助
    在賈府「母儀天下」的史太君即賈母,為丈夫賈代善生養了兩男一女,分別是賈赦、賈政、賈敏。賈敏是林黛玉的母親,也是榮國府實際當家人賈政、以及襲了爵位卻遊手好閒的賈赦的親妹妹。妹妹應該是被極度寵愛的角色,但是賈敏在整部小說中只活在名字裡,一開始就被曹公寫死了,她與兩位兄長的關係如何不得而知。
  • 林黛玉好欺負嗎?為何別人都願意拿她做擋箭牌,讓她來背黑鍋
    林黛玉身體柔弱多病,剛進賈府就被眾人一眼看出身體有病,一開口就被問吃的什麼藥。但這纖弱如新柳的林黛玉,卻結結實實的給別人當過兩次「門神」,硬邦邦的替別人把了一回「門」。當然林黛玉並不是真的替別人把門去了,而是給別人做了兩次擋箭牌,而且還是在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
  • 林黛玉進賈府處處小心,沈樂清進沈府步步驚心
    這讓林黛玉進賈府以後,始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比如當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先是照實回答:只剛念了《四書》但當黛玉「問姊妹們讀何書時,外祖母說: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敏感聰慧的林黛玉當下覺得不妥。
  • 林黛玉的病情為何一直沒有得到控制?看一看她是怎麼吃藥的吧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大家看她風流體態,便知道她有不足之症,細問之下才知道她從小體弱多病,從會吃飯的時候就開始吃藥,請了多少名醫配藥,都不見效,後來一直吃人參養榮丸。賈母還請過王太醫,王夫人為她請過鮑太醫,此外賈府還請過兩三個不知名的太醫,先後為林黛玉診過病。
  • 林家財產被賈府私吞,林黛玉能不知道?她只是不想說罷了
    長大後的林黛玉憑藉幼年的記憶和榮國府中人對林家的描述,大概只知道林家很有錢,但是具體有多麼有錢,林黛玉就不知道了。林黛玉進賈府以後,僅有一次,王熙鳳無意間提到林家財產一事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裡,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豈小人豈有不多嫌的。」林黛玉住在賈府,住的並不是心安理得,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因此,當薛寶釵向林黛玉提及每日用二兩上好的燕窩熬粥時,林黛玉怕不是自己家,用人家錢不方便婉拒了。
  • 越長大越孤單:探究林黛玉在賈府的辛酸生活及越來越成熟的原因。
    一,王夫人套路林黛玉林黛玉雖然是賈母的嫡親外孫女,但並不是所有人對她是善意的。從林黛玉初進賈府時,榮國府的當家主母王夫人就開始套路林黛玉了。為那玉也不是鬧了一遭兩遭了……好好的,為什麼又繳了那穗子?豈不是寶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了。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兒,常要歪派他,才這麼樣。而王嬤嬤對林黛玉的名節非常注重,如林黛玉睡午覺時,賈寶玉到瀟湘館探訪,王嬤嬤急忙攔住賈寶玉。後來林黛玉說自己醒了,賈寶玉進到了林黛玉屋子,王嬤嬤急忙打發人進去伺候林黛玉。
  • 林黛玉為何體弱多病?看看她怎麼洗澡就知道原因
    林黛玉的人生悲劇既是毀滅,亦是救贖。體弱多病註定她和寶玉在一起的道路就艱辛,另一反面,由於去世的早,所以沒能看到賈府最後徹底破敗的模樣,不須再添最後一份傷心。那麼林黛玉的病為何久治不愈?01林黛玉自從進了賈府
  • 賈母為何不成全林黛玉的婚姻?賈母哭訴的一句絕情話,透露了答案
    在生活上,賈母關懷的無微不至,未進大觀園前,不僅讓她和寶玉守在自己身邊住進了碧紗櫥,還超規格為她配備了丫環婆子;進了大觀園後,不僅時常去看她,還私下給她零花錢。在感情上,賈母更是為她操碎了心。林黛玉和賈寶玉吵架,賈母暗自流淚,並自怨自艾的說自己是老冤家,寶玉和黛玉是小冤家;林如海病死,林黛玉年紀已大,但賈母執意讓賈璉把她帶回賈府。
  • 林黛玉在賈府有三位「婆婆」,這三座大山就是逼死她的風刀霜劍
    被賈母強行接進賈府。意味著在惜春的心裡黛玉配不上和她開玩笑。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被惜春一語道破。劉蘭芝只有一位婆婆就被迫投湖自盡,林黛玉在賈府卻有三位婆婆一般的人,她在賈府遭受的迫害不是讀者朋友們可以理解的。今天,書妝就為朋友們分析一下林黛玉的那些「婆婆們」。
  • 寶黛在賈府的差距早已寫明:寶釵進府一筆帶過,黛玉進府隆重歡迎
    《紅樓夢》原著中,作者描寫薛寶釵一家進賈府,只用了一句話。忽家人傳報:「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合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原著裡迎著薛家人的也就王夫人房裡,筆墨極少就把薛家人安排進梨香苑了!倒是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賈母給姑娘們放假,賈府所有女眷都出來接見了林黛玉,其實寶黛在賈府的差距原著裡早已寫得明白!薛寶釵有沒有資格走大門,推測這個要看清代的規矩!
  • 看陳曉旭,帶你了解如何演好林妹妹
    從心理角度看,林妹妹天真爛漫而又多愁善感,是個既能一眼看穿人心,明明可以高情商高智商博得大家好評偏偏要真性情做人做事的人,一邊有賈母的寵愛、一邊又感慨身世坎坷的矛盾人物。換句話說就是,該撒嬌吃醋的時候盡情使性子(對寶玉);該在眾人面前扮乖巧的時候一言一行都小心謹慎(初入賈府);該展露才華的時候一點也不謙讓;該當開心果的時候就才思敏捷逗樂眾人。
  • 在《紅樓夢》中,紫鵑沒有進賈府之前,她的生活現狀如何?
    紫鵑是賈府中的一位特殊的丫鬟,雖然,作者對她的筆墨描寫不是很多,但從她服侍女主人公林黛玉那兒,讀者就不難發現的她的特殊,只要女主人公林黛玉一出場,即使紫鵑沒在場,大家也能感覺到她就在女主人公身邊一樣別人對於賈寶玉是巴結不得,而她對於賈寶玉,卻始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中間好似隔著一條「三八線」似的;還有就是她的善良與忠誠,她的一顆心,真正是為了女主人公林黛玉跳動著。
  • 賈母那麼疼愛林黛玉,為何寧可把人參放壞了,也不給林黛玉用
    林黛玉自幼體弱多病,初進賈府,賈母得知她在吃人參養榮丸,忙吩咐人給她配藥。賈母忙命鴛鴦取出當日所餘的來,竟還有一大包,皆有手指頭粗細的,遂稱二兩與王夫人。人參拿給太醫使用時,沒想到人參已失效力。周瑞家的回來稟報時是這樣說的:「這一包一皮人參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連三十換也不能得這樣的了,但年代太陳了。這東西比別的不同,憑是怎樣好的,只過一百年後,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這個雖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
  • 王夫人究竟多厭惡林黛玉?你看她當著王熙鳳的面怎麼罵人的
    該隨手拿出兩個來給你這妹妹去裁衣裳的,」「隨手拿出兩個」,或許在王夫人眼中,堂堂一個書香世家小姐,是很容易打發的吧。誰讓人家賈府是「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世族」呢。接下來,面對迢迢千裡初來乍到的林黛玉,這位舅媽竟然一句噓寒問暖的客套話都免了,直接奔向主題——警告她日後離賈寶玉遠一點!王夫人道:「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裡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後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 三進賈府的她,都沒有得到認可
    賈母因為看這小戲子長得頗像黛玉於是額外打賞她,不想史湘雲這個&34;的姑娘語出驚人,說這小戲子竟和黛玉如此相像,鬧得眾人心中未免對她有了看法。賈母本就疼愛林黛玉,見不得她受委屈,現在林黛玉莫名起來被說成這樣,賈母能不生史湘雲的氣嗎?
  • 如果林家家境很好,為什麼黛玉進賈府府只帶一個婆子、一個丫頭?
    邢大舅進京是投靠邢夫人的,但也給女兒岫煙帶著一個小丫頭篆兒呢。沒有丫頭陪伴,就不成為小姐了。但送女兒到賈家,林如海只給女兒帶一個婆子一個丫頭。這種僅僅是略高於最低配置的安排,就是在保證女兒的身份的前提下,不自立門戶,而是完全託庇於賈母。
  • 林黛玉的書房,賈寶玉的閨房,賈府衰敗的伏筆
    還要從劉姥姥進大觀園說起。同樣對比劉姥姥進到怡紅院,對襲人說的話是這是那個小姐的繡房,這樣精緻?我就象到了天宮裡的一樣雖說劉姥姥是個莊稼人,在進大觀園之前從沒見過小姐的繡房和公子是書房是什麼樣的。這便是曹公的一個伏筆了,借劉姥姥說出賈府怪異的地方。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賈府陰盛陽衰的具體景象。通讀全書,我想有很多人會發現,書裡是一概的女人比男人強。這點和古代的書籍完全不一樣,感覺作者是在嘲諷男人。
  • 從周瑞家的送宮花看賈府的敗落
    結果惹怒探春,探春大嘴巴就過去了,並罵道:」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專管生事。如今索性得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們姑娘那樣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他,就錯了主意!你搜檢東西我不惱,你不該拿我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