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中,有個叫若眉的丫鬟,是明蘭幾個大丫鬟裡最「神奇」的存在。她既是明蘭身邊模樣最好的丫鬟,又是明蘭身邊命運最悽涼的丫鬟。
為什麼這麼說?她完全是一個典型的雙標型性格的人——自私清高還不敢承認。
她原是長楓房裡的丫鬟,是最不得林小娘待見的丫鬟之一。長楓又自詡風流才子,把房裡的丫鬟寵得一個一個心比天高。
所以當明蘭從盛老太太處出來「自立門戶」時,林小娘眼睛都不眨的把兩個最會討好長楓的丫鬟可兒和若眉「扔」到了明蘭處。
即便如此,長楓還經常到明蘭的院子找他們倆,把明蘭的院子弄得烏煙瘴氣,讓明蘭哭笑不得。
終於,好不容易明蘭有機會把她倆送回林小娘處,可兒直接沒了半條命。若眉知道長楓是個沒擔當的,再也不願回去,所以便想盡一切辦法留在明蘭處,並對明蘭說:「我絕不做小,便是吃糠咽菜也認了。」
這一番話讓明蘭也動了惻隱之心,認為她好歹還有點骨氣,便把她留了下來,還在陪嫁時也把她帶去了侯府。
為此房媽媽曾經提醒過明蘭,因為若眉的身世特殊:她原也是官家的小姐,後來父親犯了錯,家道中落,才被賣到盛家。不僅長相不錯,還斷文識字,是明蘭所有丫鬟中文採最好的一個。如若起了不好的心思,會成為明蘭的心腹大患。
房媽媽的話不無道理,因為若眉聰明又拎得清,只要顧廷燁和明蘭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躲得遠遠的。
她是真的不願攀龍附鳳嗎?不見得。
其一,她只是從來都沒看上過顧廷燁。
顧廷燁一介武夫,不懂風情,若眉自己又偏偏喜歡武文弄墨,作詩拽酸文,兩人性格一南一北,在一起無法調和。
其二,她只是知道明蘭有多聰明。
單看她對和她同一屋裡的丫鬟碧絲的提醒就知道:
「彩環打扮得妖妖嬈嬈的,有自己的小心思,大家都看得出來,到時候翠微會整治她的;做丫頭的心裡不能有別的念想,夫人心明眼亮,只消真心待她,她必不會虧待了你。所以,千萬不要存了自己的小心思。」
其三,她只是知道自己在明蘭心裡的位置。
若眉曾對碧絲說:「小桃雖然針線能力都不行,但她不論聽到什麼,看見什麼,一概全倒給明蘭,分毫不留。她在明蘭面前自在無忌,沒半分自己的小心思,她這是至忠,所以明蘭信重小桃。」
若眉深知她們後來的四個大丫鬟燕草、綠枝、若眉自己、碧絲與小桃、丹橘在明蘭心中的地位不能相比,所以小桃、丹橘能做的,她們卻不能做。
所以若眉知道在沒找到自己中意的丈夫人選之前,一定要安分守己,在明蘭面前博一個好印象,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鋪路。
這一切剛好在顧廷燁的幕僚公孫白石想要納妾的消息散出時,若眉所有隱藏的小心思全部顯現出來了: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才能一擊即中。
得知消息的若眉,跑到明蘭面前,信誓旦旦的對她說:
「奴婢敬慕公孫先生的為人,仰佩先生的學問,願與先生為奴為婢,牛馬一生。」
明蘭一開始特別驚訝。一是她沒想到一向自視甚高的若眉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因為公孫白石都已經可以當她父親了;二是她本來看在若眉安分守己的份上,會給她找一門好親事,卻沒想到若眉竟自己提出來了。
而後明蘭鄭重其事的告訴她:第一,會將新姨娘的身契送往先生老家,交到夫人手上;第二,生下的孩子會教給公孫先生的正室撫養。
明蘭將一切陳述清楚後,若眉還是不顧一切嫁給了公孫白石。
本以為自己可以繼續做回以前官家小姐的樣子,只可惜她不但高估了自己的本事,還高估了她與明蘭的情分。
若眉婚後的日子並不好過,她自作主張放出消息,讓人知道自己將成為公孫先生的妾室,引得侯府一眾丫鬟僕婦都來巴結。
而公孫先生很低調,曾告訴她根本不想大操大辦,她這一切行為完全就是給公孫白石添堵,公孫白石也不再待見她:
「不求你如何賢德,不想連區區口舌也守不住。果是藤木不堪為梁柱,如此不堪重託,以後生下孩兒,還是由夫人教養罷。」
若眉在公孫白石這裡受了委屈後,想著明蘭能念在以前的主僕情分上,跑去找明蘭為自己求情,卻只得到了已經看透若眉的明蘭這樣一番話:
「其實你是什麼樣的人,壓根不要緊,要緊的是,先生要的是怎樣的人。」
公孫白石要怎麼樣的人呢?若眉心裡再清楚不過:乖巧懂事,安分守己。即使笨一點,醜一點都無所謂。
而公孫白石連為他付出所有的正式夫人都不愛,怎麼會愛上一個有心機,不安分的小小妾室呢?
她原以為自己和明蘭的其他丫鬟不同,能得公孫先生高看一眼,能讓明蘭在關鍵時拉她一把,只可惜她一直在孤芳自賞猶不自知。
原著的最後,若眉給公孫白石生了個兒子,可惜最終還是要交給即將來京的正室夫人撫養。身為妾室,每日要為夫人晨昏定醒,端茶送水,又不受丈夫待見,跟丫鬟有多少區別呢?
寫在最後:
相比若眉,明蘭的幾個丫鬟小桃、丹橘,綠枝、翠微他們都嫁給了值得愛的人,得到了想要的幸福。
而在才華,模樣,性情上樣樣勝過她們的若眉,結局卻令人唏噓,因為她恰恰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如此聰明,算計來算計去,卻反倒把自己算計進去了。
「聰明」的「若眉們」,真的應該學學「大智若愚」的「小桃們」。
我是微談情感,用文字陪你霧裡看花,挑燈望月。專注書評,影評,劇評。目前《知否》書評已更新23篇,喜歡請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