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白蓮花的人品,我們無法苟同。
但是,白蓮花的某些「觀念」,對於我們絕對有借鑑意義。
在讀《知否》原著第一遍的時候,我就想寫林噙霜的擇偶觀。因為,她的擇偶觀是在我結婚好幾年後,才慢慢體會到的東西。
我深刻地覺得:女兒千萬別富養,因為富養出來的女兒,不知生活艱辛,只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感覺去選擇愛情。
可愛情這種東西,從不是你喜歡就可以,它是需要很多東西去支撐的,也是需要用時間去辨別真偽的。
有情飲水飽,某種程度而言,並不值得提倡。
林噙霜放棄了做正室大娘子,而去做了盛紘的妾。其實,在那個年代,她的選擇並不算錯。因為那時候,男人納妾是合法的。如果不是她被盛紘慣壞了,自己作死,那麼她的一雙兒女都會有不錯的結局,而她的結局也不會太差。
這也是她從未後悔過給盛紘做妾的原因。
當然這僅限於古代,現代的話,林噙霜的作為不僅僅是道德的問題,還是法律的問題。
但在古代,林噙霜選擇盛紘,改變了她的人生。
林噙霜,窮怕了。
林噙霜本也是官家小姐,但是七歲的時候,她家裡就敗落了。她不曾過過一天好日子的,她的母親沒有算計,全靠典當度日。
林噙霜是苦著長大的孩子,她太知道生活艱辛了。當她第一次到盛府的時候,當她看到那樣精緻漂亮的花園,那樣描金繪銀的用具家什,綢緞羽紗四季衣服,她一輩子都沒想過世上還有這種富貴的日子,這樣養尊處優的生活。
又等她看到了盛紘又斯文又俊秀,文質彬彬,她心裡便有了不一樣的念頭。
她想要留在盛府,想要也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其實,很多窮怕了的女孩子,都是不在乎愛情的。她的生活太苦了,她在經濟上太匱乏了。對於她而言,愛情只是奢侈,能更好地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不渴望愛情,只想要攀高枝,實在是因為,對於她而言,有錢比有愛情重要太多了。
林噙霜也是如此。
她過夠了窮日子,當她看到盛府的富貴時,當她看到自己穿得還不如盛府的一個丫鬟時,她再也不想過那些窮日子了。對於她而言,做大做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攀上盛紘,讓自己的生活上升一個階層。
林噙霜對「錢」有深刻的認識。
因為缺過錢,因為知道生活的艱難,所以林噙霜對於錢,有很深刻的認識。
她知道一個廩生一個月,不過六七鬥米及一兩貫錢而已。而盛府一個丫鬟的月錢都有八錢銀子了。她曾經指著盛墨蘭告訴她:「你身上這件襖子就要五六十兩,你手爐裡燒的是銀絲細炭要二兩紋銀一斤,加上你日常吃的穿的,得有幾個廩生能供得起。」
盛如蘭是盛家的嫡女,她嫁給了文炎敬,文炎敬是個窮書生。盛如蘭的結局很好。
但是,她這好裡,有太多先決條件了。她娘家給力,她還帶去了豐厚的嫁妝。
如果,她是林噙霜的條件,沒有給力的娘家,沒有豐厚的嫁妝,那麼她真的願意吃糠咽菜地熬上十幾年嗎?
當愛情沒有了能夠承載它的經濟條件,它是很難長久生存的。
盛家老太太眼裡最是容不下沙子,可為什麼她偏偏容下了林噙霜。
不是她相信林噙霜嘴裡的真情可貴,而是她知道林噙霜窮怕了,就是想過好日子。
林噙霜親眼目睹過一些「窮書生」的品質。
林噙霜的表姐嫁給了窮書生。
原本女人低嫁,就是想要跟男人好好過日子,將來有出頭之日的。可是那個書生除了能寫兩篇酸文,科舉不中,經商不成,家裡家外全靠她表姐支撐。
她的表姐陪著夫婿吃盡了苦頭,為他生兒育女,還攢下了幾畝天地。可那年的收成不過是略好些,那個書生便要納妾。她表姐不肯,便被罵不賢惠,還險些被休。
她的表姐最後抵擋不住,只得讓妾室進門,不過幾年,便被書生和妾室活活氣死了,只餘下幾個兒女受人折磨。
她的表姐,是嫁給窮書生做正室。
盛淑蘭也是嫁給了窮書生做正室。
如果盛淑蘭沒有豐厚的嫁妝,沒有給力的娘家,依著孫秀才的品性,即使盛淑蘭陪著她熬了十年二十年的苦日子,也會被休棄。
正如林噙霜所反問的:「難道,貧寒子弟就一定人品好嗎?」
林噙霜的擇偶觀:
「男人是個窩囊廢,再強的女人也直不起腰來。那時候,我就想,不論做大做小,夫婿一定要人品出眾,重情義,有才幹,能給家裡遮風擋雨。跟了你父親,雖說是妾,卻也不必擔驚受怕,至少能有一份安耽日子可過,兒女也有個依靠。」
林噙霜的結局並不好。
但是,林噙霜錯的從來不是選擇了盛紘。恰恰相反,她正是因為選擇了盛紘,才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她的兒女才有了不太差的結局。
她選擇的盛紘,是極度靠譜的。
盛紘是庶子,他非常清楚庶子的苦楚。他雖然重視嫡子嫡女,但是對於盛府的庶子庶女卻也是極其上心的。
盛府的庶子庶女幾乎都能平安長大,並且很少受到下人的苛待。盛紘會時不時地敲打王若弗,不要苛待了他的庶子庶女。而但凡他知道有僕人苛待庶子庶女,就立刻會把僕人發賣出去。
對於自己的妾室,盛紘也是有一定的尊重的。尤其是林噙霜,盛紘是動了真感情的。
他為了林噙霜和林噙霜的孩子千思萬想,做了最好的打算。
對於林噙霜,盛紘很清楚妾室受欺負的地方,無非是兩處:日常開銷和子女的撫養。
對於日常開銷,盛紘直接給了林噙霜獨立的經濟來源。林噙霜是自己有田莊和鋪面的。
對於孩子的撫養,盛紘知道自己的正室是個不容人的,於是直接把孩子都留給孩子的親娘撫養。不管是林噙霜,還是衛小娘和香姨娘,她們的孩子,都是養在自己身邊的。
對於林噙霜的兒女。
盛紘是非常看重盛長楓的,他幾乎是按照吃飯的頓數來督促盛長楓讀書考舉的。
而對於盛墨蘭,盛紘親自給她相看了文炎敬。
其實,當初林噙霜所求也不過是有一份安耽日子可過,兒女有個依靠。
如果,她能記住自己的這個初衷,那麼依著盛紘對她的寵愛,依著盛紘對兒女的教育,林噙霜日後自有風光體面的日子。
可惜,她不知足。
我堅決地不贊成,林噙霜給人做妾的自甘墮落,但是我非常贊成林噙霜這幾個擇偶觀。
其一,對於錢,有清晰的認識。
婚姻就是柴米油鹽。
既然是柴米油鹽,那勢必處處都要用到的錢。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我們在締結婚姻的時候,一定不要太盲目,太天真,一定要考量一下經濟條件。
我從不提倡女人的高攀,但是我也希望女人認識到銀錢在婚姻裡的重要性。
貧賤夫妻百事哀。
真的,很多婚姻,到最後真的是敗給了「沒錢」。
其二,永遠不要陷入「窮男人就人品好,值得託付,會珍惜你」的誤區。
家境貧寒的男人,就一定品性端正嗎?
不是的。
孫秀才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家境貧寒的時候,也曾好好讀書考舉,可一旦富貴了,他就完全變了一個樣子。是富貴害了他嗎?
不是。
他原本就是那個「品性不端」的樣子。他當初窮的時候,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他沒有那個條件。一旦他有了錢,有了富貴,有了條件,這樣的人就會原形畢露。
這也是我反覆強調的,女人擇偶要看男人的人品的原因。記住,是看人品,不是看「窮」,也不是看「富」。
其三,看男人的本事。
「男人是個窩囊廢,再強的女人也直不起腰來」,這句話很對。
看男人的本事,不是說這個男人要多厲害,而是他至少具備一定的養家能力和一份進取之心。
我曾經寫過我家裡的一個姐姐,就是嫁給了「不正幹」的男人。
家裡兩個孩子,他每天去工地工作一天,就要休息好幾天。他休息就算了,還不讓人說,還想要女人把他當一家之主,尊重著,捧著,照顧著。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但凡家裡花錢的事,他都不管。女人有錢就自己出,沒錢,女人就自己去借,他就是兩手一甩什麼都不管,還只想著享福。
就如同林噙霜表姐嫁給的那個窮書生。
沒本事,人品還不好,這女人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古代不能和離,可現在女人帶著兩個孩子離婚,何嘗不是一種艱難的選擇。
我家裡的嬸子經常說:「當初結婚的時候,就不該不看這個男人的本事。只覺得他們倆願意就行,現在前不得,後不得。」
真的,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真的不是你願意,你愛就可以。但願那些未婚的女孩子,能清楚這一點,在相信愛情的基礎上,理智一點,現實一點。
別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