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艾瑪的「悲劇人生」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2020-09-05 翩翩青楓

文 | 翩翩青楓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點的百科全書,認為它幾乎不帶評判色彩地描述了一個女人在追求愛情和物質享樂時的可愛與可氣、激情與痴狂以及任性與墮落。—作家蘇童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難免會行差走錯,可如果一個人為了滿足自己不切實際的願望,而無底線地縱容自己去墮落,那麼她遲早都會作繭自縛,畢竟在理想和現實的較量之下,人始終是無法逃避現實生活而存在。

而那些試圖打破局限超然物外的人,終究是會自食其果。法國知名作家福樓拜在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艾瑪.包法利,為了擺脫枯燥、沉悶的婚姻生活,她背著他丈夫兩度出軌,可這非但沒有給她帶來想要的生活,反而讓她在追求浪漫和理想的愛情中,逐漸迷失了心性,她不斷地靠借高利貸去享受奢華生活,直到債臺高築,走投無路......

小說取材於真人真事,一個鄉村醫生夫人服毒身亡的事件,小說的獨創之處在於作者將現實與幻想作為批判的對象,它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腐朽墮落的社會風氣以及外省貴族、高利貸者等小市民的醜惡鄙俗罪行,真實再現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繁榮背後所掩藏的殘酷現實。

《包法利夫人》不僅是19世紀自然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而且在藝術手法上也堪稱典範,其文辭優美,筆觸細膩以及獨特的作家隱匿寫法頗負盛名,此小說是作者歷經差不多五年時間才完成,自出版以來就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福樓拜曾說過:艾瑪.包法利,就是他自己,其實不僅作者一個人,我們不少人多多少少都能在艾瑪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悲劇的開始源於所遇非良人

顧小白說得妙: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毫無理由,毫無原因的愛情,除了財富與地位,美麗與才氣,或許還有別的,想要一種相似的慰藉,想要滿足虛榮心,想要逃避過去,想要宣洩一些感情,這些都掛著愛情的名義,有的慢慢淡去,有的真的愛上了你。有原因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這些原因,卻把它歸結為緣分的神秘。

可活在想像中的女人,又何以懂得這世間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不然艾瑪的感情之路也不會總是這樣不幸,她的初心只是想追求幸福,可她為何會身陷迷茫情愛中而不能自拔?這還得從她的情感經歷說起。

艾瑪是一個情感豐富又愛慕虛榮的美麗女子,從小她就讀了大量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她內心渴望能擁有像小說中所描述的浪漫愛情。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背道而馳,當她滿懷憧憬地嫁給夏爾.包法利,婚後幾天她就發現這並不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她開始後悔自己為何要結婚?儘管她丈夫在物質上盡己所能滿足她的各種需求,但在精神交流上他們兩人的思想卻始終無法有共鳴。

對於這種一成不變、枯燥乏味的平庸生活,艾瑪越發不能忍耐,她的生活充滿了壓抑和痛苦,她的內心渴求能逃離這苦悶生活,於是她開始寄情於虛幻的想像中,她渴望小說中的完美男子能出現在她的身邊撫慰她那顆受傷的心靈。


自從在舞會上邂逅了子爵後,艾瑪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了,那個夢中男人令她魂牽夢繞,可兩人終究是無交集。艾瑪第一次精神出軌的對象是列翁,男方雖然也仰慕艾瑪,但由於道德的束縛使得兩人都不敢逾越雷池,這段感情便就此擱下,不久後列翁也去了法國求學,直至艾瑪被人拋棄後兩人才真正再一起。

後來,艾瑪又遇見了羅多爾夫,這個男人不同於她平庸的丈夫和羞澀的列翁,他是個情場高手,不僅能讀懂女人的內心想法,對待愛情還極具攻擊性,自從他第一次見到年輕貌美的艾瑪,就想著一定要得到她。在他強勢追求之下,艾瑪很快突破道德底線墜入了他的情網,然而當艾瑪瘋狂愛上他的時候,並打算與他私奔,羅多爾夫卻狠心拋棄了她,還美其名說是為了保全女方的名譽......

追求美滿愛情沒有錯?可艾瑪的可悲在於她所遇非人,她的情人根本不是真正愛她,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徵服欲。當她被債務纏身時,曾求助過情人們,可換來的卻是愛莫能助。在金錢和利益至上,愛情顯得是如此一文不值,情人的虛偽和絕情可以說是壓倒艾瑪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情場屢次失意的艾瑪,可謂是可悲之極。人家只是貪圖她的美色,而她毫不自知,甚至還把這些虛偽又花心的男人當成手中寶,付出自己的全部,從這點來看,艾瑪她是咎由自取。

二、艾瑪悲劇人生的根源

艾瑪的悲劇根源雖然是多重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她自甘墮落使然,她把愛情當作她生命的全部,為了擁有浪漫愛情,她瘋狂到喪失了心智,不停地用奢靡的物質生活來掩飾她內心的空虛,以致最後越陷越深,無法逃脫命運的懲罰。


對於艾瑪的悲慘命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批判她太虛榮;有人則同情她生錯時代;還有人埋怨她太自私,不懂得知足常樂;艾瑪人生經歷不僅可悲,還可憐,她是如何走上這一步的?

1.家庭的影響。

艾瑪出身於一個條件稍好的農民家庭,父親在她很小時候送她去修道院接受貴族教育,直到她母親去世後,才把她接回來。在修道院求學期間,她讀了大量的浪漫主義小說,她內心特別嚮往書中那種浪漫的愛情生活。

對待愛情,艾瑪是迷茫又困惑的,可身邊又無人善加引導她,她只能靠著自己狹窄的想像空間去闡釋愛情,當我們嘲諷艾瑪的虛榮、做作時,卻不知她也是受害者,她從小養尊處優,結婚後,她丈夫對她更是惟命是從,儘量滿足她所提的各種無理要求,以致她虛榮心膨脹,期望奢求更多,直到最後欠債纍纍才有點清醒。

2.自身的原因。

艾瑪總是不滿足現實的生活,她任性、虛榮、貪婪以及愛幻想的個性讓她忘卻本心,人若任由自身欲望驅使,去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遲早都會把自己的前路堵死。

艾瑪她從來不懂得知足和珍惜,總把別人對她的好,當作理所應當。她從未為她孩子和丈夫著想過,她關心的永遠是她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她以為突破道德底線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殊不知這其實是條不歸路,直到她死才驚覺原來她那木訥、不善言辭的丈夫才是這世上最愛她的人。

3.時代的悲劇。

福樓拜在創作艾瑪.包法利小說形象時,他批判了艾瑪的虛榮以及她貪圖享樂的生活態度,但與其同時,他又同情她的人生遭遇。


他之所以把艾瑪寫死,一方面是因為艾瑪她心底不滿足平庸的生活,但理想又是那麼遙不可及,在理想與欲望的挾持下,她終究是無法克制住心中那團熊熊烈火,她的結局依舊是悲慘的。另一方面,指出了過度消費是造成她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更為諷刺的是艾瑪死後,無證經營的藥劑師郝麥得到了十字勳章,而把艾瑪逼上絕路的奸商樂樂卻發了財。

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艾瑪的悲劇其實是在所難免的,她從小所接受的教育、父母對她的疏於管教、丈夫的無底線寵愛以及她個人的單純無知和虛榮心都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如果當初有人能引導一下艾瑪,或者艾瑪能迷途知返,也許結局就不一樣了……

三、艾瑪的故事帶給我們哪些思考?

假如夏爾是一個有心的人,假如他會察言觀色,假如他的眼睛能夠接觸到她的思想,哪怕只有一次,那她也會覺得,千言萬語就會立刻源源不斷地從她心頭湧出來,好像用手一搖牆邊的果樹,熟透的果子就會紛紛落下一樣,可是,他們生活上越接近,心理的距離反倒越來越遠了。

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假若夏爾他懂浪漫、善言辭,就真的能守住艾瑪那顆不安守本分的心嗎?在我看來,這可未必。她生性浪漫,又深受消極浪漫主義文學毒害,也許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她就像一隻飛蛾撲火,橫衝直撞,自取毀亡。


亞里斯多德說:有7個原因決定了人類的行動:機遇、本性、強迫、習慣、理性、激情和欲望。而艾瑪則是受制於愛幻想的本性,為自己的欲望所徵服,她不懂得約束自己、更不懂得反思過錯,以致在這條錯誤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偏,最終是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

如果艾瑪能接受普通人的平淡的生活,她還不至於走上這條絕路,可是,對於一個曾經接受過貴族教育的農家女來說,她又如何甘心自己的人生是如此平庸?

在我看來,如果人生可以重來,艾瑪依然會重蹈覆轍,親手斷送自己的幸福,總而言之,在錯誤的三觀指導之下,她的命運是在劫難逃的,但她的人生血淚史卻至今仍能帶給我們一些警醒。

(1)做人做事若沒有道德規則和底線,終歸是逃脫不了命運的懲罰。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2)放縱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人生最大的痛。

(3)生活也許很艱難,可這就是人生,逃避現實並不能給你靈魂帶來救贖,反而會讓你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4)生活是一場冒險,人在追逐夢想的時候,要認清現實,學會自我約束、控制和反思,不為欲望所吞噬,迷失自我。


艾瑪的悲慘故事為何至今仍能帶給我們啟示?是因為它寫得很真實,道出了世態的炎涼和人性的弱點,在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類似艾瑪這樣的女人存在。艾瑪的案例雖然是個反面教材,但它卻時刻提醒著我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小說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價值還是頗具現代意義的。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人生經歷告誡我們:傷害我們的往往不是外物,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貪婪是萬惡的根源,盲目追求不切合實際的幻境,把自身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到頭來終究都是一場空。

人的一生雖不完美,可平平淡淡才是真,世上哪有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是生活給予你的懲罰。

相關焦點

  • 《包法利夫人》:福樓拜為什麼說艾瑪必須死?其實她本可以不死
    《包法利夫人》一書中,福樓拜筆下艾瑪之死,是由於她精神空虛,不安守本份兩次出軌,且超前消費,成為樂勒先免費後變本加利&34;的受害者,積債如山無力償還,才走上了服毒自殺的不歸路。許多人因此覺得她道德敗壞,實在是咎由自取根本不值得同情,真的是這樣嗎?實不盡然:。
  • 包法利夫人悲慘的結局,究竟是誰的錯?
    《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在31歲的作品,花了四年半的時間反覆修改而成,書中講述了一個女人悲慘又放蕩的一生。這本書出版後還被指責傷風敗俗,遭到了法院的起訴,好在最終福樓拜被宣告無罪。福樓拜有著非常豐富的感情生活,得以深入了解女性的心靈世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能把包法利夫人描述的如此真實又傳神。
  • 女權角度分析《包法利夫人》被控訴的原因,並談資本對愛情的毒害
    除了他們兩位之外,福樓拜也是不得不提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不僅對權貴旁敲側擊,同時也對人們的價值選擇進行了討論,正是對價值選擇的討論讓這部作品遭到了指控。《包法利夫人》遭到非議,表面上是主角艾瑪行為不檢,實際上是一些西方的男權主義者對女權的恐懼。作品被列為「道德敗壞」的典型,在發表的第二年就被冠上傷風敗俗的罪名。
  • 《包法利夫人》:用生命給女孩們上了一堂愛情課
    艾瑪豆蔻年華時,是個心懷詩意和遠方的姑娘。嫁了醫生夏爾包法利,變成了包法利夫人。 而包法利先生,是個現實主義者,全然無趣,一點都不是她心中的對先生。現實生活又平淡無奇,庸俗不堪。艾瑪失望厭煩,精神空虛,靈魂苦悶,無人可訴,無人能懂。度過了蜜月期,艾瑪已然很痛苦了。包法利先生,很喜歡,和疼愛這位小資情調的夫人。她的一切,於他,都是新鮮。
  • 《包法利夫人》:2大角度,詳細分析艾瑪為何從純情走向毀滅
    前言《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創作的長篇小說。我看的是譯林出版社,許淵衝譯本。該作品不論從布局、伏筆再到細節的鋪陳等方面都極其優秀,本文從艾瑪自身出發,重點分析造成她悲劇的兩大原因。福樓拜一、造成艾瑪的悲劇之環境分析
  • 書單|【法】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寫的一部長篇小說,講了愛瑪從嫁到查理家一直到自殺的生命軌跡,查理在娶愛瑪之前曾娶過一個富太太,但發現那個富太太的有錢是假裝的之後,查理的父母便合起夥來氣得她吐血身亡。查理醫生是一個忠厚老實,正直踏實的人,他喜歡上了漂亮的愛瑪,正巧愛瑪的父親也同意,於是便將愛瑪嫁了過來,可是愛好音樂旅行的愛瑪並不喜歡查理,因為查理一點愛好都沒有。
  • 《包法利夫人》:不理智終會吞噬自身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名著,很多的人都是聽過的。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小說。是由法國作家福樓拜創作的,當時這本書剛剛問世的時候,不為人們所接受,現如今卻有著如此之高的地位,那麼是因為什麼呢?大概是他把人最深層次的欲望寫得淋漓盡致的原因,還有就是作者通過她墮落,來努力的尋找著社會的根源。
  • 《包法利夫人》《身為人母》相隔150年兩個時代女性的「婚外情」
    她覺得人生的辛酸統統盛在她的盆子裡,肉香從她的靈魂深處,仿佛勾起別的惡濁的氣味。」福樓拜用真實的感官白描出愛瑪內心感受,也正因此愛瑪飽受爭議,有老實的丈夫有溫暖的房間還有傭人使喚,一位農婦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 包法利夫人給現代女性的啟示
    而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卻是一部典型以「傷風敗俗」的以通姦為主要線索的作品。小說正是作者取材於真人真事:一個鄉村醫生夫人的服毒案。本身無論在生活中不是在小說裡一個桃色事件,都是司空見慣的,而當福樓拜的作品寫出來後,卻驚動了帝國政府檢察署,並且對作者提出了公訴,給他加上「敗壞道德,誹謗宗教」的罪名,要求法庭「必須嚴懲」。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一經問世即遭到無情的非難、攻擊、批判最終才獲得其應有的社會價值與地位,成為人類共享的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最終法院以宣告無罪,不予追究駁回起訴。
  • 《包法利夫人》:生活從來不在別處,珍惜當下才能通向幸福
    尤其是福樓拜筆下的愛瑪形象,從出現直到今天都一直備受關注。《包法利夫人福樓拜站在女人的立場上,賦予愛瑪強烈的女性意識,看到了等級偏見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愛瑪認為女人是不幸的,她說:&34;,而女人只能被動地等待選擇。但愛瑪不同時俗的反抗,是她的勇敢與美好,也註定了她一直尋求「向別處」生活的悲劇。
  •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真相,99%的男人受不了出軌女人這句話
    01.我們都是包法利夫人1856年,是特別的一年,代表著愛情和理想的幻滅。在西班牙作家《唐·吉訶德》出版251年後,福樓拜花了四年零四個月寫成的《包法利夫人》在《巴黎雜誌》上發表了。當局對福樓拜與《包法利夫人》的發行人提起了公訴,指控他們蓄意敗壞道德,最終被判無罪。1880年,一生未娶的福樓拜與世長辭,遺言是:「愛瑪·包法利就是我。」
  • 《包法利夫人》:醫生天不亮出診,妻子馬上溜下床,悄悄趕往牧場
    法國作家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艾瑪對丈夫夏爾醫生的感情就是這樣。順理成章的,艾瑪成了夏爾的妻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包法利夫人。只是結婚後的生活倆人的感受是完全相反的。在這裡艾瑪認識了一個叫子爵的男人,雖然他們之間沒有發生什麼關係,但對艾瑪而言,他實際上是她的精神上的情人。可以說在這裡,艾瑪在精神上實質已經出軌了。子爵丟掉了一個雪茄匣子,而後來在艾瑪出軌後送給情夫羅多夫的禮物時曾經也提到過一個雪茄盒子,並且說到:和子爵的那個一模一樣。
  • 《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誰該為愛瑪的命運買單?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是誰造成的?愛瑪的悲慘命運應該由誰買單?但虛榮的包法利夫人無法滿足,她渴望熱烈的愛情,渴望奢靡的物質生活,羨慕修道院的同學們嫁給了有錢的丈夫,可以經常到劇場看戲,在燈火輝煌的舞會上跳舞。而轉折點就是,她和丈夫包法利先生一起受邀參加侯爵舉辦的舞會,期間她被子爵邀請跳華爾茲,使她灰暗的人生照進了一束明亮的光,從此,子爵成了她幻想的情人的形象,高大帥氣紳士有品位有地位。
  • 《包法利夫人》如果沒有夏爾愛瑪還是會如此,又該如何避免呢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創作的長篇小說。第一次看《包法利夫人》只是覺得愛瑪的悲劇夏爾也有很大責任。可是當看到第二遍時,我發現愛瑪的悲劇如果沒有夏爾依然也會重複悲劇。愛瑪之所以會肆無忌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夏爾的縱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愛瑪的悲劇就是夏爾造成的。造成愛瑪悲劇的原因有很多,夏爾只是她為自己欲望找的遮羞布。雖然說愛瑪第一次出軌是夏爾給她創造了機會,這確實是夏爾沒有考慮周到的地方。
  • 包法利困境 : 被瑪麗蘇坑害的年輕女性
    灑脫的大女主01包法利夫人的悲劇福樓拜有一部很著名的小說,叫《包法利夫人》。讀完這個故事,人們往往會感慨愛瑪的愚蠢、無知與可笑,包法利的平庸、窩囊與後知後覺,甚至對旁觀者的冷漠嘴臉進行大肆批判。但我們應該揭開表象,深層次的思考:釀成愛瑪這一齣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包法利夫人》:一天起了大風,從此她的短裙失了蹤
    包法利夫人,她自己的名字叫愛瑪,本是一個有著農民家庭出身,但姿色上好又有著浪漫愛情追求的女子,她的生活本來平靜單純,可一切從她成了包法利夫人之後都有了重大的改變。她的故事是從成為包法利夫人開始的。在書中,福樓拜有這樣一段文字來描述包法利夫人,他說,「她太了解鄉下了
  • 「媽媽的書」《包法利夫人》幾處細節:你可曾注意鴿子咽喉顏色?
    《包法利夫人》手稿《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發表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世界影響的代表作,1851年開始寫作,1856包法利夫愛瑪已經是文學史上一個典型形象,一個失足女人因負債和愛情自殺的故事,故事其實毫無新意,但福樓拜卻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寫出了當時法國外省纖毫畢現的社會風俗、風景人物和情感命運。讀《包法利夫人》除了讀故事情節以外,如果忽視了其精彩的細節描寫就非常可惜了,這些遍布作品各處的各種細緻入微的描寫是福樓拜最令人嘆服的。
  • 現實中有多少女人活成包法利夫人?
    書名:包法利夫人作者:[法]福樓拜這雖然是過去幾百年的故事了,但是現在的社會依然有這種現象,而且屢見不鮮!悲劇天天在不斷重演,這也許就是人性使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正正噹噹、規規矩矩的做人做事。 *作者:漸行路遠 | 一個愛讀書,愛寫作,愛分享的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