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誰該為愛瑪的命運買單?

2020-08-28 木桃情感

她被欲望衝昏了頭腦,誤以為感官的奢侈享受就是心靈的真正愉快,舉止的高雅就是感情的細膩。——《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最後陷入高利貸被逼自殺的悲劇故事,小說客觀展現了法國十九世紀鄉鎮綿長愁悶的生活,揭露了資本主義貪慕虛榮、追名逐利、恣意享樂、投機鑽營的社會現狀。

女主角愛瑪,長相漂亮,又很有才藝,會彈鋼琴,會做女工,又是個愛讀詩沉迷於愛情小說的文藝女青年,她本來以為嫁給包法利先生會得到幸福,卻沒想到丈夫的平庸、愚笨、不懂情調讓她痛苦不堪。

她渴望躋身到上層社會,希望有錢浪漫的紳士做她的情人,於是,前後兩次出軌,又不斷的消費超過丈夫收入的首飾禮物等,被別有用心的商人欺騙,捲入高利貸,越陷越深,最後無法償還,她的兩任情人又無情地拋棄了她,於是萬念俱灰,吃下砒霜,留下了可憐的女兒和深陷債務的丈夫。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是誰造成的?愛瑪的悲慘命運應該由誰買單?

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不合理的教育


愛瑪出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十三歲被父親送到修道院,接受貴族式教育。她接觸了大量宣揚宗教、歌頌宮廷富貴的圖畫,閱讀描述男女情愛的浪漫派小說,和勇敢為愛私奔的故事。

正處於情感懵懂期,愛瑪發自內心地崇拜勇敢的男衛士,以及有名的、出軌的情婦們。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美感,如修女胸前的念珠和十字架的神秘感,聖壇發出的芳香,聖水吐出的清芬,以及教堂裡鮮花的聖潔。

即使修女們對她盡心盡力,傳道說教,勸她克制肉慾,但仍沒有拯救她的靈魂,愛瑪並沒有成為一名中規中矩的教徒,反而在情慾的迷途中漸行漸遠。

浪漫派小說也造就了她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及好高騖遠的欲望。凡是不能立刻滿足她心靈需要的,她都認為沒有用處。她多愁善感,而不傾心藝術,她尋求的是主觀的情,而不是客觀的景。

二、 不甘心的婚姻與熾熱的情慾


愛瑪渴望擁有一份浪漫熱烈的愛情,找到一個有錢有地位懂浪漫又愛她的老公。她以為鄉村醫生包法利能帶給她幸福,但嫁過去才發現丈夫庸庸碌碌,老實木訥,只能給她提供最基本的生活。

她很難相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從前浪漫的憧憬也只能稱為空想。

作為一個充滿浪漫幻想的文藝女青年,愛瑪平時畫素描,彈鋼琴,吟誦情詩,唱憂鬱的樂曲,又會料理家務,別出心裁的設計晚餐,讓丈夫覺得「夫以妻貴」,愛她入骨。

但虛榮的包法利夫人無法滿足,她渴望熱烈的愛情,渴望奢靡的物質生活,羨慕修道院的同學們嫁給了有錢的丈夫,可以經常到劇場看戲,在燈火輝煌的舞會上跳舞。

而轉折點就是,她和丈夫包法利先生一起受邀參加侯爵舉辦的舞會,期間她被子爵邀請跳華爾茲,使她灰暗的人生照進了一束明亮的光,從此,子爵成了她幻想的情人的形象,高大帥氣紳士有品位有地位。從此,她因為婚姻生活感到無趣的一顆心重新萌動起來。

她先後兩次出軌,第一次和羅多夫,第二次和萊昂。

羅多夫成熟、有錢,深諳女人的心思,玩弄女人而不願負責任。

萊昂年輕、帥氣,又很溫柔,可以一起談文學、音樂、戲劇,有很多共同語言。

在兩個情人身上,愛瑪找到了激情,感受到了愛情,使她覺得婚姻如同嚼蠟。自始至終,她從來沒感覺到背叛丈夫是一種錯誤,反而沉浸其中,兩個情人的始亂終棄,聽到她要借錢都退避三舍,讓她的生命走向崩潰的邊緣。

三、虛榮的物慾與高利貸的盤剝


為了取悅情人,彰顯自己的品味,她購買沙發、圍巾、給情人的禮物,直到花光家裡的錢,債臺高築。

商人為了傾軋光她的財產,總是誘導她寫欠條,支付高額的利息。後來,欠條越累計越多,即使賣了房子也還不起了。

包法利夫人能想到的只有去找兩個情人借錢,卻連連碰壁,此時,她才知道,她被玩弄了感情,傷心至極,選擇吃砒霜自盡。

丈夫包法利先生因為妻子突然死去痛苦不已,可恨的是小鎮上的居民都開始騙他錢,高利貸商人不停地催付款,而他最終發現了妻子背著他竟然兩次出軌,驚詫之餘,除了頹廢沮喪竟也無可奈何。

包法利夫人為了自己的虛榮,預支過多的消費,導致資不抵債,又被別有用心的人欺騙,讓丈夫和女兒陷入困苦之中,最後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全是由她自己的虛榮、不甘心、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造成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幻想通過出軌尋找情人擺脫底層的生活,卻沒想到,情人只是泥胎,只會讓她在漩渦中越陷越深。

追逐物質生活,貪戀情慾,抱怨眼前的處境,不感恩丈夫的付出,包法利夫人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的悲慘命運只能由自己買單。


——END——

相關焦點

  • 《包法利夫人》如果沒有夏爾愛瑪還是會如此,又該如何避免呢
    引言我曾看到過一段很現實的視頻,是這樣說的:「渣男比直男誰更受女生歡迎?大部分女生都會選擇渣男,等被傷害了,就找一個老實人買單。最後,傷著愛自己的男人,愛著傷自己的男人,還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而愛瑪是找一個老實人夏爾買單後,就會接二連三地去找渣男, 還把一切都歸於夏爾無趣、懦弱之上。
  • 書單|【法】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寫的一部長篇小說,講了愛瑪從嫁到查理家一直到自殺的生命軌跡,查理在娶愛瑪之前曾娶過一個富太太,但發現那個富太太的有錢是假裝的之後,查理的父母便合起夥來氣得她吐血身亡。查理醫生是一個忠厚老實,正直踏實的人,他喜歡上了漂亮的愛瑪,正巧愛瑪的父親也同意,於是便將愛瑪嫁了過來,可是愛好音樂旅行的愛瑪並不喜歡查理,因為查理一點愛好都沒有。
  • 現實中有多少女人活成包法利夫人?
    小說看多了,如果太感性了,不理性面對現實生活就會被情節帶偏了,陷入色情慾望迷失自我,達到無法自拔的境界。愛瑪就是一個例子。一次次的情慾使得她自己無法自控陷入情網圈套當中。最終這個愛瑪因貪婪與追求愛慕虛榮闖下大禍,負債纍纍無法償清債款,尋找情人也得不到幫助反而被嘲笑。陷入絕望的愛碼而墮落自殺。愛碼是得到解脫了,可是禍害了自己的家人。丈夫夏爾背負她留下的重重債務。這個專一的男人一心一意為她付出,無微不至的體貼照顧,對她百般好卻得不到她的滿足,還被她挑三揀四以及厭倦致極。也許他們開始就是個錯誤的結合。這個不幸的婚姻終究家破人亡。
  • 《包法利夫人》《身為人母》相隔150年兩個時代女性的「婚外情」
    2006年一部婚姻愛情的影片《身為人母》成為當年奧斯卡熱門故事片,故事發生在麻薩諸塞州的城郊富有的小型社區,一位高知女性薩拉成為家庭主婦的面對現實婚姻和育兒,出現的精神困局。此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有一段薩拉對《包法利夫人》獨特的解讀,不禁讓觀眾拍案叫絕讀出現代包法利夫人的精神面貌和命運軌跡。
  • 《包法利夫人》:生活從來不在別處,珍惜當下才能通向幸福
    他說:&34;福樓拜認為,包法利夫人不只是小說中的人,更是當時法國社會的縮影。《包法利夫人》寫了愛瑪悲劇的一生。愛瑪1837年認識包法利,1846 年自殺。愛瑪的婚姻恰好是在法國七月王朝統治的18年。愛瑪先後有過兩個情人:地主羅道爾夫和實習生賴昂。愛瑪曾以為逃離婚姻感情之外,就能找到新奇與有趣的那個人,但事實上,哪裡有什麼新奇有趣,生活中的人都是一樣的肉體平凡。愛瑪的兩個情人,和包法利一樣,俗不可耐,充滿肉慾,打擊著愛瑪的幻想。羅道爾夫拋棄了愛瑪,為維持與賴昂的私情,她又開始債臺高築,陷入絕境。
  •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真相,99%的男人受不了出軌女人這句話
    01.我們都是包法利夫人1856年,是特別的一年,代表著愛情和理想的幻滅。在西班牙作家《唐·吉訶德》出版251年後,福樓拜花了四年零四個月寫成的《包法利夫人》在《巴黎雜誌》上發表了。看過《包法利夫人》的人說:「女主三觀不正,兩次出軌,會教壞年輕女孩和已婚女人。」「愛瑪虛榮,過度消費,榨乾了丈夫的積蓄,就是外國版潘金蓮。洪晃寫過一篇《滿大街的包法利夫人如何養殖出來?》
  • 「媽媽的書」《包法利夫人》幾處細節:你可曾注意鴿子咽喉顏色?
    包法利夫愛瑪已經是文學史上一個典型形象,一個失足女人因負債和愛情自殺的故事,故事其實毫無新意,但福樓拜卻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寫出了當時法國外省纖毫畢現的社會風俗、風景人物和情感命運。讀《包法利夫人》除了讀故事情節以外,如果忽視了其精彩的細節描寫就非常可惜了,這些遍布作品各處的各種細緻入微的描寫是福樓拜最令人嘆服的。
  • 包法利困境 : 被瑪麗蘇坑害的年輕女性
    福樓拜有一部很著名的小說,叫《包法利夫人》。一個平庸的女人愛瑪,從小看著浪漫偶像劇長大,時刻幻想著和完美男主角來一段轟轟烈烈的傳奇愛情。小說裡,當愛瑪和愛慕多年的萊昂終於成功出軌後,只經過了一段很短暫的蜜月期,愛瑪就開始變得動不動地生氣,墮落在美食和肉慾中。愛瑪的幸福感迅速消退,她必須得靠給萊昂寫的信裡充斥著的花、月亮、星星,來為脆弱的愛情注入新的活力。
  • 《包法利夫人》:一天起了大風,從此她的短裙失了蹤
    包法利夫人,她自己的名字叫愛瑪,本是一個有著農民家庭出身,但姿色上好又有著浪漫愛情追求的女子,她的生活本來平靜單純,可一切從她成了包法利夫人之後都有了重大的改變。她的故事是從成為包法利夫人開始的。包法利是一個醫生,收入還不錯,但是生活毫無品味,沒有追求,更沒有浪漫可言,愛瑪成為她的妻子之後,埋藏在心中的那股對愛情的憧憬似乎越發的強烈,他在一起不斷地問自己,難道自己想要的愛情和婚姻生活就是如此嗎?
  • 包法利夫人給現代女性的啟示
    在浩瀚的文學寶庫中有著許許多多以愛情故事為主要題材的名著作品。「愛情」也一直是個永恆的主題。而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卻是一部典型以「傷風敗俗」的以通姦為主要線索的作品。小說正是作者取材於真人真事:一個鄉村醫生夫人的服毒案。
  • 《包法利夫人》:她用一生追求浪漫的愛情,這難道錯了嗎?
    《包法利夫人》愛瑪在情竇初開之時,對愛情充滿了美好、浪漫、甜蜜的夢幻想像。所以,當她和情人的關係穩定後,她依然覺得平淡無奇。 這也是愛瑪不幸的真正原因,她的不幸不在於夏爾的木納,不在於婚姻的束縛,而在於她自身對愛情、對婚姻的認知。如果她無法正確面對現實,那麼她嫁給誰都不會幸福。
  • 《包法利夫人》:福樓拜為什麼說艾瑪必須死?其實她本可以不死
    在渥比薩爾城堡和子爵跳舞的包法利夫人她可以為愛情出軌,可以為愛無所畏懼,但絕不會賣身書中瞎子象徵愛瑪,意指她行為的盲目,也隱喻我們每一個旁觀者。福樓拜說過:「我就是包法利夫人。」當愛瑪瞞著丈夫與賴昂在旅館沉湎於「愛」與「幸福」時,瞎子在門口唱起了「小姑娘到了熱天,想情郎想的心酸。」
  • 《包法得夫人》追求完美愛情是一場悲劇
    愛瑪是農場主盧歐老爹的獨養女兒,父母精心培養她,送她到修道院的寄宿學校學習,和那些貴族小姐們在一起,學會了舞蹈,懂得了地理和繪畫,還能繡衣和彈鋼琴,除此之外,還讀了大量的愛情小說。貴族教育在她的心裡埋下了浪漫的愛情夢,現實中閉塞的鄉村讓她沒有社交機會,夢想只能壓入心底,同意嫁給包法利醫生。
  • 包法利夫人悲慘的結局,究竟是誰的錯?
    《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在31歲的作品,花了四年半的時間反覆修改而成,書中講述了一個女人悲慘又放蕩的一生。這本書出版後還被指責傷風敗俗,遭到了法院的起訴,好在最終福樓拜被宣告無罪。福樓拜有著非常豐富的感情生活,得以深入了解女性的心靈世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能把包法利夫人描述的如此真實又傳神。
  •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艾瑪的「悲劇人生」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文 | 翩翩青楓《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點的百科全書,認為它幾乎不帶評判色彩地描述了一個女人在追求愛情和物質享樂時的可愛與可氣、激情與痴狂以及任性與墮落。法國知名作家福樓拜在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艾瑪.包法利,為了擺脫枯燥、沉悶的婚姻生活,她背著他丈夫兩度出軌,可這非但沒有給她帶來想要的生活,反而讓她在追求浪漫和理想的愛情中,逐漸迷失了心性,她不斷地靠借高利貸去享受奢華生活,直到債臺高築,走投無路......
  • 《包法利夫人》:用生命給女孩們上了一堂愛情課
    艾瑪豆蔻年華時,是個心懷詩意和遠方的姑娘。嫁了醫生夏爾包法利,變成了包法利夫人。 而包法利先生,是個現實主義者,全然無趣,一點都不是她心中的對先生。現實生活又平淡無奇,庸俗不堪。艾瑪失望厭煩,精神空虛,靈魂苦悶,無人可訴,無人能懂。度過了蜜月期,艾瑪已然很痛苦了。包法利先生,很喜歡,和疼愛這位小資情調的夫人。她的一切,於他,都是新鮮。
  • 女權角度分析《包法利夫人》被控訴的原因,並談資本對愛情的毒害
    小說發表的年代以及小說所寫的時代,新舊思想劇烈碰撞,作品必然命運多舛。——題記 19世紀的法國,湧現了大批文豪,代表人物如司湯達和巴爾扎克。成為包法利夫人後,她產生疑惑:「一個男人(夏爾)不該無所不知,多才多藝領著你去品嘗熱情的力量,生活的三味,人世的奧秘嗎?」艾瑪嘗試去改變夏爾,但夏爾麻木地以為艾瑪像他一樣幸福,他卻不知道艾瑪早就厭煩得難以附加。艾瑪不僅抱怨而且虛榮,這兩條就是她最終悲劇的導火索。一次晚宴中,艾瑪遇到了真正讓她心動的人,欲望開了個閘門,就停不下來了。
  • 《包法利夫人》:不理智終會吞噬自身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名著,很多的人都是聽過的。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小說。是由法國作家福樓拜創作的,當時這本書剛剛問世的時候,不為人們所接受,現如今卻有著如此之高的地位,那麼是因為什麼呢?大概是他把人最深層次的欲望寫得淋漓盡致的原因,還有就是作者通過她墮落,來努力的尋找著社會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