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禮物

2020-11-17 觸樂

1.

我們的到來令王晶鑫局促不安。他在家門口朝我們招了招手,三步並作兩步地上了樓梯。我們走進屋子,他媽媽張羅著擺出幾張小凳子。小凳子圍成一個半圓,王晶鑫站在一旁,偶爾搭把手,表情訕訕的。「你們要喝水嗎?」他問。

大人們在小凳子上坐下,王晶鑫不太情願地坐在中心的位置。他絞著手指,垂著腦袋,在回答問題時常常把目光移開。「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抽到我了。」他悶悶地說,「我爸爸回來就給我說……我們班主任說了,你們要來搞什麼家訪。」

同行的工作人員試圖安撫他。「這是我們騰訊的學長,這是我們媒體的小姐姐們。」她說,「不用緊張,我們只是來跟你聊一聊。」

王晶鑫揉了揉鼻子,輕輕地點頭。

這是王晶鑫的家,也是我們聊天的地方

「呃……你記得上學期參加的那個未來教室——哎呀,不是,老師應該跟你們說的是體驗課對吧?VR體驗課。」我儘量把語氣放得輕快友好,「想問問你具體是哪些課程呀?」

「學習編程。體驗一下VR的世界。」

「編程是怎麼學的呢?」

「老師教你怎麼做,你就學著怎麼做。」

「具體做的是什麼?」

「我們編程的是那個……那個行星……行星……就是太陽系,嗯……然後自己編程了,再戴VR眼鏡體驗一下。」

「是編什麼東西呢?」我問,「模擬那個行星的運轉?」

他點點頭,「模擬那個行星的運轉。」

「用VR設備的感覺怎麼樣?」

「那個設備就是……就是自己戴在腦袋上,然後左右……左右看,就可以看到裡面的那個行星,嗯……就像看到宇宙一樣。」

「那學編程的過程順利嗎?」

「順利……因為老師都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你怎麼做嘛。」

「用的是什麼程式語言,你還記得嗎?」

「不記得了……」

「你們這個課上了多久?」

「差不多一個小時吧。」

好像已經問完了,但時間只過去了10分鐘。我已經體會到了王晶鑫的難熬。氣氛冷下來,工作人員適時出來打圓場。「哎呀,大家放鬆一點嘛,不要那麼緊張……」

2.

用我們大人的話說,王晶鑫在今年7月份參加的那堂體驗課應該是這樣的:它是由騰訊遊戲和成長守護平臺聯合發起的「未來教室」公益項目的一部分,這個項目旨在走進線下,「發揮我們在數位技術方面的能力,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青少年提供接觸前沿科技的興趣課程及配套設備,幫助他們探索更多成長可能性,並號召社會各界關注這一群體的數字內容新需求」……那堂VR課就是其中一種「定製課程」,它計劃給孩子們帶來「包含遊戲化編程在內的STEM科技教育課程和科學教學方法」。

7月的時候,未來教室裡已經配備了很不錯的設備,但據王晶鑫所說,每個人體驗的時間很有限

這些寫在資料裡的句子讓我在來之前產生了一些錯覺。我以為這兒已經建立了一套穩定的STEM課程體系——所謂STEM,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的總和——無論如何,對於一所學校,一個班級,或者一個學生來說,至少要做到每周穩定地上個一兩節STEM課程,才能說是「有了STEM」吧。

可是按照王晶鑫的說法,那節體驗課只是「從八年級抽出了三四個班」,讓他們體驗了一下編程和VR。他所留下的印象也頗為模糊。我們變換各種角度,問他,啟發他,但他能說的也就這麼多了。可不是嘛,一節一個小時左右的VR體驗課,上學期上的,換我是小孩,我也說不出什麼。編程是跟著做的,輕鬆。輪流戴上VR眼鏡感受兩分鐘,有點兒新鮮。稍有一些遺憾的是,明知道VR是可以「用來玩遊戲的」,但在課堂上只能用來學習。

「你有跟同學們交流過上這個課程的體驗嗎?大家都很開心?」我問。

「對吧。」他點點頭,「大家都開心……」

王晶鑫下午要返回學校(他表示他從來沒有這麼渴望返校),我們問他,可不可以陪他一起上學,順道去未來教室看看,他同意了。從家裡出來的時候,攝影大哥想拍個他單獨上學的鏡頭。於是他走進屋子裡,關上門,不一會兒又打開,從門後走出來。走過攝影大哥的鏡頭,他忍不住朝鏡頭看了一眼,又迅速閃開了視線。

3.

好像生怕我們追上他似的,王晶鑫在上學路上健步如飛。我們在後面氣喘籲籲地喊著:「王晶鑫!走慢一點呀!」他並沒有停下腳步,只是偶爾回頭看我們一眼。在他身後緊趕慢趕了十幾分鐘,我們來到了他的學校,恩施市龍鳳鎮初級中學。

這所中學在2015年遷建到這個新校區——它的四周依然是低矮的平房和塵土滿天的砂石路,而校園裡的建築漂亮規整,看上去相當先進。雖然談不上什麼特別的設計感,但也四平八穩、方方正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最熟悉的那種校園。

談不上有多漂亮,是我們最熟悉的那種校園

校園裡的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名字。博文、約禮、致遠是教學樓,騰龍、翔鳳是男女生宿舍,鋤禾園則顯然是食堂。校園正中央的行近樓是其中最特別的一棟,它是所有樓裡最大最漂亮的。米色的外牆,左右兩邊貼著綠底白字的一對兒格言。從校門口到行近樓有一條漫長的臺階,我們一邊走一邊數,抵達行近樓裡的時候,正好是一百級。

我們坐電梯上4樓,「未來教室」就在樓道的盡頭。它比普通教室稍大一些,擺著許多圓桌,每張桌上有兩臺電腦,桌旁能坐6個人。教室後面也有幾張桌子,上面堆著幾個PS4手柄和一些造型奇怪的3D列印模型。從教室的情況看,可能從7月那次VR體驗課後,這間教室就少有人使用。

明天,這裡將會舉辦另一場活動。它同樣是「未來教室」公益項目的一部分。騰訊遊戲各個工作室的成員將作為志願者到場,與被選中的孩子們展開「興趣工作坊」。跟王晶鑫他們體驗的所謂「STEM課」不同,「興趣工作坊」不用什麼特別的設備,也不用一定要教會他們什麼——興趣嘛!就只是讓這些大人單純地分享與工作、愛好和文化相關的內容,跟孩子們聊聊天,聽上去相當輕鬆。

但大人們並不輕鬆。我在教室裡見到了這些正在準備彩排的志願者。他們分別來自騰訊遊戲旗下光子、天美、魔方和北極光工作室群,有策劃、美術、運營,看上去都相當年輕。一問,幾乎都是95年前後。想到即將面對一群可能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們,這些年輕人有點忐忑。

「他們會不會無聊呢?」來自天美工作室群的付曼婷是《見》和《長空暗影》兩款功能遊戲背後的產品運營,她打算跟孩子們分享關於視障人士的生活,還準備了一些上課用的積木,但她依然擔心孩子們會覺得沒勁,「畢竟可能是他們沒接觸過的話題」。

北極光工作室群的梁曉璐也有一些擔心。「我擔心有些問題小朋友們接不上,或者是冷場。」可她的搭檔肖揚則有相反的擔心,「也擔心孩子太活躍了,我們把控不住……」

4.

他們輪流上臺試講,我坐在後排旁聽。課程顯然經過精心設計,每一頁PPT都圖文並茂,穿插著播放一些動畫視頻。志願者們甚至準備了用於課堂互動的小道具——看起來,他們努力地在有趣和知識輸出之間取得平衡。

大人們準備的課堂互動小玩具

雖然只是要求面向孩子們做一場簡單的分享,但大人們都準備得相當細緻和謹慎。很難說這種準備有多少來自於緊張。曾經是光子工作室群的嶽宗元告訴我,他們翻遍了能找到的教案和材料,小心選取了「反覆驗證的」、絕對不會出問題的、對孩子們好的內容。

「我們先看了看高中課本裡關於《長恨歌》到底講了什麼,然後又找了一些初高中老師的教案來看,結果不知道怎麼的,寫出來的東西像大學教材……」同樣來自光子工作室群的周靖奇告訴我,「我們覺得不行,稍微改了一下……怎麼說呢,又變得很高中教材……」

要用什麼方式、講什麼東西給孩子們聽?大人們也拿不準。他們排練的幾個課程分別是先秦諸子百家美術工藝史、《長恨歌》解析、北宋古建築藝術設計、視障人群的生活關懷……每堂課的主題完全不同,但知識點全都緊湊而豐富。或許當你不知道教孩子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他們一些知識總不會出錯。

我手上有個文檔,文檔裡有每堂課具體的內容大綱。我一邊旁聽,一邊大致掃了一眼。以光子工作室群的《長恨歌》解析為例,他們總共準備了35分鐘的課程內容。在講述者自我介紹以外,他們將內容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詩歌、詩畫和詩心;有的部分還被細細切分為3個小節……這不能不讓我想起高中時期的某一堂語文公開課。

什麼都有了,但效果會好嗎?大人們就像是不知道孩子們想要什麼的聖誕老人,在平安夜前忐忑不安地在襪子裡塞上手鍊、金表和鑽石。「這些東西是好的。」聖誕老人們一邊這麼想著,把禮物放在聖誕樹下。

但孩子們真的會喜歡嗎?我想,如果聖誕老人們在雪橇上摸著魯道夫(這是其中一隻馴鹿的名字)認真想想,就會發現問題來源於自己不知道孩子們會不會喜歡這些。手鍊、金表和鑽石,這對於孩子們來說不算差,但好像還差了點什麼。關鍵的問題在於,對於孩子來說,更好的禮物是什麼?

5.

當天的課堂效果好得超出我的意料。

在絕大多數時間裡,孩子們可以說是相當捧場。大人們所擔憂的那些問題基本上都沒有發生。除了在問到「有人去過湖北省博物館嗎」這類的問題時,臺下出現了短暫的沉默以外,孩子們對於自己知道的事情——或者不知道的事情——表達起來都相當熱情踴躍。

第一節課由來自魔方工作室群的兩位小老師給孩子們上先秦時期的工藝美術史。說實話,這堂課的主題對我來說有點無聊,它讓我想起中學時期漫長枯燥的歷史課,但孩子們根本不這麼想——當臺上的老師講到魯班這個名字時,教室裡「譁」地騷動起來。

「誰知道魯班?」老師問。

仿佛就等著這個機會似的,坐在最靠近講臺的那張圓桌的一個小男孩立馬高高地舉起了手:「我知道魯班!我在《王者榮耀》裡最經常用魯班!」

教室裡的人都笑起來,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過了一會兒,老師又問了:「誰知道魯班造鋸的故事?」

那隻手又高高地舉起來。「我知道我知道!」小男孩站起來,驕傲地說了一個「魯班的手指被野草劃破了從而發明了鋸子」的故事。

小男孩向我們介紹他所了解的「魯班」

第二堂課是光子工作室群的《長恨歌》解析——我後來得知,在試講結束回去以後,他們決定「砍掉大部分內容」,砍掉的內容主要是中間的詩歌闡釋部分。在原本的課件裡,他們將《畫境長恨歌》的遊戲畫面放進PPT裡,結合詩詞進行講解。

「我問了一下我們要教的小孩是多少年紀,他們說是初中。」嶽宗元後來跟我說,「我心想不對呀,我弟弟正好是他們這個年齡,我跟他的溝通方式是,『你就得做這件事兒』,總而言之,你得用最簡單的方式跟他說才行。」

第二節課是他負責的詩歌闡釋,嶽宗元選擇了他心目中「最簡單的方式」——《畫境長恨歌》本身就是互動解謎形式的功能遊戲,他索性打來來跟孩子們一起通關。

效果好極了。他輕鬆地將整間教室的氣氛推向了高潮——不但是那堂課的高潮,甚至是當天全場的高潮。他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整個課堂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自信、放鬆、在講臺上和講臺下遊走自如,不僅是孩子,就連坐在後面聽課的老師也被他迷住。

他跟孩子們介紹遊戲的玩法。「你們一共有3種超能力,分別是生、滅、情。」他指著大屏幕上的遊戲畫面,「簡單來說,生就是讓事情成長,滅是讓事情消失,情是讓兩個人產生感情。過會兒你們將運用這些能力來推動故事的進展。想要用哪種能力,你們到時候一起喊出來,好不好!」

「好——」孩子們拉著長長的尾音說道。

遊戲開始了。屏幕上接連出現幾幅畫面,《長恨歌》的詩句緩緩浮現:「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這裡應該用什麼字呀?」他提高音量問道。

「生——」孩子們齊齊地答。

「好的,生!」他話音剛落,屏幕上的畫面就發生了變化。唐玄宗和楊玉環相遇了,新的詩句又出現在畫面的右側: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教室裡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生——」

「滅——」

「情——」

讓孩子們高興多麼容易啊,只要投其所好就可以了

和其他所有大人都不同的是,嶽宗元常常走到講臺下,蹲下來跟孩子們說話。他的一隻手臂自然地倚靠在桌面上,蹲到能夠跟坐著的孩子平視的高度,認真地看著他們,詢問他們的想法。

「這裡我們可以自己決定楊貴妃的妝發。」說著,他就順勢蹲在一個小男孩身邊,笑著問他,「你來說吧,你想要什麼樣的?」

「你讓我看看都有什麼?」小男孩說。於是嶽宗元一一給他展示了楊貴妃不同的妝發樣式。

「第3個吧。」小男孩快活地指了指屏幕,屏幕上的楊貴妃應聲一變。

出於工作需要,我之前玩過《畫境長恨歌》——我可沒覺得有這麼快活!坦白說,功能遊戲在遊戲性上確實是難以跟商業遊戲比肩的。它將功能放在第一位,可那對我來說只是毫無用處的功能。然而在今天課堂上,在小朋友們的一波又一波的聲浪裡,它忽然煥發出某種奇妙的光彩,成為了真正的明星產品。

孩子們被邀請上臺表演「回眸一笑百媚生」——你也不知道這有什麼意義,但孩子們顯然非常高興

吸引孩子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或許是知識,是科技,是來自遊戲工作室的哥哥姐姐和新鮮的授課方式。但只要你看著孩子們興奮的眼睛,你會意識到最關鍵的事情是他們感受到被尊重了——他們能夠感受到,有人真誠地想讓他們開心,為他們好。縱然對方可能緊張,可能磕磕絆絆,但奇妙的是,所有的那些忐忑和努力都會被了解,真誠是能被感覺到的。

我們為孩子們建設先進的學校和教室,在教室裡裝上電視和各種先進設備。我們在各種場合呼籲和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所有的這些都很寶貴,就像手鍊、金表和鑽石,在聖誕樹下閃閃發亮。但對孩子們來說最重要的,可能是有個大人能自然地蹲下來,把手臂靠在桌面上,平視他的目光,問問他:「你來說吧,你想要什麼樣的?」

6.

在孩子們眼中,我們大人成為了真正的明星。

在午休以後回到教室,我們幾個大人被孩子們團團圍住——小孩也不管你到底是不是騰訊的人,到底有沒有給他上過課,反正先圍起來就對了。一個做美術的姐姐說自己是畫立繪的,就被孩子們認定是「畫皮膚的」,嚷嚷著要她籤名送皮膚。

我也被幾個小孩圍住了。一個男孩朝我遞來一張紙——看起來就是從作業本上隨意撕下來的,紙張的邊緣參差不齊。

「姐姐,給我籤個名!」他說,「也留一下QQ號!」

我看到那張紙的頂端已經寫了一個歪歪扭扭的名字,「肖揚」。我認得他,他是來自騰訊北極光工作室群的志願者。肖揚顯然曾被孩子們熱情包圍,在孩子們的推搡中接了一張塞過來的紙,在紙上倉促地寫下了自己名字、QQ號和一句留言:「好好學習!」

我用左手掌心當作墊板,在肖揚的下面一行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和QQ號。斟酌了一下,在「好好學習」的正下方寫上「保持快樂」。

按計劃,下午要開展的是「未來討論課」的環節。上午上過課的班級裡各有七八個孩子會被邀請回到未來教室,分成幾個小組,由大人們引導著討論關於未來的問題。

在我手上的那個文檔裡,設計這個活動的大人寫下了對這節討論的課的美好初衷:「通過45分鐘去聊聊孩子們心目中熱愛的事情,引導他們對更廣闊世界的渴望,引導他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喜愛。在努力接受義務教育的同時,保持對世界的探索和對興趣的鑽研付出,擁有自己真正的熱愛與追求,未來能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文檔寫著詳細的計劃。45分鐘同樣被切分成幾個小節。包括「破冰」「課程回顧」,以及話題一「未來教室的100種可能」和話題二「我的未來我做主」。每個小節又細細地切分成更多個小節……設計者甚至貼心地寫上了討論的要點、步驟和結論。

志願者們努力地引導孩子們談論一些話題

但你如果來到了現場,你會知道這種嚴格的劃分對孩子們幾乎不起作用。湧入教室裡的孩子們越來越多。他們非常自然地以班級為單位分成了幾撥,每撥人佔據著兩三張圓桌。可能是剛剛吃完午飯,孩子們的精力旺盛得嚇人,就像在教室裡形成了幾個巨大的漩渦——你只要經過他們,就會被吸進去。

「姐姐!姐姐!」一個穿著深藍色運動服、扎著低馬尾的女孩坐在靠近窗邊的一張圓桌,她一直在高聲嚷嚷,不放過路過的每一個大人,「我想問一下!你們那個《王者榮耀》的配音,一個月多少錢啊?」

「你想做《王者榮耀》的配音?」我問她。

「是啊!我配過音!我配過音!」她來勁了,「嫦娥的,貂蟬的,這些我都會配!」

「那你展示一下?」一個大人說。

「展示一下!展示一下!」周圍的同學們應聲起鬨,「來個嫦娥的!」

她頗有些自得地抿了抿嘴,捏著嗓子學了起來,「面具之下,還會有更美的面具……」

「這是哪個?」

「貓影幻舞那個皮膚的語音。」她說。

坐在她旁邊姑娘一愣,推了推她,「什麼呀!貓影幻舞是貂蟬的!」

「啊,對哦!」她很不服氣地哼哼,「那我也可以學個嫦娥!」

這個時候,天美工作室群的付曼婷就站在旁邊。她安靜、溫和、笑容靦腆,卻經常突如其來地成為漩渦的中心。時不時有小孩認出她與她所代表的工作室,激動地跑來提出一些難以答覆的要求——有要皮膚的,有要水晶的,有詢問活動和更新的……他們的口氣懇切而真誠。跟孩子們逐個解釋「並不是所有來自天美的人都負責《王者榮耀》」是沒用的,「就算負責《王者榮耀》也不能給你們送東西」也沒用,她只好一一搪塞過去。

「《王者榮耀》的配音啊……這個,這個我真不知道。」付曼婷說,「我們有的配音是專門的配音團隊吧,可能是外包……」

女孩像是完全沒有聽到她的解釋,自顧自地嚷著:「我真的好喜歡你們的配音員哦!我覺得他們的聲音都好好聽!我以後一定要去做你們的配音!」

「那你要先好好學習哦……」付曼婷說。她的聲音轉瞬就被更大的嘈雜淹沒了。

7.

我想起上午的第一節課,坐在後面旁聽的老師拿起桌面上的PS4手柄把玩,不小心按到了開機鍵。大屏幕上的畫面被切換到了PS4的頁面,右上角彈出了一個提醒:「虛擬實境遊戲空間已完成更新」。孩子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他們興奮地交頭接耳。

在後來採訪工作室的志願者時,我向他們提起上午課堂上的小插曲,順便也提到了7月份那節VR體驗課,以及家訪王晶鑫時長久的沉默。

「我覺得孩子們好像沒有得到滿足……在當時只是用VR眼鏡看了看東西,然後就放下了。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可能不會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東西。」我問,「這會不會像是給他們開了一扇窗,但這扇窗在很高、很遠的位置,對孩子們來說只有微弱的意義?」

他們思考了一會兒。

「我的想法是,時代在變化……你很難想像20年後大家的普遍水準是什麼樣的。也許有一天你會見到那些很久以前見到的東西,然後它會給你帶來靈感。就像我高中的時候,學校帶我們去工廠看了看工具機長什麼樣子,那會兒也沒覺得怎麼樣,但現在我覺得我可能對於一些東西怎麼製作出來的有更深的理解,我也會知道如果我想了解相關的東西我該從哪裡入手。」周靖奇說,「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靈感,我覺得這也就夠了。」

「但是我們也得讓他們知道,如果你努力了,考出去,走出去,你會接觸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東西。」陳楚補充。

「所以,在課程的最後我跟他們說,你們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嶽宗元說,「我真正的意思是,我知道我給了你們一團火,而這其實挺殘酷的……我不知道你們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條件去接觸它,但如果你好好學習的話,會有機會的。但我不敢說得這麼殘酷。我就只能說,在現階段你們就聽老師的,老師為你做的事情肯定是最好的。」

嶽宗元說,他在幫助孩子們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自身的價值

那我們這些大人短暫的拜訪能夠給孩子們帶去什麼呢?或許就像「未來討論課」所設計的一樣,讓他們領悟如何將興趣愛好轉化為工作,可能是最有用的、最不殘酷的事情之一。

「他們一開始想得很簡單,就是說平時喜歡看小說啦,看漫畫啦……」來自魔方工作室群的陳雪珊說,「但是你跟他們仔細聊下去,做一些引導的話,他們能意識到喜歡寫、喜歡看,意味著我將來也可能成為一個創作小說給別人看的人,或者畫漫畫給別人看的人。」

「也有一個小孩問我們,如果要做軟體、寫代碼或者做一些機器人相關的東西,需要去學什麼專業?我就說可能是計算機專業。」同樣來自魔方的陳颯說,「然後他說,啊,我姐姐也是這樣說的!」

「其實這就是一個慢慢轉化的過程吧。」她說,「哪怕只是一個火種,讓他們看到前面有那樣的東西,他們才會慢慢地去努力、去探索。」

8.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成長中最根本的問題並不在於他們的硬體條件——出乎所有志願者的意料,這所中學有著相當不錯的建設水平。高大的教學樓、各種先進的設施,基本上人手一臺智慧型手機(雖然只有周末能用),但這些對他們而言似乎並不足夠。

負責信息技術課的張裕來老師告訴我們,「在恩施市11萬學生當中,有65%屬於留守兒童」。而剩下的小孩呢?那些爸爸在工廠上班、媽媽在路邊賣麻辣燙的小孩,他們也未必能獲得父母足夠的關注和照顧。

我們後來把那個想要做《王者榮耀》配音的女孩拉到未來教室隔壁的「親情小屋」裡聊了聊。她叫王思怡,讀八年級,剛剛從另一所私立中學轉到龍鳳中學一個星期。問到轉學的原因,她遲疑了一下,平靜地說,「跟原先的同學們相處不來」。

她告訴我們,她的爸媽總是在外面工作,經常不在家。她只在周末的時候能用上手機,做完了作業,她會打會兒遊戲,鑽研一下喜歡的配音。

王思怡(左)有著強烈的表達欲,聊了一個多小時也不肯走

「姐姐!我在配音秀上做配音哦!」她說,「我還會收徒弟——我收了好幾個徒弟,但他們是小孩子,我不收他們錢的。收徒弟的話就先給他們打基礎,打基礎以後就教他們喜歡的聲音呀……比如說有個徒弟喜歡御姐音哦,我就教她御姐音……」

「爸爸媽媽知道你在玩配音嗎?」我問。

「我媽媽知道我玩配音,但我爸爸……怎麼說呢,我爸爸性格有點可怕,我比較怕我爸爸,很少跟他交流。」王思怡說,「我不敢告訴他。他就是讓我好好學習,不讓我幹其他事情。」

「你爸爸對你的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他說這個他不管。」王思怡說,「他說我能考上大學就不錯了。」

「這些小孩其實是缺少陪伴的。」我和嶽宗元談起這個孩子過於旺盛的表現欲時,他告訴我,「我就是一個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的小孩,我的表現欲就是因為缺少陪伴。因為我見父母的次數非常少,每次見面我都想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我其實就是在告訴他們,你們來看看我吧,看看我。」

「這是我很久很久以後才知道的……」他說。

科技能解決問題嗎?當然能,科技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依然有科技也解決不了的問題。無論科技怎樣發展,總有些問題需要人們真心實意地做出什麼才能解決——也許是一次遠道而來的拜訪,也許是家長們每天下班後的時間,也許是用心想想孩子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前兩天我看到一篇《5個關於孩子遊戲時間管理的建議》的文章,下方的評論區裡有家長怒氣衝衝地評論道:「哪有時間去管這些問題!不是人人都閒的,也不是人人都懂的,不如你直接告訴大家應該怎麼辦!頭痛!」

作者回復道:「孩子的成長,就是要花時間去管的。」

9.

離開恩施一周後,我在QQ上收到了一個加好友的請求——我給不少於5個小孩留下了我的名字和QQ,這是我唯一收到的好友申請。在申請信息裡,對方寫道,「姐姐,我是那個想做配音的女生」。

我看了看時間,正好是周五下午。原來如此,他們應該剛剛放學,而王思怡小朋友拿到了她的手機。

她還是像當時一樣喋喋不休。她問我很多很多問題,主要是關於工作、關於戀愛(用她的話說,「處CP」)、關於遊戲。在我沒有回覆她的時候,她會問我,「姐姐你在幹嘛」。

「那你在幹嘛呢?」我問。

「玩。」她說,「家裡都沒有人,我在刷抖音。一會兒去玩狼人殺,動動腦子,不然生鏽就學不好數學了。」

「爸爸媽媽還沒有回來嗎?」

「應該在外面吃飯吧。」

「你經常這樣一個人待著呀?」

「對呀,都是一個人。」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看了看王思怡的QQ資料。她的籤名是:「孤獨這個詞太孤獨了,它連反義詞都沒有……」

這顯然是屬於小孩子的語言——作為大人,我們已經學會為這樣的表達感到羞恥。但這句話從孩子的口中說出來,我覺得它是某種意義上的求助。可我在屏幕的另一頭什麼辦法也沒有,只能等待著她每周末的上線。而在我們最後一次聯繫的時候,她告訴我自己在學校裡犯了錯,手機被沒收了,大人不再允許她使用。匆匆地說完了這幾句,她就說自己要下線了。

我再發信息過去,收到的只有她的自動回覆:「已退網。」

王思怡在龍鳳過得並不開心。我看了她的QQ空間,最近的一條就是:「龍鳳好無聊……」

在這短短的拜訪中,我常常想起那句話,「好的教育不如好的關係」。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比起從一堂精心準備的課程中學到什麼古代建築和工藝美術的知識,他們更缺少的可能是大人投射在他們身上的目光。

未來教室是為了孩子們而設立的,但它同樣也給了大人一個珍貴的機會去走近孩子們。我們嘗試著以當代孩子們更熟悉也更感興趣的方式,與他們一同探索學習體驗,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有機會了解和思考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真誠的關愛和耐心的陪伴。

目前的未來教室還在試運營階段,它僅僅是這個宏大計劃的一個小小雛形,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完善。我得到的許諾是,這間教室將會持續運營下去,它會有更多的興趣課程和配套設施,也會有更多的專家和老師參與其中,甚至會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或許有一天,這裡的孩子們能夠擁有的不僅僅是短暫的「體驗」,而是一整套真正的、成體系的STEM教育;而孩子們也會享有更豐富的可能性,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但對於使用這間教室的人們,這次活動的志願者而言,我們學會的是:與其說我們要幫助孩子,不如說我們要向孩子靠近。在這個過程中,大人們將努力學會這一點。我們會學著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目光。我們會問他,「你來說吧,你想要什麼樣的?」

這是大人的禮物。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3203uzdxe8&tiny=0&auto=0

未來教室在恩施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g32023mpwwa&tiny=0&auto=0

在未來教室裡,探索自己未來的樣子

相關焦點

  • 錦衣之下番外188:今夏給了陸繹一個溫暖的家,便是最好的禮物
    這是今夏去年底剛成婚不久,聽府上的吳嬸打趣她時說的,雖然臉上有些嬌羞,不過這話聽得今夏心裡直樂呵,原來自己在大人這裡是如此不一樣呢!然而,此時站在新豐橋上氣鼓鼓瞪著陸繹的今夏,打心底裡懷疑吳嬸那話的真實性了,方才自己好說歹說,喚了他的大人,又叫了他陸繹,心心念念的滷豆腐乾還是沒吃到。
  • 微小說:特別的禮物
    張霞四處看了看,並沒有大人跟著這個孩子。眼前這個男孩,還能記得給爺爺買禮物,真不錯。圖文無關「你真棒小朋友,爺爺住在你家嗎?」「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生日,也是一份特別的禮物,爺爺一定會很喜歡的。」爸爸摸了摸男孩的頭,對著他伸出了大拇指。望著一家三口離去的背影,張霞很是感動,她想起了自己的爺爺,那個用了一輩子廉價刮鬍刀的質樸老人。
  • 麥琪的禮物:愛是最好的禮物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女主德拉和男主吉姆「極不聰明地為了對方犧牲了他們家最寶貴的東西」:德拉賣掉自己的頭髮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表鏈,吉姆則賣掉自己的祖傳金表為德拉買了全套的發梳。 從結局看,兩人買給對方的禮物都成了暫時無用之物,但我們在閱讀時卻會感到欣慰。為什麼?因為兩人都收到了對方最好的禮物:真正的愛。禮物只是表達愛意的工具。
  • 中秋節的禮物,孫寶的特別問候
    今年的中秋節禮物,是在一天前得到的。昨晚九點多,兒子突然要來視頻。我有點詫異,正是當地上午工作的時間,怎麼這個時候要視頻呢?大概是因為哥哥上了網課後,大人的關注點都在小熊身上,小虎不得已只好自己刷存在感了。這說明小虎得到的關愛太少了。我責怪兒子說。爸爸懷裡的小虎,還在轉著眼珠子,想著各種的問題,企圖拖延時間。奶奶,爺爺呢?小虎問。爺爺生病了,在醫院呢?爺爺生病了嗎?小虎認真地問。是呀,要不,你給爺爺發語音吧,問候爺爺。
  •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愛,是命運饋贈給彼此最好的禮物
    「生活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佔據了絕大部分」——《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講述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對夫妻,吉姆和德拉,在聖誕節前夕,為了給彼此一份特別的禮物,把生命裡最珍貴的東西變賣掉,為對方精心準備的禮物,卻發現對彼此已經沒有了意義。但是他們卻收穫了彼此的愛,收穫了艱苦貧窮的日子裡,閃閃發光的真愛對方的心。
  • 陳情令趣事92:很真實,江澄生日,最好的禮物莫過於一家團圓了
    如今有父母和姐姐在身邊,江澄就可以不用做大人了,他也可以放鬆做一回小孩子了。江澄的生日,那自然他是主角啊。姐姐江厭離親自下廚,做了一堆好吃的。母親虞夫人如今變溫柔了,也很用心地給江澄準備禮物。別看魏無羨平常就逗江澄,在他生日這天,還是很認真地準備了禮物。「江澄,給你的生日禮物,你看看喜不喜歡啊?」「魏無羨,怎麼送這個禮物?」「怎麼,不喜歡啊?那不喜歡,拿過來好了,我可花了不少銀子呢。」「送出去的禮物,哪有收回去的道理?」「你不是不喜歡嗎?」「我哪有說。」「那就是喜歡啦。」
  • 《小王子》:寫給大人的童話故事
    遇到權力迷戀的國王,小王子說「這些大人真奇怪」;遇到愛慕虛榮的人,小王子說「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遇到忘記酗酒的羞愧而酗酒的酒鬼,小王子說「這些大人確實真叫怪」;遇到迷戀財富的企業家,小王子說「這些大人們真是奇怪極了」;遇見復刻別人回憶的地理學家,小王子說難以理喻……小王子對於所遇之人的不理解,卻是我們內心中最庸俗、愚妄、盲目、空虛、孤獨的部分,為了追逐權力、金錢
  • 七夕節禮物
    女兒笑著對我說:「爸,你看這是我送給媽媽的禮物,你明天打算送什麼呢?」我假裝無奈的說:「怎麼沒有人送禮物給我呢?」女兒:「那我明天也做手工禮物給你,你快說明天送什麼禮物給媽媽?」這孩子每次在節假日、特別是在孩子媽生日的時候都會提醒我:」爸,你打算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呢?」女兒看到我沒有回覆,又問了一遍。
  • 續|《錦衣之下》大人終歸是大人,對待大人態度要端正
    更何況這見面裡還帶著陸大人未曾期待的驚喜。看到她一臉明豔動人的笑容,聽到她一聲嬌憨雀躍的「大人」,陸大人心裡便生出各種歡喜,雙目掩不住的笑意裡絲光流溢。我們的小捕快耳力自是極好的,是的,她聽到了大人說「調教下屬」。大人啊,想想當初她領會「也許,會吧」意思時的情形吧,下回你可長點兒心吧!小捕快見這山野莽夫言行過於粗獷,又招大人生氣,急忙阻止謝霄,好幫陸大人平息怒氣,她振振有詞道:「謝霄,大人終歸是大人,對待大人態度要端正!
  • 郭先生的禮物
    郭先生送我的第一個禮物是一個泡沫小熊。那天我們第一次見面,吃過午飯後,我們去逛超市。一米八大個兒的他,像一個溫柔又靦腆的保鏢,跟在我身後,我問他:你有什麼要買的嗎?他說沒有,我陪你逛。我便這看看,那看看,也沒有注意他。出了超市,要結算的時候,我才看到他手上拿著一個透明塑料的盒子,裡面裝著一隻泡沫小熊。我疑惑地問他:啥時候買的啊,你買這個幹什麼?他也不說。
  • 父親大人說:「今年不要你們回家過年了!」
    可我父親大人,今年卻不要我們回家過年了? 現在父親大人不要我們回家過年的理由,似乎也是意識到張羅吃喝又累又浪費錢,不想折騰自己了? 這種狹隘又不負責任的想法,今天終於被我父親大人反駁了: 「你們回來過年有什麼意思?我們讓一起走親戚,你們要在家裡玩手機;跟你們聊兩句,你們眼睛盯著手機敷衍我們。手機就跟那吸鐵石一般,吸住你們每一塊兒破鐵!」 「也不能說你們沒孝心,你們給錢,買禮物從不吝嗇我知道。
  • 連載小說丨《分家》 (67)每個孩子都得到了禮物
    秀珠說:沒事,酸菜白肉、肉沫豆角幹、白菜豆腐、肉片茄子幹這4個熱菜可以加,再說都是大盆大碗的,還有就是大人這桌吃不了,少盛些不就行了?「 「嫂子,真有你的。哎,饅頭也好了,發的特別好。」玉翠高興地說。
  • 朦朦的禮物
    突然想起以前,她好像也這麼幹過,她送我正常的禮物就不多說了,說幾個印象格外深刻的吧!我只能說,佩服你的瀟灑……我本來和她講我要寫她令人「瑟瑟發抖」的禮物,但其實她每一個禮物都很溫暖我。
  • 一份聖誕禮物
    ""把牛奶送給那女人吧,就算是需要牛奶的孩子們的聖誕禮物。""你在開玩笑吧?我甚至沒有送過我妻子這麼貴重的禮物。""你知道《聖經》上說:我是過客,你招待了我,你就算是招待了她和她的孩子吧。
  • 睡前故事:小狐狸的禮物
    它還參加了好多次白鹿阿姨搞的小禮物抽獎,可惜沒有一次中獎。假如能讓小兔子中獎一次,它一定會重新高興起來的!可是白鹿阿姨最近都沒有搞什麼抽獎,而且即使有抽獎,小兔子也不一定能中獎啊。小狐狸有些犯愁,冒然去問白鹿阿姨這件事,也會讓它很為難,很不好意思的。
  • 《時間的禮物》:一場與死神的交易,對禮物的三個解讀
    ——《時間的禮物》《時間的禮物》全書只有62頁,是一部特別的小作品,大概只有2w字,如果你看書很快的話,30分鐘左右就能看完;與其說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篇長文。接下來花花帶著大家走進這本書,一起看時間留給我們的禮物究竟是什麼?
  • 廉潔小故事 | 特別的禮物
    己亥年末,我們家的「小豬仔」順利出生,我多次憧憬老公會送給我一份特別、珍貴的禮物。事實上,禮物確實很特別,一本《曾國藩家書》。收到禮物的那一刻,我覺得老公不僅摳門兒,而且很老土。後來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多禮物可以送,非要送我一本《曾國藩家書》。他說:「現在我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為人父母,言傳身教最為重要。
  • 小說:老公過生我送他一禮物,當天他發朋友圈,第2天我們離婚了
    為這事,我特意給他買個男人成熟的標誌性禮物——領帶。我總認為評判一個男人成熟與否的標誌,就是這個男人能不能戴得住領帶。可我卻沒想到,生日當天送出這個禮物,第二天我就跟他離婚了!原因倒也簡單,就因為他發的一條朋友圈我很不滿意。事情還得從當天說起,送他那領帶我是花了1800元,算是花了血本。別說,錢花得值,一看就有型,腦海完全能腦補老公戴起來的樣子。
  • 小說:老公過生我送他一禮物,當天他發朋友圈,第3天我們離婚了
    為這事,我特意給他買個男人成熟的標誌性禮物——領帶。我總認為評判一個男人成熟與否的標誌,就是這個男人能不能戴得住領帶。可我卻沒想到,生日當天送出這個禮物,第二天我就跟他離婚了!原因倒也簡單,就因為他發的一條朋友圈我很不滿意。事情還得從當天說起,送他那領帶我是花了1800元,算是花了血本。別說,錢花得值,一看就有型,腦海完全能腦補老公戴起來的樣子。
  • 故事:縣令大人住店
    古時有個縣令帶著家眷趕路回老家祭祖,到了夜裡,見天色已晚,就帶著家眷投宿旅店,縣令大人見店內樓上的客房鎖著,就問店家:「 這是為何呀?」 店家對他說:「 這樓上鬧gui啊,已有多年不曾打開了。」縣令大人向來不信邪,就是:「 這有什麼好怕的?每年si在我縣衙的人不計其數,我也沒見過那個gui 敢來找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