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茅十八一腔熱血,為何沒人搭理他?因為江湖早變了

2020-09-22 燕市屠狗者

茅十八打鹽梟,一個能打十個,輕輕鬆鬆,都是毛毛雨。天子腳下撂倒壯漢摔跤手,亦是如此。這個時候的他,還是被人稱為「茅爺」的。韋小寶對他的崇拜也是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一心想著跟著他去闖蕩江湖。可是自從被大內高手海大富用筷子戳了一下之後,茅十八再也沒有了銳氣,幾乎從此「退出」江湖。其實不是江湖拋棄了茅十八,而是茅十八心中的江湖早就不復存在。

原本是韋小寶跟著茅十八去京城發展,結果茅十八首先就被淘汰了,而不學無術的小混混韋小寶反倒混的越來越是風生水起。韋小寶有自己的人生哲學,茅十八也有自己的執著。韋小寶的「撒石灰」被茅十八一頓臭罵,十分看不起。因為茅十八給自己的定義是江湖好漢。而茅十八也一直堅持這麼做。

當時江湖上最拉風且最打雞血的就是以反清復明為最高宗旨的天地會,江湖上更有「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一句傳言。茅十八對天地會的景仰那也是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就是身邊有人悄悄說一句天地會的壞話,茅十八都會拍案而起,並且與之鬥爭到底。真正是鐵粉一個!以至於有人都誤會茅十八是天地會亂黨,茅十八倒是希望自己真的是,只不過一直找不到一個入會介紹人。

後來茅十八跟天地會的「吳大鵬」有所接觸,此後茅十八這個粉絲就引起了天地會的留意。再後來,茅十八得以見到大名鼎鼎的陳近南,他幾乎興奮的要暈厥。隨後他提出要加入天地會,要拋頭顱灑熱血,為驅逐韃子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結果卻被天地會給婉拒了,說是還要先觀察觀察。

茅十八是個直腸子,有話說話,為人也是非常俠義,至於對滿清韃子的態度,那也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正是因為對茅十八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天地會這才讓他去見陳近南。那麼為什麼還要將之拒之門外呢?也許是因為茅十八太高調了吧,見了鷹爪子就想上去幹,容易暴露目標。

不僅是天地會拒絕了茅十八,連沐王府也看不上茅十八。茅十八一直是一個人在戰鬥,直到最後也沒有找不到組織接收。為什麼茅十八這麼不招人待見呢?按理說,像茅十八這樣的鐵血男兒,豪爽漢子,隨便哪個山頭都會搶著要才是,為何現實中卻各種冷遇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是江洋大盜出身嗎?


英雄不問出處,尤其亂世之秋,盜匪出身的往往反倒是草莽英雄。茅十八雖然是江洋大盜,但是也有一顆赤膽忠心,一心要幹翻異族統治。這比歸順朝廷的少林寺高僧似乎還要有品。所以這個出身問題不應該是他的障礙,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真正是障礙的應該是茅十八的直性子暴脾氣,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耿直BOY,聽說韋小寶害死了陳近南,他就直接在北京的街頭大罵韋小寶,結果自然是被抓了起來,被抓之後依舊是罵不絕口,心裡想的肯定是這口氣一定要出,砍頭也不怕,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對於茅十八的倔強,韋小寶也是直皺眉頭。

可以看出,茅十八的「精明」是完全沒有啊。這樣的人能搞好地下工作嗎?顯然不能。而天地會和沐王府都是搞地下工作的,不止這兩家,其他的對抗朝廷的組織也都是地下潛伏者,要是有茅十八在身邊,那豈不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彈,因此沒人敢於接收這個「茅爺」。

也就是說,茅十八心中的江湖還是那個滿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他認為自己只要堅持行俠仗義就能在江湖上立足,就能跟著大俠們去幹一番事業。可是江湖早就變了,保家衛國的郭靖早就沒有了,以德服人的張無忌也沒有了。四處奔走的陳近南尚且只能不時發出浩嘆,不夠逼格的茅十八又怎麼能縱馬江湖呢?

在鹿鼎記中,江湖與廟堂是混為一體的,在清廷的鐵桶江山裡,江湖就是砧上魚肉,只能任由擺布。江湖的門派也都變得「很乖」,敢於反清復明的根本不敢佔山頭,哪裡還有什麼「六大門派」!這說明江湖已經在高壓之下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墮落」了!這也註定了茅十八的不合時宜。


有人說,茅十八的名字是金庸為了紀念明史案中,被誅殺的茅元銘等十八個江南士人而取的。這或許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茅十八是亂世中的秀才,註定沒有「用文」之地。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堅持原創,感謝支持!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添加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年少不識韋小寶,讀懂已是茅十八,一起進京茅十八為何懷才不遇
    說到韋小寶的輝煌的人生,確實讓每個人都羨慕不已,但他的一生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十八哥——茅十八。說到茅十八,他本是一個江洋大盜,被揚州府重金緝拿,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混跡在妓院的韋小寶,一個連自己爹是誰的人就此認下了自己一生的第一個朋友——十八哥。
  • 新版《鹿鼎記》走了個野路子?我反倒覺得這江湖更鑿實了
    》一反以往武俠小說的傳統面貌,用荒誕的方式將大俠和江湖道義一一解構,展現出了強烈的現實指涉,不再是成年人的童話。告發朝廷緝拿要犯茅十八,可得兩千兩賞銀,而韋小寶選擇一盆石灰粉助他逃跑;在海大富、太后(王秀竹 飾)等人之間來回周旋時,一邊撒謊一邊圓謊,能慫也能剛;在康熙、建寧等人面前,哄誘與真心相待並存。張一山的表演雖然誇張,但卻合乎人物本性。
  • 陳小春版《鹿鼎記》喪生在韋小寶手裡的人,人心才是最厲害的武功
    第一個倒在韋小寶面前的男人,替鰲拜捉拿天地會反賊,機緣巧合在揚州碰到茅十八,介於茅十八一心幫助天地會的人,史松欲將之剷除,於是糾集眾多官兵圍剿茅十八,眾多官兵先來消耗茅十八的體力,史松看到差不多了突然出來打了茅十八一個措手不及。
  • 張一山版鹿鼎記大結局是什麼 新版鹿鼎記結局遭網友瘋狂吐槽原因
    張一山版《鹿鼎記》的大結局是什麼韋小寶,小說裡明明是揚州人士,結果出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是幾個意思?而且這帽子戴的,導演是妒忌人家七個老婆是麼?然後出來的茅十八也不知道為什麼穿得跟魯智深一樣。我知道演茅十八的謝寧,之前在張涵予版《水滸傳》裡演過被魯智深打死的「鎮關西」,所以這回要演一下魯智深過下癮麼?
  • 鹿鼎記:李自成不懂武功,為何能打敗高手李西華
    一一般來說,一個不會武功的人,即便一身腱子肉,遇到武林高手都得跪。比如,在鹿鼎記中,七個王府裡的摔跤手,又肥又壯,要圍毆茅十八,卻被茅十八使用擒拿手法頃刻間就打倒了四個。可見,茅十八之前所說,這些壯漢摔跤手不是自己對手,並不是在吹牛。也可見,不會武功的人空自體壯如牛,在江湖上都是弱爆了。
  • 鹿鼎記:陳近南最厲害的武功是凝血神爪,相比化骨綿掌如何
    一江湖上傳言:「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很有魔力,以至於就連江湖上十八流的小角色茅十八聽了也是很心動,他自知沒有資格跟陳近南結交,但是卻一直夢想著能見上陳總舵主一面。這一份心情,想必瘋狂的追星族最能體會。
  • 2020新版鹿鼎記第一集觀後有感
    《鹿鼎記》是金庸老先生在1969至1972年間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算上今年的這個版本,一共翻拍了九個版本的鹿鼎記,其中不乏成為經典的作品,如周星馳,陳小春主演的鹿鼎記,曾風靡一時,紅遍千家萬戶。 而2020年這個版本的《鹿鼎記》也火了,經11月15首播之後,激起了網絡上的千層浪,各種負面評論如潮水般湧出,口碑全面崩壞,引發各路網友捶胸頓足,一股悶氣不吐不快。
  • 《鹿鼎記》反清復明真實意圖?俠客的終極目的?其實是阿Q精神?
    《鹿鼎記》都看過吧,裡面的韋小寶完全就是推翻了之前金庸筆下的俠客定義,書裡面有個人叫茅十八,這個人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俠客,他沒啥能耐,平時跟地痞流氓小打小鬧估計也要完犢子,更別說遇上官府勢力了。可這時候茅十八不僅不對韋小寶感恩戴德,反而對他大肆說教,說什麼習武之人就該光明正大,你韋小寶撒石灰就是下三濫,要說這韋小寶心裡也憋屈:「要不是老子救你,你早完犢子了,還跟我擱這嘰嘰歪歪,你怕不是假酒喝多了」。
  • 鹿鼎記:韋小寶的江湖,就是一場兒戲,他的義氣是真的嗎
    索額圖拉著他拜把子,康親王傑書見面直呼韋兄弟。送巨款,送寶馬,送豪宅,隔三差五地還有人請客吃飯看大戲。韋小寶自己有時候也很得意,王公大臣陪伴左右,好不風光。吃喝玩樂都是很過癮。但是韋小寶並不糊塗,那些朋友都不是真的朋友。
  • 鹿鼎記:海大富武功高強,卻甘願去做公公,或是為了董鄂妃
    一在鹿鼎記中也有一個很厲害的盲人,此人就是被稱為大內第一高手的海大富海公公。據他自己說,他是成年之後才淨身入的宮。以他的身手在江湖上也算是一個絕頂高手了,為何會甘願去挨那一刀去做個「老烏龜」呢?推究起來,很可能是跟「狐媚子」董鄂妃大有關係。下面一起聊一聊。
  • 鹿鼎記讀後感
    如此性格自然會做出膽大之舉,解救天地會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把他帶入京城,被大太監海大富公公夥同小太監小桂子騙人皇宮,陰差陽錯誤入少年皇帝康熙寢宮,那時的康熙還是童稚未脫的少年,為了打發皇宮寂寞無聊的生活同韋小寶一起切磋武藝,一個是韋小寶眼中的小玄子,一個是康熙帝眼中的小太監小桂子。
  • 鹿鼎記第一個大BOSS:海大富的武功定位
    【輕輕一推】,要想把他推開。不料手掌剛和他肩頭相觸,【只覺得全身劇震,不由自主地一個踉蹌,向旁跌出數步,右腰撞上桌上,那張桌登時倒塌】,這一來,帶得韋小寶也摔了出去。韋小寶大叫:&34;。茅十八知道今日遇上了高人,【對方多半身懷高明武功,竟能將自己輕輕一推之力,化為偌大力道】。
  • 韋小寶與鹿鼎記
    知道為什麼這本書叫《鹿鼎記》嗎?不是因為韋小寶被封鹿鼎公。茅十八在揚州時,即使身受重傷,也要為天地會出頭,也要與人約鬥。那時的韋小寶是個聽慣了評書裡英雄事跡的孩子,覺得茅十八也是個好漢子,要講義氣。於是在他打不過別人時沒有腳底抹油,而是撒石灰幫他殺了強敵。茅十八帶他去京城的路上,又陷入了危機,這次韋小寶鑽到桌子底下,用刀砍敵人的腳,再次救了他一命。
  • 一聲十八哥,一生十八哥,兄弟倆共同進京為何境遇不同
    說到韋小寶的輝煌的人生,確實讓每個人都羨慕不已,但他的一生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十八哥——茅十八。說到茅十八,他本是一個江洋大盜,被揚州府重金緝拿,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混跡在妓院的韋小寶,一個連自己爹是誰的人就此認下了自己一生的第一個朋友——十八哥。
  • ——試談《鹿鼎記》中的粗口與韋小寶的形象塑造
    難怪當茅十八指責小寶為救他而撒石灰迷敵人眼睛,還躲在桌子下剁人腳板,是下三濫,不光彩,非英雄好漢所為時,小寶理直氣壯地駁斥茅十八的迂腐:你奶奶的,若不是老子剁下幾隻腳板,只怕你的性命早沒了,這時候卻又怪起我來。用刀殺人是殺,用石灰殺人也是殺,又有什麼上流下流了?要不是我這小鬼用下流手段救你,你這老鬼早就做了上流鬼啦。你說打架要憑真實武功,我一個小孩子,有什麼真實武功?
  • 《鹿鼎記》:細分化時代下,劇集的創新表達嘗試
    無論關於劇集的討論,最終走向如何,這一版《鹿鼎記》都勢必能成為二次創作市場中「表情包」與「段子」最多的版本。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年輕用戶對喜劇元素的喜愛。第八版《鹿鼎記》明顯地減輕了文本上沉重感,無論是誇張的表演還是現代化處理的臺詞都有了更加喜劇化的突破。在整體故事進展和推進上也進行了加快處理,用說書開場,從進京到遇到康熙只花了20分鐘,茅十八、陳近南、建寧等重要人物和主線在第一集就已經浮出水面,直奔主題。
  • 金庸為何偏愛韋小寶?老婆都給他發了那麼多,原因每個人都知道…
    溜須拍馬、貪財好色,嗜賭成性……可以說韋小寶的負面詞彙,能寫上一整頁紙也寫不完,可偏偏這樣一個人,在每一個本身的負面性質背後,又有一套真情實感的流露,讓人覺得他不像小人裡的人,反而是現代社會中活生生的存在。
  • 張一山版《鹿鼎記》,這會是你心中的韋小寶?
    啪,很快啊,看到張一山版鹿鼎記開播就進來了。韋小寶一出場,大吃一驚,這怎麼都瘦脫相了。難道是這瓜皮小帽襯的嗎,話說這小帽還真是瓜皮色的。>好了,說完書出去三兩下就偶遇通緝犯茅十八,這傢伙居然大大咧咧坐那喝花酒。
  • 把《鹿鼎記》當成通俗喜劇,才是對金庸最大的誤解
    市井文化和江湖規矩的碰撞,集中體現在韋小寶和茅十八以及後來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二人的思想碰撞。而韋小寶手無縛雞之力卻能順利進紅花會,正如對傳統江湖秩序的極大諷刺。韋小突然進入體制之後,他本身對於制度牢籠的破壞,更如對剛剛建立皇權系統的荒誕顛覆。韋小寶突入乾清宮,便因為個性的獨特,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一字不認卻成為了內閣大學士,毫無文治武功,卻屢次平亂、化險為夷。
  • 《鹿鼎記》具體爛在哪?韋小寶像「猴」,真不是張一山的錯
    張一山版《鹿鼎記》開播以來,便成了網友茶餘飯後的談資,不管看沒看過,都要插上兩句嘴。人人都說新《鹿鼎記》爛,今天就來聊聊它具體爛在哪裡!茅十八就是個工具人,他只需將韋小寶帶到京城,任務便完成了,其他情節有沒有真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