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反清復明真實意圖?俠客的終極目的?其實是阿Q精神?

2020-09-23 影伴野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頻道,用心講述每一個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通俗意義上的俠客究竟有著他們怎樣的內涵,像是金庸老爺子就說了:「俠就是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主持正義」。這種精神在社會上永遠存在,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很大程度上給中國的「俠」文化打造一種千篇一律的基礎。乃至於後背網文作者也都爭相模仿,可事實證明,那就是金庸老爺子在記者面前的一套說詞。

畢竟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一旦碰撞,人們也只會腳踏實地的去循規蹈矩。《鹿鼎記》都看過吧,裡面的韋小寶完全就是推翻了之前金庸筆下的俠客定義,書裡面有個人叫茅十八,這個人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俠客,他沒啥能耐,平時跟地痞流氓小打小鬧估計也要完犢子,更別說遇上官府勢力了。

有一回茅十八在自己所認為的行俠仗義途中差點讓人給砍死,最終還是韋小寶通過用撒石灰的方式救了他。可這時候茅十八不僅不對韋小寶感恩戴德,反而對他大肆說教,說什麼習武之人就該光明正大,你韋小寶撒石灰就是下三濫,要說這韋小寶心裡也憋屈:「要不是老子救你,你早完犢子了,還跟我擱這嘰嘰歪歪,你怕不是假酒喝多了」。

他和韋小寶的起點其實差不多,可因為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懂得變通,所以就註定了他以後也沒什麼發展。所以後來陳近南是韋小寶的師父,康熙是韋小寶的朋友,可茅十八還是在原地踏步,所以金庸先生就是借用茅十八這個人物諷刺他之前寫的那些偏浪漫主義行為的俠客。

其實就如同茅十八一樣,行俠仗義平時聽聽就行了,真要做到身體力行,那就是想提前領盒飯。這一點在港片裡就很有體現,王晶早年間拍電影的水平還是處於大師層次的,他和周星馳合作的《鹿鼎記》,陳近南和韋小寶就有這樣的一段話:「有能耐、有文憑的人都在清政府手底下做官,所以咱們反清復明就要用蠢一點的人,讓他們乖乖聽話,就必須要用宗教的形式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

所以反清復明只是一句類似阿彌陀佛的口號,之所以幹,是因為咱們要搶錢搶女人,復不復明的完全就是扯淡。當然,書裡的陳近南可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大俠,沒有也不會像電影裡一般說出這樣的話。不過也不得不說這段話也的確是一針見血,所以很多時候俠客的行為都是模糊的。他們總是做著自以為對的事情,就跟孔乙己沒啥兩樣。

行俠仗義的事情能算是蠢嗎?抱歉,真把那些騙小孩的故事帶入現實主義去推敲,一個衙門啊、土匪的就能把這類人給摁死。所以說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就是這個道理,你活著不好嗎?非要跑去作死。

往深了說就是暴力執行權和政治輿論權那都是掌握在廟堂的手中。這些俠客吃飽了沒事幹的在那喊著要替天行道,說白了那就是要造反了。你看水滸傳裡的宋江,其實就是把偽善的一面徹底揭開,他所做一切的目的真的就只是為了加入朝廷實現階級的跨越。然後身居高位的作威作福。

武松夠俠氣吧?魯智深也夠俠氣吧?天天三拳打死這個,明天又會打那個的,在宋江這就都不好使,給他們帶高帽子他們就飄,所以說傳統意義上的大俠,很容易被那些封建禮教給誤導,並且成為某些野心家們的工具。

並且這些的大俠們看似風光無限,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時常還跟多個女主關係曖昧,實際上按照他們這種花錢如流水,動不動二斤醬牛肉,在客棧裡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架勢,家裡就算有金山銀山也不夠賠的。

看到評論區有人問,說大俠是怎麼搞錢的?我也就稍微說說,不足或是有遺漏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補充。首先,咱們說說古龍式的大俠,比如說陸小鳳這樣的浪子,花錢如流水,動不動就要去風月場所就是一擲千金。像他這種來錢的路子就比較多,平時沒生意就靠朋友資助,來活計了就去幫人辦事,是人都是自私的,我不相信陸小鳳能夠真的無私奉獻的去幫助那些上門來求助的人。

按照中國傳統禮尚往來的習俗,那些人事後肯定是有重謝的。如果陸小鳳真的想無私奉獻,那只能說明那個人是一個女的。其實,像這種浪子式的遊俠,沒錢了要麼就去賭,要麼就去接人的委託,又或者是去做一件類似於賞金獵人的事情。比如說去幫官府捉拿江洋大盜之類的營生,又或者一些大俠們乾脆就去打土豪,美其名曰劫富濟貧,這事楊過、喬峰就沒少幹過,要麼就是像郭靖那樣在江湖上不論道德人品還是武功都被黑白兩道推崇無比,乃至義守襄陽,朝廷、還有那些地主豪傑肯定不想放過結交這麼一個高級打手的機會。

當然,這只是一般人。至於黃藥師、西門吹雪、花滿樓這類人,他們就相當於是地主階級,自家有塊莊子,靠著收租自給自足。之前提到的郭靖,如果是郭靖沒跟黃蓉結婚,那他也只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在江湖上有點名聲的打手,是因為婚姻才讓他實現了階級上的跨越,躋身成為地主的層次,而他之後所謂的義也就不能成為底層人民的精神旗幟。他更像是維護他們地主階級整體利益的行為。

像是襄陽集團裡黃蓉是丐幫幫主,郭靖的女婿耶律齊是蒙古貴族,以及他的社會關係也都是江湖大佬一宗之主。所以從本質上來講,他們就是地主,所以我們也不必去考慮人家大俠的錢從哪來?過得好不好?人家可是比咱們想像的要滋潤的多。可能有些人覺得匪夷所思,但這就是現實。

我們每天上班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掙錢養家,改善生活,目標再大些就是實現階級的跨越當老闆,所以說,以前在私企上班的時候,總是抱怨被老闆安排工作以外的事情。但是當他自己做老闆的時候,估計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資本家剝削民眾,無論何時他都是不對的,這點我們必須譴責。不過,在回到問題的本身,像是金庸筆下的龍門鏢局,不就是少林寺的附屬產業嘛。

所以這一切只是我們讀者被快意恩仇的武俠故事蒙蔽了雙眼。事實上,人家大俠就是個土皇帝,我知道,肯定也有人會說郭靖以前過的怎麼怎麼樣,日子過得多麼苦,可那時候他是無名小卒,並非是大俠,並且人家是無名小卒的時候就有成吉思汗送錢,起點不知道比現在的普通大學生高到哪裡去了。

所以說之前我那麼推崇《鹿鼎記》,就是因為那是金庸最為真實的一部小說,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把這本書也大家分享了,有些大俠和幫派的來錢手段,不適合在這裡說,所以我就不說了,評論區的人才們請自行補充。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願意看在這裡我胡說八道。

相關焦點

  • 金庸的小說,主角總在「反清復明」,他和清朝有仇嗎?
    >關注@老王文史錄一起在文化的長河中探索歷史的奧秘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的很多角色都在「反清復明就一個任務反清復明。陳家洛被安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乾隆的弟弟。事實上,這個傳說來自民間。據傳乾隆皇帝不是皇子是海寧陳閣老的長子,兩個孩子被雍正皇帝掉包了。
  • 《鹿鼎記》中的吳六奇被美化了?金庸表示冤枉
    鹿鼎記中,有位雪中鐵丐——吳六奇,因「一飯之恩」,後成為雙兒義兄;他是天地會洪順堂紅旗香主,相當於明教的左護法,地位僅次於陳近南。奉命打進清廷內部,成為清朝手握兵符的大將軍,能號令10萬將領,為的是趁機起義,達到反清復明的終極目標。歷史中真有此人,與小說裡面的描述大相逕庭。歷史中的吳六奇因酗酒、賭博,淪為乞丐,後因結交良人,返鄉成為了明朝的軍閥。清朝入關後,吳六奇投降,成為清朝的一員大將,瘋狂攻打明軍(曾經的戰友),毫無心慈手軟,過於賣力,清朝的領導們對他甚是滿意。不少人評論其為「明朝的大漢奸」。
  • 金庸先生筆下的真實歷史人物(《鹿鼎記》篇)
    因此在《鹿鼎記》中的許多描述,都和歷史較為相符合。陳永華確實是內地反清義士中的總聯絡人(總舵主),而天地會也因他而成立。同時他還是鄭成功的幕僚,甚至鄭成功稱他為&34;,也是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的老師之一,在《鹿鼎記》中因臺灣鄭家的內鬥,「陳近南」被馮錫範、劉國軒所排擠,而歷史上也確實如此。歷史裡的陳近南(陳永華)後來在臺灣投降清朝,就鬱鬱而終。
  • 此人本是鐵桿漢奸,卻被金庸的小說洗白,成為反清義士
    此人本是鐵桿漢奸,卻被金庸的小說洗白,成為反清義士 讀過金庸小說《鹿鼎記》的人都會知道其實,吳六奇史上確有其人,不過他的所作所為和書中所寫的,大相逕庭。在《鹿鼎記》中,吳六奇開始是丐幫五大護法中的左護法,號稱鐵丐,後因與孫長老不和,酒醉後失手將其打傷,觸犯幫規,被逐出丐幫,流落江湖,從此自暴自棄,每天酗酒度日,後來遇到查伊璜,查伊璜給予資助,並贊其為奇男子,吳六奇重新發憤圖強。
  • 《鹿鼎記》中那個遍識天下英雄的「陳近南」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於是在清朝期間就有多地民間組織暗中策劃,興起「反清復明說起「反清復明」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金庸小說《鹿鼎記》中著名的民間組織「天地會「,提到」天地會「人們就會想到」天地會「的創始人總舵主」陳近南「。在金庸先生筆下,這位總舵主陳近南是個一心想要恢復漢人江山的民間人士,不僅文武雙全、義薄雲天,才能出眾還極富人格魅力,是整個」反清復明「組織的精神偶像。在民間及江湖上更有「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仰慕之語。
  • 豆瓣評分2.6、張一山被吐槽,《鹿鼎記》翻車誰的鍋?
    但差評滿篇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盛極一時的港式誇張劇場表演,已經不再是當下觀眾的審美了。《鹿鼎記》當中兩個能稱之為俠的人物——茅十八和陳近南,他們的境遇。前者,孔乙己式主角,反傳統武俠的人物設定;後者,武藝高強,品德兼修,卻死於自己家小嘍嘍手下。加上窮酸秀才小人模樣的文人形象、積世業儒日漸貧窟的嘲諷、顧炎武等人推舉韋小寶做皇帝的荒誕等等。
  • 鹿鼎記中建寧公主,歷史原型是誰?她的真實故事又是如何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長篇小說《鹿鼎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代小混混韋小寶這一市井小民機緣巧合之下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鬥智鬥勇,加入天地會並在朝廷為官最後功成圓滿隱居江湖的故事,書中韋小寶的七個夫人中有一個是康熙皇帝的妹妹建寧公主。
  • 看《鹿鼎記》裡欠揍個滿堂紅的鄭克爽
    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可以說是一本獨特的喜劇或者無釐頭武俠小說,裡面的主角韋小寶,完全是一個小痞子像,一副油嘴滑舌、貪財好色、聰明狡猾、心機詭異、手段卑鄙下流殘忍......的樣子!有別於其他武俠小說裡那些大俠客,形象界限比較分明的描寫,但韋小寶形象作為卻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和羨慕。今天就寫裡面出現的一個小配角鄭克爽,看著這小子在書裡的表現,還真的想和韋小寶一樣揍他個滿堂紅!
  • 看武俠電影,品江湖往事,推薦星爺的作品——鹿鼎記第一部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來自這個星爺的作品——鹿鼎記第一部。鹿鼎記這本書作為金庸老爺子的封筆之作,劇情是錯綜複雜,登場人物繁多。影片上下兩部的一共也只有兩百來分鐘,想要把這樣的一部篇幅宏大的作品編入電影當中,大幅度的刪改勢在必行。
  • 《鹿鼎記》中暗藏著南明歷史,不識字的韋小寶都很懂
    三小說中擁唐的天地會在民間名頭很響,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反清復明力量。《鹿鼎記》裡說,天地會是陳近南奉了臺灣延平郡王鄭成功之命在大陸創建的組織。陳近南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叫陳永華,是臺灣鄭王爺的軍師。他不僅為抗清事業出謀出力,還在臺灣大興文教,有「臺灣諸葛亮」的美譽。小說中稱其陳近南,聽起來挺像武俠人物的名字。
  • 把《鹿鼎記》當成通俗喜劇,才是對金庸最大的誤解
    》是反英雄主義的。其次,《鹿鼎記》是反權力體制的。中國王朝經歷了幾千年演變後,至清朝伊始,封建體制對意識的禁錮在《鹿鼎記》中無處不在。宮廷太監有極其嚴格的出入規矩,稍有僭越便誅九族。在皇權面前唯唯諾諾的狀態,絕對服從之下更失去了自主意識。
  • 由《鹿鼎記》說起的「反武俠」
    一個武功毫無建樹但又頗有俠義精神的人。為人豪爽也知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義氣也知恩圖報不忘本。 韋小寶,與俠客沾邊甚少,遊走於江湖和廟堂,其實也只是個政客。 有點迂的陳近南,被鄭克爽這樣的政客所殺,而為他報仇雪恨的事情,卻又是韋小寶這樣的政客所完成。
  • 《鹿鼎記》:真實的鄭克塽,不受父親重視,半生傀儡半生囚徒
    看過《鹿鼎記》的人都知道,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個個貌美如花。不過,最美麗的還是「俏老婆」阿珂。同時,阿珂也是韋小寶七個老婆中來頭最大的一位。他的祖父名喚鄭森,即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鄭成功(鄭森被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其實應該稱他為朱成功,但為了習慣依舊稱之為鄭成功),被南明永曆帝封為延平郡王。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寶島臺灣,並以此為基地,從沿海各地進攻清朝,試圖反清復明。奈何時運不濟,兼之一些列的決策失誤,最終功敗垂成,抱憾而終。
  • 千古文人俠客夢,快哉
    那些天我們天天說的是袁承志、袁崇煥,少林、武當,武林盟主、反清復明。真狠自己遲生了幾百年,否則,自己也會像書裡的人物一樣,遇到大俠,或者武功秘笈,閉關修煉,然後行俠仗義,扭轉乾坤,叫漢人坐天下的。 那是80年代後期,社會風靡武俠、瓊瑤。
  • 《鹿鼎記》是金庸老先生的封筆之作,所以翻拍是要有足夠的準備
    張一山這個版本的《鹿鼎記》演技和劇情剪輯都遭到眾多吐槽,但是幾個老婆是真的讓人稱讚!而前幾版都太過於經典,每一個拿出來都似乎可以稱作是顏值的天花板,暫且不提。張一山版本《鹿鼎記》中的幾個老婆除了設定跟原著中有些區別外,美貌都是在線的。
  • 你有過俠客夢嗎?我在少年時期就有過!不信請來看
    那些天我們天天說的是袁承志、袁崇煥,少林、武當,武林盟主、反清復明。真狠自己遲生了幾百年,否則,自己也會像書裡的人物一樣,遇到大俠,或者武功秘笈,閉關修煉,然後行俠仗義,扭轉乾坤,叫漢人坐天下的。武俠小說家有梁羽生、金庸和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嚴格區分正邪,道德色彩濃烈,武功講究一招一式;金庸的小說人物性格複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人物亦正亦邪,武功描寫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古龍小說注重人性的體驗,常用生死、幸福與痛苦這樣的對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武功重視精神不重招式,強調攻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