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長篇小說《鹿鼎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代小混混韋小寶這一市井小民機緣巧合之下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鬥智鬥勇,加入天地會並在朝廷為官最後功成圓滿隱居江湖的故事,書中韋小寶的七個夫人中有一個是康熙皇帝的妹妹建寧公主。
公主劇照
在《鹿鼎記》中,建寧公主並不是康熙皇帝的親妹妹,而是神龍教的臥底假扮的太后前明將領毛文龍之女,在假太后事件敗露後康熙皇帝不忍和自己長大建寧慘死最後將其下嫁給了韋小寶,成為了其中多老婆中的一個。劇中的建寧公主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被描繪成了一個不諳世事但是又極盡刁蠻任性的王朝公主,那麼歷史真的存在這麼一位建寧公主嗎?歷史上的她又是什麼樣子的?
【歷史原型】
在歷史上確實存在著這麼一位建寧公主,但是與《鹿鼎記》一書中記載的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並不是康熙帝的妹妹,而是他的姑姑。 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是皇太極的第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順治皇帝是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公元1653年建寧公主被康熙帝下旨指給了當時正在京城做質子的吳三桂。
和碩恪純長公主
在滿清的歷史上用於和親的公主基本都是嫁給了蒙古或者下嫁滿清貴族,因為在清朝權貴的骨子裡還是看不起漢族的,所以滿漢界限非常明確,建寧公主的下嫁也能看出來她在清廷皇室中多麼不受重視。並且當時下嫁的人是平南王吳三桂在京城留下的質子吳應熊,可想而知建寧公主事實上已經被當時的清廷所拋棄落為了一個牽制吳應熊的棋子,這也註定了最後悲慘的下場。
【下嫁質子】
婚後一方面為了表達對朝廷的忠心另一方面也是處於朝廷對西南政局的把控,吳應熊和建寧公主並沒有回雲南而是在北京的公主府居住。為了徹底籠絡吳應熊的心,從公元1653年到1673年的20年期間,吳應熊由原來的質子位居少傅兼太子太傅,而建寧公主也多次受到皇帝的晉封。建寧公主和吳應熊在京城的生活過的越來越好,並且二人還孕育有一子,可謂是人生正是得意之時。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673西南之地的吳三桂在雲南起兵造反,高舉「反清復明」的旗號發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三番之亂」,康熙決定藉此平定西南作為留在京城的質子吳應熊首當其衝被當做兩軍交戰的祭品,開戰之際康熙皇帝為了鼓舞士氣決定拿吳應熊及其子祭旗。就這樣吳應熊和建寧公主的兒子被斬首,由此拉開來建寧公主正在悲慘的人生。
【孤苦終老】
丈夫和兒子的接連去世,將建寧公主最後的幸福生活也化為了泡影,雖然康熙皇帝多次下旨慰藉公主,稱建寧公主「為叛寇所累」,對建寧公主賞賜金銀珠寶加以撫恤,但是這並不能撫平中年喪夫和喪子之痛。
康熙43年,建寧公主在長期的孤鬱之中病逝,享年63歲。建寧公主的一生其實都是封建王權的產物,無論是下嫁吳應熊抑或是「大義滅親」從來都不是她能夠左右的,她只能受命於皇權,最後在孤獨寂寞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參考文獻:《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