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瞄準》在觀眾中熱度很高,在最新的劇情中,歐陽湘靈搜查池鐵城的家,發現了很多線索。她腦中靈光一閃,意識到水母組的第二個刺殺目標可能是秦鶴年,忙打電話通知曹必達。
《瞄準》劇照
公安局與水母組鬥爭鬥勇,最終在大世界挫敗了他們的刺殺行動。看到這裡,可能有些觀眾會有疑問,秦鶴年這個被國民黨特務視為眼中釘的楚軍元老,在真實的歷史上有原型嗎?他在真實歷史中的結局又如何呢?
《瞄準》並不是正統的歷史劇,大部分劇情都出於虛構,當年國民黨也沒有楚軍這個派系。不過,曾國藩創立湘軍與左宗棠所部都曾有楚軍和楚勇的別稱,要是硬算的話,劇中的楚軍也可以勉強看作是現實歷史上的湘軍。
如果在國民黨湘軍派系中選,與秦鶴年在劇中身份及經歷相近的歷史原型大概就要算是程潛了。
《瞄準》劇照
程潛,字頌雲,生於清光緒九年二月廿三日(公元1882年3月31日),湖南醴陵縣北鄉長連衝村人士。程潛幼時家境較為寬裕,有條件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天資聰慧,鄉裡有神童之目。程潛九歲時入私塾讀書,十六歲即考中秀才,這麼年輕就有此成就,在當時是非常不容易的。
程潛二十一歲時,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毅然棄文從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武備學堂,次年,被保送赴日留學。
在日本留學期間,程潛結識了許多革命黨人,其中就包括宋教仁、李烈鈞等國民黨大佬。1905年,程潛加入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積極支持者。
《瞄準》劇照
二次革命時期,程潛追隨孫中山積極組織反袁。參加過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頗受孫中山器重。
1926開始,程潛任第六軍軍長、九江衛戍總司令、中路軍江右軍總指揮,掌握軍權。程潛這個人似乎在國民黨內部傾軋中,頗有些不太順利。
他先是在1927年被李宗仁突然扣押,所屬第六軍群龍無首,內部混亂分化,被桂系兼併。二十餘年後,又在競選副總統時,受蔣介石排擠,痛失良機。
不過,事後程潛憤而支持李宗仁,使李宗仁擊敗孫科成為中華民國副總統,也算是報了一箭之仇,這是後話不提。
《瞄準》劇照
1931年12月,桂系失勢,程潛受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邀請,重新出山。此後,歷任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等職,算是東山再起了。
1935年底至1936年初,程潛任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為陸軍上將,再次進入軍界。
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南省主席,活躍在抗日一線。曾指揮過平漢路抗日,蘭封會戰等一系列的戰役。1938年6月,程潛下令炸開花園口大堤。
此舉在歷史上頗多爭議,一方面洪水確實遲滯了日軍進攻的節奏,但另一方面,也讓廣大洪泛區人民遭受了無盡的苦難。其是非功罪,頗難蓋棺論定。
《瞄準》劇照
在《瞄準》故事發生的時間段,程潛任湖南綏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雖是湖南全省軍政首腦,但名義上卻並不直接主管軍隊。
當然,不管怎樣,程潛都是地地道道的當權派,這一點與劇中秦鶴年寓居松江,無職無權的設定,還是有較大的出入的。
前面說過,《瞄準》劇情大部份都是虛構,要找到與劇中完全一致的現實人物,是比較困難的。
略過程潛是當時的實權人物這一點差別後,程潛的身份經歷以及與楚軍淵源,都和劇中的秦鶴年比較接近,他作為秦鶴年的歷史原型算是蠻合適的!
《瞄準》劇照
程潛任湖南綏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期間,考慮到與解放軍懸殊的實力差別,為湖南全省軍民的安危以及自身的前途著想,不願再為蔣介石作炮灰。
1949年1月,程潛指派特使秘密與中國共產黨秘密接觸,尋求和平談判。關於這次接觸,雙方誰更主動一些,其實頗難界定。實事求是地說,應該是雙方都有比較強烈的意願吧!
當時,中國共產黨曾提出過八項和平談判的條件,分別是:
其一、懲辦戰爭罪犯;其二、廢除偽憲法;其三、廢除偽法統;其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其五、沒收官僚資本;其六、改革土地制度;其七、 廢除賣國條約;其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
程潛對此的意見是:除了對「懲辦戰爭罪犯」一條有些疑義外,其他各條均可接受。
《瞄準》劇照
共產黨方面應該是對此進行相關解釋和說明。雙方達成默契後,程潛停止徵兵,減少徵糧,開始向著和平的方向慢慢靠攏。
1949年4月,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南京。1949年5月程潛籤署了《起義備忘錄》,7月11日程潛得到毛主席的親筆回信,此舉讓程潛吃下了定心丸,進而堅定了和平起義的決心。
1949年8月4日程潛與陳明仁領銜發表湖南「和平起義通電」,率領所屬國民黨第一兵團、保安部隊全體官兵以及劉興、周斕、李覺等湘軍高級將領和平起義。
解放後,程潛受到重用,曾歷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長等要職。1966年,十年動亂初期,為保證為中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過突出的幹部不受衝擊,周恩來總理曾親自擬定了一份需要重點保護的幹部名單。這份名單中就包括程潛!在周恩來的保護下,程潛並沒有受到多大衝擊,可以悠閒地安度晚年。
程潛之所以決定和平起義,一方面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也與他長期對共產黨持同情態度,主政期間也沒有執行過極端的迫害共產黨人的政策有關。
既然與共產黨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決定和平起義時,也就少了許多顧慮。
《瞄準》劇照
這一點與《瞄準》劇中的秦鶴年也有不少共通之處,秦鶴年早年也是相對開明,並不極端反對共產黨。
他對共產黨有所牴觸和反感,純粹是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衝突。另外,關於楚軍決不投降的傳統信念,也是他與共產黨溝通的障礙。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私心雜念。
因此,只要做好工作,消除顧慮,爭取支持,讓他積極促進廖傑和平起義,也不是沒有可能。
《瞄準》劇照
總結一下,程潛與秦鶴年相比,最大一點不同,就是程潛在起義是地地道道的實權派,而秦鶴年則早已下野,寓居上海。
不過,前面提過,《瞄準》一劇大部份劇情都是虛構的,既然是虛構,人物與歷史原型之間有些不一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這一點外,《瞄準》劇中的秦鶴年與現實歷史上的程潛還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
比如同為湘軍(楚軍)國民黨元老、早期參加國民革命、追隨孫中山、信仰三民主義、與各方勢力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為人開明雖不理解共產黨也不極端仇視、雖不直接掌握軍權卻對楚軍有深切的影響等等。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忽略一些小的差異,程潛應該就是《瞄準》劇中秦鶴年的歷史原型。以上分析是否合理,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瞄準》劇照
註:本文系閒人歷史故事原創,已籤約維權騎士代為維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和抄襲!請文抄公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