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丁蘭自小嬌生慣養,那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長大以後,爺娘為他娶了妻室,本應撐起門戶創一番家業,可他照舊依老靠少是活不想幹。沒幾年,爺死了,丁蘭沒掉一滴眼淚,稀裡糊塗擁到了地裡。當娘的說他也不聽,日子越過越瞎糊。
他不愁不憂的照樣四處玩耍。又過了幾年,丁蘭看著老娘越來越不中用了,就不斷地照著老人耍性子,隔三差五地罵一通,三六九地打一頓。你說當娘的心裡有多委屈?有心去告官,看著官老爺把自己養的兒子打進牢裡,心裡也不好受;都願自己沒教育好兒子,也就忍心盡著兒子打罵。
後來,丁蘭為從老娘嘴裡節省糧食,乾脆把老娘趕出了家門。這一天,丁蘭幹活回家,見樹上一個小老鴰餵老老鴰。心想:大老鴰餵小老鴰這是正理規道的,小老鴰為什麼要餵大老鴰呢?丁蘭緊眼瞅著,見大老鴰是個傷殘老鴰。
丁蘭低下頭來一尋思:大老鴰傷殘了,不能打食了,小老鴰從老遠的地方打來食餵它的媽。俺娘老了,不能幹了,我為什麼要把它她趕走呢?真是飛禽不如,自己照著自己的臉打了兩巴掌,拔腿往家跑。
跑回家,把老娘住的鋪好好地鋪了鋪,把自己的被子也放娘床上給娘;飯來不及吃,滿天地下地找他娘。找呀找,找了一天又一天,好不容易在一個村裡找到了娘,見老娘稀大蓬三的頭,穿著稀糊爛的破衣服,一瘸一拐地往前走。
丁蘭邊喊著娘邊往前跑,心裡說:娘啊,從今往後我一定好好孝順你!丁蘭他娘見兒子冒冒失失地往自己臉前跑,以為兒子又來打她,一轉身見眼前一棵多年的檀樹,就一頭撞了上去。丁蘭近前抱起老娘一看,娘已經斷氣了。
丁蘭大哭一場,哭夠了,就打聽這擅樹的主兒,找著這擅樹的主人說:「俺娘撞死在你家這棵樹上,想必她的陰魂還在這棵樹上。您要多錢我給多錢,俺買下這棵樹,把俺娘雕刻在上面,俺好一時三刻地供奉。」主人家說:「俺不缺錢花,不賣樹。」丁蘭苦苦哀求,這家子被丁蘭的孝心所感化,答應賣給他。
丁蘭把老娘背回家,又打發人把樹殺回家,樹下頭給老娘做了口棺材,上頭照娘的模樣刻了個像。葬殯了老娘以後,他把雕刻的遺像當活人伺候。吃飯的時候先讓娘吃第一口;睡覺時先把娘安置好,早晨再把娘抱在椅子上。天天這樣,月月如此,年年伺候,一直到死。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編後:本故事取材民間,因各地方方言不同,文字有的取意方言,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因此在詞意上可能會出現理解不同,請讀者多批評指正。同時也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