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捷克斯洛伐克,更為大家熟識的作家、作品,是米蘭·昆德拉以及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而小圖今天想帶給大家的書,是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另外一位作家的代表作。
用作者的話說,這部書不是他寫出來的,而是「仿佛有人在我體內口授,而我的作用只是聽寫而已。我是處於一種輕盈的無意識狀態中打出一張又一張的字」。
只用了18天時間,作者一氣呵成寫出了這部包括5個篇章、13萬多字的小說;寫完以後沒有檢查、沒有做任何加工修改,也沒有再看一眼,保持原汁原味。
這部小說有多受歡迎呢?原本只是作者為了自己一吐為快、沒有打算出版的小說手稿,在流傳出去後引起了很大反響。
喜歡它的讀者自發組織抄寫,5個人分工兩個星期抄寫出10冊,再過兩星期,10冊又抄成了100冊……還有人自行刊發出版複印本。手稿問世後近20年時間,都以手抄的形式在民間廣泛傳閱。
如果用中國文學作品做類比的話,這部小說有一點兒捷克版《茶館》的味道。
小說創作於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被佔領之後,在書中你能看到當時政局的影子。
我要是死在這裡,只剩下一塊沒啃完的骨頭和腦袋殼,我也願意埋在這一座小山頂的墳墓裡,我想要恰好埋在這個山頂的脊背上,讓我的棺材被這峰脊分成兩半斷裂開,讓我的殘骸被雨水衝下兩個方向:一半衝進小溪,流到捷克的土地上。另一方向的那一半,通過國境線的鐵蒺藜,經小溪流進多瑙河。我即使在死了以後,也願意當個世界公民,希望從布拉格流到易北河,再從易北河流入北海。而我的另一半殘骸則流經多瑙河進入黑海,這兩個海再匯進大西洋……
小說主人公是一個餐廳的服務員,一心想成為像領班那樣識人辨物、知曉一切的人物,想獲得所有人的尊重。他足夠樂觀,堅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他只是一個不被注意的普通人,個子不高,不算好也不算壞,一直一步一步朝著自己的所謂夢想努力。
在金色布拉格旅館裡,他學會了「什麼也沒有聽見卻什麼都聽見了、什麼也沒看見卻又看見了周圍一切」的生活。
在旅館做學徒時,他搶去火車站賣香腸的差事賺錢,有了自己的積蓄。最開始攢錢,是為了有一天能去聲色場所見識一次。可在去過那兒以後,他立下了成為百萬富翁的目標。
在餐廳接待阿比西尼亞皇帝時,他賣力地下跪著服務,為自己贏得了阿比西尼亞皇帝授予的勳章和綬帶;卻被老闆誤會偷了宴會上待客的金刀叉。
為了和愛上的德國姑娘結婚,他「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即使成為了所謂百萬富翁,依然沒有獲得做學徒時領班和朋友們的尊重,也沒有獲得那些「百萬富翁」們的尊重。他把自己送進了監獄,接受改造。
我負責養護的這段路,用我親自捶碎的小石子填充的這條路,很像我的一生,在我身後的野草長瘋了,只有我正在幹活的這一小塊地方還能看得見我雙手留下的痕跡……這生命的軌跡往回呈現在我面前,仿佛與我無關,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仿佛我迄今一生是一部長篇小說,一部別人寫的書,只不過唯獨我擁有打開這本書的鑰匙。儘管我的道路從頭到尾都長滿了雜草,但也只有我自己是這一生的見證人。
在這裡,有很多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成了可能。底層小人物在大變革中的努力和悲涼一覽無餘,「好比一輛客車在白天漸漸開進一條極其漫長的隧道,開進一個漆黑的夜幕之中」。
這部小說,就是博胡米爾·赫拉巴爾的《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而自始至終,小說的主人公都沒有侍候過英國國王,只是侍候過英國國王的領班的徒弟。他該怎樣逃脫命運的戲弄?又怎麼回歸平靜?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豆瓣9.1分。博胡米爾·赫拉巴爾被米蘭·昆德拉稱為「我們這個時代了不起的作家」,是「捷克文學的悲傷」。小說以一個餐廳服務員蒂迪爾的打工經歷,展示了捷克二十世紀中期的社會變遷。這部作品體現出作家一貫的回憶錄式「傳記」創作風格,通篇描繪了旅館、飯店、餐廳和私人會所的生活,處處流露出布拉格帥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調侃。
本書有同名電影已經上映。小圖也曾在《他在廢品回收站撿了2噸書》推薦過作者博胡米爾·赫拉巴爾的另外一本書《過於喧囂的孤獨》。感興趣的書友可以一併找來看喲!
主編丨木月
美術編輯 | 小柒
文案編輯丨 戎馬未央
圖片來源 | 中圖網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