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許洪勝 呂康麗 劉炎 東營報導
11月13日上午,「全國媒體利津行」採訪團來到了位於鳳凰街道的智聯農創現代農業示範園。
走進園區,記者們首先觀看了宣傳片。園區總投資1.6億元,佔地面積1200畝,建有58棟日光溫室和2棟智能溫室,種植品種主要有尖椒、大小西紅柿、甜瓜、無花果、葡萄等,年產綠色果蔬4800噸,實現產值4600萬元。目前,二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總投資9000萬元,規劃總佔地面積約1972畝,建設日光溫室大棚43座、科研中心1座、農博館1座及其附屬建築,建成後,年可銷售優質綠色無公害蔬菜350萬公斤,年均營業收入3000萬元。
進入展示棚內,大片的無花果和葡萄展現在記者們面前。據工作人員介紹,園區全面採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大數據農業」軟硬體系統,實現選種、種植、收穫、銷售等的全過程、可視化智能信息採集管理。同時,引入鳳岐茶社最先進的創服體系,構建「雲上農場」「雲上農校」等業務系統,吸引和服務農戶、企業入駐,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每個高溫大棚都配備了環境傳感器、智能放風機、植保機、補光燈、二氧化碳發生器、水肥一體機、智能噴淋系統等智能設備,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智能化控制,通過運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對生產現場的氣象、土壤、水源環境等進行實時監測,並將各類數據及時上傳至伺服器或雲端,顯著提升了生產自動化和標準化水平。」工作人員說。
另外,園區還探索出了一個特殊的「合伙人」模式。種植戶前期所需要的種苗、農資等農投品都由公司墊付,園區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產品檢測、品牌包裝等保姆式、管家式服務,並且產品銷售時公司將高於當地市場價0.1-0.2元/斤回收,待農產品上市銷售後,再結算公司墊付的資金,實現了「合伙人」零投入、高回報、「拎包入住」,讓產業工人無後顧之憂。此舉解決了小農戶分散生產效益較低、設施農業發展水平落後以及現代化農業園區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三大痛點問題,將分散的小農戶從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解放出來,集中從事蔬菜種植,享受智聯農創工場提供的先進機械裝備與管理方式,提升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智聯農創工場是恆蔬無疆集團第4代數字園區,在這裡我們用工廠化思維做農業,園區的每個棚都是一個設施設備配套齊全的車間,在這裡產業工人嚴格按照恆蔬無疆81道標準工序進行蔬菜全流程標準化種植管理。」智聯農創工場總負責人常欽榮告訴記者,「『合伙人』模式,讓部分積極轉變思想的農戶率先致富,我們就是要建立『物業式』帶農聯農利益聯結機制,為入駐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推動種植戶逐步轉變為現代農業產業工人。」
利津縣按照統一規劃、科學實施、政府主導、模式創新、共建共享、數據驅動的原則,全面落實智慧社會、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智慧利津建設,推動全縣經濟運行、公共管理、民生服務等領域數位化程度越來越高,智慧利津建設穩步推進。
「數字鄉村」不僅增強了社會治理能力,也為鄉村產業賦能。利津縣不斷推動數字農業與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建設了智聯農創示範園等重點項目和一批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打造了一批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