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東營策|中科院鹽鹼地農業示範園:鹽鹼地生態種養循環

2020-11-05 海報東營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苟金鈴 東營報導

中科院鹽鹼地農業示範園位於東營市現代農業示範區管理中心,佔地面積3000畝,總投資1300萬元,是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圍繞黃河流域鹽鹼地農業、種養循環農業、智慧農業開展系統研究、打造的鹽鹼地農業科技成果示範、轉化、創業綜合體。

據了解,該項目圍繞鹽鹼地綜合治理和現代生態農業建設進行試驗示範和技術集成創新,系統解決傳統鹽鹼地農業低質低效、投入高、治理難等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依據生態系統的理論和生態工程技術,以『宜糧則糧,宜草則草』為原則,提出鹽鹼地生態種養循環的高效農業發展新模式,即黃河三角洲「草-畜-經濟作物」循環高效精緻生態農業模式,由牧草種植到生態養殖,再通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回歸到設施種植。」東營市現代農業示範區科技創新科副科長王文慧介紹道。

首先,根據鹽鹼地土壤含鹽量分級和水土配置進行作物分區種植,規劃建立了冬小麥-夏玉米糧食種植區(無鹽鹼、輕度鹽鹼)、優質耐鹽牧草種植區(中度鹽鹼)、畜禽養殖和設施農業區(重度鹽鹼)。「在冬小麥-夏玉米糧食種植區,通過整合耕作措施、土壤改良技術與土壤微生物區系調控技術,持續提高土壤肥力,同時整合蟲害生物防治技術與關鍵智能裝備技術,實現精糧生產的提質豐產增效,一方面為肉羊養殖提供精飼料,一方面作為標準農田生產糧食。」王文慧說道。另外,在優質耐鹽牧草種植區,以長穗偃麥草、甜高粱、稗草等耐鹽牧草為主要作物,整合糧食生產區集成技術的基礎上,針對中鹽區返鹽現象等障礙因子,重點集成根區旋耕-間隙免耕作物根區控鹽技術與植物抗逆生長調節技術,保證作物產量兼顧生態效益;同時,建立青貯快速發酵生產系統,作為畜禽養殖的主要青貯、青飼飼料來源。

在充分考慮黃河三角洲地區氣候、淡水資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畜禽氣候適應性、產仔率等特點,將肉羊養殖作為生態養殖主要對象,「10 月份引進了湖羊,湖羊具有早熟、一年二胎、每胎多羔、生長發育快、改良後產肉性能理想等優點,由湖羊提供母本,進行雜交繁育,可以培育快速改良育肥肉羊。另外,在國外引進優質種羊同時提供父本與母本,由湖羊、灘羊、小尾寒羊等本地種羊作為胚胎受體母羊,可以培育本土新品種肉羊『黃河口鹼地白羊』。」王文慧告訴記者。

中科院鹽鹼地農業示範園配套建設了2棟農業廢棄物處理設施,由肉羊養殖產生的廢棄物(糞便尿),首先在圈區進行乾濕糞汙分離處理,採用自動回收裝置進行分類,同時接納來自種植區的秸稈、枝葉等植物源廢棄物,採用高效微生物發酵技術進行好氧發酵,配套自動化除臭、發酵裝置,生產農用微生物有機肥料和土壤改良材料,產品直接用於包括設施種植在內的各個種植環節的鹽鹼修復與地力提升。

在鹽鹼地「適鹽高值」設施種植技術環節,以根區水肥鹽生境調控為核心的鹽鹼地種植床技術改善作物根區環境,保證作物正常生長;同時通過微生物有機肥等土壤改良調理技術改善土壤環境,通過施用植物調理劑提高作物抗逆性,配套輔助「熊蜂」授粉技術、環境感知-溫溼度自動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施肥系統,以節省人力成本。「目前通過該技術種植的鹽鹼地番茄,相較正常土壤種植番茄,鮮食果實風味更受消費者的青睞,擁有更豐富的口感,而且果實維生素C、番茄紅素含量、蘋果酸等營養指標也得到顯著提升。」王文慧說道。

現在,中科院鹽鹼地農業示範園的成套技術受到農業企業和合作社的關注,成果開始實現轉化,帶動了周邊鑫源永盛、闊海水產、正大桑田、正大豬業等7家企業發展,同時輻射到了臨沂、濟寧等省內城市以及江蘇、河南、黑龍江等省外城市。

相關焦點

  • 全國媒體利津行|智聯農創現代農業示範園:大數據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許洪勝 呂康麗 劉炎 東營報導11月13日上午,「全國媒體利津行」採訪團來到了位於鳳凰街道的智聯農創現代農業示範園此舉解決了小農戶分散生產效益較低、設施農業發展水平落後以及現代化農業園區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三大痛點問題,將分散的小農戶從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解放出來,集中從事蔬菜種植,享受智聯農創工場提供的先進機械裝備與管理方式,提升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鄉村振興百姓富 情滿天山生態美
    「十三五」以來,莆田援疆分指與瑪納斯縣將遊牧民定居與農村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產業、社會保障事業等項目有機結合,在全州創新開展了「一縣援一村帶一鄉」點對點精準援疆試點工作,確定了由莆田市城廂區對口援建清水河鄉團莊村,確保扶到點上、援到根上、幫到心上,實現了援疆工作量的發展、質的提升,不斷推進團莊村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
  • 泰山區邱家店鎮王林坡村「家門口」經濟讓村民共享鄉村振興成果
    今年夏季,王林坡村的「音樂噴泉」成了十裡八鄉有名的「網紅打卡地」,鄉村旅遊經濟成了王林坡村的又一條振興路。故址上的姜家灣現已更名為清泉灣,王林坡村先後投資280萬元實施氧化塘汙水處理項目,投資500萬元修建改造明清驛道及姜家灣,如今的清泉灣正展現著王林坡村鄉村振興下新農村的新面貌。「去年以來,我們村依託鄉村振興,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今年咱修建和改造了明清御道和姜家灣,新建了音樂噴泉,景點得到亮化、美化,極大豐富了村民的夜間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周邊村民到我們村遊玩。」
  • 微視頻丨農業插上「高質量發展」翅膀會怎樣?
    河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拓展農業新功能、新業態,加快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區創建,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一系列精準紮實的措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 視頻丨《工作落實面對面》:市交通運輸局 市農業農村局接受鄉村振興專題問政
    由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泰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泰安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電視問政節目《工作落實面對面》今天錄製完成並播出,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接受鄉村振興專題問政。【解說】問政現場,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就群眾關心關注的種植戶維權、耕地地力補貼、農藥市場監管、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農業保險、農村道路三通等問題與問政代表和現場觀眾對話交流,現場解疑釋惑,給出答覆。
  • 第二屆東營市鄉村振興傳統技藝技能大賽開幕
    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和發動全市各領域能工巧匠、民間藝人等鄉土人才帶領傳承傳統技藝技能,10月23日,第二屆東營市鄉村振興傳統技藝技能大賽開幕式暨花饃(花餑餑)製作、草柳編決賽在廣饒孫子文化旅遊區舉辦,此次大賽由中共東營市委組織部、東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東營市農業農村局、東營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廣饒縣人民政府承辦。
  • ​打卡美麗鄉村|枕星辰入夢,沐日光而醒!這裡的民宿太精緻啦
    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近年來,飛嶺村在鄉村振興大潮中飛嶺村黨支部書記馬文利表示,該村充分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按照「農業田園化、農村景區化、文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打造出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具有農業、文旅、鄉愁三大板塊的美麗鄉村。小山村的華麗轉身,讓身為村黨支部副書記的李淼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挑起了導遊的重擔。累並快樂著是她至為深刻的感受。
  • 「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啟動
    在臨沂客戶端10月20日訊 10月20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本次採訪活動組織邀請了中央和省、市重點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知名「兩微一抖」帳號、網絡評論員等組成採訪團,將深入蘭陵縣、費縣、蒙陰縣、沂南縣等基層進行實地採訪,充分運用全方位、多樣態、全時段、立體化的融媒體報導方式,全面展示臨沂在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
  • 《鄉村第一書記》同名電視劇生動展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電視劇《鄉村第一書記》以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駐村第一書記王濤為人物原型之一,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白朗(王雷飾演)狠抓黨建,帶動村裡的黨員幹部,逐步把一個貧困落後的山村改造成為綠水青山生態環保的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新山村,把一盤散沙的村民團結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的過程為主線。
  • 鄉村振興看沂蒙丨挖經驗、找亮點、採典型 媒體大咖點讚媒體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梁紅國 臨沂報導10月20日,「鄉村振興看沂蒙「臨沂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善於創造的地方,這次來發現臨沂又有了新變化、新氣象,鄉村旅遊搞得風生水起。在鄉村振興的打造過程中,一些帶頭人跟鄉親們共同合夥致富的沂蒙精神,更是令人感受頗深。」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七)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重返蜀山》:一曲鄉村振興的青春讚歌
    作者:袁恆雷張生全的小說《重返蜀山》講述了幾個山裡青年的成長蛻變之路,是一部鄉村振興的時代變遷大戲,是一曲富有時代氣息、關乎鄉村振興的青春之歌。文學對於家國情懷與時代變化總是在場的。改革開放以來,反映我國農村發展變革的優秀長篇小說佳作迭出。
  • 山亭探索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窮窩窩」變身美麗鄉村
    根據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安排,緊扣「五大振興」,聚焦「五美」目標,山亭區探索了一條從「綠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鄉村振興之路。截至目前,山亭區已建成美麗鄉村精品片區3處、美麗鄉村示範村158個。
  • 石羊河模式:水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嚴格地下水取水許可管理,鼓勵推廣使用地下水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地下水循環利用。嚴禁新增地下水用於火力發電、景觀工程等高耗水行業。禁止水源熱泵和小型自備水源井等特殊取水的審批。用水減少了,但農業效益持續增長。
  • 龍巖市關工委服務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匯報會在漳平召開
    10月27日至28日,龍巖市關工委打造「種子工程」升級版服務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匯報會在漳平召開與會人員前往南洋鎮了解種子學員茶產業發展情況,並實地考察了南洋國家溼地公園,隨後召開匯報會,聽取龍巖市關工委打造「種子工程」升級版服務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報告,各縣(市、區)關工委進行了經驗交流,探討下一階段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