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像桃花源的地方,桃源谷裡有一個苗寨

2020-09-05 被水領養的綠色



鳳凰的南華門上車,沿著山江的路,來到一個岔路口的時候,車突然往下拐。我坐在靠窗的地方,那鬱鬱蔥蔥的樹迎面而來,能清晰地聽到枝條拍打窗戶的聲響。落在樹上的雨珠,時而濺在我的手上。從窗外往下望去,猛然有一種眩暈的感覺,但還是忍不住去看,眼下儼然成了一個還能見底的低谷,我們離谷底越來越遠,好像我們都在綠茸茸的內壁往上爬。

不久就爬上了一個較寬的平地,眼下是個水壩,導遊說這就是長潭江大壩,這裡的水流向沱江沒想到我們除了往山上爬,也是循著沱江水之源而來。漸漸的,我們的眼前明亮起來,車卻無法向前開了,我們集體下了車。長潭江就這樣躺在我們的眼前,我完全沒有做任何準備,多想再站一會,再從第一眼見到它這個角度多看一眼,然而前面的同學和老師陸續地踏上了小船,我也緩緩地跟在後面。



船在雨中往前行走,我早已沒有了方向感。因為下雨,船兩側垂著蓮蓬。在鬧鬧嚷嚷聲中,我的一隻手伸了出去,剛剛好能觸到水流,但觸到的並不是水的柔性,而是隨著船前行的張力,起初我試著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接近它,隨著船行的方向,它好像在緊緊地拉著我的手;拍打它的時候,它則歡快的撒著笑臉;浮在它上面,卻讓我靜靜地享受被撫摸的感覺。當一切瞬時的歡快散去時,把手深深地插進它的體內,倒希望再深些,更深些。無論我的目光再怎麼向下刺去,卻看不到水的底部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在我聽了一個故事之前我也完全想像不到。

這下面原來是一個寨,叫做鴨堡寨寨裡的人都很富裕,主要靠種經濟作物為生,有鴉片和桐樹等,這些都很掙錢,而且這裡恰好是與川、貴交界的要塞之地,交通運輸都很便利。然而,想不到的是,為了建這座大壩,這裡的人不得不離開,聽導遊說他們後來都遷移到那山上去了,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把視線移到那裡,在密密麻麻的叢林中尋覓,偶爾見到從那些隱秘的地方升起的縷縷輕煙,或許他們就住在那裡。而在這裡,惟見兩岸坦露嶙嶙峋峋的石頭,似乎在向我們訴說一段段往事。難以想像誰就曾到達過那個幾米高的山壁?此時又不得不為那些人的離開感到慶幸。想想幾米高的水流,那是個怎樣的勢頭?從那山裡還曾經爆發了泥石流,那是個怎樣的恐慌?生命在那一刻要是怎樣脆弱?……

拿著相機的同學和老師不斷地拍照,恨不得把所見的一切都收在攝像頭裡。我這次沒有帶相機來,頗有點遺憾,畢竟每個人的視角都有所區別,每個人心裡的美景都是有所差異的。不過也好,不用忙著拍景,便可以沉下心來感受這一切如詩如畫的景色。

或許在這之前,我只能想像:一個女子,披著藍色背景嵌著紅色圖案的披肩,站在船頭,細雨飄飛,輕輕擦著她的臉龐,幻化成她憂傷的淚珠;清風吹起她飄逸的發尾,企圖掀起那柔軟的披肩……船內連續不斷地「咔嚓」和歡快的笑聲形成了一個熱鬧的世界,船外卻被隔成了另一個世界,而她所追求的就在船外……或許是觸景生情,我也成了自己的想像。



因為時值春季,除了近處的石壁,那遠處的高山都是濃濃的翠綠船大約行走了40多分鐘,沒有見到碼頭,船卻停了下來。看不清楚前方的路,到處躺著的石頭,或許就是那次泥石流的印記。黃泥路被雨水衝得軟綿綿的,充滿誘惑,我們都小心提防,擔心會有陷阱。

到達桃源谷的路,儼然有《桃花源記》那般曲折走過石頭路,經過兩叉河橋路都被兩邊的山夾著,抬頭望去,除了天空就剩下山和山裡的樹了。約走了數百步,繞進田間小路,田裡空空的,只見不遠處一個老農肩上駕著一張梨耙走來。我疑惑,儘管很久不在家裡參與農活,但是依然記得播種的季節。後來才知道他們這裡比較慢,而且一年只種一季。再往前走,兩邊的山夾得越來越緊,有些地方我們不得不低著頭彎著腰鑽過去。最終倒沒有見到什麼桃花林,也沒有見到鮮美的芳草,落英繽紛。只見到很多樹,甚至叫不上名的樹,也算是開了眼界。

漸漸地,一些新奇的東西隨著而來,腳下換成了用木板鋪成的攀巖在轉彎處,匆匆行走的人肯定錯過了那個雷公洞,據說打雷的時候,在洞口會冒煙,至於為什麼,便沒有考究過。留住我們腳步的是桃源姚,宛如一個仙境,讓人不自覺地想起天上的仙女下凡沐浴的畫面。此時依舊下著的雨更加增添了它的意境。



這裡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地,路還要繼續往前走。感覺一路行走著,也一路在收穫新鮮的東西。諾,眼前又出現了一個土匪洞,洞口很大,但是只有一條路,有些地方僅能容一個通過。洞深處漆黑一片,走在前面的同學卻饒有興致地跟後面的同學遙相呼應,我也扯開嗓子,但是沒有聽到自己的回音,導遊說這個洞是互通的,旁邊還有一個洞,當時土匪從百姓搜刮來的東西就藏在那個洞裡,原本兩個洞連著,後來卻被一個大石頭堵住了。對這個洞的記憶回來之後,為此做了一首詩。

穿過這個洞,再行數百步,透過鏤空的枝椏便可以看到一些房子,這裡並不像陶淵明筆下所描繪的那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牆都是用一塊塊的土磚或青石砌成,帶有灰暗和殘敗的神色,加上零落的籬笆,好似在我們現居的城市隔離了很長的歲月。那些屋宇處於山地,每所房子幾乎都不是立在平地上,看起來像是傾斜在山上,又好像藏在密密的綠林中,一座座山把它們包圍,向遠處望去,除了天空就只有山了。我總算能體會到那種想走出大山的迫切願望了,那些環繞在他們頭腦中的幻想,也許他們只能靠幻想來想像大山以外的世界了。小巷也是一塊塊石頭鋪成,被來來往往的人的腳步磨得很光滑,雨水一來光滑得像一面鏡子,努力尋找,仿佛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潮溼的雨也夾著風的味道,它吹過那些屋脊,隨著那一條幽深的泉水唱出斷斷續續的調子來,好像天上人間的音樂。

站在更高處,我能望到遠山或更高的山峰,真的,踮起足尖來,我可以望到更遠、更綠的山脈,在上空的下方延伸,這種顏色仿佛是自然的染料廠中最真實的出品。我還可以望到整個寨子的一角,但無論我站得多高,再怎麼望,也望不見屋內的一切,更無法望透。



即使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我依然喜歡一個人行走,向深處、高處行走,哪怕充滿了冒險,往往卻會有意外的收穫。在半山腰上偶遇到兩位阿婆,穿著苗服,主要色調是藍色,領子和袖子是黑色,深沉的布料上還有色彩豔麗的刺繡,頭戴鬥笠,兩隻手在胸前交叉著,身子時而在抖動,後面背著空空的背簍,兩個人站得很近地聊天。我跟她們打招呼,她們也以笑示意了一下,儘管她們並沒有聽懂我的語言,我跟她們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從她們的神情中,我發現,似乎沒有那麼拘謹了。我問她們幹什麼?她們說苗語,我也聽不太懂。看著她們指著背後的手勢,我大概知道她們是要到地裡去幹活,而且要走好幾公裡。因為下雨,便只好先站站,等雨停了再走……要不是親自從她們口中聽到,真不敢相信這兩個阿婆的高齡,一個六十多,一個八十多,可是看她們的臉,依然充滿光澤,難道是這裡山水孕育的嗎?然而下了一個上午的雨了,看來一時半會是晴朗不起來的,我跟她們說。看她們的表情好像在尋思什麼。或許是因為我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她們緩緩地挪動著腳步,並向我示意她們的家就在下面,我緊跟在她們後面。

我走進了那個六十多歲的阿婆家裡。還沒有進家門,我就開始小心翼翼。到這裡之前,導遊跟我們說起,他們有幾個忌諱的地方:不能打傘進家門,不能踩門檻,不能踩正屋裡的龍眼石,無知者無罪,而明明知道又犯,會給主人家帶來厄運。

進到屋裡就是一間房,長長方方的一間房,一切家具、農具都盡收眼底。完全不像城市裡的現代居室,還分大廳、廚房、臥室等,在這間屋子唯一能找到比較現代科技產品的就是那臺彩電。

這個古樸的屋子收藏著古樸的東西,在裡面我吸著古樸的氣息。我驚喜在這裡找到了在我童年的時候就遺失了的東西——碾米的踏踏板,讓我再一次體驗站在踏踏板上的感覺,少了些許辛酸,更多是一種回味的興奮。

我問阿婆:「你家人都去哪了?」

「兒子和女兒都去廣東打工,我一個人在家。」

我驚訝、愕然,是因為她最後一句話。我想那臺電視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讓阿婆通過它了解孩子所在城市,了解全世界吧。

「那他們平時都回來嗎?」

「過年放假的時候才回。」

我很好奇看到,地上鋪著一大堆東西,問阿婆:「這叫什麼?」

「金銀花。」

「哦,這就是金銀花啊。」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現成品,很少見到它原來的面貌。

阿婆說,這裡的山上到處都長滿了金銀花,她經常去採,拿回來後,把葉子去掉,然後洗乾淨,再曬乾,最後就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了,說到這裡,從她揚起的嘴角總能發現一絲絲收穫的喜悅。然而,這種東西本身的重量很輕,卻採了一籮筐,經過一道道程序,到了最後往往只剩下很少很少,語氣中不免藏著些許的無奈……

但是她利用閒暇的時間,依然堅持做著,執行著一個她並不知道的道理:積累生活。在這個苗寨,很多人像她一樣,種地、採花、趕集……一種樸素的生活,平平淡淡,順應著自然,一直堅守著,堅守著他們那塊生活的土地。


相關焦點

  • 西江苗寨的女人
    在千戶苗寨閒逛,看到一家很有特色的店裡擺放的牛角梳倒是細膩精緻,我看中了一把價格60塊的,想跟女店主討價還價,這個皮笑肉不笑的店主白了我一眼「不講價。」對這個店主談不上厭惡,卻真的沒什麼好感。不過牛角梳我是真看中了。
  • 桃花源裡的故事:有驚無險
    桃花源裡的故事:有驚無險封村快30天了,山村隔斷了與外界的聯繫,真的好象現代的桃花源。到初二就接到上級封村的通知,並對從武漢回來的人進行排查,這一查還真查到了一個在武漢做生意的,其女兒因發燒往進了縣城某醫院,這一下可真是投下了一個振撼彈,把那三十多個年輕人嚇的不輕。整整半個月,這些小青年都老老實實地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別說,還真沒見這些傢伙這麼老實過!後來,有消息傳來,某女是因奶花(奶上生瘡)發燒。
  • 藏在深山裡的這個地方鮮有人知,可以跟瀘沽湖媲美!(下)
    我們沿著凹凸不平僅一人可過的泥土小路從山頂的苗寨走到山腳,正準備穿過吊腳樓底部架空的漆黑空間時,前方突然躥出一個人影,嚇得我定住了,汗毛霎時豎起來,不敢再往前。 借著微微月光,我睜大眼努力想看清那個人影,似乎是一個年輕男子。我鬥膽走上前些並和善地用方言問道:「請問這裡是文鬥上寨還是下寨呀?」 「這裡是上寨。」
  • 苗寨往事
    在土家苗寨,常有男娃取名「狗毛」「狗兒」等,意為免遭病災,易長成人。狗通人性,與人親近,寨子裡的人至今還記得那隻叫黑樁樁的黑土狗。有一次,它銜來一枚綠色的野雞蛋,擱我手上,轉身不時回頭示意我跟上它。我歡跳著追去,在芭茅壟裡找到好大一窩,一數七八個,像一大碗菜湯圓。要知道,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碰上這樣的好東西,簡直就是撞大運。兜回家,做碗蛋花湯,一家人可以打頓牙祭,但若孵出小野雞「咯咯」唱響荒野,寂靜的山坡上也會更熱鬧。
  • 典藏 | 偶遇桃花源
    原來荊棘叢中居然有一條石縫。男人帶頭鑽進了石縫,石縫很窄,兩人只能側著身子慢慢往前移動。大約走了幾百米遠,男人忽然說了句:「到了。」一劍從石縫裡鑽出來,頓時驚呆了。眼前是一個開闊的山谷,綠樹掩映,群山環抱,好一個世外桃源啊!他驚喜地問男人:「大叔,您就住在這兒?」男人點點頭,徑直往前走。走了不遠,前面有一個冒著霧氣的小湖泊。
  • 沒想到瀋陽還有這麼一個像山林裡的地方
    就在東陵公園旁邊,收門票,有收費停車場,車也可以開進去,裡面人不多,沒想到瀋陽還有這麼一個像山林裡的地方,特別適合喜歡大自然的人來溜達,我在林子裡的木棧道上隨便溜達溜達就看見兩隻松鼠,可以帶上吃的和帳篷待一天
  • 《琉璃》今夏愛情的桃花源可有甜到撩到你
    被司鳳撩到了嗎,遇到璇璣第一面就結巴害羞,要親璇璣很入迷的時候被璇璣親的那種笑意,教導璇璣遇到別的男子要打跑他,襲胸泡澡……這些片段加起來也甜過你的初戀,但最終被他暖到,只要璇璣有危險他都不允許,就是生死相許,做到不怕死已經很難,為女人吐了n次血還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十生十世,估計陪老婆看的男士們也想說吐血了,璇璣六識不全,沒感覺,我六識全啊又英俊瀟灑有能力有桃花。
  • 36年一部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拍出了暗黑版桃花源記氣質
    這其中有一部戲,就是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反而靈感追溯了千多年前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拍出了一條不同於同期武俠,探討人性的暗黑版《桃花源記》,名字叫做《魔域桃源》。今天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博取流量,黑化桃花源,把它形容成人間煉獄,其實還是小道了。
  • 故事:租住偏僻小區後,我身體越來越差,才知小區地基有問題
    可惜那一刻,我只看到了充滿希望、桃花盛開的美好下半生,卻遺忘了桃花源的奇怪之處,也遺忘了我自己的奇怪之處。3阿桑:「奶奶,您這太離譜。我們城市下面怎麼可能有另一個世界?我也讀過《地心遊記》,就算地下真的有,也不可能和地上這麼像。何況『地心人』不是已經證偽了嗎?」孩子長大了就不可愛。我慈愛地說:「你姑且當異世界吧。」
  • 細思極恐的真相——《桃花源記》其實是一個恐怖故事
    而捕魚的話,絕不可能永遠只是待在同一個地方,往往漁夫追逐水路,去的地方會比一般人更多、更遠。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個在河道裡捕魚的當地漁夫,對附近的水域肯定是相當熟悉,絕不可能迷路。但是,漁夫竟然迷路了。這說明一個問題,桃花源必須迷路才能進入,尋常情況下不可能找的到。
  • 夢遊桃花源/第一章 古墓(1)
    夢遊桃花源(一)古墓(1) 露染霜乾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 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裡情。 幾夜月中藏鳥影,誰家庭際伴蛩聲。 一時衰颯無多恨,看著清風彩剪成。 我從沉沉的夢裡醒來,只覺得全身無力,肚子餓得咕咕直叫。石室裡的白蠟還沒燃盡,跳躍的火苗像一隻只可愛的精靈。
  • 桃花源記 | 我只是想去賣棉花(一)
    在父母悉心呵護下,聽話的棉花們,在地裡靜靜的生長著。開花季節,白色、粉色的喇叭樣花朵便開得漫山遍野,熱鬧非凡。到了秋天,棉花桃子一嘟嚕一嘟嚕的掛滿枝頭,由綠色變成紅色,然後是絳紫色。趕到棉花桃子變成幹樹枝一般的顏色時候,桃心裡就綻放出雪雪白白的棉花朵子來。
  • 小說:像做了一個噩夢,我聽著別人八卦自殺的模特
    回想起昨天的種種,我有些後怕起來,該不會這個旅館是個專門偷客人器官的黑店吧!我連忙在自己身上查詢了半天,可卻是沒有發現半點的傷痕和不妥的地方。就連我昨天放在樓道的行李也被搬進了這個房間。我打開房間門,發現門口赫然寫著514三個大數字。難道是我做的夢?這不應該啊!那我為什麼沒有半點進房間的記憶?
  • 桃花源裡的小故事:一個口罩戴半月
    好在小村雖然也有不少從武漢回來的人,但有驚無險,沒有發生任何疫情,也算是祖宗有德,福佑平安了。按上級要求,出門要戴口罩,但是從封村到今天,有三十多天了,村裡只發了一次每人兩隻口罩,這可難壞了村裡的村民。由於是非常時期,有錢也買不到,網購也不可能,快遞也停送了,人又出不去。兩隻口罩三十多天,只好白天用了晚上洗,輪換著用。
  • 貴陽故事│八鴿飛過的地方
    ,總有它的說法。一個地名,總有一段故事可講。,大概有七八十戶人家,因為苗族歷來喜愛靠山而居,這可能因為躲避戰爭的需要,八鴿巖一帶山巖都是白色,人們就稱這個苗寨為白巖腳。,經常有八哥從洞裡飛進飛出,人們又把這個寨子稱為八哥寨,後來人們乾脆省去寨字,把這個苗族村寨叫八鴿巖,自然這條路就叫八鴿巖路。
  • 果然,男生宿舍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林羽看大家都在宿舍裡了,就拍了拍手,大聲說道:「跟大家說個事兒。我家一個親戚,昨天打電話來,說過兩天要到我們家來,會給我們帶很多海產,主要就是皮皮蝦。這個周日你們有安排嗎?沒安排就到我家去吃皮皮蝦,嘗嘗真正的海鮮。」
  • 《步步驚心》裡有兩個地方非常有看頭!你看過嗎?
    也有很多地方模仿了《紅樓夢》。《步步驚心》被改編成電視劇後,其中有兩個地方,處理得非常巧妙,很有看頭,是哪兩個地方呢?而十三爺則立刻緊張地站了起來,他視若曦為朋友,朋友受到傷害,他也是真心擔憂。最重要的一點,這一腳引起的風波驚動了皇上,皇上問若曦的處理方式,聽完後,他很滿意,從側面看出若曦是一個知書達理懂分寸的人,所以他才下決心要把若曦指給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這一腳的背後竟起了這麼多的風波,是不是很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