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道士臨終收一徒弟,豈料是狐狸所化,多虧道長留下一手

2020-09-26 語文文化

陳凡本是一落魄布衣書生,屢考不中,便心灰意冷,打算回村裡做教書先生。不料回家途中在深山迷了路,無意間進了一山洞,找到一本道家寶書《拂塵》,裡面記載了道家各種法術。陳凡掀開第一頁,便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在洞中專心致志學起神奇法術,餓了就在山中尋些野果吃,困了就在石洞中席地而睡。過了一載,陳凡書裡面法術終於都學會了,等他想收起那本書時,卻發現不知何時化成了粉塵,消失在空氣中。

陳凡出了山洞,想了想,先回家鄉,看看父母,然後雲遊四方,去幫助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之人。不料陳凡回到家鄉,自己家早已破敗不堪,而父母亦不知去向,向人一打聽才知自己離開家鄉已有百年之久。陳凡想到洞中只呆了一年,時間卻已過百年之久,實屬傳聞奇事。想還沒孝敬父母,二老卻已離世,不覺大哭一場。陳凡祭拜完父母離開家鄉,開始雲遊四方。

陳凡後給自己起了一道士名諱凡塵真人,做道士打扮,後來世人慢慢傳開來,有一凡塵真人,法術高強,助人為樂,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身影。

話說有一次,在京城附近山下有一戶豪宅,住著一大官,把凡塵真人請來,那大官講:家裡金銀老被偷盜,經查後才發現是山上狐狸所為,請凡塵真人為其除去狐妖。那凡塵真人本不想為這些權貴大官做事,可耐不住大官苦苦哀求,最後只得將山裡一窩狐狸給收了。後那大官問:怎麼樣了。凡塵一甩拂塵講道:一隻小狐狸逃了,不過不足為患。大官聽後很是高興,待要送凡塵百兩黃金,卻早已不見人影,只留下一字條,上面寫道:將這百兩黃金贈與城東破廟乞丐。

一次,凡塵道士路過一戶貧窮人家,裡面生活著一盲老婆婆和一孫女,凡塵道士進去,要了碗水喝。小姑娘端出一碗綠豆湯給了他。凡塵道士問起小姑娘:你爹娘呢。小姑娘說道:奶奶說他們被一條蟒蛇帶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了。還說我們終有一天會見面的。

凡塵道士又問道:你奶奶眼睛怎麼了?小姑娘說:自從爹娘走後,奶奶想他們就哭,慢慢眼睛就看不見了。

小靈啊,再給這位道長盛碗綠豆湯。那老婆婆說道。

好~。小姑娘發出清脆的聲音。後凡塵道長說道:她奶奶,能否讓貧道看看你的眼睛。後走向老婆婆,觀察了一會,從布袋裡掏出一粒黃丹,說道她奶奶,你服下這粒藥,對你眼睛有好處。老婆婆起初不好意思收下,後來道士說,這是答謝兩碗綠豆湯的,老婆婆才服下。

凡塵道長離去,老婆婆正摸索著進門,忽然感覺有光進入眼內,後試著睜了睜眼,才覺有些刺眼,等適應後,驚喜發現自己又能看得見了。

奶奶,奶奶~。小姑娘拿著兩隻碗來到奶奶身邊。

怎麼了,小靈。老婆婆摸著小靈頭說道。

啊,奶奶,你能看見了?小靈問道。恩,得感謝道長給的那黃丹。哎,這是?奶奶看著小姑娘兩隻金色的碗。

奶奶,剛才給道長盛水的兩隻碗變成金色了。小靈說道。

老婆婆拿過碗來一看,本來陶瓷做的碗變成金子做的了。老太太和小靈朝著凡塵道士離去的地方拜了拜。

凡塵來到深山,循著痕跡,找到一洞穴,朝著洞穴,念了一段咒語,隨後一甩拂塵,立馬飛來無數石頭進入洞中,把洞堵得嚴嚴實實。隨後說道:一條蟒精而已,也敢出來害人命,看你如何再傷人性命。不久整座山都振動起來,凡塵又拿出一符咒貼在山石上,竟隱入其中消失不見了,那山也安靜下來。

後那凡塵尋了一仙鶴,繼續游離四方。一晃眼,過了七十載,凡塵已臨近百歲,一晚做了一夢,夢見乘著仙鶴朝西飛去,醒來,凡塵算出自己時日不多,想到這一身本領不能絕於世,想臨終前尋個徒弟,繼承自己衣缽。

在路過一城鎮時,看到一年輕乞丐把自己要到的錢給了一腿腳不靈便老人。凡塵點了點頭,跟上了他,與他交談一番。問他願不願意跟自己學本領,那乞丐點了點頭。後凡塵帶著徒弟一邊遊歷,一邊教他法術,沒想到這徒弟很是聰明,教過的東西不用再教第二遍。

一年後,在一海邊,他看著面前神採爍爍的徒弟,對他說道:我身上本領,已盡數傳你,我即將駕鶴仙逝。你要記住三點:一不幫官員;二不幫富商;三不幫奸邪惡人。

那徒弟點頭道:師傅,這三點弟子謹記心中。凡塵看著他連說:好!好!好!說完後咽下最後一口氣。昔日那仙鶴飛了下來,徒弟把凡塵屍體放到仙鶴背上,仙鶴飛往空中消失不見了。

那徒弟來到世間,看到四處都是百姓為自己師傅建的廟宇塑的石像,撅起嘴笑了起來。

凡塵徒弟打著他的名號又四方遊蕩,開始幫助世人。不過這徒弟只幫三類人,官員、富商、奸邪惡人,助紂為虐。世人聽聞凡塵竟教出這樣不辨是非徒弟,紛紛把凡塵廟宇石像都砸了。

有一日,凡塵徒弟正坐臥美人,觥籌交錯。忽然一隻仙鶴飛來,銜起他衣領升到半空飛往遠處。等停下來,才發現來這地方竟是他師傅凡塵駕鶴西去的地方。

你為何違背與師傅的約定,還打著他名號,四處為惡。仙鶴問道。

凡事有果必有因。四十年前,他幫助一大官捉拿偷竊盜賊,那大官妄聽一下人之言,將偷盜之名安在一窩狐狸身上,害他們全家被收,逃走一隻小狐狸。其實那大官丟失的金銀,是那大官小妾所盜,養了小白臉。而凡塵卻不細調查,將我一族全收了,試問他有何資格讓世人膜拜。我要為我家族討回公道。凡塵徒弟憤憤不平說道。

你就是那隻逃走的小狐狸!仙鶴說道。對,我就是,我就是那隻被凡塵害的家破人亡的狐狸。凡塵徒弟說道。

唉,孽緣!算了,你所做之事已不是為自己討公道了,已經有傷天理。我要代凡塵收回他給你的一切。仙鶴說完,不等凡塵徒弟做出反應,從嘴裡吐出一綠色氣體,射進凡塵徒弟胸口,一會,再出來時,拿到氣體上面附著著一些符咒,仙鶴收回嘴裡,然後沒說話,飛走了。

凡塵徒弟看了看自己身體,想念咒語,卻發現一句也不記得了,做個動作要施展法術,發現也不靈了。隨後凡塵徒弟忽然發現自己身體正慢慢縮小,最後竟現了真身,成了一隻狐狸。自己百年修煉也沒了,他聽到有人說話聲,跑進了深山,從此再也沒出現在世間。

相關焦點

  • 故事:老婦救了一隻狐狸,狐狸對她說句話,老婦趕忙請道士上山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來源於網絡)多年前,小山村裡有個陳阿婆結果陳阿婆走著走著,竟在一山坳裡發現了一隻狐狸倒在地上,於是她忙走了過去,發現這隻狐狸受了重傷,已經奄奄一息了。一晃過了三日,陳阿婆依然沒有找到女兒,豈料這隻狐狸醒來時,竟然對陳阿婆開口說話了,只聽狐狸虛弱道:「老人家,謝謝您救了我,不然我就沒命啦!山上那隻黑熊精實在太厲害了,我不是它的對手,唉!可憐了那個漂亮姑娘,我沒有救得了她,眼睜睜看著她被黑熊精抓進洞府,做了壓寨夫人!」
  • 講講嶗山道士的故事,老道士講述真正的修行高人故事
    乾脆去青島吧,大海,啤酒,還有嶗山道士。結果在青島呆了一周,青島連下了一周的雨,雨天也懶得出門,乾脆窩在酒店裡看《嶗山道士》。《嶗山道士》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的木偶動畫片,很老的動畫片,1981年的,比我還大三歲,不過現在看看,還頗有趣味。
  • 故事:母親去世,月光下站著個老道士,兒子一聲痛哭:娘,娘啊
    故事:母親去世,月光下站著個老道士,兒子一聲痛哭:娘,娘啊作者:梁永逸從前有個小山村阿雄吃了一驚,低頭一看,沒想到這碗飯竟然化成了一塊塊黃紙,這竟是一碗黃紙糊成的飯!阿雄看得大驚,可他也懶得放在心裡。豈料,第二天,第三天……一連四五天,阿雄每天早上都會被一陣敲門聲驚醒,走進廚房總會看到灶臺上放著一碗飯,他一碰,那飯就會變成黃紙。這晚,阿雄強撐著精神,一夜未睡,他躺在床上,堅著耳朵傾聽著廚房裡的動靜。等到下半夜,廚房裡突然開始傳出做飯聲。
  • 民間故事:狐狸拜月
    明朝天啟年間,白雲鎮上的大戶人家王財主家裡有了白事,便從白雲山上請了兩個道士來家裡做法事,來的是一位年長的道長和一個年輕的小道士,看樣子兩人是師徒關係。做完法事,老道長要去鎮上探望老友,於是便讓小道士一個人先回去。沒了師父的束縛,小道士又蹦又跳,在集市上轉了半天才往回走。
  • 故事:男子向姑娘表白遭拒,不久姑娘竟要嫁他,婚禮當天道士上門
    (原創民間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小月是大川的鄰居,兩人從小就常在一起玩耍。一直以來,大川都很喜歡小月,對小月特別好,長大後,他一心想著要娶小月為妻,然而小月卻並不愛他。豈料不久後,小月竟託媒婆來向大川提親,大川簡直感覺自己像在做夢一般。他怎麼也沒想到,一直拒絕自己的小月,如今竟主動要嫁給他,他著實驚喜不已。
  • 民間故事:人狐結情緣,道士來阻攔,可憐可憐
    父親一人無力將他撫養成人,便將他送到了山上的道觀,讓他侍奉一位道士,這位道士名叫雲鶴道長,據說法力深厚,能夠降妖除魔。,道長這次來京城雲遊,沒想到卻碰到了自己疼愛的徒弟,師徒二人分別幾年,這次相遇實屬緣分,兩人都是又驚又喜。
  • 民間故事——道士血畫八卦符覆滅狐狸
    小時候我爸為了哄我幹農活,給我講各種民間故事,這個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十幾年過去了,仍然記憶猶新。大家都知道山東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也是廣為流傳,很多民間故事也是體現山東勞動人民的智慧,其中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是在山東寫作而成,蒲松齡筆下的狐仙也是多情善良。
  • 狐狸拜月化人
    李員外頓時怔住了,愣了好大一會才說道:」道長切莫胡言亂語,我那愛妾娶進門已三月有餘,府中並未發生什麼怪事,她心地善良,常與我一起行德布善,周濟窮苦,又怎會是吃人害命的妖邪?「 」善人有所不知,妖魔鬼怪,擅於變化,計於偽裝,惑人心神,非術士不能分辨,善人莫要被它迷惑。「 」既是妖邪,她與我相處這麼久,為何不曾害我性命?「李員外有些惱怒,並不相信道人所言。
  • 故事:老頭說很渴,小孩到山溪裡捧水,老頭留下彈弓:練吧
    低頭一看,卻見地上躺著一個老道士,似乎是受了傷,神情痛苦地閉著眼睛。「道長,你怎麼睡在這?」狗子小聲詢問。老道士睜開眼睛,見到狗子左眼的眼珠子沒了,「咦」了一聲,不答反問:「小友,你的眼睛怎麼了?」狗子心中悲痛不止,將遭遇說了出來。老道士聽罷,低著頭沉思了好一會,忽然抬起頭:「小友,我現在累得很,也很口渴,你能去給我捧些水來嗎?」
  • 道士築壇施法,狐狸精為何聽從,只因道士說了八個字
    這是一篇道士驅趕作祟的狐狸精的故事。主人公董默庵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原是山東平原人,是康熙六年丁未也就是1667年的探花,歷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兵部尚書、江南總督等官職,董默庵任侍讀學士是在康熙二十二年前,所以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康熙年間。董宅遭遇狐祟的事情,在《曠園雜誌》裡也有記載。
  • 故事:少爺強搶民女,雲遊道士出手相救:道長,我再也不敢了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5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俗話說得好: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壞事做得多了,遲早會遭報應。今天筆者給大家說個民間小故事,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有關。
  • 老光棍心善救狐狸一命,去世後五子抬棺,老道說他們乃是狐狸變化
    從前,劉家莊有一個老光棍,大家都叫他老劉,今年70歲,身體還算硬朗,整日放羊為生。這天,老劉上山放羊,到了中午,他累了,就倚在一塊石頭上抽菸,就在這時,他低頭一看,腳下竟有血漬,這血漬一連串,向遠處延伸。老劉很好奇,不知血從何處來,就爬起來沿著血跡尋找。
  • 聊齋故事:道士助狐妖化形來人間行善,幾年後相遇將她打回原形
    天亮之後,他們遇到了一個路過的道士,道士將眾人攔住。「何方小妖竟敢白日裡擄劫良民,該當何罪?」小妖看到道士後紛紛跪倒,請道士饒命。只說自己是聽命於他人,有人讓他們將犯人押送到保定府交給陸同知。道士詢問小妖受何人所託,小妖一五一十將所知的情況盡數告訴道士。道士聽說之後,讓他們將犯人送到保定府後,趕緊離開不得再來人間為禍。
  • 故事:大伯打工歸來,啃骨頭時倒地,道士悲嘆:我在前面樹下等你
    「道長,你……你……」阿火看得大吃一驚,忍不住退到了牆角裡,駭然地望著老道士手中的蛤蟆頭。「小友,不必驚慌,貧道乃是降魔除妖來的。」老道士幾步走過來,由於他一手提著寶劍,一手提著一顆蛤蟆頭,沒有多餘的手。他本想放下寶劍或蛤蟆頭,但臉上猶豫了一下,卻伸出腳趾頭去探大伯的鼻息。探罷,緩緩搖頭:「貧道還是來遲了一步,這位老友已去了。」
  • 故事:女子出嫁,新婚夜丈夫變成狐狸,道士:三天就好了
    ///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故事圖文無關,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從前,楠木山下有一座小村莊,村子裡住著數十戶人家。村民們春種秋收,過著平靜安穩的生活。在村子裡住著一名男子,名叫阿超。阿超個子高高,長得牛高馬大,旁人經過他身邊的時候,都會本能地感到害怕。阿超本性善良,從不傷害他人,反而經常熱心地幫助村子裡的老人們幹活。
  • 女人救下一隻狐狸,書生深夜到訪來謝恩,五年後她傾家蕩產
    故事發生在劉家,劉老三的老婆鳳芝,是當地有名的好媳婦,不僅孝順公婆,跟妯娌、鄰居之間也沒發生過口角,方方面面都為人稱道。那天他兒子不小心落水,多虧碰到了好心人,才救她兒子的命。臨走的時候,胡母留下一個包袱,說是報答救命之恩的。鳳芝覺得很困惑,說家裡人並不曾就過落水的人,是不是弄錯了,老人一再說沒錯。老婆婆和書生走後,鳳芝好奇就打開包袱,裡邊一整包的金銀珠寶,有金元寶、銀元,還有一堆的首飾項鍊等。
  • 民間故事:不孝子上香,無法點燃,老道士:想要活命磕頭三十三次
    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一篇靈異故事,不孝子上香。李老漢中年喪妻,可以說是含辛茹苦,將兒子養大,為了這個兒子,李老漢節衣縮食,真的是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將所有的錢都用在了兒子身上。就在這時,遠處走來了一名道士,穿著青色道袍,五六十歲的年紀,倒是仙風道骨。這座村落離著道觀不遠,所以經常有著道士經過。這位老道士經過門前,看著一群人圍著李三,在指指點點,倒是有些奇怪,便走了過來。
  • 故事:孤寡老漢無人照顧,侄子來接他去享福,道士攔住:不能去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來源於網絡)早些年,西溝村有個光棍漢,名叫張大梁,張大梁是個木匠,經常外出去給人做活兒,年復一年,他漸漸擺脫了貧窮,積攢了一些錢。話說50歲這一年,有媒婆上門來給他提親,張大梁想著自己孤獨了大半生,著實過夠了這種日子,於是他當即點頭同意去相親。
  • 故事:男孩扶受傷道士回家,道士砸碎一顆珠子,救男孩的爺爺一命
    (原創民間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從前,北林村有一戶人家,一直以來,都過著貧窮的日子。後來,小兩口外出做工了,把十歲的兒子交給爺爺帶。結果一出門,還沒走多遠,只見一老道士正坐在路邊,雙手捂著腳,一臉痛苦的表情。見狀,寶兒忙上前詢問,老道士說剛才不小心扭傷了腳,已無法走路了。寶兒是個善良的孩子,隨即他扶起老道士,關切道:「老爺爺,走吧!先去我家吧!
  • 故事:狐狸說:我要當你的母親,來報答你的度化之恩
    只見在白雪的映照下,一隻三尺多長的狐狸倒在雪地裡,四條腿蹬崴了幾下就不動了。大虎一把抱起狐狸跑進到屋裡,狐狸兩眼睛望著大虎,嘴巴大張著已經死去了。大虎嘆息了一聲說:「你也遇到難事了嗎?還是餓的?哎!再難也不至於一頭撞死啊!你兩眼一閉一了百了了,你的父母兒女咋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