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武大郎現場捉姦成功,按明代法律該如何處置潘金蓮和西門慶?

2020-08-29 歷史旗鑑店

自古以來,鮮花插在牛糞上的事情司空見慣,但如西門慶和潘金蓮這樣的姦夫淫婦合起夥來毒害武大郎這樣的事情卻多少讓人氣不過。雖然相貌醜陋被人叫做「三寸丁」,但是武大郎是一個安守本分、善良淳樸的老實人,一腳被西門慶踹暈,又被潘金蓮鴆殺,實在是天理難容。

誕生於《水滸傳》又被《金瓶梅》改編的「武大郎之死」已經成為明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很多人疑惑:事發當日,不知羞恥的西門慶和潘金蓮為什麼當時如此理直氣壯,西門慶還敢對武大郎動武?事實上,很少有人從明朝刑事案件的角度對此事進行分析,當武大郎來到捉姦現場,潘金蓮和西門慶不得不表現的理直氣壯,因為他們不這樣做,就會有生命危險。為什麼這麼說呢?

《水滸傳》誕生於明初,《金瓶梅》誕生於明朝萬曆年間,而書中的武大郎和西門慶等人均是宋朝人,也就是說,作者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指宋罵明。如果說武大郎被殺一案是杜撰,作者也只可能以明朝的社會生活背景進行創作。如此一來,武大郎被殺一案,就是典型的明朝刑事案件,需要按明朝的法律規定進行分析。

明代法律中對於「殺一通姦者」有特別明確的規定,丈夫殺死其妻及她的非法性伴侶,如果殺害行為發生在丈夫當場發現倆人作樂之時,丈夫不受懲處。也就是說,當時武大郎在鄆哥的帶領下來到王婆的茶房,如果當時武大郎攜帶兇器,順利打開房門將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直接殺死,武大郎是可以不承擔刑事責任的,也不會受到相關的法律處罰。

另外一種情況,明朝的法律也做了說明,如果只是姦夫被殺,妻子只受規定的通姦行為的懲處,丈夫獲準可以隨意把她賣給他人為妾,但丈夫需要承擔一定程度的法律責任。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武大郎闖進房門,沒有殺潘金蓮,而是把西門慶當場殺死,武大郎可能不會最終被判處殺人罪,但是需要承擔一定程度的法律責任,但作為對潘金蓮的懲罰,武大郎可以把潘金蓮賣給別人。

作為通姦者之一的潘金蓮對這一法律規定或許早有耳聞,因為在那個達官顯貴經常到處眠花臥柳的時代,這樣的事情或許時有發生,人們對通姦罪的懲罰早已爛熟於心,慣在風月場中遊走的西門慶就更不用說了,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


因此,當武大郎氣勢洶洶闖進茶房之後,潘金蓮第一反應是頂住門,不讓武大郎進臥房,而西門慶的第一反應則是鑽到床底下,這對姦夫淫婦這個時候怕的不是被武大郎當場抓現行,而是怕武大郎殺了他們兩個。畢竟,當場殺死一對通姦者,對於武大郎來說名正言順,且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這樣一來,潘金蓮和西門慶只能最後一搏,他們堅決不能讓武大郎現場成功捉姦。因此,西門慶立刻又從床底下鑽出來,做好一切逃出去的準備,緊接著西門慶將臥房門打開,只見武大郎這個「三寸丁」擋在門口,西門慶想都沒想,一腳上去把武大郎踹翻在地,上演了一出「虎口脫險」。

另一方面,本是來捉姦的武大郎反而被西門慶差點踹死,於情於理都會得到人們的同情。實際上,武大郎獲得這樣的結局也是自己缺乏法律常識造成的。

武大郎與鄆哥雖然做好了謀劃,但是他們並未準備將這對姦夫淫婦置於死地,也就是說,武大郎沒有想好自己來捉姦的目的。按照明代法律規定,如果丈夫當場發現妻子與其非法性伴侶作樂,但只殺死妻子而放走姦夫,那麼他將按殺妻罪的律來懲處。


同樣,如果丈夫到達非法行為現場,在室外而未在性行為現場抓獲姦夫,然後把他殺死,丈夫將被重杖責打。如果通姦行為與丈夫趕到和殺死姦夫之間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例如在路上或在次日趕到),那麼丈夫將按故意殺人(故殺)之律論處。

也就是說,武大郎如果想要懲罰這對姦夫淫婦,他只有當場把他們殺死,才能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但很明顯的是,武大郎既沒有很好的身體素質能夠獨自幹掉西門慶,也沒有召集足夠的人手幫他實現當場殺死西門慶的目標。

如果說,武大郎當時確實已經有了想要殺掉西門慶的想法,而且他對明代法律所規定的通姦條款也很清楚,那麼非常明顯,他悲劇的高估了自己的身高和體能,因為西門慶一抬腳就能把他踢到差點一命嗚呼。

武大郎被西門慶打成重傷,已經臥床不起,王婆出了一個主意,讓潘金蓮毒死自己的老公。潘金蓮為了跟西門慶長久得做夫妻,決定一不做二不休,一天夜裡直接給武大郎灌了毒藥。潘金蓮長得如花似玉,只可惜是蛇蠍心腸。對於這樣的女人,明朝法律明確規定,故意殺死自己丈夫的女人,要被判處最嚴重的刑罰——凌遲處死。


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能讓故事情節延續,《水滸傳》和《金瓶梅》並沒有交代相關的法律常識和背景,而是沿著原有的脈絡繼續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明代的《大明律》是將殺人作為一種特定法律範疇的首部中國法典,如武大郎被殺或武大郎反殺西門慶、潘金蓮的刑事案件一旦出現,所在縣、州、府就要進行處理,由於涉及到了死刑,這一案件還需要京城的監察御史和在京外的提刑按察司覆審。


覆審的目的是發現在判案過程中是否出現誤判。根據明律,覆審官員必須對草擬的判決作出評估。他們的覆審結果之後被轉到刑部作最後的研究。刑部的這次研究結果相當於又一次上訴的聽審,它然後以奏摺形式上呈皇帝。如果得到皇帝批准,判決就被執行。


也就是說,民間的一起殺人案的審理需要調動整個明朝的司法程序,最後以奏摺形式直達御前。


參考文獻:《劍橋中國明代史》《水滸傳》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人說,害死武大郎的不是潘金蓮和西門慶,而是賣梨的鄆哥
    妻子潘金蓮對他嫌棄萬分,故而在與西門慶苟合一事敗露後用砒霜將他毒殺。而在《金瓶梅》中,武大郎也是被妻子戴了&34;的倒黴蛋,且最後還是因為捉姦而死。所以無論是在哪一本小說中,武大郎都是一個不符合傳統男子形象的家庭中的&34;。
  • 潘金蓮紅杏出牆,是因為西門慶太優秀?還是武大郎太窩囊
    其實潘金蓮十分嚮往愛情,她覺得她今生一定要嫁給愛情。這些沒有實現的理想,她一直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直到遇到西門慶之後,她那顆嚮往擁有美好愛情的心才怦然心動甦醒過來。那天陽光明媚,就在潘金蓮打開窗戶之時,失手把一根棍子正好不偏不倚砸在西門慶頭上。西門慶本想發火,抬頭一瞧,儼然被潘金蓮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深深吸引。潘金蓮同樣如此,本想道歉,但是見到西門慶一表人才的氣質也被吸引住。倆人四眼對往,彼此心中都有一種一見鍾情的感覺,潘金蓮的這種感覺十分強烈,因為跟著武大郎過日子,毫無激情可言。
  • 西門大官人——6.武大郎捉姦被打
    從此之後,每天武大郎剛出門賣燒餅,王婆便過來敲門喊潘金蓮,潘金蓮便去王婆家和西門慶廝混半日,直到武大郎快要回家的時候,潘金蓮才形色匆匆的從王婆家趕回家,就這樣一日復一日,很快就過了半個月,西門慶和潘金蓮在王婆屋中偷情的事情已經傳的鄰裡皆知,唯獨武大郎被蒙在鼓裡。
  • 潘金蓮是真愛西門慶嗎,不惜對丈夫下毒
    從古至今,潘金蓮的事跡,一直被推敲著,那句「大朗吃藥」,更是被段子手拿來調侃。有一句話講的是【郎才女貌】,很可惜潘金蓮和武大郎,沒有用上這個詞。從最直觀的角度來看待,兩個雲泥之別的人,結為了夫婦。根本的差距,無法改變,可以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了。
  • 武大郎為什麼敢去捉西門慶的「奸」?
    武大郎的一生是憋屈而短暫的,他唯一的一次高光時刻就是堵著王婆家的門去捉姦,結果帥不過三秒,被奪門而出的西門慶一記「窩心腳」踹翻在地,口吐鮮血,一病不起。而且潘金蓮又見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會風流」,倒是樂得和這些浮浪子弟們打情罵俏,甚至有那看著順眼的,便明鋪暗蓋,一起睡了。武大郎又是個懦弱本分的人,遇到這種事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只能搬家,來到這陽穀縣紫石街賃房住。
  • 如今來看,潘金蓮出軌了西門慶,但到頭來,潘金蓮的人生足夠悲慘
    ,那又應當如何呢?首先我們應該拋開《水滸傳》這本經典當中的記敘思路,放開自己的腦路,來想一想:如果武松接受了嫂嫂潘金蓮的勾搭,那麼身為兄長的武大郎又該如何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只需要說明一點:武松不是西門慶,潘金蓮對待西門慶的那份情感,也並不是潘金蓮對待叔叔武松的那份感情!
  • 西門慶看上潘金蓮,王婆助攻被大郎撞破,3人合謀毒殺大郎
    早晚躲不過西門大官人的眼睛當潘金蓮失手將叉竿打在西門慶頭上的時候一場被記入史冊的婚外戀實際上已經開始拉開序幕 也是勢在必行的但武大太低估西門慶的實力了那可是能和武松大戰幾十回合的人物身高不足五尺的他自然不在話下捉姦不成反被西門慶打成重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西門大官人——4.西門慶窗下巧遇潘金蓮
    武松離開清河縣之後,武大郎果然就如武松吩咐的那般,每天只做五籠燒餅,日上三竿方才出門,太陽還未落下就已回家,潘金蓮見武大郎這樣更是生氣,一連罵了武大郎好幾天,但武大郎還是依舊,潘金蓮氣的也不再管他。這一日,天氣晴朗,潘金蓮準備打開二樓沿街窗戶曬曬太陽,推窗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把窗戶的支杆掉了下去,「啊!」
  • 西門大官人——5.西門慶私會潘金蓮
    潘金蓮沒有拒絕,便跟著到了王婆的茶坊去了,給王婆丈量身長,剪裁錦緞,一直忙到中午,王婆又留潘金蓮吃了午飯,喝了點酒,傍晚武大郎回家的時候,發現潘金蓮面色微紅,便問潘金蓮是怎麼了,潘金蓮回道:「隔壁王婆要做壽衣,喊我過去幫忙,中午在她那吃了點酒。」武大郎說道:「你明日也帶些點心和酒水過去,不要只是吃她的東西,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說不定以後我們還有要她幫忙的時候。」
  • 西門大官人——7.武大郎慘死婦人手
    武大郎被西門慶踢的這一腳傷了五臟六腑,躺到床上就一病不起了,潘金蓮既不喊大夫給武大郎看病,也沒有在床前照顧,反而第二天又跑去王婆茶館去和西門慶廝混,武大郎是死是活潘金蓮壓根就不管不顧,要不是迎兒趁潘金蓮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給武大郎餵些米粥,武大郎恐怕早就死在床上了。
  • 潘金蓮把燈吹滅,雙眼露出兇光,緊緊地掐住西門慶的脖子
    王婆收起碎銀,把潘金蓮的近況,以及如何收服她都一一講述出來。西門慶即刻答應王婆,如若她成全自己和潘金蓮,事成之後必有重謝。王婆就接二連三邀請潘金蓮來家裡做些針線活,做完之後再付她工錢;潘金蓮見到有些收入,以後也是欣然而來。
  • 《水滸傳》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情愛故事
    這話其實也不無道理,西門慶與武松確實有多處相似,那就是他們都是相貌堂堂的男子漢,都有不凡的武功身手,都有幾分男兒血性。可是不同的是,武松不解風情,而西門慶卻放蕩成性;武松是個法警,西門慶是個大款;武松為人剛正,西門慶為人狡黠。對於潘金蓮,西門慶也許比武松更加合適。但是如果說武松是潘金蓮的初戀的話,那他下一個選擇,也必定是一個與武松有幾分相似的人。
  • 戲說《水滸傳》:如果武松喜歡潘金蓮,西門慶還會死嗎
    二,退一步說,西門慶帶走了潘金蓮,武大郎另找一個媳婦,就完了嘛。那是不可能的,武松是快意恩仇之人,武松不死,西門慶估計嚇得睡不著覺,西門慶肯定會先動手的,這時候武松根本不會因為喜歡潘金蓮而放過西門慶的。如果是這樣,武松最多放過潘金蓮,讓她去尼姑庵,一輩子當個老尼姑,還能留條性命。
  • 武鬆手刃潘金蓮西門慶兩人,為何無需償命?武松到底有什麼背景?
    我們都知道,她只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他在縣裡做衙役,哥哥在家中做燒餅,武松長得高大魁梧,但是武松的哥哥卻是又矮又醜,沒什麼本事,但是武大卻有一個美麗的妻子潘金蓮,武大的隔壁有個鄰居叫王婆,王婆在西門慶和潘金蓮中勾搭撮合,最後潘金蓮綠了武大郎,這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武大不能忍受這種委屈,去找西門慶理論,卻被打了個半死回來,這時在縣衙做差事的弟弟武松並不知情,武大被打個半死,王婆和潘金蓮合計毒死武大
  • 潘金蓮為什麼紅顏薄命:因為她錯遇了人生導師王乾娘
    當時大郎是拒絕的,潘金蓮由於年幼無知,竟稀裡糊塗地與大郎拜了天地。但他們一直是掛名夫妻,武大郎直到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碰都沒有碰一下潘金蓮。潘金蓮長大之後,給自己的定位是漂亮美麗的姑娘,嫁給武大郎是命運的安排,雖然有一些不甘心,但命中如此,也沒有辦法。按她自己的話來說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輩子就這樣過了。
  • 《水滸傳》的人生智慧:西門慶犯下的3個錯,導致他走上了不歸路
    武大郎和潘金蓮是她的鄰居,也是倒了黴,偏偏和她這種專門拉皮條的人做了鄰居,王婆為了貪圖西門慶的賞銀,不管不顧地誘使潘金蓮投進西門慶的懷抱。壞人的第三個特點是貪得無厭。只因一個巧合,西門慶從潘金蓮家門口路過,潘金蓮叉帘子的叉杆碰巧掉在西門慶的腦門上,讓二人得以相識。西門慶見潘金蓮長得美豔妖嬈,魂都被潘金蓮勾走了,立時就想要和潘金蓮做苟且之事。色慾薰心的西門慶為了達到和潘金蓮勾搭成奸的目的不管不顧,這就讓他邁開了走向不歸路的第一步。
  • 西門大官人——11.西門慶迎娶潘金蓮
    王婆吃了幾次閉門羹,也不願再去西門慶家了,潘金蓮沒辦法,只好差遣迎兒去喊西門慶來,但迎兒膽子小,到了西門慶家門口根本不敢上前打聽,只是遠遠的盯著西門慶家的大門,等了半日也沒看見西門慶,只好悻悻的回了家,回家後迎兒把情況和潘金蓮一說,潘金蓮是又氣又急,把火都撒在迎兒身上,不讓迎兒吃午飯,還罰迎兒在家中跪著,潘金蓮又拾起一根柳條,一邊用柳條抽打迎兒,一邊罵道:「沒用的東西!
  • 她是西門慶家裡挨打最多的丫頭,也是改變潘金蓮命運的關鍵人物
    潘金蓮嫁入西門慶家後有兩個女婢,一個是春梅,一個是秋菊。她們雖然屬於同一個主子,可是遭遇和命運卻天差地別。春梅聰慧,漂亮,又口齒伶俐,善於辯說,不但潘金蓮對她另眼相待,西門慶也對她寵愛有加。而秋菊呢,書中說她是西門慶在娶了潘金蓮後,花了六兩銀子買來上灶,做粗活的丫頭。她為人濁蠢,做事情不會隨機應變,經常在潘金蓮爭寵失敗或者性鬱悶時,成為潘的出氣筒,動不動就被一頓毒打。
  • 西門慶:我曾經珍惜了一段愛情,可惜沒被祝福,反而讓我去死
    西門慶單刀直入問道。你猜呢。王婆笑著說。隔壁賣魚的老張還是賣茶葉蛋的王二?西門慶看這破舊的閣樓,經年已久。想必這娘子嫁的人一定寒酸得緊。唉,這個潘金蓮啊,嫁錯了人,是許給賣炊餅的武大郎。王婆嘆了口氣。我平時按點回家,突然早點返回突襲,只要捉姦在床,來個人贓並獲,看她還有什麼話說。武大郎為他的聰明才智暗暗得意,心中的成就遠比潘金蓮的姦情來的爽快。反覺得自己的聰明能佔一次上風,那個地位感便油然而生。終於在某天,按照他的計劃,早點折返,躡手躡腳走上樓,剛到門口,就聽到屋裡浪言蕩笑之聲。武大郎大喜。這裡,我先說一下,武大郎本該大怒的,可他沒怒,反而大喜。
  • 西門慶之死,根本原因是什麼?不只是因為「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1,事件的起因追根溯源,導致西門慶被殺的原因,是因為他看上了潘金蓮,而且成功得手,從而引發了後續一系列事件,最終致使西門慶被報仇心切的武松當街殺死。當然不是,如果他沒有被潘金蓮吸引,自然不會招惹是非,也就不會惹怒血性的武松。甚至,倘若西門慶不「好色」,那就不會沾惹事端,也根本不會引來殺身之禍,哪怕有再多的「李松」、「張松」、「王松」,就算他們手段更狠,也有武松一樣的血性,那也只會是另一個故事,和西門慶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