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秀豔的遠嫁,一封家書寄相思

2020-08-29 朗夏

燕子出嫁了,嫁到了那座遙遠的小山村。出嫁之前,燕子媽給她買了一條白色百褶長裙,上面印著好看的樹葉圖案,她就帶著那條裙子,坐了整整十幾個小時的火車,離開了家。

燕子出嫁的時候,我尚且未出生,許多細節自然是不知曉的。但我聽說,燕子的親事,是婆家爹託人說的媒,燕子的婆家住在小興安嶺下的林場,人們把那裡叫做「山裡」。


燕子是秀娟的姐姐,大名叫做秀豔,她和秀娟一樣長的好看,但卻不似秀娟那樣倔強,大家都叫她「燕子」,於是燕子就成了她的暱稱。

燕子家的地方太遠了,不能時常回來了。燕子媽曾囑託她要記得寫信,於是信件成了燕子與娘家聯繫的唯一方式。

那是一九八七年,那時候的老百姓工資一天最多才五元錢,而一封信件的郵票就要八毛錢。所以,燕子的家書並不是經常有的。


起初,我太過年幼,並不知曉信是什麼,只是見到燕子媽拿著信封像拿著個寶貝似的,說「燕子來信了」。所以,我雖然不知是什麼,但卻看得出那一定是個極其珍貴的東西,就會裝作很明白的樣子,問燕子媽:「燕子為什麼會來信?」

燕子媽告訴我,在我父母還沒結婚的時候,燕子就嫁到了「山裡」,所以要給家裡寫信。我並不明白「山裡」是哪裡,只是聽燕子媽說起過,如果要走去山裡的話,得從夏天走到秋天才能到。


讀燕子的信往往也是十分有儀式感的,剛收到的信,燕子媽是不會單獨拆開看的,她會焦急的等待燕子爸晚上歸來之後,兩個人在昏燈下小心翼翼的拆開,仔細的朗讀,就像古人宣讀皇帝的聖旨一樣,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錯過。一封家書,燕子爸讀完燕子媽讀,燕子媽讀完,燕子爸又要再讀一遍,就這樣,兩個人反反覆覆的好幾遍。


燕子有時候會在寫信的時候,郵寄一些山裡的木耳、松子之類的。那些木耳松子吃過就沒了,信件卻被燕子媽收了起來。後來我漸漸的大一點,明白了書信是什麼,就時常嚷著燕子媽給我讀燕子的來信。燕子的來信被燕子媽一封不落的收到一個牛皮紙袋裡,單獨放在柜子最深的地方。每次我嚷著燕子媽給我讀燕子信的時候,她就會找出那個牛皮紙袋子,一封接一封的給我讀。


這一封說的是燕子有小孩了,取了什麼名字;那一封說燕子今年去了哪裡哪裡工作,工資賺了多少錢;後一封是燕子告訴燕子媽,給她匯了二百塊錢,讓燕子媽置辦年貨……

燕子媽往往讀著讀著就流出了眼淚,她自言自語的嘀咕著:「我的燕子,長大了。」之後擦去眼淚,又笑了起來,繼續給我讀下一封。

燕子的信往往是很樸素的,沒有什麼太多的辭藻,開頭都是先問好,她會這樣說:「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好!」


聽到這一句話,燕子媽首先是笑,她會笑得十分好看,可是笑著笑著她的眼睛就泛起點點晶瑩的淚花,我以為她哭了,但是我看見她的臉上卻依舊笑容。那時候我才五六歲,完全不明白為什麼燕子媽會有這麼複雜的表情。只是催著他們繼續讀信。問好之後,燕子往往會問起弟兄姐妹家是否也安好,這個時候我會插嘴問燕子有沒有提到我。燕子媽就會摸摸我的頭,自己加一句,說燕子問了,還說燕子問的話是:「小山家安好?」

安好,是燕子常用的詞語。每一個她牽掛的人,都會用這簡單的兩個字問候。開頭會問牽掛的人是否安好,結尾也會祝福關心的人一切安好。


燕子的家書,往往並不長。四百字的稿紙,往往只有一頁半,除卻問候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一些重大事情的簡述,那些簡述是高度概括的,能三個字說明白的,絕對不會多一個字,哪怕一個標點符號她也會覺得累贅的。這和燕子的性格很像,在我的印象中,燕子是一個不愛說話、特別麻利的人。

在我五歲的時候,燕子來信說要回來,這可樂壞了燕子媽。在燕子回來的前幾天,燕子媽每天都會反覆把這件事跟我說好幾遍,洗衣服時會跟我說,做飯的時候會跟我說,飯後散步時候會跟我說,甚至去廁所時候都會跟我說。


盼望著,盼望著,燕子終於回來。那次她是自己一個人回來的,沒有帶上愛人和孩子。她回來的時候,我正在燕子媽家睡覺。嘈雜聲中,一睜眼就看見了燕子,燕子媽在她旁邊深深地凝望著她。

燕子叫我,但我並沒有打招呼,因為我肚子突然很痛,很想上廁所。於是燕子就領我去了廁所,她還讓我叫她「大姑」,她說我叫她大姑,她就給我「大白邊」。大白邊是十元錢,在當時十元錢是我能見到的最大面值,雖然也聽說過有五十元一百元的,但只是聽說我卻沒見過。


燕子給我大白邊,給我買了好吃的零食,還在鎮上趕集的時候給我買了兩套背心。那背心是粉紅色的,上面畫著大狗,寫的「狗年吉利」。由於家裡條件限制,幼時的我很少買新衣,這兩件背心可把我樂壞了。燕子特意買的一大一小兩件,她說大的那件明年還能穿。她並不多話,但卻很能幹。自打燕子回來之後,便幫燕子媽忙裡忙外。只不過,那一次燕子並沒有在娘家呆很久,臨走之前我跟她說了:「大姑呀,你又要回到那山溝裡了?」

燕子媽去送她上了農村通往火車站班車,回到家後,哭了一上午,跟我說燕子又回那山溝裡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就告訴她多給燕子寫信。


在那次之後,燕子又回來幾次,是他們一家三口一起回來的。記得我十三歲那年,燕子也回來過一次。那年燕子在「山裡」承包了母樹林,條件好了許多,安裝了電話,燕子會把電話撥通到我姨媽家裡,然後姨媽家的阿姐就回來找燕子媽,燕子媽每次都是飛快得跑去接電話的。


知道燕子要回來,燕子媽開心極了,這次她沒有像以前那樣的反反覆覆的說,只是帶著我去了鎮子上買東西。那時候,大米一元錢一斤,農村打工者一小時也才兩元錢的工資,一天十小時才二十元錢。一向節儉的燕子媽,竟然破天荒的買了兩百多塊錢的肉。

那次是燕子出嫁後在娘家呆的時間最長的一次,前前後後半個月左右。那幾天燕子媽可開心了,每天都會變法子的給燕子做各種好吃的,一點也不嫌棄累。

十多天一晃就過去了,燕子一家要回山裡了。這次,我也跟去送她上班車。燕子上車後別人都各自散去,燕子媽卻跟在那車子後,跟著車子走出了村子好遠好遠……

如今的社會,再沒有人會寫信了,甚至有些年輕人根本沒有見過信件,然而信件卻是過去幾代人的基本通訊方式,他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信封幾行字,更寄託著親人之間扯不斷的情感,還有那些深深的思念。

恍惚間,我仿佛看到燕子媽給我讀信時候的光景。


在陽光明媚的夏日午後,燕子媽帶著花鏡坐在院子裡納鞋底,我嚷著要她給我讀燕子的信。她拿出那個牛皮紙袋讀著,仿佛她的女兒就坐在她的膝下,頭頂老屋的屋簷下,是一窩春暖北歸的燕子……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故事》:一封謊言「家書」,一段塵封往事
    」淚千行一提起家書,幾十年前的往事,又從塵封中被打開,記憶的閘門猶似黃浦江的潮水, 在我腦海翻滾,令人不堪回首。每月寫信寄錢,先叫我代一代。因為公交公司和老闆有賠償,按月寄十五元錢,問題不大,難的是每月寫信。信是他姐姐拆閱,讀給他母親聽,萬一筆跡看出來,不就糟了嗎?
  • 故事:一封家書
    「沒有,今天的信剛到,就有一封,是你們隊長的,不是你的!」看門大爺沙啞著嗓子回答道!見沒有自己的信,小夥子垂頭喪氣的轉身走了,這個小夥子名叫小帥,今年剛剛二十歲,他在這個工地打工已經快兩年了,小帥的父親在他十歲那年生病走了,他的媽媽在爸爸走之後,得了一場重病,下不了床,當時小帥的弟弟才六歲,小帥那年輟學了。。。。
  • 故事:雲中家書入夢來:一個軍人世家的「家書」往事
    當年戎裝在身的作者夏欣欣家書就像陽光這張照片寄回家後,母親一看,嘴裡念叨著:「瘦了、黑了……」眼淚跟著就跑了出來。1990年,我剛走上指導員崗位,由於頭緒多,給家裡寫信少了,但父母基本上保持了兩周一封的頻率。一天,父親「擅自」在信的結尾處加了一句話:「你媽這段時間,經常把你前面寫的信,翻出來一遍一遍地重看。」儘管這句話寫得很平常,但好像有一把小錘敲了我一下。沒有及時給父母寫信,讓父母牽掛了!
  • 濱州籍抗美援朝烈士李仕泉最後一封家書:穿越時空的錚錚誓言
    濱州高新區福生小學教師張金光激動地讀著一封泛黃的家書。「這是我爺爺李仕泉烈士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前夕寫的家書!這是他老人家最後一封家書。」張金光動情地說道。這封家書是李仕泉寫給嶽父母的。1942年,把家事安排妥當後,身負家仇國恨的李仕泉下決心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因為家庭特殊,李仕泉並不在徵兵範圍,是他主動爭取到入伍的機會。抗戰勝利後,李仕泉成為解放軍炮兵第十四團的炮兵。因作戰勇敢,屢立戰功,他當上了一名排長。他親眼見證過解放軍摧枯拉朽般擊潰敵人的壯麗史詩。
  • 故事:紅葉最多情,一語寄相思
    本故事已由作者:顧南笙,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愛物語」顧俞乃是顧將軍的小兒子,此前,從看不起宋相思這樣的野蠻女子,每次看到宋相思便如看到田間村婦一般嫌棄,厭惡。真正讓他對她改變看法的是他爹死去的那一年。他是庶子,他的嫡大哥早就看他不順眼,處處找茬刁難於他,甚至府上奴僕都可以欺壓他。那日,他打碎了一個昂貴的花瓶,被幾個粗壯的漢子拖到后街毆打,被正好路過的宋相思瞧見了。
  • 「監利人情懷」家書故事
    家書故事謝康平這個故事我也是聽說的。據傳,很久之前,咱謝家灣有位大戶人家,其子娶妻劉氏,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這個劉氏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憑著她天生的聰慧,通過與丈夫的幾封家書,在當地留下了一個個美好的傳奇故事。
  • 相思的另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搜神記》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淪為城旦。」後來,韓憑自殺了,他的妻子何氏亦從高臺投下而死,並且還留了封遺書,請求與韓憑合葬。王聽了當然很憤怒,故意讓兩墳相望。
  • 遠嫁女兒寄回一條褲子,母親捨不得穿,3個月後打開報了警
    遠嫁女兒寄回一條褲子,母親捨不得穿,3個月後打開報了警到了婆家,那是我第一次去,很小的村莊,坐落在大山中間,四間土房,一間公公婆婆住,一間奶奶和小姑住,還有一間是我們的房間。剛開始,他們對我還很熱情,辦了簡單的5桌酒席,就算舉行了婚禮。
  • 電影《八佰》大火,二戰背景文推薦,每一本都虐哭你《百年家書》
    1、《戰起1938》作者:瘋丟子2、《百年家書》作者:瘋丟子3、《夜旅人》作者:趙熙之4、《亦箏笙》作者:風凝雪舞1V1 BG 完結小w書評:上圖文案為原文女主哥哥歸國前給女主的一封留言信件男女主雙穿二戰德國,女主一路顛沛流離,最終與家人團聚的故事。民族、信仰、立場、情誼,讓人淚目動容,劇情感人,人物有血有肉,是一本二戰的好書。難逃男二定律,在讀者的極度擔憂下,男二撿回一條命。總之,五星強推!
  •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左卿辭篇
    武俠劇少年遊之一寸相思開播以來,在市場上的反饋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這部劇精彩的部分除了張耀和張雅欽的對手戲外,其他演員的人物角色也非常的飽滿,值得人好好地去品味。而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卻不會這樣,在靖安侯發兵圍府衙時,那個兵馬可謂是真的多。夜色裡,舉著火把,說不出的感動,這劇組太良心了。還有這劇中人物的智商都是上上等的,因為山河圖的歸還,引發靖安侯的對手震怒,便設計要引出歸圖之人。以靖安侯的女兒為要挾,毒打刑罰一樣不少。靖安侯忍住了,她哥哥左卿辭沒有忍住,在行動中被官兵追捕,最終被帶到靖安侯身邊。
  • 故事:皇后遇害,現場只有三皇子,一封家書卻證明兇手另有其人
    本故事已由作者:綠風藍海,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皇后遇害,現場只有三皇子,一封家書卻證明兇手另有其人。洛清淺雖想通此事,還是不願相信,「我要親自去問師兄!」陸炳沒有回話,盯著老範子看了一會兒,才道:「去吧。」
  • 甄嬛傳:她將家書給了皇上,導致果郡王被害
    導致皇帝決心殺掉果郡王的,是一些寫有「熹貴妃安」的家書(這裡請注意,蘇培盛直接把那些家書從皇帝那裡拿來給甄嬛看,說明此時蘇培盛徹徹底底成為甄嬛的心腹了)甄嬛問蘇培盛,允禮與玉隱的私信,他就算擁有貓眼三姐妹的技能,一包方便麵就能出入王府內室,但偌大的果親王府,他怎麼就知道去偷往來家書呢?翻箱倒櫃時的意外發現?
  • 月老日記:偶遇「相思樹與連理枝的故事」的男主角
    韓憑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源自於商丘的「相思樹與連理枝的故事」中的男主角。何氏想給韓憑寄一封信,費盡心思才將信傳出王宮外,結果還是被宋康王截了回來。宋康王打開信,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宋康王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把信拿給近臣看,近臣們無人能解。有個叫蘇賀的大臣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向宋康王說道:「其雨淫淫,代表憂愁和思念。河大水深,是說相隔兩地,無法往來。日出當心,是說心裡生了不想活的念頭。」
  • 故事:父母以死相逼反對,我也要遠嫁!
    遠嫁是大家都不願意經歷的事情,今天故事很長,來講講我遠嫁的生活!我媽說,你要是真的嫁到他們家,我們就不要在往來了。我喜歡的人叫萌萌,他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距離我家800公裡。都說遠嫁的女兒就沒有了家,十個遠嫁九個不好。我爸比較溫和沒有逼我,但是態度也很堅定,不同意讓我吃遠嫁的苦。
  • 遠嫁婚姻裡的女人都是闖關能手
    原因是昊天的老家在千裡之外,父母不同意林琳遠嫁!但她卻瞞著父母偷偷的一直和昊天在一起。一直到畢業後,父母強烈要求她回到家裡的小縣城當一名教師,並幫她鋪好了所有的門路。迫於無奈,林琳回家鄉當了一名小學教師,而昊天也回了老家工作,從此倆人就開始了相思之苦連綿不斷的異地戀。那時候,他們電話不斷,每天情意綿綿的思念著對方,幾乎每晚都聊天到深夜,說不完的情話道不盡的相思。
  • 微小說:遠嫁的姑娘
    文|果果這是一個關於遠嫁的故事。哪一個遠嫁的姑娘不是為了愛情?三十五歲了,蕭珍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既熟悉又陌生。這個遠嫁的姑娘家裡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她像蒲公英一樣離開了自己的故土。不同於其他遠嫁的姑娘,她生活得非常好,不管是家裡人還是村裡的人,對她都非常好,也很照顧她,這讓她很是感動。
  • 王天明原創小說《相思山》
    王天明精準扶貧長篇小說《相思山》正式出版 在脫貧攻堅這一偉大戰役中,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下基層,勤創作,為讀者們貢獻出了一批充滿正能量、接地氣的好作品,為我市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文學力量。 近日傳來喜訊,我市作家王天明以精準扶貧為題材的「相思山」長篇小說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該作品是湖南「夢圓二〇二〇」徵文獲獎作品。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韓小五郎,程景陽,醉令役鬼,蟻王,白燕
    第二年的二月,有客人從嶽州捎來一封小五郎的家書,他妻子嚇壞了,捧著信哭泣。信裡寫到:「聽說家裡丟了一個銀瓶,不要冤枉別人,瓶子在我這。到了秋天我就回去看你。」這件事在他妻子心裡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於是打開墳墓,準備把屍體火化。但是棺材裡沒有屍體,只有那個丟了的銀瓶。到了九月,韓小五郎果然回來了,自己說原來沒死。衣食住行和以前一樣,生活了半年。到了紹熙元年正月,他又要外出,妻子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