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騎鯨而去》:成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

2020-10-29 沸騰的泡沫紅茶

前兩年想看孫頻的《鹽》,翻了幾頁卻發現略帶灰色情緒,當時的我太焦慮,不適合看,於是就放下了。今年正能量比較滿,於是繼續拿起孫頻的書。

最近看的這一本,書名叫做《我們騎鯨而去》,拿到書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手繪封面,乍看之下我還以為這是個童話故事,看到內文,我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童話。

《我們騎鯨而去》雖然講了一個遠離世俗世界的故事,但是,每個人的內心和行為卻依然受到現實世界的影響。

孫頻在書中把人內心的迷茫、絕望以及不甘用尋常的語言不尋常地表達起來,自帶一種孫頻式的咄咄逼人,卻又讀來令人有種淡淡的哀傷。

這本書幾乎是我看過的人物關係最為簡單的小說,通篇只出現三個主要人物,兩男一女,在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偏僻海島上上演一幕幕情景劇。

書中的主角們即是觀眾也是演員,他們看著老周

每日更新的人偶舞臺劇,也在書中上演著勾心鬥角的三角關係。

生活在偏僻的海島,寂寞和孤獨難免令人窒息,連狗都會因為受不了,而選擇跳海自殺。

因此,書中整個故事發生的環境雖然簡單,卻蟄伏著心理健康的危機。

才華橫溢的劇作家老周,因為同業競爭,心生嫉妒,失手殺人。他選擇自我放逐,帶著一身才華,在海島上隱姓埋名,避世而居。

雖然遠離了鎂光燈下的燈紅酒綠,他卻逃不開內心的牽掛和羈絆。

出於對舞臺劇的無比熱愛,他每天都讓他的偶人在桌上開演舞臺劇,無論是否有觀眾,這場戲都不停地更新著劇情。

而把原本安逸的生活過的一團糟的「我」——李老師,為了擺脫內心的不甘,決心逃離世俗外物的影響,來到人煙稀少的海島上守礦。

然而,海島上依靠補給船通航,不便利的交通決定了"守礦人"不過是個擺設,李老師一身詩情在這裡根本沒有用武之地,百無聊賴的他,內心無法忍受孤寂,於是每天耐心聽老周傾訴重複的故事,同時也勉勵自己做個舞臺劇的好觀眾。

直到島上來了第三個人——年輕時因家暴殺死丈夫而經受牢獄之災十七年,卻又在出獄後遭受喪子之痛的中年女人——王子蘭,他的心態才逐步產生了細微的變化。

《我們騎鯨而去》中,孫頻以李老師的視角對海島的環境和老周、王姐的行為和心理展開描述。在內心富有詩意的李老師眼裡,這個海島無疑環境優美,是很適合熱愛寫詩的他進行創作的理想之地。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海島上,他真正能進行創作的時間並不多,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他的內心其實並不甘於在偏安一隅。

在海島上他的生活與社會脫節,在老周、王姐和"我"構成的三角關係中,他是害怕被孤立的,他內心一直渴望被注目,人的社會性在他身上有很鮮明的表現。為此,他願意和老周搞好關係,也願意在王子蘭到海島之處給予一定的幫助。

然而,也正是這種「社會性」令他不能接受被忽視和排擠,當他感受到老周和王姐過從親密的那一刻,他避世的心理動搖了,產生了回到社交網絡的念頭,並且,這種念頭愈演愈烈,促成他跟補給船回家的行動。

李老師最終選擇回家,我讀來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在文章伊始,孫頻就很細緻地描述他提到自殺的黑狗,那是他內心產生的共情已經意味著,他並不是真正能脫離社會的人。

和殺過人的老周和王姐不同,他內心對社會關係並沒有完全的心灰意冷,一時的挫折還不足以讓他徹底擺脫對社會的牽掛和依戀,無論是前妻還是孩子,都在他內心佔有一席之地,這也是他回到社網絡的契機。一旦他想通了,就是他回到原本社會的時機。

在孫頻筆下,老周和王姐,其實都是真實社會的縮影,一個是職場傾軋的犧牲品,一個是變態家庭關係的受害者,他們的內心已經對社會關係缺乏信心,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在海島上相互扶持、度過餘生似乎更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

作為讀者,我對海島環境的描寫產生了嚮往。

那種頗有《魯濱遜漂流記》的蠻荒海島,是逃離現實生活的絕佳場所,綠蔭蔥蔥的植被、湛藍的大海、甚至定期光顧的颱風,都在孫頻筆下構成一幅幅令人嚮往的場景,不過這只是我偶爾度假的選擇之一,心理健康的社會人,不會在這種環境中一直呆著。可是,如果是內心有過嚴重創傷的人,在這種單純的環境中療傷應該是要比住進能把人逼瘋的療養院更好些吧。

孫頻的小說,確實讀來有快樂,但也有悲傷,無論是老周的職場滑鐵盧,還是李老師的懷才不遇,又或是王子蘭在家庭關係中的卑微,都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成年的生活中沒有童話,取而代之的是有時不如意的現實。

讀《我們騎鯨而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狗忍受不了孤獨,選擇跳海自殺的那一段描述。

黑狗其實象徵著一個個被社會群體孤立的個體,當社會選擇孤立他們,個人的力量就會顯露出相對的無能為力。所以,人們有時才會違心地去迎合主流社會的觀點和行動吧。想要在社會中獲得滋潤,才華不是首要條件,情商、溝通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才是關鍵。

社會很現實,有時還殘酷。這是成年人的悲哀!

如果可以,請為你關心的人留一線可能,讓他們偶爾也能相信"童話的美好是有可能發生的"吧!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是騎鯨而去,還是苟且生存《我們騎鯨而去》書評
    千萬不要腦補什麼不應該有的畫面,孫頻的小說«我們騎鯨而去»就是這樣的設定,但這本書絕對是一個嚴肅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被孫頻凝縮在了三個角色之中,«我們騎鯨而去»帶給我們不一樣的人性解讀。 《我們騎鯨而去》把故事設定在一個孤島,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人與人的交往被嚴格設定,排除了其他任何的外界幹擾,把所有的情緒,交往和行為直接反饋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去解讀。
  • 成人的童話《小王子》, 您讀過嗎?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編著的一本童話小說,但作者說要把這本書獻給成人。出於好奇,於是作為成人的我,在一個靜謐的夜裡,靜謐得只有我的呼吸,和譁譁的翻書的夜裡,譁譁翻開了《小王子》的扉頁,我喜歡在夜裡閱讀,因為夜裡讀書可以讓人撇開一天的喧囂,慢慢品味書中的寧靜和快感,在靜默中體會人生的別樣滋味。其實,好的書籍是沒有年齡界限的,小孩子暫時讀不懂成人書籍,但每個成年人都有過一顆童心,而且,只要自己願意,這顆童心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 《大魚》:成人的世界?面對謊言和質疑,父與子的矛盾如何消解?
    01每一個國家都會擁有自己的童話,它們有時候表現為神話,有時候表現為傳奇,但在骨子裡無不寄予了一種美好的期望。當下時興的玄幻小說或許也是一種童話,在那裡,人們修真成神、御風而行,做著現實裡的人們所不能做的事情。
  • 還在緬懷金庸先生,這部電影又給在成人世界的你補了一刀
    昨日,金庸先生與世長辭,這位為我們留下無數經典的大師駕鶴西去,世上再無俠客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彼得潘世界,金庸先生極度浪漫的武俠世界正是我們不願離開的彼得潘世界,就像這部電影中羅賓的百畝森林,隨著童年的遠去,羅賓離開了百畝森林,在成人的世界嘗遍酸甜苦辣,可他在奔潰的邊緣,百畝森林裡的維尼小熊來找他,帶他走出迷失之途。
  • 《小婦人》是成人童話,還是現實史詩
    文:捉影子的貓最近看完了《小婦人》的原著,後悔沒有早一點看這個名著。性格決定命運,裡面的人物那麼細膩真實,即使充滿了人情事故,也那麼溫情。語言華美得像一本敘事散文。我更認為這是一部成人童話。《小婦人》講的是四個女孩的成長故事。
  • 原來,童話裡的世界就在這
    多少人也曾夢想著在這樣的美麗家園裡生活!影片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倫博士這樣評價它:「我對紐西蘭很熟悉,我也去過一些類似的風景勝地,但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紐西蘭帶給我的震撼陶波湖,火山環繞的湖泊首先我們會參觀胡卡瀑布,大自然的力量使湧入溪谷的水流激越奔騰,如同消防軟管內的水流從噴嘴中噴出那樣猛烈。湖邊精選餐廳愜意的午餐之後,你可以選擇沿湖邊漫步,享受悠閒的下午,也可以去體驗刺激的噴射快艇,做一個極限運動初體驗。
  • 《麥田裡的守望者》——對成人世界的不妥協
    最近看完了《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的主人公作為一名學生,他多門功課不及格,滿嘴髒話,酷愛說:「他媽的!」比如,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一大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他負責站在懸崖邊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在狂奔中不小心跑到懸崖邊,他就把他們捉住,防止墜入懸崖。多麼有愛的願望!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成人的童話
    人生沒有走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是個什麼結果,只是這個結果,沒有機會去更改。但霍亂時期的愛情,卻在人生盡頭之處更改了結果,讓已然不完滿的人生完滿了。男主因為一眼定情,然後用五十二年的時間執著地緊緊地追隨著自己的鮮花女神。
  • 小說裡的童話故事
    可能有人會質疑,童話就是童話,小說就是小說,兩碼事。或者,童話也是小說中的一種。可是,從我不多的閱讀中,感覺現在小說中童話的成分太大,如果叫「成人童話」可能更合適。 很少通過網絡來看小說。多年前曾正兒八經地跟了一部,叫《一號紅人》,是連載的,每天得更新了才得以繼續讀,當時真的樂此不疲。
  • 幾個講給成人的童話故事
    最近在做《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中的轉場合集的時候,又重新看了其中的幾個童話故事。不管是童話、神話還是漫畫,我認為這些都是在對現實生活的二次創作。我們某一個人的生活可能就是另一個人眼中的童話故事。過去那些他想忘卻的痛苦記憶,每晚都再次出現在夢裡,持續地折磨著少年。害怕入睡的少年,某天去找了魔女,並苦苦地哀求她。少年說:「魔女,請你把我腦海中不好的記憶全都刪除,好讓我不再做噩夢,那麼你想要什麼我都給妳。」時光流逝,長大成人的少年,雖然不再做噩夢,但不知為何,他絲毫沒有變得更幸福。在一個血月升起的夜晚,魔女為了索取願望的代價,終於再次出現在少年的面前。
  • 《最後的精靈》: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來越看不懂童話了…
    她沒有如精靈和小龍般徹底失去同類,也沒有生來就喪失親情。當得知老龍是因為怕冷,擅自挪動了龍洞後方的火山石後,精靈約許並未著急責備,而是選擇留下來陪伴老龍,用自己的方式為老龍驅寒,以恢復火山石位置,讓世界重現生機。在13年的陪伴中,老龍記憶力變差,情緒起伏不定,要求刁鑽刻薄…約許統統選擇了理解:用自己的孤獨去理解老龍的孤獨,用自己對人類的惶恐,去理解老龍對世界的惶恐!
  • 你的世界裡還有童話嗎?《隱秘的角落》為你揭幕
    ,其實,在朱朝陽的世界裡,沒有童話。3、 媽媽雖然跟朱朝陽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離婚的壓力,帶娃的壓力也讓媽媽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朱朝陽,電視裡可以看出朱朝陽晚上也是經常一個人居住,自己吃飯,自己做作業。
  • 關於《隱秘的角落》,咱來聊點成人話題
    從「沒有天生就該善良的孩子,只有沒做好表率的大人」,到「這個世界總是大人犯錯,小孩買單」,很多人都將矛頭直指一個對象——大人。而是在他一心求死的時候,面對朱朝陽說出的那句:你可以選擇相信童話。越長大我們越明白,幾乎所有的失去,都是從擁有開始的。越害怕失去,越想要小心呵護。反而忘了一個道理:很多東西就像手中沙,越用力抓住反而越容易流失。
  • 《小王子》寫給大人最好的童話故事
    有人說《小王子》像一部童話故事;也有人說《小王子》猶如透亮的鏡子,照出了荒唐的成人世界,她在提醒我們,只有愛,才是最高的哲學,才是我們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世界上的玫瑰花千千萬萬朵,卻只有一朵是小王子為之付出辛苦和汗水的。
  • 《隱秘的角落》在成人的世界裡,選擇做一個壞孩子
    另一方面,他性格孤僻,不善於與同學交往,沒有朋友,母親工作地點偏遠,他自己上學下學,自己吃飯,一個小孩子,卻過著成年人的生活。而和他同父異母的妹妹卻生活在蜜罐裡,張揚跋扈,是一個隨意踩髒他新鞋子卻不道歉的女孩子。朱朝陽也想有父親的愛,他想著幼時父親也是會帶他去遊泳,吃甜點,也會肆無忌憚的笑。他努力學習討好父母,不回應同學的挑釁,討好同學,他很好,很完美,他懂事的讓人看了心痛,他如此的優秀,但恐怕沒有那個父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他一樣。
  • 這個童話故事裡藏著黑色幽默
    在一個森林裡有兩個大兵和嚮導走失了,狗也死了,於是他們決定回去,但是這個時候他們發現自己迷路了,飢腸轆轆地他們只好想辦法先去填飽肚子。這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裡除了這個故事,還收錄了16個童話故事。
  • 一部給成人的另類童話,詭異怪誕,極致想像
    那是座神秘的工廠,大門緊鎖,15年來從來沒有看見有工人從大門進去或出來過,可是卻能聞到濃鬱的巧克力香味。或許是和蒂姆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他總是將童話世界打造成詭異怪誕的另類風格,可他內心仍然保持童真。步入中年的卡旺是成功的工廠老闆,在世界上有十足的影響力。
  • 劉慈欣《燒火工》:原本只想擦亮星星,卻用一生去點燃太陽
    在《燒火工》的童話世界裡,登天所用的材料火藥火箭是用鯨骨製成。就像我們小時候,夏夜裡躺在露天的竹床上,仰望著天上的星星,一顆一顆的數著,數也數不盡,幻想著有一顆絕美的流星划過,幻想著月牙上面住著的美麗仙子。
  • 零排放觀鯨,劃著皮艇在海裡與巨鯨相遇,海中巨人的溫柔讓人感動
    我不怕鯨魚,無論是最大的齒鯨抹香鯨、海中霸王虎鯨還是以濾食方式捕食的鬚鯨,世界上沒有一種鯨魚會以人類為食。我害怕的對象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對我來說,海洋有著黑暗的特質:你看到的任何形狀都不會持久。拋開智人的身份,僅帶著這個物種微不足道的力量和局限脫離陸地進入海洋,這片虛空如同夜色一樣沒有邊際,無從慰藉。智人,你很久沒有這樣的畏懼了吧。
  • 《穗子》:我也渴望童話裡幸福的結局,可沒有反轉的才叫生活
    可他們,原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我突然就想到了,童話裡,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在一起的美滿結局。我想,少女時期的穗子,看到小顧和楊麥彼時的幸福,應該也相信了童話的美好吧。她們都曾見到了童話裡的幸福。 然而,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 我不否認有患難與共的夫妻,我也相信有一生一世忠貞不渝的愛情。